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沈陽市第134中學基本情況介紹

沈陽市第134中學基本情況介紹

沈陽市第134中學創建於1950,現已成為全市最現代化的初級中學之壹,和平區教育領域的“優秀品牌和金字招牌”,“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集團化優質學校”。

學校將生本教育、高效閱讀理念與教學實踐相結合,在課堂教學“五點”的指導下,形成了“六學壹案”的“夥伴式”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先學、互學、導學、學、學的“六學”模式,將傳統的教師獨門教案發展為師生“導學教案”。現有專任教師243人,占高級教師的45%,博士班、研究生教育和研究生班31人,省市學科帶頭人、名師、骨幹和兼職教研員110多人。20余人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200余人獲得市級以上精品課程,15人獲得。

校長依托多年的辦學實踐,結合時代要求,系統總結完善了“134教育”,即“夯實全體學生和諧發展的基礎”的辦學理念,“教學生三年,思其人生,思其國家未來”的教育理念和“具有健全人格魅力、紮實基礎學術能力、深厚發展潛力、社會適應能力強”的學生培養目標。學校為每壹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始終走在基礎教育改革的前沿,為國家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四有”優秀人才。

在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過程中,多年來,盡管學校接受了多所學校的師生,但中考總體平均分仍多次位居全市第壹或第二,連續三次獲得和平區中考狀元。其中,2006年,134中學獲得全市第壹名;2010年,在所有學生均來自學區的情況下,134中以總分比二中高10.8分的絕對優勢位居全區第壹,平均分全市第二,多個學科和省重點平均分全市名列前茅。2011中考,700分以上比2010高出4.27個百分點;化學和歷史再次位居全市第壹。

壹批批優秀校友成為國家的棟梁。比如現在就讀於省實驗學校、二中的李佳璘、孫怡婷,多次重要考試都是全校第壹。近年來,先後有、馬強、劉、、潘、楊、唐巧思、等學生以優異的成績保送或考入清華、北大、人大、廈大、港大、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名校。畢業生中,馬震獲得省級個人和團體擊劍冠軍,成為國家擊劍隊後備人才,希望在奧運會上為國爭光。前羽毛球世界冠軍、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斌、IBM技術部中國區總經理張、遼臺著名優秀主持人姚大海、沈陽電視臺新聞頻道著名播音員等,在不同的領域和崗位上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推動了社會發展。這是“134教育”思想的具體體現。

學校先後獲得全國初中教育特色學校、全國初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學校、全國生本教育研究中心實驗基地、2010全國優秀美術教育單位、遼寧省示範學校、遼寧省精神文明學校標兵、沈陽市十佳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學校、市常規管理示範學校、市英語特色學校、市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市風尚建設先進基層單位、和平區標兵單位等多項榮譽。2010 60周年校慶之際,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譽為“鑲嵌在遠海的璀璨明珠,享譽中國的鮮艷紅旗”。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貫徹落實全國、省、市、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和平區政府區長視察時提出的“教育要與社會、經濟、市場相結合,用經濟行為思考教育,更好地促進和實現教育為民服務功能”的指導意見,以“夥伴經營”為抓手,努力打造國內知名、世界知名的134個特色的中國元素。

建設

1950成立,134中學已有多年歷史,現在有兩個分校,第三個分校正在籌建中。

學校位於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前身是外貿局子弟小學,創建於1950。1953更名為崇德街小學。1957變更為和平區振興街第壹小學。1970年改為中學,現已命名。65438-0983進行數學、外語、語文、物理“誘導發現法”、“自學指導法”、“實驗帶教”教改實驗。在改革實踐中開展橫向和縱向研究,註重各學科教學的相互滲透、合作和促進,共同落實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目標。在深化改革中,要實現教育研究者、學校行政領導和省市教師相結合,開展研究討論、現場指導或定期交流;建立家長學校,在班級建立家長委員會,建立學校、老師、家長多種聯系制度。1986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主題是京劇,目標是畫臉譜,唱京劇歌,做京劇服裝。

  • 上一篇:黃英中學的老師們。
  • 下一篇:長春汽車工業學院代碼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