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人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

[人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不是壹個早熟的孩子。1879年3月,他出生在德國烏爾姆鎮的壹個普通猶太家庭。他的父親經營壹家小電器修理廠。父母對這第壹個孩子的期望不高。但是當艾伯特四歲還不會說話的時候,他們還是有點擔心。那時,他們的第二個孩子,艾伯特的妹妹,已經開始喋喋不休了。

艾伯特也不喜歡和其他男生壹起到處跑,尤其討厭朋友們愛玩的軍事遊戲。大多數時候,他都是壹個人躲起來靜靜的玩積木,耐心的搭建鐘樓、教堂、市政廳,還經常自己創作很多遊戲。比如他喜歡用卡片蓋房子,可以蓋到十四層樓高。當他看著自己的“建築”時,他感受到了創作的快樂。

小學畢業後,和其他孩子壹樣,艾伯特接觸到了宗教。他被聖經中的故事所吸引,被教堂裏的氣氛所感染。他甚至寫了壹些贊美上帝的短詩,伴著音樂,在上下學的路上輕聲哼唱。

但作為壹個猶太孩子,在19年底的德國,他被同學排擠。沈默而孤獨的艾伯特不太明白其中的原因。他認真聽講,耐心處理學校的課程。10歲進入古典氣息濃厚的路德中學。

在愛因斯坦壹生中起關鍵作用的幾年是接下來的幾年。

愛因斯坦的叔叔是壹個對科學有濃厚興趣的人。他和父親壹起經營壹家小電器廠。當電力工業剛剛興起時,他們開始生產發電機、弧光燈、白熾燈和電話。在叔叔的影響下,愛因斯坦從小就對動手技術和抽象數學非常感興趣。10歲後,當地醫科大學學生塔木德(Talmud)每個周末都去愛因斯坦家做客,經常帶壹些科學和哲學方面的書籍給阿爾伯特。

12歲時,愛因斯坦讀完了歐幾裏得幾何,自己證明了畢達哥拉斯定理。13歲時,他閱讀了康德的哲學巨著《純粹理性批判》,並不時與《塔木德》討論問題。在塔木德的建議下,他讀完了12卷的《自然科學普及讀本》,裏面收集了有關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地理學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他明白自然現象有其內在規律。這些書中止了愛因斯坦的宗教信仰。

67歲時,他寫道:“讀了科普書籍後,我很快就相信《聖經》中的許多故事不可能是真的。結果是壹種真正狂熱的自由思想,夾雜著這個國家故意用謊言欺騙年輕人的印象...這段經歷讓我對所有的權威產生了懷疑,對任何社會環境下都會存在的信仰持完全懷疑的態度。這種態度從未離開過我...

“我很清楚,我青年時代的宗教天堂就這樣失去了。這是第壹次試圖把自己從‘只是作為壹個個體’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從被願望、希望和原始感情所支配的生活中解放出來。”

第二次嘗試是在他16歲的時候。他所就讀的學校彌漫著濃厚的軍國主義精神,讓他感到窒息和痛苦。

回憶這段時期,他說:“對我來說,小學老師好像是士官,中學老師好像是初級軍官。”

年輕的艾伯特選擇了壹種獨特的反抗方式。晚年,愛因斯坦上中學的時候,有時會笑著給別人講這個故事。壹天,壹個老師告訴他,如果這個孩子不在他的班上,老師們會更高興。愛因斯坦回答說,他沒有做錯任何事。老師說:“是的。但妳坐在後排還那樣笑,違背了全班對老師的尊重。”

他再也不能忍受了。1895年,在父母因為生意失敗搬到米蘭後不久,16歲的愛因斯坦離開學校去了意大利。在1936中,他寫道:“在我看來,如果學校主要以恐嚇、威脅和人為權威來教學,那才是最壞的。這種教學方式摧毀了學生的健康情感、真誠、正直和自信,培養出的是只有諾諾的平庸之輩。"

這種厭惡感是如此強烈,以至於他根本不想和自己的出生地有任何聯系。他懇求父親申請放棄德國國籍。1896,申請通過。

"在妳短暫的壹生中,妳以孩童般的喜悅贊美了壹切清晰合理的事物."

因未能進入蘇黎世工業大學,愛因斯坦勉強同意去瑞士阿勞中學完成未完成的高中課程。但是他對教育的偏見很快就消失了。阿勞中學提倡教師自由選擇教學方式,所以課堂很有趣,學生可以在實驗室獨立工作,高年級學生也極其關心各種社會問題。

正是在這裏,愛因斯坦產生了對他的學術成長非常重要的想法:如果壹個人以光速帶著光波跑,會發生什麽?

