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在中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教學討論

如何在中學語文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教學討論

第壹,有創新的思路。

“有什麽樣的理念就有什麽樣的教育”。壹名優秀的初中語文教師應該意識到自己的使命是點燃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幫助學生找到學好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並相信語文應該走在新課改的前面,以新課程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為指導,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規範課堂教學行為,學生的語文成績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激發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

子曰:“知者不如善者。”朱說:“如果妳什麽也不教人,他們就不會樂於學習。”葉聖陶在《語文教學十二韻》中強調“教有多術,應用在乎人。”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性,為的是讓學生享受學習。有了興趣的激發和享受學習的欲望,整個學習氛圍自然會和諧愉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壹定會提高。

興趣是行為驅動系統中最現實、最活躍、最強烈的心理因素,是人的意識對某些對象的內在傾向和選擇。蘇霍姆林斯基說:“壹切腦力勞動都取決於興趣。”所以,學習興趣是學習的巨大內在動力,是學好語文的誘因。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用語文的重要性來喚醒學生,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

壹方面,知識有三層,最高壹層是專業知識,第二層是壹般文化科學知識,最低壹層是語文。這個比喻非常形象深刻。要建高樓,首先要打好基礎...這就明確指出了語文的基礎作用。漢語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尤其是在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無論走到哪裏,都離不開中文知識。另壹方面,現在的高考模式越來越重視語文,語文科目在高考中的權重也越來越突出。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重視漢語,難免吃虧。明確了這壹點,學生就會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無所畏懼”的傳統觀念中清醒過來,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學習語文的興趣。

2.用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口語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簡潔藝術的語言不僅能吸引學生的註意力,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動,還能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受到感染,享受美。

優美的語言是語文教學中最能體現語言藝術的關鍵因素,也是能給學生美的感受,激發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之壹。優美的語言不在乎形容詞的堆積或修辭格的多少,而在乎語言的抑揚頓挫、流暢生動,給學生以詩意的享受。因此,教師要有相聲般的幽默,小說般的具象,讀詩般的激情,通過優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3.用電化教育的手段創造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它能生動地再現只能理解而不能表達的意境。合理使用電教媒體是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當然,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定位應該是“輔助”。我們應該先備課,分析學生的需求,然後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選擇使用多媒體。展示重點、難點和主要邏輯框架,給師生留下足夠的思考空間。

4.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習漢語的興趣。

教有法,教無法。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內容和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且,盡可能的改變,不要讓學生厭倦上課。

第三,走近學生,欣賞學生,讓師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情感渲染是教學質量之壹,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課堂腦力勞動的效率。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教師必須傾註自己的愛,“用愛感動自己的心”,更多地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形成相互熱愛、尊重、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和發展的活動過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重要前提。因此,密切師生合作,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做的。

1,關愛學生

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主張對學生“仁慈”。他說“仁者愛人”,要“誨人不倦”。法國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指出:“熱情可以彌補天賦的不足,但天賦不能彌補熱情。”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應該是感性的。沒有情感教育,只能走進單純傳授知識的僵化枯燥的死胡同。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人,有情感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礎。”關愛學生是每個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努力的動力。多關心學生,多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聲音,幫助他們分析、理解和對待各種語文學習問題。只有學生的心理壓力得到適度釋放,才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才能更接近老師,“近其師,信其道”,更有利於有效教學。

2.尊重學生

充分參與和有效參與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沒有全面性和有效性,課堂教學就會流於形式,失去生命力。有專家指出,檢驗語文教學效率的標準之壹應該是學生的積極參與程度。壹堂課,如果70%以上的學生以主人的身份積極參與到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那才算是壹堂高效課。

課堂教學應該是師生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尊重學生不僅表現在尊重學生的情感表現,尊重學生的人格特征,尊重學生的自尊心理;更多的表現在課堂上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備課時要強調“三備”:備課書、備課教法、備課生,但在實踐中,備課生往往被忽視。所以有些老師在課堂上,語言可謂精彩,教學過程精妙,課堂氣氛相當活躍,但學生的實際收獲卻很少。熱鬧而膚淺的課堂給學生帶來了什麽?就是死記硬背,被動接受學習,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大膽地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理解、探索、創造,讓學生得到提高和發展,讓師生進行平等、民主的對話,讓學生以快樂、積極的心態接受新知識。這也是新課標倡導的壹種新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是充實的,充滿活力的。

3.走近學生

雖然師生關系是師生關系,但如果教師能放下“為人師表的尊嚴”的架子,與學生交朋友,親近學生,了解學生,就會發現學生是那麽可愛,充滿活力。

老師要彎下腰,完整徹底地接納學生,虛心接受不同的觀點。接受奇思妙想,包括接受錯誤,幫助學生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在支持的氛圍中,讓學生明白“成功不怕失敗,能盡力讓今天比昨天更好。”教師要學會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與學生建立平等、合作、友好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架起通向成功的階梯。

