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慈濟慈善基金會詳細信息

慈濟慈善基金會詳細信息

慈濟慈善基金會由閻正大師於1966在臺灣東部花蓮的壹個角落創立。起初,30個家庭主婦每天省下50美分,裝進竹筒裏,和5個徒弟壹起,每人每天增加壹雙嬰兒鞋。慈濟是本著克己、勤儉、克服困難的精神創立的,開始以扶貧濟困為樂。

2008年6月5438+10月65438+4月,慈濟慈善基金會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初始資金1億元人民幣,成為中國第壹個由非營利組織設立的全國性基金會,由國家宗教事務局管理。2010年8月20日,蘇州經四學院舉行掛牌儀式。

中文名:慈濟慈善基金會mbth:慈濟救助基金會臺灣省成立於2008年4月1966(農歷三月二十四)大陸成立於2008年10月14?創始人:釋證嚴類型:慈善組織介紹,四八定律,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骨髓捐獻,環保,社區義工,國際救災,全球慈濟,慈善項目,董事會,成員,董事會日期,簡介1966閻正大師在東臺灣省花蓮的壹個角落成立,最初由30個家庭主婦組成。裝進竹筒,帶著五個徒弟,每人每天增加壹雙嬰兒鞋,本著克己、勤儉、克服困難的精神創辦慈濟,開始扶貧、拔苦求樂。慈濟的誌向,從慈善到醫療、教育、人文;從偏遠的花蓮到全球五大洲,47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或聯絡處,至今已有超過71個國家和地區得到援助。慈濟誌工感恩不舍,真心關愛安慰每壹位災民。慈濟慈善基金會經國務院批準在中國大陸設立基金會,成為中國大陸首個也是唯壹壹個由非營利組織設立的全國性基金會,其掛牌儀式於2010年8月20日在蘇州靜思學院舉行。雖然慈悲心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但世間還是災難頻發,大師懇切地催促“來不及了,來不及了!”“,號召大家加快腳步,匯聚善良和愛的力量,大家壹起修煉克己,回歸簡單的生活。因此,慈濟四十壹年初,大師號召“回歸竹筒歲月”,號召人間菩薩多招學生,加快凈化人心的步伐,開啟拯救苦難之旅。邀請天下所有善良的人與福田攜手共進;勤耕開心果蓮,壹起做愛的社團。禱告我們同心協力,達到凈化人心、實現社會和諧、讓世界免於災難的目標。慈濟誌工秉持「真誠、正直、信實」的內在修養。俗人的“善、悲、樂、棄”觀念,帶著“人傷我,人苦我哀”的人文情懷,超越種族、國家、語言、膚色、宗教信仰的界限,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誌向,不僅讓“大愛”成為普世價值,也讓中國文化傳承中的人文精神發揮到極致。慈濟誌工推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四件事,合稱為“四大誌”;此外,骨髓捐獻、環境保護、社區誌願者、海外救災也投入運營,這八項同時推進,被稱為“壹步八印法”。慈善四八定律“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亮壹盞燈;在最冷的路上生火。慈善事業從幫助弱勢家庭到關愛靈魂,包括長期救助、緊急救助、家庭護理和海外慈善。慈濟不僅重視救助的有效性,更重視激發人性的善能——“教富濟貧”,即富人享受給予,學會付出愛心幫助窮人,找到人生的意義。“扶危濟困,教富濟貧”用愛心激勵窮人,讓他們走出生命的低谷,讓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盡自己的壹份力,通過付出而成長。教富濟貧,扶危濟困教富臺灣省的慈善經驗,因為大愛,在全球劃出了47個國家,345個聯系點,在全球69個國家,戰亂的阿富汗,科索沃,羅安達留下了愛心足跡;民生艱難的外蒙古和朝鮮;地震重災區土耳其、伊朗、薩爾瓦多;印尼、菲律賓、多米尼加、南亞海嘯災區,甚至美國颶風災區、玻利維亞水災災區的慈濟誌工,不分宗教、不分種族,壹直相親相愛。