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熬夜真的智商高嗎?

熬夜真的智商高嗎?

令人震驚的秘密:熬夜的人更聰明?

貓頭鷹和雲雀誰更聰明?對這個問題最初的思考需要追溯到1999的秋天。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心理學家羅伯特(R. D. Roberts)與美國空軍的研究機構凱洛寧(P. C. Kyllonen)合作,招募了400名剛剛訓練了6周的新兵。兩名研究人員測量了新兵的晝夜節律得分、記憶力和敏捷性,發現越是早起早睡的新兵,他們的記憶力和敏捷性就越弱於晚起晚睡的同齡人。因此,羅伯茨和基羅娜認為,晚起晚睡的人更聰明。但由於樣本的特殊性,他們的結論能否得到足夠的後續研究支持,還是個未知數。

8年後的2007年,來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員發現,貓頭鷹型的人在創造性思維的所有維度(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和跳躍性)上的得分都高於雲雀型的人,尤其是在獨創性方面。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年齡範圍從19歲到76歲,年齡跨度相當大。

此外,由博洛尼亞大學心理學家M. Fabbri領導的團隊調查了1254名年齡在18歲至30歲的大學生,發現貓頭鷹型的人更喜歡用右腦思考,強調直覺和綜合,而雲雀型的人更喜歡用左腦思考,註重邏輯和分析。壹般來說,創造力與右腦的關系更為密切。

這些事實似乎意味著晚睡的人有智力優勢。——或者說,智力高的人更適應熬夜的生理節奏(這種可能性被很多人忽略了)。哪種解釋更合理?也許對智力起源的探索將有助於解釋這個問題。

進化難題:智力有什麽用?

長期以來,智力的起源問題壹直是心理學領域的壹個空白。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心理學家金澤聰(Satoshi Kanazawa)在綜合了早期進化心理學家的觀點後,對智力的起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金澤哲和其他進化心理學家壹樣,認為心理學和生理學壹樣,都是自然選擇的產物。自然選擇的環境是大約250萬年前更新世的非洲大草原。漫長更新世的反復選擇壓力造就了許多內在的心理模塊,這些模塊嵌入大腦,能夠高效快速地處理許多人類祖先會反復遇到的類似問題:覓食、擇偶、躲避敵人傷害、爭奪地位、養育後代等等。簡單來說,我們擁有的心理模塊就像壹把新鑰匙。我們試圖打開的是壹把舊鎖:自然選擇把可以打開的鑰匙保留下來,藏在人腦裏。當妳遇到同樣的問題時,這些鍵可以派上用場。

問題是,如果人們在薩凡納大草原上遇到不尋常或非典型的問題,該怎麽辦?金澤哲認為,對於大草原上的非典型事物,如果人腦沒有相應的心理模塊,就會陷入困境。然而,時勢造英雄,智力的英雄開始出現。智力也是壹個關鍵,針對的是進化環境中不常見的非典型問題。再者,金澤哲提出了他的假設,即智力不影響進化環境中典型問題的解決,但影響不常見或非典型問題的解決。

金澤哲的假設得到了壹些研究的支持。密蘇裏大學的心理學家D. H. Bailey和D. C. Geary以及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J. Ash和g . g . Gallup Jr .都發現,古代人類的腦容量隨著緯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2008年,金澤哲[8]采用了更多的環境新穎性指標(包括經緯度和經緯度距離),以192個國家為樣本,確定了這壹因素與智力的關系。結果表明,各項指標均與智力呈正相關,支持了智力與應對新環境或新問題有關的假設。因為新環境不同於薩凡納大草原,早期遷移到這裏的人遇到的新問題越多,智力越高的個體就越有競爭優勢。

揭開謎底:聰明人更適合夜生活

金澤哲在2009年將其智力假說應用於晝夜節律,初步解釋了為什麽聰明的人更適合夜生活。

在古代環境中,人類白天更活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比之下,夜晚可以說是壹個進化上的新奇環境。金澤哲認為,既然夜晚是新的進化環境,那麽聰明的人更擅長在這種環境中活動。在壹項對美國青少年的跟蹤研究中,金澤哲測量了15197名年齡在18至28歲的學生首次參與研究時的智商,以及他們最後壹次參與研究時的作息時間表。在控制了性別、年齡、種族等因素後,結果與預期壹致:無論是周日還是平時,智商越高的學生睡覺和起床越晚。這些學生在1994-1995之間的智力水平與2001-2002之間作息時間的關系如下圖所示。