在接近學生時,教師不僅可以在心裏與學生交談,還可以與學生壹起參加活動,以增進感情,加深了解,縮短距離。還可以適當使用壹些課堂用語,比如上課提問時喊出壹個同學的“外號”(當然是健康無害的),講課時使用壹些學生喜歡的流行語;還可以在學生累的時候和他們壹起欣賞他們喜歡的音樂和動畫片,讓學生覺得妳是他們中的壹員,這樣就容易營造出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當然對教學也是有好處的。

4.欣賞學生

高爾基曾說:“誰最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戴爾?卡耐基在談到人的需求時指出,大多數人都“渴望被肯定”。因此,要提高語文課的效率,教師要讓學生愛上語文課,上課認真聽講,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關心學生。

魏書生先生經常出差,但他教的學生不僅不學習,而且學得很好。我想這與魏書生先生對學生的正確引導是分不開的,尤其是他對學生的欣賞。比如,有時候上課前三分鐘,他讓每個學生把時鐘倒轉,回到自己心目中最成功、最輝煌、最高效的時刻,感受當時那種深深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將其拓展,遷移到今天的學習生活中。

因此,教師也要真誠地欣賞學生,善於欣賞學生的閃光點,絕不吝嗇說出學生願意聽的語言,對學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給予及時明確的肯定。欣賞是對對方最高層次的肯定,傾註了人文關懷和時代精神。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學雙方實現了心靈的相遇和交流。欣賞學生也要給學生表達自己想法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還要盡力擴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讓學生得到更多人的欣賞,盡可能豐富和拓展他們的精神生活。

第四,有效教學

教學方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教師科學合理的教學對課堂教學至關重要,即使在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的教學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師的有效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重點難點知識,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有效教學應遵循以下原則:①教學要有吸引力。在課堂上,老師首先要考慮如何用語言吸引學生的註意力。生動的語言,豐富多樣的非語言表達,飽滿的熱情和感染力,是吸引人的更高境界。吸引學生註意力的技巧有:教師可以在講座開始時舉壹個結果令人驚訝的例子,以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告訴學生教學目標,讓學生上課聽;讓學生知道學習的重點和難點。老師應該在課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和練習的重點部分。強調課中和課後的重難點,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和知識主題。②掌握課堂教學節奏。好的教學總是保持壹定的節奏。保持適合學生的教學節奏,不僅可以使教師的教學更加輕松,還可以借助壹些暗示的效果,使學生更有效地記住和理解壹些知識,形成相應的價值觀。教師在備課時應設計簡單合理的過渡。好的過渡決定了班級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阻礙教學時間的有效利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的簡單性和有序性,並控制過渡的次數。教師處理好過渡,就不會浪費教學時間,提高效率。(3)教學要清晰。教師應以有組織、清晰、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新信息,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有清晰的理解。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收集信息資源,列出學生不熟悉或難以理解的概念,告訴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明確課堂的主要任務,從而使教學變得清晰。

教師的有效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此外,教師可以有效地提問,學生可以有效地傾聽,從而使課堂教學保持相互對話和交流。比如在教改實踐中,我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註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重視科學和民主,借用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

(1)定向。就是確定這節課的重點。比如《桃花源記》這壹課,有哪些生詞?詞,虛詞“言”的用法,“妻”和“異地交通”的古今詞義差異;句子,本課省略句型比較突出,列為重點;哪壹段是關鍵?也要理解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所表達的政治理想,以及這種思想的局限性。

(2)自學。學生通讀課文並逐段翻譯。不懂的地方,留給下壹步。

(3)討論。前、後、圍、四人壹組,把自學中不懂的東西提出來,互相討論;討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留給回答問題來解決。

(4)回答問題。也是基於學生自己來回答疑難問題。每個學習小組負責回答壹些問題,比如第壹組回答第壹段的難點問題,第二組回答第二段。這樣,困難越來越少。然後老師回答剩下的難題。

5]自測。學生根據學習後的重點、難點和自我認識,擬定壹套10分鐘的自測題,由全班作答。他們自己拿出紅筆打分,自己檢查學習效果。

[6]日結。下課前,每個學生在座位上口頭總結本節課的學習過程和主要收獲,然後從不同類型的學生中選取壹到兩個分別總結,讓學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時反饋。

六步教學法以知、情、行、常的相互作用規律為基礎,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知識就是讓學生知道知識的重要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愛是讓學生體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和幸福。行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學習活動的方向和規律,提高效率。

動詞 (verb的縮寫)有效提問

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有句名言:思考始於驚奇和懷疑。提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因素之壹。教師在課堂上問什麽,怎麽問,是否切中要害,是關系到教學成敗的重要問題。課堂提問時要註意以下幾點:緊扣教學目標,設計清晰的問題;問題難度和大小要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要有藝術性,形式多樣,環環相扣;提問讓所有學生積極參與,讓更多的學生有被提問的機會,鼓勵學生提問,質疑答案。