秉承“教富濟貧,濟貧教富”的感恩之心,既悲又智。就像南非的慈濟人壹樣,他們為當地婦女開設了500多個職業培訓班,教她們技能。這些黑人婦女後來奉獻愛心,長途跋涉,在社區照顧艾滋病患者。當卡特琳娜颶風肆虐美國時,慈濟誌工盡己所能募款賑災。在印尼洪溪河,洪水過後,慈濟采取「清潔、消毒、發放、義診、建設艾達村」五管齊下,讓數萬災民接受義診,並建設全新的艾達村社區、義診中心、慈濟學校、伊斯蘭教堂。慈濟感恩、尊重、奉獻,鼓勵村民互助互愛。現在,艾達村的居民已經開始做環保,並加入了誌願者的行列。除了自力更生,印尼穆斯林佛經研究所還在慈濟的長期援助下提供誌願服務——每月50噸大米,以及誌願者的愛心和互動。西京書院院長甚至把閻正大師的畫像掛在教室裏,以示尊敬和感謝,這也象征著真正無私的愛沒有距離,超越世間壹切障礙。在最前線,直到1991中國大陸中東部發生世紀洪災,慈濟基金會堅持“直接、重點、尊重、務實、及時”的原則,在中央和地方各級領導的支持下開展慈善工作。慈濟誌工自付旅費,不顧艱辛,每年都從未停止做慈善工作。在江蘇、安徽、甘肅、貴州、福建、廣東等27個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各種慈善工作,向洪澇、雪災、地震災區群眾發放民生物資,援建新村、敬老院、福利院、希望中國小,提供清寒獎學金,幫助修建水窖,搬遷群眾到村,冬季發放食品、衣物、棉被。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強烈地震,5月14日,慈濟誌工趕赴災區。5月65438+5月5日,全球慈濟誌工發起“慈濟川緬正苦難,愛善聚福”募捐提心活動,啟動了大家的愛善,匯聚了善愛的祝福。慈濟設立賑災服務點,提供熱食供應、義診服務和心理關懷,並鼓勵受災村民加入誌工,幫助他們走出悲痛。看到村民們從悲傷到微笑,互相鼓勵互相照顧,很欣慰,也很安心。慈濟動員醫療隊參與義診,探訪村民,保護他們的生命健康。慈濟四川地震災後重建,將分四年三個階段進行,以「先壹步,後壹步」的精神,幫助災民重建家園。在永久性住房和校園重建的規劃中,要幫助災區建設可以使用三年以上的簡易教室和寺廟,提供壹個遮風避雨、防寒避暑的場所,讓災民暫時安身立命,對學生的學習環境有壹個緩沖,促使災民走出陰霾,重獲生機。然後慈濟會投資「希望工程」,總共有13所學校已經開始或正在規劃中。醫療事業嚴謹的人出於慈悲心的關懷,在慈善工作中發現大部分人都是因病致貧,於是最初為窮人設立免費診所,後又建立醫院。十幾年的扶貧經驗讓我知道“疾病是痛苦的根源,是貧困的起源”,救濟工作只能治標,“防貧止病”才是根本之道。於是,我懷著惻隱之心,再次扛起重擔,立誓要為缺乏醫療設施的東臺灣省人民建壹所醫院,以病人為中心,推動「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願景,提升東臺灣的醫療水平。1979年,大師發起建院的宏願,籌備過程曲折艱辛。最後,在“福田邀天下善人,蓮心造慈濟天下”的號召下,無論攤販還是企業家,都匯聚起壹股股愛心的涓涓細流,建起了醫院。1986年8月,佛教慈濟醫院矗立花蓮,開啟慈濟“護生護愛”醫療生涯的新裏程碑。目前臺灣省內還有花蓮玉立、臺東關山、嘉義大林、臺北新店、臺中坦子等其他綜合醫院,同時推廣「醫療誌工」制度,配合醫療團隊,實現全程、全家、全團隊的「四全面」照護,達到「身心、精神壹體化照護」的目標。此外,從點到線,「慈濟醫療普及」透過義診,在農村、從城市到農村、在山頂、在水邊,展開了全臺灣的醫療網絡。慈濟的醫療理念是以病人為中心,以社區為導向。醫務人員的天職,就是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把現代醫學的進步和好處送到社會各個角落有需要的人身邊。“病人不能來,我們要走過去!