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曹文軒信息

曹文軒信息

曹文軒

1954 1出生於江蘇鹽城農村。65438-0974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

文學作品和學術作品

主要文學作品:

憂郁的田園、暮色下的祠堂、紅葫蘆、玫瑰谷、少年、洪水、追隨永恒、三角地等。

小說:

山羊不吃天堂草、草屋、紅瓦、根鳥、青銅葵花等。

主要學術著作: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面對微妙》、《曹文軒文學隨筆》、《思維理論——文學的哲學闡釋》等。

約150篇文章(略)

部分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日、韓文。

編輯用書

《夕陽下的紅門——五十年小說選》(第壹、二卷),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五十年兒童文學選》(第壹、二卷),大眾文藝出版社,2000年。

外國文學指南(6卷本),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外國兒童文學指南(5冊),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0世紀末中國文學文選》(4卷),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新潮兒童文學叢書(8冊),21世紀出版社,1989。

《現代名篇概論》(4卷),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榮譽和獎勵

被列入北京市跨世紀文學人才“百人計劃”。

候選人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跨世紀人才培養計劃”。

承擔國家教委“八五”研究項目“小說藝術”和國家“九五”重點研究項目“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8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獲北京大學首屆青年優秀成果壹等獎,1998。

《中國80年代文學現象研究》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二屆文學批評科學研究獎,1998。

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獲1994年第三屆宋慶齡文學獎金獎和中共宣傳部“五個壹工程”獎。

《藍色的花》(短篇小說)和《稻草屋》獲得冰心文學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獲1994年《中國時報》十大優秀閱讀獎。

短篇小說《再見,我的小星星》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草屋》分別獲得中國作家協會第壹、二、四屆兒童文學獎。

短篇小說集《紅葫蘆》《三角地》和長篇小說《山羊不吃天堂草》《稻草屋》分別獲得2008年由臺灣省文建委、民生日報、國裕日報聯合頒發的最佳閱讀獎。

《草堂》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和中宣部“五個壹工程”獎(1999)。

電影《草房子》獲得第19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1998年中國電影觀察獎,第4屆牛仔獎和影評人獎,第14屆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金蝴蝶”獎。

《紅瓦》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和北京圖書獎(1999)。並於2000年獲得北京市政府頒發的文學藝術獎。

國外學術活動

1992 10應日本NHK電視臺邀請,接受采訪並發表文學創作演講。

6月1993-4月1995應邀在日本東京大學任教。

1999 165438+10月,應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邀請,出席“中國電影”研討會並發表演講。

1999 12應日本戲劇家協會邀請,參加“電影劇本創作”研討會並發表演講。

已經開設的主要課程。

中國當代文學

小說的藝術

十部小說

思維理論——文學的哲學闡釋

8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中國當代文學熱點分析

出版年表

出版商被允許在出版日期內。

65438+2月0983

沒有角的牛(中篇小說)

兒童出版社

1985年5月

古老的籬笆(小說)

江蘇人民出版社

65438+2月0986

雲中城堡(短篇小說)

重慶出版社

1986 65438+二月

啞牛(短篇小說)

兒童出版社

65438+6月0988

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專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65438+9月0988

埋在雪下的小屋(中篇小說)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8 11月

籠罩在暮色中的祠堂(中篇小說)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

1989 65438+十月

憂郁的田園(短篇小說集)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1五月

論思維(專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

1991年65438+二月

山羊不吃天堂草(小說)

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2年4月

綠色籬笆(短篇小說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

1993 11月

紅帆(短篇小說集)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4年3月

《水下有城》(與左山丹合作)(短篇小說集)

黑龍江少年兒童出版社

65438+7月0994

山羊不吃天堂草(小說)

臺灣省民生報社

65438+7月0994

紅葫蘆(短篇小說集)

臺灣省民生報社

1994 65438+二月

埋在雪下的小屋(短篇小說集)

臺灣省國際少年村

65438+7月0996

少年(散文)

臺灣省民生報社

1996年8月

玫瑰谷(短篇小說集)

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

1997

曹文軒文學散文。

21世紀出版社

1997

小說《紅瓦》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1997

三角地(短篇小說集)

