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問題1:真空中的陽光是什麽顏色?

問題1:真空中的陽光是什麽顏色?

眾所周知,科學教育並不是壹個全新的教育理念。早在斯潘塞提出“什麽知識最有價值”的命題時,科學教育就開始受到教育界和科學界的廣泛關註。各國對科學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可以說從未停止過。不是現在才開始中國在小學和幼兒園嘗試科學教育,尤其是小學,6-12歲的孩子壹直在通過“自然知識”這壹科目學習科學。也許正因為如此,很多人簡單地認為我們目前正在試點的中法合作項目“做中學”只是壹種教學方式的改革。但其實這個項目改革的目標並不是指向單純的教育技術,而是指向科學教育激發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方式、價值觀和科學精神的責任。明確了兒童科學教育最重要的意義是讓科學成為他們未來生活的準則。我們在課堂上看到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就是基於這樣的科學教育目標。在這裏,我不想多談我們靜安區為什麽要積極參與這項改革,這項改革對我們的意義有多大。我只想讓在場的每壹個人看到“在做中學”的科學教育是如何影響我們的學生、老師和家長的。

壹個壹年級的班級正在老師的建議下觀察自己的影子。這是他們的1班。老師希望他們能註意到陰影和光的關系。按照以往的做法,老師只需要向學生解釋物體遮擋光線會產生陰影,然後用實驗來確認這樣的教學任務是可以完成的,花費的時間不會超過半節課。但在“邊做邊學”的課堂上,老師花了4倍的時間讓學生探索陰影和光的關系。他讓學生先觀察自己的影子,然後畫出來。並把孩子們的畫拿出來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老師發現大多數孩子都沒有註意到陰影和光源的位置關系,於是老師把兩張陰影位置不同的圖片放在壹起。果然孩子們註意到了這個問題,於是觀點不同的孩子們爭論起來。這時老師提出去太陽那裏看看自己,太陽和影子的位置是什麽。很快,孩子們回來了,意見統壹了。對於其他問題,比如有的孩子畫的影子是站著的而不是躺在地上的,有的影子是彩色的,有的影子和腳不相連,老師只是壹次次建議學生出去看看事實是怎樣的,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什麽是對的。看到孩子們的筆記本,孩子們壹遍又壹遍地畫著自己的影子,壹次比壹次更接近真實,直到完全理解了影子和光的位置關系。每次出去觀察自己,孩子們都帶著壹個問題。孩子不自覺地從壹開始的隨機觀察變成有目的的觀察。觀察對他們來說不再是遊戲,而是壹種科學探索行為。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都把自己的觀察記錄下來,把這些記錄和自己最初的想法進行對比,用事實推翻自己的錯誤認識。同時,孩子們有了新的研究目標——發現上午的影子和下午的影子不壹樣,老師把它作為下壹個要解決的問題。從表面上看,孩子們在整整兩節課上只學到了壹個關於光影位置的知識點,但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在學習發現問題,不斷用事實驗證自己的想法,學習如何記錄自己所學的內容,解釋自己的觀點,通過比較發現問題,學習用什麽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觀點。而這些都是“做中學”科學教育中最重要的東西。經過壹段時間的“做中學”,學生的經驗意識會牢固地存在於腦海中,並影響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壹個三年級的學生看到了書上介紹的“雞蛋浮在鹽水裏”的實驗,並嘗試了壹下。結果雞蛋幾次都沒浮起來。他懷疑書中的說法,於是想到證明雞蛋不會浮在鹽水裏。為了證明這壹點,他在實驗中向水中加入了更多的鹽。結果他發現雞蛋浮了起來,推翻了他的假設。同時,他還了解到浮力與鹽水的濃度有關。我們相信,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會逐漸成為這些學生的人生準則。

長期以來,科學課的老師總是以結論的形式告訴學生壹些科學現象的原理。同時,學生也經常被生活中遇到的科學問題所困惑。因為他們沒有習慣和環境去探索,所以會直接通過書本或者老師得到答案。久而久之,科學在他們眼裏變得越來越神秘和深奧。“做中學”科學教育打破了科學在孩子心中的神秘感,讓孩子近距離接觸科學。10歲左右的孩子通常認為物體下落的速度只與物體本身有關,或與重量有關,或與大小有關。老師試圖改變學生在參加空中單元時的錯誤認識,但如果直接讓學生通過真空管在真空下觀看雞毛和石頭同時落下,65,438+00歲的學生很難接受其中的原理,只會讓他們覺得科學高高在上,無法接近。於是老師設計了壹個“讓乒乓球慢慢下落”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空氣對下落物體有阻力。課上假設了近10個方案讓乒乓球慢慢落下,比如系氣球、做降落傘、用吹風機吹、抹羽毛、放紙飛機等。,這些假設得到了驗證。快下課的時候,孩子們在實驗和交流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東西落地慢,有空氣幫忙”。對於65,438+00歲的兒童,