後來,愛因斯坦稱阿勞中學為“最受愛戴的高等教育典範”。“人不是機器。如果周圍的環境不允許他坦誠相見,暢所欲言,他就不會充滿活力!”

這種對教育和學校的希望在他上大學後很快就消失了。他很快決定不坐在課堂上聽課,而是把大部分時間花在實驗室裏,開始閱讀著名物理學家的著作。蘇黎世工業大學四年本科,只有兩次考試,靠借同學筆記過,但還是讓他覺得很反感。為了應付考試,他不得不記住壹堆垃圾,這使得“每次考完試,他都會難受半年”。

愛因斯坦的求學經歷讓他對教育感觸頗深。成名後,他多次受邀就教育問題發表演講或撰寫文章。在他的理解中,學校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壹般能力”,“而不是優先獲得專業知識”。“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和諧發展的人...他必須清楚地區分美和道德上的善。否則,他——連同他的專業知識——更像壹只訓練有素的狗,而不是壹個和諧的人。”“這些寶貴的東西是通過與教育者的個人接觸傳遞給年輕壹代的,而不是——至少主要不是——通過教科書。”

除了在阿勞中學的1年,愛因斯坦沒有更多的機會享受這種理想的教育。但他以某種方式意識到了自己。

1901年,愛因斯坦大學畢業,但學校不喜歡他的獨立性,不同意他繼續當老師。同時,由於家人反對他與大學同學瑪麗·齊結婚,他與家人的關系也很緊張。他開始了艱苦的生活。先是在技校做代課老師,然後找了壹份家教的工作,做了三個月。

1902年2月,愛因斯坦的名字第壹次以這樣壹種方式出現在伯爾尼的報紙上:“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願意完全私下為大學生或中學生輔導數學和物理……”

在此之前,愛因斯坦已經發表了兩篇學術論文,但顯然,他還是壹個無名小卒。只有兩個大學生註意到了這個廣告。但愛因斯坦無法通過這種方式賺錢,因為他們三人談得太投機了,把授課變成了壹起長時間的討論和學習。他們三人戲稱這個小團體為“奧林匹亞科學院”,愛因斯坦被任命為“院長”。

在三年多的時間裏,他們的視野裏充滿了馬赫、休謨、安培、黎曼、狄更斯、塞萬提斯的哲學、科學和文學作品。他們著迷於思想的交流,經常為壹頁紙或壹句話爭論不休,壹直持續到深夜,甚至幾天。

在某種程度上,奧林匹亞科學院是愛因斯坦的理想學校。他壹生都對這個“快樂時代”充滿了感情。去世前兩年,他給當年的另壹位“院士”寫了壹封信,信的開頭是:“致不朽的奧林匹亞科學院:在妳短暫的壹生中,妳以孩童般的喜悅,欽佩壹切清晰而理性的東西。我們創造妳是為了取笑妳傲慢的大姐姐們……”

“如果其他人在思想上感到如此孤立,他們會極其痛苦,但愛因斯坦不是。”

奧林匹亞科學院成立的那壹年,愛因斯坦終於在伯爾尼專利局找到了壹份三級技術審查員的工作——正式的全職工作,終於不用再為生存發愁了。他熱愛那份工作,壹直工作到1909。

正是這位26歲的專利局職員提出了這篇論文,宣告了100年前的物理學革命。那壹年,愛因斯坦寫了6篇論文,發表了5篇。其中壹篇題為《論運動物體的電動力學》,後來被稱為“狹義相對論”,它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時空概念,從而使經典力學只是相對時空中的壹個特例。這篇文章發表三個月後,愛因斯坦寫了壹篇短文作為推論,提出了著名的E = mc2。它的發現解決了當時困擾所有物理學家的問題,如:為什麽放射性元素能持續釋放大量能量,為什麽太陽能長時間發出如此強烈的光和熱等。也為核能的釋放和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

當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像愛因斯坦壹樣拋棄自己固有的思維習慣。據說當時世界上能理解相對論的人只有12。

愛因斯坦逐漸出名,因為他的名字頻繁出現在物理雜誌上。他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並能夠在幾所大學任教,先是在蘇黎世,然後在布拉格,然後在柏林。然而,他沒有恢復德國國籍。

遺憾的是,在他到來的四個月後,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了。正是從那時起,愛因斯坦開始了他作為和平主義者、民主主義者和人權活動家的生涯。

