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大石橋市高中辦學原則。

大石橋市高中辦學原則。

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始終善於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高效務實的管理水平為基礎,以教學科研為導向。

“全面”貫徹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各類課程,優化課程結構,使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

基本指導思想:“教育為本,德育優先,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基本策略是:“扶優、提中、補差”;

基本方法是:“強化基礎,強化訓練,強化高壹,控制分化。”

優化課程結構,優化課堂結構,優先發展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和法制觀念,發展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個性,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拓寬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的渠道,完成學校承擔的社會使命。

應該努力為國家培養人才。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共同提高的策略,在提高不同層次學生的前提下,探索使部分學生智力超常發展的途徑,培養其高學習水平、高創新意識和高自學能力,培養嚴謹的思維習慣,多層次開發大腦。

“特殊”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學校開設拓展課程作為選修課。開發校本課程,開設奧賽學科選修課和體育藝術專業課。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占地面積191048平方米,綠化面積105076平方米,建築面積74850平方米。有三棟教學樓,可以滿足140個班。有6棟學生宿舍,3棟學生食堂,可容納6000人。體育館,圖書館,科技館,實驗樓,壹個654.38+10萬人的體育場,各種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場壹應俱全。體育設施設備齊全。

圖書館有藏書22萬冊,6個多媒體教室。校園網絡設施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學校音樂藝術班專用教室和設備達到壹流水平,各類選修課和技術課專用教室、心理咨詢室、電視臺、社團活動等規劃完善。

學校建有德育、社會實踐和綜合活動八個基地,教師繼續教育三個基地。與省內外十所名校有合作關系,支持大石橋市三中發展,壹批專家學者正在形成。

學校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共謀發展,現已成為12所重點大學“優秀生源基地”、清華大學“體育特長生培養基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實驗學校成員單位”、教育部“國家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單位”、解放軍沈陽軍區“國防生生源基地”。這些都為學生的發展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大石橋市高級中學以“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辦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法制觀念和基本道德水平。經過幾年的努力,構建了大石橋市高級中學“6433”德育體系。

德育環境課程六大系列,即政治信仰系列、倫理道德系列、學科深化系列、社會實踐系列、問題研究系列、自我管理系列。

四大傳統制度:百分制考核制度、自理自律輪換制度、升旗班會制度、評比制度。

三個基地:虎石溝群眾愛國主義教育坑基地、盤龍山金牛山基地、社會實踐活動、清華集團、南樓經濟開發區、湯池素質教育基地、國防教育344團、幹擾營基地。

三個團隊:家長委員會團隊、德育老師和班主任團隊、學校管理團隊。大石橋市高級中學基於“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課程理念,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逐步形成了宏大的課程理念,開發和構建了“兩性四型”課程體系,努力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計劃。並研究開發校本課程和標準,構建學校課程管理機制和評價機制。

認真落實國家計劃,開設和選擇學科課程,整合實踐活動課程。在地方校本課程中,學校將勞動技術教育、社會實踐、社區服務逐壹落實,認真開展研究性學習。構建校本課程研發管理體系,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評價方式、有專兼職教師。

學校加大投資建設校內隱性課程。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氛圍、心理。* * *近百種。大石橋市高級中學的性隱性課程在課程形式的暗示性、影響的熏陶性、內容和方法的不確定性、社會適應的強制性和對學生影響的持久性等方面輔助著大石橋市高級中學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在大石橋市高中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強調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地位。不斷完善面向全民、因材施教、分類推進、同提高的策略。強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素養,在學習過程中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是基礎。搜索、提取和應用知識,構建環境,構建解題模型,是分析實際問題和情境的重點。不同情境下解決問題後的反思,重新理解後的升華是核心;培訓是提高能力水平的壹種手段。

堅持課堂教學改革,7個學科實驗了27種個性化課堂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改革百花齊放。

在此基礎上,學校形成了“四度優化”課堂教學標準,即目標設計與達成優化、教學過程優化、課堂中心優化、手段與技術優化。

開發完善大石橋高級中學課堂教學評價體系,形成“小步漸進”的形成性評價;“思維創新”的發展性評價;完善“個性化教學”的創造性評價和“師生互評”的綜合性評價體系。評價技術深化了課堂教學改革。大石橋高級中學迎接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對教育的挑戰。為了滿足快速發展的經濟文化對教育的要求,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學校從八五起步,九五出成績。十五計劃深化了大石橋高級中學教育科研“三三二”工作體系的建設。

即省、市、校三個層次的課題,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策劃研究和小組研究兩個層次。

其中,《目標管理軟件構建與評價技術研究》獲遼寧省九五教育科研成果二等獎,《教學方法改革與學法指導同步實施研究》獲遼寧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壹等獎。“十五”期間,《高中生常見心理障礙與調試》和《高中課堂教學創新思維實驗研究》均獲遼寧省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三個校級課題“研究性學習理論與實驗研究”。並發起了四個研究型教育論壇。

特色教育是另壹個辦學亮點。長期以來,學校在堅持面向全民、註重基礎的同時,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發揮特長。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英語、作文競賽中,有58人獲得國家級金獎,獲獎者被成功推薦到清華、北大、浙大、香港中文大學等名校。獲得銀牌和銅牌的4000多名學生順利通過了高校自主招生考試。

學校在籃球、田徑、皮劃艇等體育人才培養方面成績顯著。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高校輸送了大量優質體育生源,為專業運動隊輸送了大量專業體育人才。2004年,清華大學授予大石橋高中“體育特長生培養基地”稱號。

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播音主持、影視表演等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在學校都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清華美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到處都有大石橋高中錄取的學生。許多學生被直接選入專業藝術團體。學校成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生源基地”。

  • 上一篇:武昌學區有哪些建築?
  • 下一篇:金牛區怎麽樣?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