但金澤哲也註意到,在控制了各種因素後,智商對晝夜節律的影響大大降低,甚至到了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智商對工作時間的回歸系數不到1%,也就是說,如果兩個人的工作時間不同,智商只能解釋他們之間工作時間的差異不到萬分之壹。所以,這項研究壹方面說明智商確實影響作息時間,另壹方面也揭示了這種影響的直接作用非常小。

可惜聰明反被聰明誤。

然而,盡管許多研究發現,晚起床和晚睡覺的人在智力和創造力方面得分更高,但這些優勢似乎並沒有給他們的學習成績帶來好處。相反,熬夜和學習成績差通常有著密切的關系。在2011,貝佐魯克(?0?5.是嗎?0?6oluk)通過對17-19的235名高中生的調查發現,早起早睡的人容易進入大學,高考成績更好。這個結果被德國特裏爾大學的F. Preckel等人反復驗證:壹項對272名德國中學生的調查也顯示,早起早睡的孩子成績更好,無論是GPA還是數學或語言科目,他們的成績都明顯高於晚起晚睡的孩子。在排除其他因素後,這壹結果仍然成立,包括認知能力、責任、認知需求、成就動機和性別。

除了這個小範圍的調查,Prickel等人在2011的《學習與個體差異》雜誌上發表了壹個總結。他們收集了11項探索作息差異與認知能力關系的研究成果,其中被試2177人;13探究作息差異與學習成績關系的研究成果,包括3220個被試。利用元分析的方法,他們重新計算了早晚工作的個體差異與認知能力和學習成績之間的整體關系。結果表明,晚起床晚睡覺與認知能力呈正相關(r = 0.08),與學習成績呈負相關(r =-0.14)。早睡早起與認知能力呈負相關(r =-0.04),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r = 0.16)。簡單來說,晚睡晚起的人確實在認知能力上看起來更有優勢,包括智力和創造力,但在學習成績上相對落後,而早起早睡的人整體上認知能力相對落後,但學習成績更好。值得註意的是,作息與認知能力的相關性普遍較低,而作息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普遍較高。即便如此,作息和這些因素的關系整體來說還是很小的,所以作息只能作為解釋學習成績差異的壹個因素,並不是壹個很重要的因素。

普裏克爾等人認為,進化心理學可以解釋早晚工作與認知能力的正相關關系。作為進化史上的新奇環境,陌生的黑暗環境可能真的需要更高的智力和創造力才能更好地適應,就像金澤哲想象的那樣。所以,善於夜間活動的個體,認知能力更高。如何解釋早晚工作與學習成績的負相關?Prickel等人認為可能是同步效應,即如果工作環境與測試環境壹致,測試分數會更高。善於早起早睡的孩子,因此在白天的環境下,學習效率高,學習成績好。

然而,壹些研究並不支持這種同步效應的假設。於是,第二個可能的原因出來了,睡眠不足。晚起晚睡的學生,白天沒有精神,容易分心,學習成績自然難以出類拔萃。此外,晚起晚睡的孩子容易出現各種行為問題,需要花更多時間適應學校生活和人際關系,這也可能影響他們在學術領域的投入。

結論:理解晚起晚睡的含義。

Roberts等人發現了晝夜節律與智商之間的正相關關系,但這些相關關系通常很低,研究人員無法給出它們之間因果關系的明確答案。是晝夜節律影響了智商,還是智商差異造就了不同的晝夜節律?從金澤哲的觀點和研究來看,更準確的說法是,聰明人更擅長夜間活動。所以夜貓子裏智商高的人自然比壹般人多。這個結論反過來也不壹定成立:晚起床晚睡覺的人智商未必高,因為導致晚起床晚睡覺的因素很多。鑒於晝夜節律的個體差異具有中等程度的遺傳性,這可能意味著雲雀很難通過調整睡眠時間成為貓頭鷹。當然,他們更不可能通過減緩生理節奏來提高智商。

  • 上一篇: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有哪些中小學?
  • 下一篇:未來的太空超級農場會是什麽樣子?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