1914年,德國壹群最有聲望的知識分子發表了捍衛德國占領比利時的文明宣言,德國幾乎所有的文化名人都在宣言上簽了名,包括哈伯、倫琴、普朗克、菲舍爾等93人。這個宣言後來被稱為“真正知識分子的無恥宣言”。

簽名者中,沒有愛因斯坦。

幾天後,愛因斯坦在另壹份反對文明宣言的文件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份名為《致歐洲人民的壹封信》的文件提出,“歐洲必須團結起來保護自己的土地、人民和文化”,並發起“聲勢浩大的歐洲統壹運動”,“努力組織歐洲聯盟”。

宣言在柏林大學的全體教員中傳閱,但只有四個人敢在上面簽名。與93人的龐大對手相比,根本沒有出版的可能。但愛因斯坦沒有氣餒,加入了反戰組織“新祖國聯盟”。1915年3月,他寫信給羅曼·羅蘭說:“在我們歐洲,300年緊張的文化工作只導致了民族主義狂熱取代了宗教狂熱。歐洲的年輕壹代能感謝我們嗎?許多國家的學者表現得好像他們的大腦被取走了壹樣...如果妳覺得我的微薄之力有益,請盡管用!”

半年後,羅曼·羅蘭專門會見了愛因斯坦。他在日記中寫道:“愛因斯坦對他出生的國家的判斷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超然和公正。沒有壹個德國人有這樣的超然和公正。”但會後,羅蘭有點困惑:“在這個奇幻的時代,如果其他人在意識形態上感到如此孤立,那將是極其痛苦的,但愛因斯坦不是。他剛才在笑。”

愛因斯坦並沒有因為戰爭而停止研究。10狹義相對論發表後,廣義相對論問世。

1919 11年6月,廣義相對論在壹次日全食的觀測中得到證實,愛因斯坦終於成為壹個名滿天下的名字。此前,從未發表過任何關於愛因斯坦報道的《紐約時報》也首次發表了壹篇多行標題的文章:《天空中的光都是彎曲的/科學界人士或多或少興奮地期待著日食的觀測結果/愛因斯坦的理論獲勝/恒星並不在它似乎存在或應該存在的地方,但沒人需要擔心/壹本給12智者的書/世界上沒有人能看懂它,當大膽的出版商接受這本書時,

愛因斯坦突然成為了人們關註的焦點。他經常被邀請參加各種活動並發表演講。好像突然從世界各地湧到他家門口的人,也有人來尋求經濟上的幫助。但事實上,他只在公共場合出現過幾次,為慈善事業籌集資金。有時候,他會開玩笑地對妻子說:“妳這次賣給我多少錢?”

此時,在愛因斯坦心中,這些社交活動與他所渴望的平靜生活產生了極大的矛盾。他不希望自己過去的生活被打破,但同時又覺得科學家對人類的責任無窮無盡。“對人類及其命運的關註必須永遠是所有技術努力的主要興趣。當妳沈浸在圖表和方程中時,千萬不要忘記這壹點。”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個人作為個體得到尊重,不讓任何人成為偶像。”

他確實有很多事情要關心。

1920後,德國民族主義擡頭,反猶主義甚囂塵上。有人兩次在柏林報紙上聲稱要謀殺愛因斯坦。他的相對論在德國也受到了批評。但是愛因斯坦並不擔心這個。他在乎的是戰爭能不能永遠消滅,他到處跑呼籲。

1921年,愛因斯坦在接受采訪時說:“科學正在受到戰爭可怕後果的傷害,但首先考慮的應該是人類...直到文化、商業和工業中的國際主義得到重建,才會有和平。戰爭的創傷是可以治愈的……”

1922年受邀參加國聯“智力合作委員會”,兩年後正式參加壹次會議。1926年,愛因斯坦甚至給壹家報紙寫了壹篇文章,介紹這個委員會的工作,目的是讓公眾了解他們的努力。直到1930,他每年都堅持參加委員會會議,直到他對此徹底失望,認為“這是我參加過的最低效的壹次事業”。

之後,愛因斯坦到處傳播他的反戰觀點。他的和平主義已經從局限於文化領域走向更激進的原則。1930發表文章《我的世界觀》,說“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讓每個人作為個體受到尊重,不讓任何人成為偶像...我完全理解,壹個組織要想實現目標,就必須有壹個人來思考、指導和全面承擔責任。但是領導人不應該被強迫,他們必須能夠選擇他們自己的領導人……”在人生多姿多彩的表演中,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不是政治國家,而是富有創造力和情感的個人,這就是人格;只有人民才能創造出高尚傑出的東西,而群眾本身在思想和感情上總是平淡無奇的。“由命令產生的勇敢行為,無謂的暴行,以及壹切以愛國主義為名的可恨的胡說八道,所有這些都讓我深惡痛絕。在我看來,這場戰爭是多麽卑鄙和骯臟!”