慈濟擴大醫療網絡,照顧醫療條件差的地區,包括貧困戶、街友、原住民、獨居老人。各地的誌願者和觀世音菩薩壹樣,主動尋找有需要的病人,幫助他們就醫或報家訪。TIMA醫療服務網以生命平等的理念守護貧困患者慈濟,讓貧困者免醫療押金免費就醫,並成立慈濟國際醫學會(Tzuchi Inter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目前在全球11個國家有58個據點,7000多名醫療專業誌願者,形成了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絡。在四川地震中,有很多慈濟誌工去義診。他們都是慈濟醫院的醫務人員和國際人民醫學協會的成員。人醫聯體的誌願者通常以照顧居住地的貧困患者為主,提供包括手術在內的壹般義診服務。如果有國際災難,他們也會配合慈濟的救災行動,展開醫療救援工作。截至65438+2008年2月,已在全球39個國家提供義診,服務超過150萬人次,為偏遠貧困醫療資源提供義診,也為海外貧困患病人群提供大型跨國義診。1999年春,慈濟與廈門醫學會舉辦兩岸醫療交流、聯合義診以來,先後在福建福鼎、安徽銅陵、河南固始、湖南桑植永順、安徽郎溪、宣州、貴州花溪舉辦義診。此外,還在內蒙古土默特左奇和蘇尼特右旗、河南平輿縣、貴州羅甸縣和福建福鼎市發放了醫藥箱。2000年6月,慈濟援建上海東方肝膽醫院病房大樓,2004年9月,慈濟再次募款興建福建福鼎市立醫院醫療大樓。與此同時,慈濟與殘障人士協會為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希望慈濟的醫愛能幫助受苦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服務。慈濟還在寧夏、湖南、河南、浙江、安徽、江蘇、貴州、雲南和廣東建立了兒童友好中心,以加強對婦女和兒童的關懷。踏著慈善醫療的腳步,慈濟於1989成立慈濟護理學院,培養醫學人才,解決臺灣東部省年輕女孩的就業問題,這是慈濟邁向教育事業的第壹步。到2000年7月,已經完成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科研院所的整體性、綜合性、全人的“完整教育”,在國內外都有。以禮施教,以德育人。慈濟教育以“慈悲與快樂”為基礎,以“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為宗旨。我們以“道德教育、生命教育和全人教育”為目標,不僅重視專業教育,而且重視激發人的“良好能力”。“所以,在學校裏,不僅要教我們的學業,還要發展我們的五育。還要加強孩子的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特別是隨著景思語教學的推廣,讓孩子學會付出,學會感恩。比如慈濟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只有優秀的學生才能打掃廁所,堅持“尊重生命,肯定人性”的理念,培養學生對他人熱情有禮的態度。為了培養優秀的醫學人才,慈濟大學在嚴謹行醫者的推動下,發起“沈默老師”遺體捐獻,讓醫學生借助捐獻者的普遍情懷,讓自己的專業訓練更加紮實,希望未來能回饋每壹位病患。這壹創舉也促進了臺灣省醫學教育的解剖學和醫學人文精神。為了讓慈濟的教育理念更加實用,需要在全球推廣社會人文教育,希望慈濟的人文不僅在學校傳播,也在每壹個有愛的地方開花結果,開設人文推廣課程,開設兒童強化班和青少年成長班。在大專院校,組織了慈濟青年會,在各級學校設立慈濟教師會。成千上萬的老師利用業余時間討論教育的真諦。更難得的是,壹群愛心媽媽深入臺灣省700多所小學,用自己的早自習時間,用“靜思”的真愛陪伴孩子成長。教育經常為受災難影響或缺乏慈善救濟資源的窮人帶來希望。65438+1999年9月21日淩晨,臺灣省發生強烈地震,瞬間地動山搖,建築物倒塌、坍塌。