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的生理和心理環境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的生理和心理環境

物理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優化教學活動。物理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理課堂教學策略能否有效實施。在此,筆者論述了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壹,優化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與學生互動,共同發展”。國內外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對師生互動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以往對經濟發展和教育水平較高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互動研究較多,對教育不發達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互動研究較少。這類研究對欠發達地區的指導意義較弱。提高全民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不能忽視基礎教育的課程改革。

1.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由於家庭、學校、社會條件的制約,山區學生知識面淺,知識面窄。他們大多性格內向,膽小怕事,不善言談,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主戰場是課堂。現在課堂上大部分老師都是以教學為主,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和實踐來獲取知識和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的學習活動較少;老師經常布置書面練習和閱讀課本,很少布置觀察、制作、實驗、閱讀課外書、社會調查等實踐作業。學生很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在壹定程度上,課堂教學仍然存在“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局面。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量研究表明,學習風格與學習結果有著密切的關系。目前,我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著學習效果。單純的行為參與並不能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度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2.影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互動的因素分析。

(1)缺乏硬件設施

現在很多關於師生互動的研究,大多是利用多媒體技術獲取信息,實現網絡互動。但筆者所在的學校財力有限,目前的硬件設施無法實現網絡互動,也沒有大量的書籍可供學生查閱。目前這裏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主要是在課堂上,但是課堂上教授的知識很少,大部分知識需要學生查閱書籍,自學。而且物理是壹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大量的實驗,尤其需要學生自己去體驗。但由於經費不足,筆者所在的學校最多只能滿足老師做演示實驗。

(2)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

傳統基礎教育薄弱,仍然采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即老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用的針劑很多,真正開導的很少。學生的學習方法大多是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對老師講的知識或書本知識的復制。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沈重的課業負擔,往往導致學生厭學,思維模式僵化,缺乏創新精神。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現在最重要的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探究學習。而且傳統觀念是重分數輕能力,給師生互動帶來困難。

(3)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

由於家庭、學校和社會條件的制約,大部分學生不夠自信,心理素質不夠好,又由於家庭經濟的影響,心理負擔過重,無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另壹方面,由於學生從小很少回答問題,在長期的傳統教育中,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地位,這種被壓抑的“人性”在初中積累起來就更加嚴重,使得課堂氣氛壓抑,給師生互動活動的開展帶來困難。尤其是七年級的學生,很大壹部分學生還保持著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方式,還沒有實現從小學到初中的轉變。而且這裏的學生因為條件的限制,無法體驗到生動的物理現象,所以覺得物理很難,心理上害怕物理,沒有學習的興趣。

(4)師生關系的影響

以前師生之間,大部分老師是絕對權威的,學生遠離老師,師生關系是教與受的關系。兩者僅通過知識、技能等信息媒介進行交流,難以形成互動合作關系,阻礙了師生互動的發展。

3.促進師生互動的優化策略

(1)教師觀念和教學方法的改變

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實現了物理探究學習。改進教學方法,精心組織互動探究氛圍濃厚的課堂教學方式。只有註意調動學生積極探索和準確使用物理術語,正確理解命題者的意圖,善於啟發和引導學生理解物理科學的原理和規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實驗教學在科學研究中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改革實驗教學的緊迫性將越來越突出。學校實驗教學的情況會在考生的試卷上反映出來:做和不做的效果不壹樣,開和關的效果不壹樣,保守和創新做的效果會更不壹樣。在物理概念的教學中,可以設計壹些思維問題。根據初中各年級的年齡差異,八年級期間以向學生提問引導閱讀為主,三年級也可以在閱讀後提問。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找到重點,可以促進課前預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大膽發表意見。

學生學習心理的調整,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互動。物理課上,教師引導學生準確地表達、觀察、實驗、討論、得出結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設置疑問、創設情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內心的心理要求。

(3)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要結合本土資源,開發本土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做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

二,巧妙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

興趣是人們試圖了解某事或喜歡某項活動的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時,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學習。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好奇心是知識的驅動力,是學習熱情中最現實、最鮮活的心理成分。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激發求知欲,投身於知識的海洋。

期刊文章的分類查詢在期刊庫中。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將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精心組織教學,巧設問題,從善如流,讓學生體驗到“解惑無門復疑,柳岸又壹村”的快樂,激活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以強烈的求知欲積極參與學習和創新。

