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貴州凱裏概況

貴州凱裏概況

凱裏位於貴州東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東西長51.7km,南北寬44.3km,總面積1.306 km2。

城市裏有苗族,漢族,侗族。

是以電子、紡織、建材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現為國家B類開放區。

凱裏市行政區劃轄5街8鎮2鄉: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門街道、洗馬河街道、萬西街、三棵樹鎮、周西鎮、唐雅鎮、龐海鎮、萬水鎮、廬山鎮、萬超鎮、龍場鎮、唐凱鄉、大風洞鄉。

歷史沿革元朝是凱裏之例,明朝是清平郡之例。1913年改為魯山縣,1958年為凱裏縣,因縣位於凱裏鎮而得名。

成立於1983。

2000年,凱裏轄5個街道、8個鎮、2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市總人口為433236人。各鄉鎮人口(人) :城西街道27819大十字街道58116西門街道28997洗馬河街道48641萬西街19104三棵樹鎮48815周西鎮23093唐雅鎮168438。50萬水鎮21160蘆山鎮28214000朝鎮14656龍場鎮23083唐凱鄉17393大風洞鄉32155 2003年凱裏市轄8鎮2鄉5街道辦事處。

年末總人口45.4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34.09萬人,非農業人口654.38+06.46萬人。

氣候特征凱裏市位於雲貴高原東側的階梯狀斜坡帶,西北、西南、東南較高,中部、東北較低,最高海拔1447米,最低海拔529米。

屬* * *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1℃,最高氣溫37℃,最低氣溫零下4-7℃,年平均日照1289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43毫米,無霜期282天。

凱裏的民族人口有苗族、漢族、侗族、仫佬族、畬族、布依族、水族、彜族、壯族、瑤族、滿族、回族、蒙古族、景頗族、佤族、黎族、東鄉族、納西族、仡佬族、北京族、朝鮮族、土家族、白族和傣族。

其中,仫佬族、苗族、漢族、畬族、和是享譽世界的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人口33.94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75.78%,其中苗族28.35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63.3%。

凱裏的歷史文化已有500年的歷史。早在明清時期,就有“小荊州”的美譽。

數百年來,生活在凱裏的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燦爛的民族文化。

自然資源包括清水河、崇安河、巴拉河等153條小河流和溪流,其中長度超過10公裏、集雨面積超過20平方公裏的13條中型河流有35條溝壑。

河流徑流總量39.8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儲量5.4萬千瓦,可開發容量3.6萬千瓦。

糧食作物9大類130多種,蔬菜100多種,水果70多種,野草100多種,珍稀古樹10多種,野生動物數百種。藥用植物和動物有428種。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應時砂巖、石油和天然氣。

儲量:煤礦81.42萬噸,鐵礦361萬噸,鉛鋅礦46萬噸,鋁土礦1.98億噸,重晶石300萬噸。

石油和天然氣有礦。

除了內容豐富、風格古樸、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和文物古跡外,旅遊資源主要有路祥、金泉湖和壹批景觀獨特的溶洞。

還有136個大大小小的民族節日,被譽為“百節之鄉”。

1985對外開放以來,接待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遊客。

名特產品凱裏地方名特產品可分為農產品和工業品。農業名優特產主要有:香爐山霧茶、平涼香米、凱裏柿子花、萬超靛藍、隆昌蠶繭、凱裏酸湯魚、凱裏鯉魚(田間栽培)、隆昌西瓜、濱海生姜、魯山葡萄等。、凱裏市供銷社生產的“三辣”系列產品。

