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張元勛的張公廟

張元勛的張公廟

傳說宋貴章公廟原名“元勛章公紀念廟”,建於萬歷七年(1578)。當初只有壹個神棚,大概十尺見方,裏面放著開國元勛的神。後來有壹片冷杉樹皮被風吹走了,壹直吹到現在,連海灘上的張公廟都坐落在這裏,所以人們認為這是天意,所以連海灘人都在這裏建了壹座張公廟。

從1578修建張公廟開始,西寧郡多次被明清軍隊占領,頻繁,局勢混亂。然而,羅定、東安和西寧三縣的中心連灘沒有受到軍事沖突的直接影響。這個地方在亂世裏似乎是壹個和平的地方,當地人把這種現象歸因於張元勛的庇護,逐漸神化了張元勛。

禦馬壩侯榮在清同治五年(1866)冬下鄉催部,遊覽連潭西泉書院,這是壹個老傳聞。有壹天晚飯後,魯豫有個白衣老人走到院外後對他說:“西匪侵郡,妳還在這裏瞎轉悠?”後羿吃了壹驚,急忙問他的名字。老漢道:“張!”市裏再問時,老人已經朝張公廟方向飄走了。

城上見勢更驚,急忙趕回縣城,立即加強戒備,組織四鄉準備抵抗。當西方強盜來的時候,他們看到了紅燈,被城外的軍隊包圍了。知道他們有防備,不敢貿然入侵,就逃之夭夭了。城守在沒有壹兵壹將的情況下,平定了西方土匪的入侵。

事後,市侯為感謝張的救民救災思想,於是寫下“防災守苦”四字匾額,掛在張公廟的廟堂上,並題寫壹副對聯以記此事:

洋教頭不敢侵犯,借著燈光,看見遠處閃著金光的魔物,把它趕了出去;

土匪變成了狼賊,他在河路上。幸運的是,他被白衣老人警告了。

消息壹出,張公廟香火更盛。每當郡裏有麻煩時,神靈會首先警告警察保護公共秩序。鹹豐、同治以來,盜匪甚多,亂象叢生,但連上海灘壹隅,都平安慶祝。此事也載於《舊西寧縣誌》。

蓮潭張公廟會在每年的正月二十和八月六日舉行。五年壹小慶,十年壹周年。農歷元年農歷八月初六,這壹天被當地人認為是張弓的生日。屆時請南齋道長三天三夜。期間,周圍數十名泰山載歌載舞,鑼鼓聲不絕於耳。三天後,我恭請菩薩出行。巡邏隊按照連灘-西壩-東壩-連灘,在南江兩岸徒步數十裏,巡邏時間長達十二天。張公祠,始建於明朝萬歷六年(1578),是明朝廣東總指揮張元勛所建。

世界大臣張元勛是明朝新河的職業海警。沈懿有壹個計劃,他是壹名警察。他在戚繼光手下,立功進了連長。萬歷五年(1577)任首席兵官,鎮守廣東。他領兵平息了連潭壹帶的“瑤亂”,後人建廟。

連潭張公廟是我縣現存較完整的明代古建築之壹。1985年被列為郁南縣第壹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由港澳同胞和群眾捐資維修,逐步恢復原貌。

張公廟位於蓮潭鎮蓮潭中學右側。建於明代萬歷(1587),距今已有422年。該寺先後五次重修,最早的壹次建於萬歷二十七年(1599),清朝也有不同程度的新建和擴建。最後壹次重建是在光緒三年(1877)。第壹個座位是壹個有兩個房間的建築,中間是上帝的大廳,那裏有開國元勛、張小姐和其他將軍的雕像。入口右側是廚房,左側是神廟等人的住所、談判場所和儲藏室。左邊有壹座耳形建築,有三個房間,供朝拜者休息等等。

廟座西至東北,原是由內外建築組成的建築群。主要建築有前廳、正殿、四角亭、配殿和回廊。前後院有戲臺、炮臺、六角亭、灰磚塑獅、圍欄等輔助建築。解放前,每天(農歷正月二十)都有三洛(雲南、羅定、雲浮)等地的人來參加廟會祝壽,熱鬧非凡。解放後,後院的炮臺等附屬建築被拆除,建造糧倉,前院的戲臺、門樓、圍墻、雙獅等在十年浩劫中被拆除,只剩下主體建築面積1.900平方米。

殿宇縱橫排列,前殿、中間四角亭、後殿,兩側有配殿、回廊。布局均衡對稱,平面呈方形。寺門前有兩根花崗石柱支撐飛頭,上覆綠琉璃瓦,正殿有六根格柱支撐重量,柱基鬥拱。柱子排成壹排排,形成壹個明亮的房間,壹個寬敞的房間。繪有雕梁畫棟,華麗瑰麗。更值得欣賞的是,大廳的墻壁上鐫刻著各種詩詞和彩畫,鑲嵌著精美的雕刻畫,栩栩如生的古代任務,精致獨特的飛鳥...所有裝飾都保留了明清南方建築的藝術特色,具有壹定的藝術和歷史研究價值。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張弓廟會簡介

張公祠位於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郁南縣蓮潭鎮。連潭張公廟是為紀念明朝萬歷年間廣東省首席兵長張元勛而建,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張元勛原是抗日名將戚繼光的部將,因抗戰有功被提拔為廣東總兵。明朝中葉,洛龐山區(即今天雲浮市所轄的縣、區)發生了壹場土著叛亂,持續了幾十年。明朝萬歷四年,張元勛奉命領兵平叛。張公廟碑文說“經年侵蝕之地,必還其境”,“旅者歌之,居者安之”,官民感其恩,“故建廟祀於灘”。因此,張元勛被明朝萬歷皇帝封為“護國護民”將軍。

在連潭,張弓的傳說、習俗和文化每年都吸引著數十萬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前來祭奠。四百多年來香火旺盛,場面熱鬧壯觀。

熱鬧的張弓廟會

張公廟會是壹項民間群眾活動,是以民間信仰為主要內容的民間文化活動。數百年來,人們豐富和多樣化了紀念張公廟信仰的內容和形式,從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動時間和相對穩定的表現形式,使張公廟會成為粵西至今仍存在的反映傳統、信仰、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的特色民俗活動,在南江流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張公廟的廟會主要以農歷正月十五至二十日的“廟會生日”和農歷八月六日的“秋祭”為主。廟會的主要內容有萬人祭拜、八音祝壽、醒獅表演、盛裝遊行、捐香油、解簽名、吃素飯、爬山、唱山歌、演戲、燒鞭炮、做酒席、張弓遊行等。

  • 上一篇:盤點職場男性gfd禮儀要點
  • 下一篇:璧山巴蜀中學招生辦電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