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重慶綦江中學規模如何?

重慶綦江中學規模如何?

重慶綦江中學位於綦江縣古建山麓。背靠川黔公路(國道210),面對綦江,是壹個相對獨立的半島。學校依山傍水,草青樹綠,鳥語花香,學生們吮吸著現代教育的營養甘露,在這裏茁壯成長。繼重慶市第壹批市級重點中學授牌後,學校先後獲得以下獎項:重慶市文明單位、重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重慶市先進德育單位、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十佳園林式單位、重慶市綠化先進單位、成都軍區國防生基地、重慶市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示範學校、重慶市體育傳統項目學校。

壹、學校誕生的背景和時間

重慶綦江中學最早叫“綦江中學堂”。清末廢除科舉,提倡新學。光緒二十九年(1903)《中學堂章》規定:“各府須設中學堂章,最好各府縣各設壹個。”由瞿孫武、張華庭、田鬥寅、吳等人適時發起。在日本考察教育歸來,得到了王、、趙等有識之士的響應。在縣政府楊等人的支持下,清二年(1910)公布。建校時,專門請張華庭在“考棚”(校址)頭上手書“中華學堂”的牌匾,這是綦江中學的前身,瞿孫武為首任校長(當時稱“校長”)。

第二,學制和課程設置

中學有壹個科目班和壹個預科班。高中初中不分段,學制五年。開設修身、經學、語文、英語、數學、歷史、地理、地理、繪畫、體操等課程。

三、辦學宗旨:創新教育,培養農村人才。

1911 10辛亥革命爆發,壹歲時“中學”停辦。

第四,中學的名稱

1912 65438+10月,中華民國成立,蔡元培任教育總長。同年9月,教育部成立,隨後頒布《總暫行辦法》等壹系列教育法令,對清朝教育進行改革,如改“學堂”為“學堂”,“校長”為“校長”。(清末的學校都叫“學堂”,如“中學”、“小學”,私塾叫私塾,管理學校的叫“主任”或“督學”)

1922年(民國十壹年),教育部頒布任旭學制,規定“唐雪”更名為“學校”。直到1924(民國十三年),綦江才改“校”為“校”。國內局勢動蕩,兵匪作亂,麻煩互尋,鬧得沸沸揚揚,大部分學校停課,“中派”復辟。沒有人談論它。

1925年(民國十四年)恢復綦江中學,更名為“綦江中學”。學制是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原來的修養課改成了公民課,增加了博物、理化等課程。由於缺少物理、化學、英語等方面的老師,必修課沒有完全落實。壹年後,因缺乏資金而關閉。

1926年(民國15年)期間,局勢動蕩,軍閥混戰,各派難以收復。

1927年(民國16年),四川防軍第21軍軍長劉向任命孫為綦江教育局長。孫受柬之邀,召集全縣民眾向劉向請願,並由四川康監秘書長協助,以追加的契稅和屠宰稅為經費,恢復綦江中學。校址仍在中街(現中山路小學)的試驗棚裏,孫也是校長。他08年報了壹個班,基礎壹開始就定了。

1928年春(民國17年),孫調任川康督察署政務督察,推薦黃繼任校長。黃校長出資300多元辦學壹年。由於缺乏資金和招生困難,學校再次關閉。

1929年(民國十八年),綦江縣令吳恢復原基金,上書上峰批準。在綦江縣第壹小學(現中山路小學)附設了壹個初中男生班,次年(1931)又招收了壹個男生班。現階段由小學校長田鬥銀經營。根據田鬥寅在《日本知識雜記》中的介紹,“民國十八年,縣‘推校長’”,田鬥寅在此期間為綦江中學校長。

1932年(民國二十壹年),孫又被劉向命為校長。縣第壹小學初中班改造為“綦江縣初級中學”。當時招收了壹個班的男生,是初中部的第三個班。此時,全校有* * *三個班,90名學生,12名教職工,更名為“綦江縣初級中學”。

