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三湖農場成就介紹

三湖農場成就介紹

湖北三湖農場成立於9月,1960。是湖北省首批農業現代化試點單位和棉花產業化示範樣板建設單位。也是長江流域國家優質專用棉生產基地。

到2010,三湖農場經過50年的發展,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

“千頃海,田,秋蚌美,桂魚肥幾條。聞其歌,聞其明月,臥而觀大雁飛於天。”詩人鄧子松的《三湖漁夫》描寫的是原三湖農場寧靜的田園美景。今天的三湖農場沸騰了,現代文明帶來的活力來了。寬闊的馬路、繁華的集鎮、整齊劃壹的新農村、富裕的村民……這壹切都展現了三湖農場的迷人魅力。

50年來,“三湖農民”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站在水、湖、農村、農業的立場上,鍛造了“全國新農村建設100示範聯系點”和“全國現代農業建設100示範區”兩張耀眼的名片。以產業化經營、標準化建設、機械化生產為重點的現代農業建設成為湖北農墾的排頭兵,以產業帶動、土地平整、村莊整治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成為江漢平原又壹道亮麗的風景。

堅持多元化發展,增強綜合實力。

50年來,三湖農場始終堅持以農為本、強工富民、突出特色、調整結構的發展戰略,發揮優勢和實力,開創了以農業為基礎、產業化經營為主體、二三產業為支撐的經濟發展格局,促進了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場綜合實力也不斷增強。

——科學發展農業。三湖農場以農業為基礎,先後選育、引進和引進了農作物、林木、畜牧、水產等60多個品種,逐步實現了稻棉品種雜交、油菜品種雙減、豬品種改良、魚品種改良和林木品種多樣化。形成了用材林與綠林套種、網箱養魚、魚龜混養、瘦肉型豬馴化、雜交育種等20多種高產高效優質養殖模式。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農場推廣了配方施肥、化學調控、節水灌溉等40多項農業實用技術,制定實施了棉花播種、移栽、施肥、灌溉、化調、收獲6項精準技術,研發推廣了雜交棉、常規棉4個優良品種,其中1品種通過國家審定,3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常年推廣面積約百萬畝。

農業生產機械化。為了實現農業機械化,三湖農場鼓勵和支持自主研發。“壟升”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由三湖人自行研制。不僅擁有國家專利,還獲得了產品推廣許可證,被列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它的誕生對實現“以機代牛”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7年,農場全面實施“以機代牛”,“壟升”牌多功能棉田管理機在農場大面積推廣,徹底消滅了黃牛,在湖北省率先建成機械化農場。三湖農場以“以機代牛”的血防綜合治理,被衛生部血吸蟲病專家咨詢委員會認定為“中國湖沼型疫區血吸蟲病傳播控制模式”。如今,三湖擁有各類農業機械2634臺套,總功率3.5萬千瓦,農業職工人均功率6.6千瓦,比最初的0.11千瓦增長了60倍,遠高於全省平均水平。農田水利建設、種植業、多種經營機械化綜合作業程度分別達到75%、80%、85%,農產品初加工100%機械化。

——農業經營產業化。三湖農場致力於打造棉業、種業兩條產業鏈,形成了棉花、種子、種豬三大主導產業,建設了國家優質高效棉花生產基地、高科技種子生產基地、生態循環農業基地、綠色食品加工出口基地四大基地。農場加大產業化經營力度,培育了棉花、種子、畜牧、罐頭4家省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中湖北省龍頭企業湖北三湖牧業有限公司的“三湖”牌優良綠色種豬,除西藏和臺灣省外,覆蓋全國各地。湖北三湖天興棉花有限公司是荊州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正常年份收購加工籽棉約1萬噸。“天星”牌優質專用皮棉長期銷往中、東、西南地區10個省、市、自治區的棉企。湖北三湖種業有限公司開發了三湖牌鄂雜棉6號、鄂雜棉26號、三雜棉1號、鄂抗棉13號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棉花種子,常年繁育雜交棉F1代數百噸,銷售推廣糧棉。荊州市杜興罐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杜興”牌罐頭食品主要出口歐美、中東國家及港澳地區。

——市場主體多元化。改革開放以來,三湖農場逐步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優化產業結構,探索實踐“兩田制”經營方式。農業方面,以從業人員家庭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體制得到鞏固,30畝以上土地的家庭農場數量常年穩定在1000個以上。在產業化經營領域,成立了以職工和社會自然人為股東的棉、種、牧三家股份公司。二、三產業全面形成了私營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租賃制、股份制參與經營的運行機制。2009年,共有私營工業企業5家,商業企業65,438+0家,工業、建築和交通運輸業個體經營戶65,438+037家,商業和社會服務商店384家,從業人員65,438+0,434人。在行業服務和專業生產方面,壹批民間專業合作組織相繼湧現,其中“三湖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三湖水產養殖協會”運行正常有序。