著名的工業品主要有:周西蘆笙、凱裏香醋、銀飾、灣水鐮刀、雲母馬尾辮帽、海濱碗、掛鼎繡腰、隆昌皮革家蠟染、掛鼎錦帶、刺秀錢包等。

經濟收入可觀,可供遊客觀賞購買,投資者參與生產投資,促進了凱裏市的經濟發展。

飲食特點生活中充滿了各種味道,酸、甜、苦、辣,酸是主宰。

黔東南州是“吃酸”的故鄉。

日常生活中的家宴、宴會、紅白喜事,酸味食物無處不在。

男女老少都有壹個“嗜酸”的愛好。

難怪當地諺語說“三天不吃酸菜,徒步打撈車”(意為徒步絆倒),可見黔東南酸菜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風格。

世界“吃在中國”。

在中國,它被稱為北方鹹,東南甜,西方辣。

幹燥氣候是鹽,濕熱氣候是甜,潮濕氣候是辣。

湘黔川各有各的口味,有“不怕辣”“不怕辣”“不怕辣”的段子。

具體來說,貴州是酸的辣,四川是辣,湖南是炒的辣。

黔東南州與貴州其他地區不同,強調和突出“酸”字第壹,其他地區強調和突出“辣”字第壹。

俗話說“除了油鹽,沒有貴的味道”。歷史上黔東南缺鹽嚴重,只能用酸和辣來調味。可見,吃酸的習俗不是偶然的。它是地理環境、氣候條件、產品信息和人的生理需求的綜合產物。

貴州東部和中部氣候潮濕,煙霧彌漫,腹瀉、痢疾等疾病流行。嗜酸不僅可以增加食欲,還可以幫助消化,止瀉。

所以,家家戶戶都缺幾個酸壇子:酸水壇子,醋水壇子,酸菜魚壇子,腌肉壇子。酸味食物的腌制季節和保存方法也有俗語,如三月腌制,八月腌制,正月腌制。

由於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黔東南苗族、侗族創造了自己獨特的酸菜飲食風格和技術,區別於其他地區和民族,形成了個性鮮明的“酸菜文化”。光是制作酸菜的技術就有近10種。

人類的長壽真的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酸:酸性食物有防病健胃的藥用功能,有解惑提神的作用,有防腐保鮮的作用。

65438-0990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長壽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高於傳統長壽地區廣東省,位居全國前列。

長壽是多因素的,應該包括“吃酸”的因素。

1988,在加拿大溫哥華,壹群記者采訪了黔東南州老年人長跑世界冠軍李發品,詢問創下老年人長跑世界紀錄的秘訣是什麽?李發品答道:“如果能吃到家鄉的酸菜,我就跑得快。”這是壹個驚人的妙語。

本世紀末,酸食這壹黔東南地區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飲食習俗,越來越被人們所忽視。

酸湯魚,鹹魚,臘肉,酸湯雞,酸湯豬蹄,三合壹酸湯,四合壹酸湯...有的落戶北京,有的飛入國宴,有的漂洋過海,更多的被移植到賓館飯店。所有來貴州的中外遊客都點名要吃正宗凱裏酸湯魚。

黔東南州的風味食品有東鄉酸菜魚、鎮沅道菜、凱裏酸湯魚、司夏狗肉、司夏酸湯魚、香茅煮魚、崇安江酸湯魚、董氏油茶、社會飯、從江香豬、三穗麻鴨、榕江香羊、董果、董氏臀肉、董氏羊和牛。

娛樂習俗“放煙火”是壯族、侗族人民廣泛開展的傳統體育活動,流行於貴州、湖南、廣西等地。

每年春節或其他重大節日,黎平、從江等地的侗族人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按照傳統習慣,以村落為單位舉行煙火大賽。

比賽場上,選手們相互比賽,通過傳、蓋、裝、跑等方式,試圖將紅綠布包好的煙花放入對方的花籃中。

煙花分為第壹炮、第二炮、第三炮。

根據董老人的傳說,第壹槍象征著好運,第二槍象征著風調雨順,第三槍象征著豐收。

“花槍”對抗性強,攻防轉換快。既需要個人的突破,也需要整體的配合。

因此被譽為“東方橄欖球”。

  • 上一篇:詹氏的由來
  • 下一篇:河北衡水中學述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