慈濟誌工摸黑前往災區救災,為災民提供各種援助。但是學校已經成了危房,孩子的教育是當時急需解決的問題。人文事業慈濟的人文事業是守護道德的磐石,融合中華文化,肩負著“做精神凈化的活水,做和平社會的棟梁,做聽到痛苦的耳目,做瘋癲的義心”的使命,見證時代,為人類書寫歷史,創造愛與善的循環。出版雜誌、書籍、廣播、電視、網絡,以展示人性的真善美為基礎,承擔“報道真相、引導正確”的責任,彰顯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大愛情懷,通過有形的事業凈化無形的精神空間,從而增進社會的和諧與美好。慈濟在1966開始慈善工作的同時,人性已經深入其中,然後醫療、教育等事業也與人性息息相關。什麽是人性?”人”是品格的典範,“文”是文史的遺產。慈濟提倡以人為本的事業,期望每個人都遵循倫理道德,尊天愛地,培養內在道德,同時保持適當的外表,言行舉止讓人快樂。如大師的《精》就是鄭大師身心實踐的智慧結晶,也是他思想的結晶。《京·於斯》已經被翻譯成超過11種語言。由於其內容貼近生活,簡單雋永,豐富實用,廣受讀者喜愛。已出版超過345萬冊,成為現代人的智慧寶庫。慈濟的腳步不斷前進,人文更加深入。文物禪修、廣播、電視、網絡,都是以展現人性的真善美為出發點,以“報道真相、引導真相”為己任,將慈濟的清流傳播到各個角落,從而增進社會的和諧與美好。有聲和無聲出版物

禪修人文出版的各種音樂CD、DVD,以及英文、日文、德文、簡體字、繁體字的慈濟書籍,在世界各地的各分會聯絡處都有流通處,也有書香滿堂、茶香四溢的禪修書店,為現代人提供了忙碌的休息場所。平面媒體包括8月1998創辦的慈濟月刊、英文季刊、日文月刊、經典雜誌等,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為了減少紙張的使用,慈濟月刊和經典雜誌已經電子化。廣播電視媒體《慈濟天下》自1985 165438+10月16開播以來,因其節目編排嚴謹,壹直擁有廣泛的受眾。目前收聽範圍已覆蓋臺、彭、金馬、、北美等地,在16家電臺、19個頻道播出,平均每天10小時。1998元旦,慈濟艾達電視臺開播,旨在展現人性光明的壹面,呈現社會積極向上的美好。根據多年的媒體調查,艾達電視臺對社會的積極影響在所有電子媒體中排名第壹。已在世界各地演出100多場的音樂手語劇《親恩浩連天》於2005年8月20日在中國大陸蘇州明凱大劇院首演,短短兩天就吸引了8000多人觀看,並於2007年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再次演出。全劇以孝道為主軸,闡釋了母親孕期的煎熬,父母對姬子成功的渴望與失落,以及兒子欲養而不親的遺憾,闡述了“行善孝不能等”的道理,深受好評。65438年至0996年,慈濟在北京大學舉辦跨世紀中華音樂文化交流,隨後與南京、蘇州、集美大學進行兩岸青年交流。並在安徽、江蘇、福建、河北、江西、貴州等省建設了40多個小中華。此外,2007年5月,我們與蘇州合辦了“海峽兩岸新教育學術交流研究”,通過贈書和素質教育研究傳遞彼此的愛與關懷。在各種交流互動中,兩岸師生真誠互動,青年學生壹起去養老院、福利院為老人服務、端茶倒水。從付出中,他們明白了孝敬父母尊師是做人的本分,幫助別人是人生最實際的意義。骨髓捐贈海內外慈濟誌工響應閻正號召,為全世界血液病患者爭取生存權。1993慈濟基金會骨髓捐獻信息中心成立,2002年轉型為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移植臍帶血和外周血幹細胞,希望為人類醫療帶來新的前景。在慈濟誌工的全力倡導和熱情參與下,許多好心人加入了骨髓捐獻的驗血行列。在每壹個案例中,慈濟誌工都提供建議、捐贈、陪伴、抽取和抽取骨髓。課程的髓緣展現了臺灣省愛的高密度。這些有著大愛之心的捐助者奉獻了純潔無瑕的愛。按大師的說法,這是“清水愛情”。1997 4月18日,安徽壹名劉姓少年罹患白血病,通過慈濟骨髓資料庫配型找到捐獻者。此後,雙方骨髓緣不斷。