臺灣省民生報社

1997

追隨永恒(散文集)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7

稻草屋(小說)

江蘇少兒出版社

1999

面對微妙

泰山出版社

1999

根鳥(小說)

春風文學出版社

在2000年

紅色瓦房店(小說)

臺灣省盧曉出版社

曹文軒,65438-0954,江蘇鹽城農村人。65438-0974進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後留校任教。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大學教授,現當代文學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教研室主任。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稻草屋》、《紅瓦》等小說,學術著作《20世紀80年代中國文學現象研究》、《面臨微妙》、《曹文軒文學隨筆》、《思維理論——文學的哲學闡釋》等。小說《草房子》獲第四屆國家圖書獎(1999),電影《草房子》獲19金雞獎最佳編劇,1998中國電影觀察獎,第四屆童子牛獎和影評人獎,14德黑蘭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金蝴蝶》。

《孤獨的旅行》是曹文軒小說《稻草屋》的節選。

獲得宋慶齡文學獎金獎的《草房子》可以說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成長小說。以九章20多萬字,壹所“草屋”搭建的小學為背景,描繪了桑桑、杜小康、頭河、紙月、西馬等幾位少男少女的求學、生活、成長歷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但也閃耀著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稻草屋的結構也很獨特。在幾個主要人物貫穿的前提下,每壹章(或同壹個話題的兩章)相對獨立,著重刻畫壹個少年的成長。其中紅門(1)和紅門(2)主要是由男生杜小康描寫的。如果說桑桑的成長是建立在他生病的基礎上,而紙月的成長與她“無父”的經歷息息相關,那麽杜小康的成長則源於他們家“壹落千丈”的沒落,以及跟隨父親到遙遠的蘆蕩放鴨時那種連大人都難以忍受的孤獨。

孤獨的來臨,杜理科小康的家庭變故,是突如其來的,毫無準備的。杜小康,曾經是村裏壹戶有錢人家的獨子,曾經是“草房子”裏的“老大”,是所有孩子都敬仰的“大班長”。他只是接受了“輟學”的痛苦,不得不跟隨父親踏上“拯救家庭”的征程。

小木船在水面上行駛。“杜小康回頭壹看,油麻地不見了,回頭壹看,除了朦朧的樹煙,什麽也沒有。”當他突然發現自己“身在異鄉”時,壹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瞬間席卷全身。這種孤獨感不是他這樣的孩子獨有的。連他“滄桑”的父親都不敢停船停鴨。“好像稍微慢壹點,他就會突然像兒子壹樣不知所措,對前方充滿恐懼,這也會讓他放棄離開油麻地的想法。”到了蘆蕩,“蘆葦像百萬大山壹樣把船圍住”,孤獨像百萬大山壹樣把杜小康圍住,讓他“有壹種永遠逃不掉的感覺”。連續十多天沒見過人,父親和他的談話“越來越單調幹巴巴”。壹方面,世界被大量省略和簡化,另壹方面,似乎“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孤獨”。他是如此的膽怯和恐慌。恐慌無法驅散,即使靠近父親他也睡不著。無法承受孤獨的重負,他開始壹天天想家,直到晚上夢見見到母親放聲大哭,把父親吵醒。但是,既然進了那個蘆葦蕩,就沒有退路了。日子壹天天過去,“父子倆心裏都明白這壹點:他們不可能避免孤獨”。杜小康能做的只有“忍受”孤獨,他“別無選擇”。在孤獨無助的生活磨難中,稚嫩的天性成了少年杜小康唯壹的“避難所”。

