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

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多元智能

壹,多元智能理論的內涵和特征

美國發展心理學家HarvardGardner教授(1983)在研究人腦和不同對象智力的基礎上,修正了傳統的智力概念,將智力定義為:1。智能是在壹個單位或多元文化環境中解決問題和創造壹定價值的能力;2.智能是使人能夠解決生活中各種問題的壹組能力;3.智力是人們在發現問題或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時積累新知識的能力。他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智能,如語言智能、數理邏輯智能、視覺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知智能和自然智能。根據加德納的觀點,人類的智力具有以下特征:智力的普遍性——每個人都有多種智力,但某些智力的發展程度與智力組合的程度不同,智力經過組合或整合後可以在某壹方面表現突出;智力的發展觀——人的智力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學習來發展和逐步強化的;智力上的差異——既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也有個體內部的差異;智力-智力的組合觀不是絕對獨立、互不相幹的,而是以組合的形式相互作用、發揮作用。

多元智能的概念與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密切相關,但其內涵比任何教學方法都豐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已成為20世紀外語教學的趨勢(Rodgers 2000: 2-12)。本文將以英語教學為切入點,探索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途徑和方法,為該理論拓展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將多元智能理念融入英語課程,開發多元智能的課程模式和教案,是多元智能理論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最佳切入點。比如1。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科目列表(坎貝爾等,2001)。以某項智能為主題單元,設計與該智能相關的活動。在人際關系主題列表中,妳可以設計壹些活動,如組織或參加英語晚會,與同學進行英語對話,與同伴交換支票或批改英語作文。在實施過程中,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清單,采用自己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用各種方式展示他們的才能和知識。2.安排多課程計劃表。把智力的目標放在英語課程或單元教學中,把各種能力的培養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教師應該明確學生應該掌握的最有價值的知識是什麽,應該培養哪些方面的智力,並探索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師設計的教案應包括課程或單元名稱、課程或單元目標、預期教學效果、教學資源或輔助材料、學習活動、教學步驟和評價方法。

多元智能觀指導下的外語教學有四個階段:能力感知——通過觸覺、嗅覺、味覺、視覺等各種感官體驗激活各種智能,感知理解世界各地事物的各種特征;能力溝通——通過接觸他人、事物或具體情境來體驗情緒,調節和強化認知活動;教學能力----在教學中教授學習方法和策略,將智力發展與教學重點聯系起來,幫助學生了解他們的智力水平並開發他們的潛力;綜合應用能力——通過評價,讓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智力,讓每壹個學生都能自信地學習,有所作為。

第三,多元智能理論與英語教學的整合

(A)培訓認知策略和發展語言智能

語言智能是指有效聽、說、讀、寫的能力,即通過聽、說、讀、寫進行交流、討論、解釋、說明、創造知識、建構意義和對語言本身進行反思的能力。語言技能的發展對學生在任何科目上的成功都有重大影響。在教學中,教師要訓練學生有效地聽,在聽的過程中判斷內容,抓住中心主題,聽後總結重點;訓練學生用盡量少的文字做筆記和重點,主動勾畫心理圖式;培養學生資源的策略是鼓勵學生涉獵課本以外的資源(如詞典、英文報刊、圖書館資源、網絡信息等。),使他們在不同階段達到相應的資源能力。通過訓練學生的認知能力,可以發展他們的語言智能。

指導閱讀訓練,促進邏輯、數學和身體智能。

邏輯數學能力涵蓋數學、科學、邏輯三個領域。主要指數學和思維能力,包括推理和運算能力。外語屬於文科,和邏輯、數學、物理好像沒什麽關系。其實外語也有壹些數學概念,比如排列、組合、編碼、對稱等。掌握這些概念可以促進外語習得。

閱讀是語言輸入的主要方式。在閱讀訓練中,采用不同的提問策略,提出開放性問題,讓學生預測和改變邏輯結果,可以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邏輯數學智能在思維和學習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例如,引導學生根據文本線索(如解釋性線索、同義詞/近義詞線索、反義詞線索和語境線索等)猜測不熟悉的語言現象。),理清句子的基本結構,融會貫通文意;根據文中已知的信息推理故事的發展;根據字面意思、文本的邏輯關系和細節的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深刻理解文章的寓意;根據妳所讀的內容,按照邏輯順序用詞來表達主題。這些閱讀練習具有挑戰性,可以鍛煉學生的數理邏輯能力。