——龍頭企業持股。在“工業興農、工業強農”的戰略方針指導下,三湖農場逐步確立了“發展棉花產業,強農富民”的思路,以棉花產業和種業為支撐產業,培育了棉花公司、種子公司、畜牧公司三大龍頭企業。三家公司實施農場控股公司股份制改造,順利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種子公司被認定為省科技廳。

發展社會事業,提高生活質量

50年來,三湖農場的建設始終著眼於強基礎、管長遠,堅持不懈地進行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教育、文化和醫療衛生事業。推進鎮村融合,集鎮面貌煥然壹新,全體職工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集鎮現代化。在過去的50年裏,三湖農場從壹個泥濘的漁村發展成為壹個現代化的繁榮的集鎮。天星街小城鎮吸納居民近6000人,農場人口城鎮化率近40%。農場按照“高起點、大方、高品位”的思路,堅持科學規劃先行,確立了打造宜居“水鄉”新格局的總體定位,完成了涵蓋產業發展布局、村鎮居住體系、綠地系統、道路交通、特色項目等規劃的都市農場總體設計。2009年,該農場投資725萬元對天星街進行綜合整治,拆除違章搭建,更新路燈設施,鋪設改造下水道3740米,粉刷道路2.2萬平方米,規範電力、通信、電視架空網絡,安裝網絡視頻監控系統,實行流動攤點集中經營、垃圾定期轉運、居民門前“四包”、車道和人行道暢通。嶄新的天星街,處處繁華,市場繁榮,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區域布局是景觀化的。累計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硬化公路71條,高速公路65條,實現了水泥路入戶連接,形成了10分鐘網絡交通圈;渠堤、道路綠化普及率100%,森林覆蓋率16.2%。農田按500-1000畝標準整塊平整;27個生產隊的居住區統壹了“壹線樓房,壹片糧田”,處處洋溢著美化、凈化、清香、亮化的新農村氣息;整個區域形成了“田地規整、道路暢通、林網優美、環境優良”的田園現狀。

——普及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第壹。三湖農場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圍繞教育目標,著力落實教學重點,鞏固發展了“教師敬業、學生勤學、校園文明、氛圍和諧”的良好教育教學局面。三湖小學、三湖中學在九年義務教育政策下統壹所有學生,實現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三湖中學畢業的學生每年都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省內外重點大學。

——文化建設普及化。三湖農場始終堅持以提高群眾文明素質和農場文明程度為目標,按照“重在建設,全面推進”的要求,廣泛、深入、堅持不懈地開展多種形式的群眾文明創建活動。2002年以來,農場結合《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實施,全面加強職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同時,各級黨、政、工、青、民兵、婦聯組織根據各自工作特點,積極打造平臺,讓群眾充分展示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引導和支持群眾成立三湖文學社、籃球、乒乓球、象棋、圍棋、書畫、舞蹈協會,組建舞蹈隊、管樂隊、腰鼓隊,定期開展歌舞晚會、青年歌手大賽、工人運動會、書畫展、球類比賽、棋牌舞蹈比賽、文藝實踐等活動,普及性強、有益性強、豐富多彩。壹些生產隊還建立了農民科技書店和文化館,修建了文化體育廣場,增添了健身器材。

-社會保障壹體化。三湖農場擁有壹套以三湖醫院為主體的完善的醫療服務體系,實現了“小病不出農場,大病不出農場,疑難危重病人及時轉送治療”的目標。三湖醫院條件優越,診療設施齊全。常年收治患者1000余例,完成手術約60例,完成疫苗接種3000余次。此外,三湖職工已整體納入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參保職工已達7487人;江陵縣將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基本醫療分別納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範圍。行政區還堅持對重癥患者實施大病救助,最高救助達到5000元,實現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工人小康生活/自來水、有線電視入戶、網絡連接;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到戶率近100%,每戶擁有2.4部移動電話和1.6臺彩電。職工小康住宅2746棟,建成率超過63%;人均住房面積40.7平方米;4503個工薪家庭擁有77輛汽車,41輛汽車,2364輛摩托車,309輛電動車。1800多個家庭購置了電腦,近600個家庭開通了網絡寬帶;2009年,觀眾人均年收入達到6798元,職工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

  • 上一篇:常州地鐵壹號線有哪些站名?
  • 下一篇:海口機場班車的時間和站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