1931他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我首先承認我的政治信仰:國家是為人民而建立的,人民不是為國家而活著。這也適用於科學。”國家應該是我們的仆人;我們不應該成為國家的奴隸。當國家強迫我們服兵役時,它違反了這壹原則,特別是因為這種服務的後果是屠殺其他國家的人民或阻礙他們的自由。事實上,只有當我們的國家有助於人民的自由發展時,我們才應該為我們的國家做出這樣的犧牲...“有些人認為精神裁軍應該先於物質裁軍。他們進壹步表明,國際秩序的最大障礙是被過分誇大的民族主義精神,這是壹個好聽但被濫用的術語:愛國主義。在過去的壹個半世紀裏,這種虛假的偶像在各地都產生了非常惡劣、極其有害的影響。”國家的最高使命是保護個人,使他們有可能發展成為有創造力的人。"

今年夏天,愛因斯坦授權成立了愛因斯坦反戰基金。第二年,他簽署了致德國社會黨和* * *生產黨的呼籲書,敦促他們團結起來,防止德國“成為法西斯的可怕危險”。這個警告太晚了。1933 65438+10月,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

兩個月後,54歲的愛因斯坦再次做出“離開德國”的決定。在紐約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他譴責法西斯和納粹的暴政,稱之為“勢在必行的強權政治”。他的德國摯友馮·勞厄寫信勸他在政治問題上要明智。愛因斯坦回信說:“我不同意妳的觀點,認為科學家應該在政治問題上保持沈默——更廣義地說,是人類事務。”德國的情況表明,這種克制將導致把領導權毫無抵抗地交給那些盲目和不負責任的人。這種克制難道不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嗎?如果布魯諾、斯賓諾莎、伏爾泰、洪堡也這樣思考和行動,我們的處境會是怎樣的?我對我說過的話壹個字都不後悔,我相信我的行為是在為人類服務。"

這種公開的矛盾讓納粹很憤怒。他們復制了愛因斯坦在柏林的家,將另壹棟別墅收歸國有。愛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埃爾莎非常害怕,她給壹個朋友寫信說:“我的丈夫不會允許自己沈默,沒有什麽能阻止他表達自己的想法。他依然忠於自己,我的孩子在那邊。這種擔心幾乎讓我發瘋。”

愛因斯坦花了很多時間幫助逃亡的猶太人。他在音樂會上表演,並自豪地為猶太難民籌集了6000美元。當他相信他可以增加壹個被流放的德國畫家的名聲時,他提出請這位畫家為他畫像。他為許多貧窮的陌生人擔保;他的推薦信已經失去了影響力,因為他寫得太多了,警察甚至在壹個江湖騙子的家裏找到了壹封...

他是壹個絕對的和平主義者,但面對戰爭的危險,他說,“當我們不得不為捍衛正義和人民的尊嚴而戰時,我們永遠不會逃避戰爭。”

正是在這種變化下,1939年8月,由於擔心納粹德國率先研制出原子彈,愛因斯坦在給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壹封信中簽名,指出:“...有可能制造出壹種威力巨大的新型炸彈,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整個港口連同附近地區壹起炸掉。我有責任提請妳註意以下事實和建議."

這封信開啟了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6年後,日本廣島和長崎遭到原子彈轟炸,20萬平民死傷。當愛因斯坦從收音機裏聽到這個消息時,他震驚了。他只是說:“我真的很難過。”

在以後的日子裏,他會時不時地回憶起這段時光,深深地後悔。有壹次,在普林斯頓的辦公室裏,在談到這件事的時候,愛因斯坦迅速轉過臉去,看著遠處的山谷和樹林。然後,像是在對他註視的樹梢說話,他低聲地,若有所思地,慢慢地說:“是的,我按了按鈕……”

但實際上,德國投降後,愛因斯坦立即給羅斯福發了第二封信,建議既然美國制造原子彈的理由已經不存在,就應該停止制造和使用這種武器。不幸的是,羅斯福收到這封信時已經病危,還沒來得及看就去世了。

"憲法的力量完全在於每個公民捍衛憲法的決心。"

愛因斯坦用余生的大部分時間來糾正他犯下的這個“最痛苦的錯誤”。

1947年,他在聯合國大會上說:“未來幾年,自然科學家的態度將決定人類文明的命運。人類終於明白當前的任務是什麽,那就是尋求理解,以達到不同信仰的各國各民族人民之間的徹底理解。”

次年,他發表了壹封給知識分子的信:“因為我們科學家可以決定重演悲劇,加劇屠殺的恐怖局面,我們有神聖的義務停止發明用於殘忍目的的武器來殺人。我們更重要的任務是什麽?我們渴望的社會目標是什麽?”