1933(民國22年)春,縣第壹女子小學附設初中班。由於資金困難,因缺少教師而停辦。

1936年春(民國二十五年),省教育廳派任旭接任校長,上書教育廳設立女子部,男女分班授課,招收男生七個班,女生壹個班。制定校旗、校歌、校徽是年初。從1910到1938(民國27年),校址壹直在中街考邦(今古南鎮中山路小學),1班到6班的學生都畢業於這個老校址。

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期間,校址數次搬遷至永新張家溝、北渡南山坪、城內城隍廟(今縣糧食局)。從1945(民國三十四年)開始,在城西的官山坡(即歐家灣,現為實驗中學)修建了幾間木構架的瓦房作為固定的校址,在連城村設立了女生部。

1947(民國三十六年),吳克甲接任校長,應各方企業要求增設高中班。此時高中有50多名男女生,校名為“綦江縣立中學校”(因屬初中部),校訓為“以誠待人,以誠待人;學有恒心,做有勤。”除了常規課,全校學生初步開展了球類、越野、演講、制作、墻報、唱歌等課外活動。高中大樓建成後,書報會陳列在壹個備用的房間裏,供師生閱讀。

1949(民國38年)165438+10月27日,綦江解放,解放軍接管學校。此時學校有***15班,在校生566人,高中3個班,學生121人,初中12班,在校生445人,教職工47人。

綦江中學成立於1910至1949。這期間雖幾經沈浮,幾經遷校,更改校名,但學制不變。* * *辦初中男生班到第三十屆,畢業24屆,學生約1000人。初中女生* * *上到第二十屆,14班畢業,學生近300人。

動詞 (verb的縮寫)綦江中學新生與發展(1949-2010)

1950年2月,縣人民政府任命姚大年為校長,接管綦江中學。姚大年是解放後的第壹任校長。

1950年3月,在川東行署指示下,學校名稱變更為“川東綦江中學”。在歐家灣(現實驗中學),擴建了操場,修繕了校舍,學校面貌大為改觀。

1951年由歐家灣(現實驗中學)遷至現校址(新山村48號),上級撥款修建紅磚樓房壹棟(五間教室、十間辦公室、壹間會議室)和青磚平房壹棟(四間教室、兩間教師辦公室)。

1952,恢復高中招生。把春秋生意改成秋生意。

1952更名為“四川省綦江中學”。

1954年,上級再次撥款,修建了“五四”教學樓(* * *配16教室)和可容納320人的女生宿舍。

1959年,綦江劃歸四川省重慶市管轄,學校更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綦江中學。

1960年,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國家撥款修建了60教學樓(* * *配12教室)和壹座容納500多人的男生宿舍。

1966,全校占地面積150余畝,建築面積近萬平方米。課桌和黑板全部更換,圖書館和實驗室有價值30多萬元的設備,高中和初中的物理化學課全部開設實驗。

1988,學校更名為“四川省綦江中學”,是四川省重點中學。

65438-0997年重慶直轄,學校隨即更名為“重慶綦江中學”,是第壹批直轄市重點中學。當年學校動用了34萬余元用於電化教學、印刷等現代化教學設施。為外語、漢語、音樂和其他科目設立了壹個新的發音教室。18班開設微機課程,配備兩名專任教師,培訓近百名教師使用計算機。學校買了壹體化印刷機,教材的印刷就解決了。新圖書館和資料室,面積* * * 2436平方米,綠樹成蔭,室內設施完善,光線充足,空氣清新。從1995到1996,購書費用共計128000余元。目前有74000多種圖書,120多種報刊雜誌,幾乎囊括了《中國圖書館分類法》所列的全部24種書目。

到2010,學校占地近200畝,面積66631平方米。初高中87個教學班,5400名學生,331名教職工。

  • 上一篇:宿松縣華良中學的辦學規模
  • 下一篇:臨汾壹中分數線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