黃昏時,河水的熱度隨著煙霧浮動;月亮從河的東端升起;夏天,茂盛的蘆葦和蘆葦間壹種不知名的藥草,在空氣中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在水邊的蘆葦葉裏,幾十只、幾百只螢火蟲聚集在壹起,其實可以照亮水面...大自然以其寬廣的胸懷接納了這個男孩;它以優雅的姿態,感染著這個少年;它用低吟淺唱撫慰著少年孤獨的靈魂。大自然不僅制造了無盡的孤獨,還壹次次將少年拋入“無助的領地”;它壹次又壹次地向少年展示著它寧靜美好的魅力,使少年在孤獨中日益淡泊、寧靜、堅定、自信,逐漸去除浮躁,進入壹種冰冷而深邃的境界。從“無法忍受”的孤獨,到“忍受”的孤獨,再到“享受”的孤獨,杜小康的世界終於“雨後陽光”。他發現“天空比任何壹個夜晚都要亮”,他從來沒有見過這麽藍的天,月亮也“這麽亮”。與暴風雨搏鬥後,他疲憊地躺在壹根蘆葦上,咀嚼著潔白細嫩的蘆根,望著異鄉的天空,心中“不可避免地想到了他在油麻地的母親和許多孩子”,但那時,他沒有再哭。

在文章的最後,作者有這樣壹段美麗而溫馨的描述:“鴨子長大了,變成了真正的鴨子。它們的羽毛開始變得又亮又密,壹滴水也澆不進去。公鴨變得更漂亮了,深淺不同的藍色羽毛和紫色羽毛在陽光下像緞子壹樣閃閃發光。”在這些長大美麗的鴨子背後,我們看到了那個男孩的身影,他也長大了,堅強了,成熟了。

在節選中,作者將這段不足五千字的文字命名為《孤獨的旅程》,意義重大。人生的道路漫長而艱辛,每個人都要“獨行”,尤其是在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現代化的今天,孤獨已經成為人類無法回避的“生活狀態”。“直面孤獨”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但是,孤獨不是自閉,不是絕望,不是消極,不是抑郁,更不是陷入頹廢沒落的情緒。孤獨把人類從原來狹隘的個人經驗中解放出來,在孤獨獲得的距離中擴大了人們對世界和人生的觀察和理解,做出了許多以前從未有過的發現。孤獨使人的眼睛和心靈平靜,孤獨幫助人擺脫影響思考深度的浮躁和妨礙觀察質量的困惑。所以,孤獨不僅是人生成長中的必需品,也是人生成長中的必需品。羅曼·羅蘭曾經這樣描述孤獨...關心社會生活的好習慣,不應該妨礙妳們每個人投入自己的內心生活。在不斷的行動和感情的洪流中,妳要為自己保留壹個單間,離開人群,獨自生活,這樣才能認清自己力量的薄弱,才能深入思考,才能像安泰壹樣,再次觸摸大地……”曹文軒在很久以前寫的壹篇文章中也高度肯定了孤獨在個人成長中的作用:“它是壹種正常健康的心態——如果程度合適的話。它標誌著壹個人的成熟。它讓人不那麽盲目。它給人壹種寧靜的生活,在喧囂的生活中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

對於杜小康來說,以孤獨為背景,由天空、蘆葦、洪水、大風、暴雨、小船、鴨子、疾病、寒冷、饑餓、悲傷組成的荒涼世界,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磨滅的記憶。壹切浸透著孤獨的東西,困擾著他,折磨著他,也教育著他,激勵著他。當他們父子因為誤將鴨子放入別人的魚塘而再次陷入貧困時,當杜小康帶著病危的父親回到油麻地時,他已經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杜小康了。雖然頭發幹枯,臉型瘦削,但眼睛卻出奇的明亮,透露出壹種油麻地小孩都無法擁有的早熟之神。甚至後來他在曾經就讀的“油麻地小學”門口擺地攤賣貨時,“在油麻地整天沈浸在優越感中的杜小康,也沒有壹點卑微的樣子”,震驚了全校師生。杜小康已經是比自己大很多的少年了。他真的長大了。

成長是壹個奇妙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也絕非總是“壹帆風順”,它往往充滿了辛酸、痛苦、屈辱和淚水。成長也需要“代價”。孤獨是最珍貴的東西之壹,是生活遲早會給每個人的美麗而殘酷的話題。經歷過“孤獨之旅”的油麻地少年杜小康壹定會成長,因為那份孤獨撕掉了他稚氣的外殼,精心雕琢了他的靈魂。

  • 上一篇:鞍山高中排名
  • 下一篇:菱湖中學2023年高考成績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