在“做中學”試行壹段時間後,我們發現它對其他學科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學生經常在記錄和表達時體驗語言的重要性,在需要計算時體驗數學的有用性。有壹次,7歲的學生在學習測量長度,想了很多方法,很多都需要計算才能得出結論。當時他們還沒有學過乘法,於是幾個孩子同時要求老師教他們乘法。我們的老師也開始越來越重視在課堂上引導這些科學目標之外的內容。學生交流時,老師會花時間引導學生用準確清晰的語言解釋問題。在討論互動時,老師註重學生的合作與交流。我們認為,在實踐中學習和其他學科之間的這些聯系是由自然狀態下的需求引發的。重視這些聯系,會讓每個學科的學習意義在申請中得到體現,這比壹遍又壹遍地解釋那些學科有多重要更有影響力。

我們不能否認,在中學接受學習最快並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熱情的是我們的學生,而不是老師。學生在課堂上對他們周圍的科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理解。正是這種熱情感染了我們的老師,讓他們積極投身於課程研究。經過壹個階段的工作,我們發現“做中學”的科學教育也影響著教師,重新點燃了他們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他們身上看到了科學精神的閃光。很多老師意識到自己沒有接受過系統科學的教育,現實地對待自己的不足。他們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目的,通過各種渠道主動參加相關培訓,同時也利用課余時間彌補自己的弱點,主動學習。在課堂上,當學生對自己的問題沒有把握時,會自責,但會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我不知道”,也經常和學生壹起探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發現,每次有所收獲,他們都會像孩子壹樣興奮。“邊做邊學”也喚醒了我們大部分老師對身邊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正是這種經歷促使他們認真務實。

眾所周知,上面提到的這些影響不會壹蹴而就。靜安區接受試點任務後,將師資隊伍建設確定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教育學院的教研員、研究員、培訓部工作人員深入教學壹線,與學校附屬的教師壹起參與教學主題的開發與實施,將“做中學”的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為,直接參與課程開發。他們不再僅僅是某壹教材的實施者,而是肩負著開發和驗證科學活動主題的重任。針對我區小學、幼兒園教師普遍科學知識積累少、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的現狀,堅持區校結合培訓,改革培訓方式,推出全新的“四結合”培訓形式,包括“做中學”教育理念案例式培訓(用生動的教育案例講解理念);體驗導向的“工作坊”教學法培訓(教師作為學生,親身體驗“做中學”的過程,通過體驗學習教學方法);學科知識培訓結合科學教育主題開發(教師承擔教學主題設計任務,學院提供相應背景知識培訓);基於專題網站的交互式實時培訓(通過互聯網為每位老師的問題提供具體指導)大大提高了培訓的有效性。此外,我們的教育研究人員積極探索並及時向教師推廣研究成果。我們堅持教學與研究、科學研究與教師培訓相結合,教育學院教研室、研究室、教師培訓部的教育科研人員和教師緊密合作,從實踐中及時總結出符合“做中學”理念和實施原則的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指導策略和教學評價體系。同時以京郊學院附屬學校為重點,在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上取得突破,不斷總結經驗,向其他學校推廣,為教師提供切實有效的幫助。

我們欣喜地發現,在中學做科學教育,進壹步影響了家長教育觀的改變。試點工作之初,家長不理解我們的教學進度為什麽這麽慢,也不理解我們學生的實驗記錄。他們不明白為什麽壹些錯誤的想法會被記錄在他們身上,有些人甚至會把壹些問題的答案直接寫在孩子問題的旁邊。通過和父母的交流,我們壹家人從小就非常歡迎和認同我們的想法。他們積極配合家裏的老師,鼓勵孩子探索身邊的壹些科學,多關註孩子的成長過程,而不是壹下子就把答案說出來。

靜安區在短短壹年半的時間裏取得這樣的成績,沒有市教委教研室領導的直接參與和指導,沒有每壹位工作人員的巨大投入和奉獻。“做中學”試點工作剛剛起步。未來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工作中,我們也有很多煩惱,迫切需要大家的參與和幫助,特別是科學工作者的大力協助。其中壹個困惑是,目前教師和教育研究者主要是開展主題活動,而這些教師大多有文科教育背景,自身的理科教育並不完善。另外,兒童科學教育涉及的學科知識非常廣泛,往往會使主題設計和教學工作事倍功半,感到力不從心。為此,我們熱切希望科學家們加入我們的工作團隊,用他們的知識和智慧為我們的科學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其次,目前我國“做中學”科學教育的課程標準大多借鑒了法國和美國的課程標準,未能體現我國的本土化特點。下壹階段,制定我國兒童“做中學”科學教育的課程標準至關重要。我們需要更多的科學家和教育研究人員在這方面幫助我們。第三個困惑是,目前沒有“做中學”科學教育的教材,只有課程標準和案例參考。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教學內容,以適應這個時代課程標準的要求。因此,大量的教材準備工作正逐漸成為教學教師的最大負擔。在法國,有大學生誌願者協助老師的日常教學工作。我們是否可以借鑒法國的做法,成立來自社區或學校的誌願者團隊,參與課程的開發和實施?

  • 上一篇:日本女中學生視頻ok
  • 下一篇:從烏木隆到玉溪有多少公裏?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