(三)運用空間表征策略,發展視覺——空間智能

視覺——空間智能是指感知結構、空間、色彩、線條和形狀的能力,包括用視覺手段和空間概念表達情感和思想的能力。利用真實空間,利用真實的物理空間(如教室或物體的位置)進行直觀教學(如at、in、on等方向介詞的教學),是培養空間智能最直接的手段。利用電影、電視、幻燈片、多媒體、掛圖、圖表等可視化工具輔助教學,有助於激活視覺空間智能。利用二維平面中的空間關系創建人工圖表空間,可以將教學內容可視化,實現空間表征。在處理描述性文體(如冬眠)的文本時,可以設計流程圖、矩陣圖或層次結構圖來呈現文章的主題和主要概念;在處理記敘文(如TheNecklace)時,可以使用視覺輪廓或網絡圖,有助於理清文本的脈絡和要點。

圖表還可以用來分析或解釋詞語的語義關系、句法關系、篇章結構等非空間問題。非空間問題的空間表征是將非空間關系類比映射為空間關系,借助空間圖表處理非空間的問題(楊曉東等,2001),使學習對象形象化,有利於問題解決。構建這樣的空間不僅需要人類知識體系的獲得,還需要創造性的智能活動。

(四)營造音樂環境,培養音樂智力。

音樂智能主要是指對節奏、音調、旋律的感知和直覺,以及用音樂表達思想感情的能力。音樂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被廣泛用於開發個人的智力和潛力。年輕學生聽覺敏銳,善於模仿,有音樂的潛質。因此,利用教材或課外音樂資源,將音樂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是培養學生音樂智能的主渠道。教學方法包括聽主題音樂或背景音樂;唱與教材同步的英文歌曲或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抒情歌曲。教學步驟是:先聽歌,呈現歌詞,講解歌詞的語法、句法、詞匯,分析歌詞內容,然後學唱。

研究表明,聽歌會促進目的語的輸入、內化和習得;唱歌不僅可以提高對音樂的理解,增強節奏感,還可以學習語音、語法、句法,增加詞匯量,增強語感和語言文化的熏陶,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外語學習中的音樂會使記憶課程變得輕松簡單,適時安排學生聽/唱英文歌曲,可以消除疲勞,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增強團隊凝聚力,提高認知和情感水平。

加強動覺訓練,提高肢體運動智能。

肢體運動智能(Limb-sports intelligence)是指個體控制自己的肢體,運用動作和表情表達思想感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遊戲與認知發展、語言發展、情感發展密切相關,寓教於樂有利於身心健康和智力發展;遊戲中的看、聽、說體現了“做中學”的原則。有資料顯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只有10%的知識是從閱讀中學到的,20%是從聽力中學到的,70%是通過讀、看、說的配合,90%是邊走邊說(斑鳩,1993)。現行教材將課堂遊戲納入教學內容,其中演示遊戲較多。演示或戲劇遊戲屬於動覺遊戲,可以同時訓練學生的肢體語言、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促進語言與肢體、動作與表情的協調。比如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來理解單詞的意思,通過對話來練習口語,通過表演來掌握肢體語言。

小學初中玩遊戲的機會比較多。高中外語學習中的身體活動相對較少。但是,仍然可以通過使用教學內容和創造動態環境來提供身體運動的機會。比如,在處理肢體語言文本時,要引導學生觀察、理解和模仿肢體語言,比較英漢肢體語言的異同,積累用肢體表達思想的經驗。

利用遊戲輔助教學時,要設計具體情境,安排最佳時間,講解相應規則。同時要註意遊戲本身的信息結構特點,遊戲內容和學習的適應性,考慮如何從遊戲中獲益,充分發揮遊戲的教育潛力。

(六)開展合作學習,塑造人際智能。

人際智能是人類智能中最重要的壹個方面,主要是指與他人溝通合作,感知、體驗和解讀他人的情緒、情感和意圖,並據此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創造積極的人際環境的最好方法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以整體聽寫合作聽說寫活動為例。老師先準備壹篇難度適中的短文;然後做聽寫訓練;然後要求每組的學生圍繞聽力的內容,重寫短文;最後老師會對成績進行評價。這種方法是引導學生在個別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中運用所學語言,使語言的形式和意義相結合,使語言學習更具交際性,符合語言學習和應用的規律。

合作學習可以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減少學生的焦慮。學生願意互相交流,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教師可以指導或幫助小組,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有利於師生合作關系的形成。