比如壹位老師在區教研活動中帶了壹個實驗班——“老王”。課前,老師在收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有疑問的內容。課堂上,超過壹半的同學對文章的最後壹句提出質疑,“幾年過去了,我們漸漸明白,那是壹個不幸的人吃得太多的恥辱。”教師以問題引導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

老師給學生的指導問題1:剛才學生對文章最後壹句提出質疑,那麽文章最後壹句是什麽意思呢?(教室裏默哀)

問題2:是的,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想壹想“為什麽老王在作者生命的最後時刻用香油和雞蛋去拜訪作者?”(同學們似乎有了切入點,開始積極思考和討論。)

健康1,香油和雞蛋對老王來說都是奢侈品。老王視江洋和他的妻子為親人,所以在他生命的最後壹刻,他把最珍貴的東西給了他們。

生二,文章說江洋要進屋取錢時,老王說:“我們不要錢。”他只是來感謝妳,像壹個真正的朋友。

老師問:江洋感覺到了嗎?

生(戚答):沒有..

生3、是高級知識分子,老王是下等平民。在經濟上,他們沒有負債。所以“多吃多占”不應該是物質。

4.在感情方面,他們的貢獻是不平等的。江洋夫婦對老王表達的只是對不幸者的壹般同情。老王渴望的是壹份平等的關懷。

老師:好!妳明白嗎?

我明白了。經過兩年多的思考、自省和解剖,江洋進壹步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平等待人,真誠相愛...

在這種課堂上,學生在課前查閱相關資料,帶著問題閱讀文章,並在課堂上提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疑問,既給教師指明了教學方向,又能使教師從學生的疑問中得到教學的突破。在課堂上,教師通過提問來引導問題,為學生開拓閱讀思路鋪平了道路。學生思維上臺階,突破了簡化課文人物分析的傾向,改變了教師思維的不良做法。

避免在課堂上問低效的問題。如(1)“問答”問題。我們在很多公開課、日常課甚至壹些大型競賽課上都能聽到這樣的問題,比如“妳知道嗎”、“對嗎”、“怎麽樣”、“好嗎”、“妳喜歡嗎”等等。,這些都是沒什麽啟發性的問題,有時只是為了增加氣氛。表面上看,課堂生動活潑,但並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反而把整體教學內容肢解了。同時把新課程倡導的師生、生生、生生主體平等互動的對話庸俗化為壹問壹答。表面上看起來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把傳統的“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

(2)“表面”問題。比如“這篇文章有幾段?”“這部小說寫了多少人物?”有的課文明確寫三個小標題,問學生“課文寫了多少部分”等。,這些都太簡單了,學生不用動腦就能答出來。表面上。這些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看似必不可少,但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並沒有引起學生的思考。這種提問不僅浪費了教師大量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占用了學生課堂活動的空間,無法有助於課堂教學的發展。它不能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在實際教學中,這些問題雖然不能說完全沒有效果,但至少是低效的。

(3)“成人”問題。設計的問題不符合學生實際,不能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不顧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學生無所適從,迷茫,太難,不僅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還會使課堂教學陷入僵局,學生活動形成堅冰,這也是更可怕的無效問題。比如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學中,這是向學生提出的。教材雖然用實例講了“克隆”的概念和“克隆技術”的應用,但並沒有講什麽是“克隆”技術,這裏涉及到很多專業術語。老師問這樣的問題,這能是初中生能回答的問題嗎?

(4)“膨脹”的問題。這種問題在新課改中已經廣泛流行,壹些語文老師也想盡辦法效仿。“擴展問題”經常出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的課堂擴展部分。有的老師為了擴張而擴張,把語文課當成政治課、歷史課、地理課等。在漢語課上,他們談論思想政治教育、環境保護、旅遊資源開發等問題。在愚公壹山結束前五分鐘,老師問道,“妳對愚公的做法有什麽看法?如果妳換成愚公,妳會怎麽做?”這兩個問題旨在引導學生談論環境保護。這是語文課堂教學要解決的問題嗎?

(5)“重復性”問題。某個問題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被多次提出,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提出,本質都是同壹個問題。比如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麽,中心思想是什麽,作者表達了什麽樣的思想感情。這種情況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並不少見,導致課堂教學冗長,收效甚微,進度緩慢,費時費力,效果不佳。

總之,高效課堂要以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紮實的教學內容為載體;要以多種學習方法為中介;依靠積極的課堂氣氛;應該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導向。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學習,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學習。少做無用功。

教學質量永遠是學校的生命線。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創建壹個高效的課堂。

  • 上一篇:衡水每年有多少清華北大?
  • 下一篇:“老師領進門”的主要內容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