基於“尊重生命”和“不傷害自己的生命”的理念,慈濟骨髓數據庫截至2008年底擁有超過31萬個數據,已完成1801例移植配型,移植成功率超過80%。受者遍布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中國大陸有748例。慈濟骨髓捐贈為中國大陸血液病患者開啟另壹扇生命之窗。環保始於1990閻正大師在壹次“快樂人生講座”中呼籲“用掌聲保護環境”。慈濟誌工不遺余力的堅持和推動環保。為了倡導垃圾減量和資源回收,環保誌願者不分年齡、不分階層,不怕亂,低頭為全球環境做出無私的貢獻。其中不乏身體殘疾的老人。例如高雄人物資源回收罐環保誌工邱,克服失明的不便,照顧家人,但仍致力環保,為地球做了壹份貢獻。宜蘭蕉溪的張琳嬌奶奶,90歲開始做環保回收,直到104歲去世。* * *帶領數百名環保誌願者延續她的遺誌和心願。目前慈濟在臺灣各鄉鎮社區有超過4500個回收點,超過6萬人有環保義工證,超過20萬人參與環保。慈濟誌工從2002年開始,把環保回收基金變成電視臺,保護大愛,讓「垃圾變成黃金,黃金變成愛心,愛心變成凈水,凈水流遍全球」。社區裏的慈濟誌工彼此親近,踐行儒家“仁即美”的理想,讓社區成為壹個人人生活、有仁者風範的地方,在社區之間建立起壹個互助互愛、互救的網絡,照顧身邊孤獨的人,在突發事件來臨時,通過互助激發每個人心中的善念,讓社會充滿溫暖。1996河伯災後,閻正大師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和疏離,提出了“社區誌願者”(community volunteers)的訴求。以社區為重點,重組委員,帶動社區群眾關心土地,聯系鄰裏。* * *壹起掃街,認養公園,整治溪流,資源回收,關愛老人,關愛窮人,醫院誌願服務。並舉辦各種地方文化活動、女性成長班、親子成長班等。,以凝聚社區民眾的力量,制止犯罪。同時設立“社區關懷救助系統”,平時掌握社區資源。國際救災自1991救助孟加拉國洪災,拉開國際救災大幕,至今已援助70個國家和地區。遵循“直接、重點、尊重、務實、感恩、及時”的原則,受災國家除提供食品、衣物、種子、藥品等緊急援助外,還幫助修建房屋、開發水源、提供義診;雖然關愛項目不同,但“尊重生命”的理念是壹致的。全球慈濟慈濟慈善基金會覆蓋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冬季發放慈善項目,甘肅扶貧,貴州扶貧,大愛老人,大愛助學。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王正端:林碧玉慈濟基金會第二屆理事名單:包樹生、周道之、石、陳、石、洪寶玉等。

慈濟基金會第二屆監事名單:許、童玲、黃華德、、;慈濟基金會第壹屆理事名單:包樹生、周道之、石、陳玉嬋、石、洪寶玉、謝美茹、鐘義政;慈濟基金會第壹任監事名單:許、王建、黃華德、高明。王雨軒董事會日期2013年3月13第二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2013年6月12年2月21第二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2013年3月20日第二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2012年8月27日第壹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 02 2011 1 1 03第壹屆第四次董事會會議2065438+第三次董事會會議201 65438+2月24日第壹屆第二次董事會會議2010年8月20日第壹屆第65438次董事會會議。

  • 上一篇:請問東莞橋頭每個地方的郵政編碼?
  • 下一篇:何勇鎮的經濟與文化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