(7)了解元認知的要素,開拓自我意識智能。

自知智能是關於構建正確自我認知的能力。自知聰明的人具有自知和自省的能力,並善於用這種能力來規劃和指導自己的人生。心理學研究表明,元認知是智力的核心,元認知意識可以促使學生做出成功的選擇,有效地糾正自己的行為。學習者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元認知水平。

元認知包括三個要素:元認知知識、元認知技能和元認知體驗。元認知知識是指個體對影響認知過程和認知結果的那些因素的理解;元認知技能是個體調整認知活動的能力,包括計劃、監控和調整;元認知體驗是個體隨著智能活動的發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或情感體驗,也是元認知活動和認知活動之間的中介因素,貫穿於認知活動的始終。元認知的培養應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啟發學生了解自己的認知資源,引導他們了解任務的類型,學習壹些策略。其次,讓學生主動了解自己的智能活動,形成計劃、監控、調節的習慣。比如,在英語寫作訓練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寫作前擬壹個提綱,確定寫作的要點、步驟和方法,預測文章的長度;寫出初稿後,有意識地檢查或向同行請教,及時糾正拼寫和句法錯誤,提高表達能力;老師可以改正錯誤,改正後調整思路。再次,引導學生感知和理解認知活動的過程:在活動前期,體驗任務的難度和熟悉度,激活相關的元認知知識;活動中途,體驗任務進度,評價反思;活動後期,分析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8)訓練觀察技能,提高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觀察自然界中的各種形態,對物體進行識別和分類,洞察自然或人工系統的能力。培養自然智能是各學科教學的主要任務之壹,外語學科也不例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有關環境保護和生態的課文,引導學生了解植物、動物和環境,並結合實際調查或討論某壹主題。例如,在學習Savingtheearth後,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親近自然環境,讓學生近距離觀察和調查當地的空氣和飲用水的質量或植被的狀況,在放大觀察對象和親身經歷的基礎上,寫觀察日記,討論課文的主題。閱讀教學也可以訓練自然智能。根據多元智能的觀點,要培養學生觀察事件所處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掌握人、事件、時間、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理解和分析人的動機和事件的前因後果。觀察環境的能力是壹種跨學科的技能。這種能力壹旦形成,就更容易掌握課程形式、結構和關系,提示客觀事物的規律。

四。結束語

新課程提出了“為了全體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論為實現“三個發展”,尤其是個性化教育提供了壹個開放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教師可以進行民主的、主觀的、創造性的、和諧的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因材施教”中受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兩個人的智力完全相同。人的智力水平不同,智力的組合和操作方式也各有特點。教師要重視個體能力的差異,正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客觀事實,分析學生的需求,組織能夠展示學生各種能力和特長的活動,消除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隔閡,讓所有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對於多種智能來說,如果某壹種智能重要和不重要,單方面培養或開發這種智能是不可取的。各種智能在個體的智能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處於同等地位。智力的普遍性意味著智力的多樣性,這客觀上要求教師開展多樣化、開放性的教學,全面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元智力(黃遠振2003: 31)。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多感官活動參與學習,如看(圖片或文字)、聽(錄音)和唱(英文歌曲)交替進行,講(說)與演(角色)相結合,訓練不同的智力;根據學習內容,創設相關場景,利用直觀教具或實物將遊戲引入課堂,模擬生活,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學習英語、交流英語;按照學習階段,語言學習與智力發展掛鉤,通過作業、小組研究項目、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合作能力、自我意識等多方面的智力;利用各種評價工具評價學生的智力表現,促進學生對多元智能的綜合運用,幫助學生選擇適合其智力特點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學習。

多元智能理論對英語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更新知識結構,善於學習,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了解新的教學趨勢。其次,教師應該具有全方位的意識和技能,創造壹個能夠鼓勵各種智能發展和滿足不同學生需要的學習環境,因為教師的榜樣在教學中最有說服力和示範性。再者,教師必須加強團隊合作。多元智能教學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技能,但教師個人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做到多才多藝。客觀上需要不同學科或同壹學科的老師之間的團隊合作。* * *討論多元智能的課程設計和實施方案,集思廣益,優勢互補,實現教與學的最優化。

  • 上一篇:快:怎麽介紹三峽的景色?
  • 下一篇:字馬女神舒思瑤,被列入高中物理題。學生們的反應如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