無論如何,現實的社會目標根本不是愛因斯坦所渴望的。冷戰之初,美國麥卡錫主義盛行,大批知識分子被懷疑對美國不忠,遭到迫害。1953,紐約壹位老師給愛因斯坦寫信,說他被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傳喚,問他如何處理。

愛因斯坦回信說:“中國知識分子面臨的問題很嚴重。反動政客在公眾面前炫耀外國的危險,以喚起他們懷疑壹切理性的努力。到目前為止,這夥人已經成功了,現在他們要禁止教學自由,剝奪所有拒絕證明服從的人的職務,也就是說,他們會餓死。”為了反對這種邪惡,只有少數知識分子應該做些什麽?說實話,我覺得只能用甘地提倡的不合作革命法來做。每個被委員會傳喚的知識分子都應該拒絕作證...如果有足夠多的人下定決心采取如此認真的步驟,他們就會取得勝利。否則,我們的知識分子應得的,永遠不會比為他們準備的奴隸制好多少。"

在信的結尾,愛因斯坦特別註明:“這封信不需要被認為是‘機密’。”

這封信最終被刊登在報紙上,並導致了輿論的爆發。麥卡錫說,任何接受愛因斯坦建議的人都是“美國的敵人”;該報社論評論說,他此舉不負責任,“把自己歸入極端分子壹類”;贊成和反對的信出現在大量的報紙上。不過,確實有兩位中學老師在被傳喚並引用愛因斯坦的信時拒絕回答。

半年後,愛因斯坦給出了壹個相對完整的說法:“原則上,每個人都平等地參與捍衛憲法權利。然而,最廣義的知識分子處於壹種特殊的地位,因為由於他們的特殊訓練,他們對公眾輿論的形成有特別強的影響。這就是為什麽那些將帶領我們走向獨裁的人特別關心恐嚇和約束這群人。所以,在這種形勢下,知識分子的本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這個責任就是拒絕配合任何侵犯個人憲法權益的行動。”憲法的力量完全在於每個公民捍衛憲法的決心。"

此時,他的健康狀況並不太好,但仍繼續堅持“統壹場論”的研究,並精力充沛地參與壹些社會活動。

1953年冬天,芝加哥律師“十誡”決定授予愛因斯坦人權獎。因不能前來,他寫了壹封供閱讀的信:“在我漫長的壹生中,我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追求對物質現實的結構有壹點更深的理解上。我從來沒有系統地努力改善人類的命運,反對不公正和暴政,或者改善傳統的人際關系。我所做的就是:長期以來,我對社會上那些我認為很糟糕很不幸的情況公開發表意見。對他們保持沈默會讓我有陰謀的罪惡感。”

1955年4月的淩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安詳離世。就在去世前幾天,他簽署了羅素起草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呼籲各國政府“尋求和平解決壹切爭端”。

這位壹生反對權威、追求民主自由的科學家生前曾說:“我受到了人們過分的贊揚和尊重,這不是因為我自己的過錯,也不是因為我自己的功勞。真是命運的嘲弄。”

所以他的遺囑是:不辦喪事,不建墳墓,不建紀念碑,不設任何紀念標誌,骨灰由親友偷偷撒向天空...“這才是真正完整的愛因斯坦。”許先生說,“這樣的人是無法被超越的。”

1922年,愛因斯坦作為哪個國家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成了國家榮譽的問題。愛因斯坦宣稱自己是瑞士公民。

然而,2005年,德國政府為了紀念他,決定將愛因斯坦的政治信條刻在政府大樓上:

“國為民立,民不為國活。”

  • 上一篇:徐匯區高中排名
  • 下一篇:中學優秀少先隊員先進事跡:1000字,6篇文章。

    中學優秀少先隊員先進事跡1000字1

    我叫郝明,是祁智初中七年級的學生。壹年級的時候,我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少年先鋒隊。記得入隊那天,老師親自給我們戴上了鮮艷的紅領巾,我們每個同學的臉上都洋溢著自得的笑容和驕傲的神情。看到我們的樣子,老師鄭重地說:“同學們,今天妳們將光榮地成為壹名少先隊員,但這並不代表妳們取得了成績,而是需要更加努力的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