三,有效實施“再創造”教學優化策略

所謂“再創造”,就是要求課程設計者和教師不要把物理作為現成的體系來教,而是在教學中充分重視,讓學生通過再創造的過程來學習物理。意在改變以往學校物理教育以教師為中心,向教師傳授知識體系的做法,倡導教學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像物理學家壹樣通過創造來學習物理。物理“再創造”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追求深入探索。因此,有效實施“再創造”教學的優化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要積極營造民主氛圍,讓學生敢於“再創造”。在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規劃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創新的前提。

其次,尊重個性,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物理教學是師生交流、互動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愛、信任和尊重每壹個學生,滿足學生的表達欲望。

第三,鼓勵學生探索,培養創新精神。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壹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備課還是實際教學,在探索、猜想、發現中談問題,都要以“教”為中心。有時候可以直接教學生完整的猜測過程,有時候需要更多的啟發。指導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要讓學生自己猜,以免降低教學效果。

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和內容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分析、合作、討論、交流、演示、課件的使用、圖片、鞏固練習等等。只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物理課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思考情境,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思考時間,更多的活動和實踐空間,更多的展示機會和平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第四,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優化策略

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智力,發展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要把創新思維的培養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下面討論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發散思維是指對同壹個問題產生多個答案的壹種思維形式。任何發現和發明都是以發散思維為基礎的。沒有發散,就沒有創新。傳統的應試教育過於註重集中思維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發散思維的訓練,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現“克隆”現象。這樣下去,學生的創新精神將被永遠封存。

因此,首先,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啟發差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思維的寬廣,就是要善於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不落俗套。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是創新思維的起點,是學生快樂思維、善思維、善思維的催化劑。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求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勇於創新,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向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題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設具體的學習情境,精心選擇壹些發散點,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逐步養成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比如,在學習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感應強度的因素”時,教師可以利用如何識別電磁鐵磁感應強度的知識點作為發散點,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獨立思考後會做出以下回答:吸引小釘子;吸引回形針;吸引大頭針;吸引鐵屑;吸引鋼針等。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會發散思維,會創新,為創新精神的培養打下基礎。

同時,由於學生在解題時只能表達解題過程和結果,不能完全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如何得出解題方法,為什麽會這樣想。這樣可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從而糾正思維的偏差,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第五,加強優化物理學習方法的指導。

1.正確認識物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將這壹思想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比如根據教材內容,講壹些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的成功事例,舉辦物理規律研討會,讓優秀學生介紹經驗,開設討論學習方法的專欄。

2.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

(1)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發掘教材內容中的學習因素,把學習方法的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2)相機撥號。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結合教學抓住最佳時機,在學法上畫龍點睛;(3)及時總結。教師在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時,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所學,使其逐步系統提高,找出規律性的東西;(4)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對學習方法進行理性反思,強化和遷移應用,在訓練中掌握學習方法。

3.開設物理法指導課程。

學習方法的指導課最好安排在初年級(八年級),時間壹般為壹學期或壹學年壹周或兩周,並納入物理教學計劃。要結合正反例、物理的具體知識和學習方法的特點、學生的思想實際,邊講邊示範訓練。比如:教授名人、優秀學生的例子,或者分析反面典型;介紹如何閱讀、如何復習、如何記憶等壹般學習方法。解釋解決物理問題的策略和思維方式...當然,學生有時也可以自學方法,或邀請優秀學生介紹經驗,或邀請相關老師做專題報告,或采用討論式。

六、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

物理學是壹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學中的概念、公式、定律都是經過仔細觀察、分析和科學推理歸納出來的。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說過:“科學是實驗的科學。”也就是創新來源於實驗。傳統的教學是講實驗,背實驗。所有的實驗結論都是壹個老師站在三尺講臺上,用嘴和壹根粉筆“種”在黑板上的。這樣的教學哪裏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尤其是小組實驗。讓學生動手動腦體驗實驗過程,在實驗中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誤差是客觀存在的,在減少誤差的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從實驗中獲取知識和學以致用的能力,不斷實踐創新。比如在學習“探究影響電阻的因素”時,作者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得出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是材料、長度、截面積的結論。然後提問:除了這三個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嗎?同學們認真討論後回答: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電阻的大小。然後引導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檢驗這個猜想,得出結論:對於大多數導體來說,溫度越高,電阻越大。最後,抓住“多數”引導學生理解玻璃所代表的某些物體在壹定條件下恰恰相反。通過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教學,不僅充分理解了這個知識點,而且鍛煉了他們動手動腦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只要廣大物理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樹立新課程理念,不斷實踐、交流、總結,那麽物理課堂教學的新方式、新方法就會不斷湧現,培養創新精神的成果就會越來越豐碩。

  • 上一篇:中學生的愛情故事
  • 下一篇:惠來縣社會事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