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聶楠溪人物介紹

聶楠溪人物介紹

聶楠溪

聶楠溪(1934二月-2011七月七日)著名國畫大師。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南縣人。作品有《藏族婦女》、《去田間》、《優秀圖片》、《武陵之戀》等。出版有《聶楠溪素描選》、《中國聶楠溪畫選》。

2011年7月8日,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聶楠溪在湖南長沙因病去世,享年77歲。

中文名:聶楠溪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省南縣河口鎮

出生日期:1934年2月5日

死亡日期:2065年7月8日438+01

職業:教育、藝術和繪畫

代表作品:苗松

人物體驗

出生於湖南南縣,1934年2月。我在長沙華中職業藝術學校學習繪畫。1958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湖南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歷任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第二屆藝術委員、專家講座組成員、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美術系主任、美術系主任、湖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湖南省美術教育研究會主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壹生從事高等美術教育和中國畫創作。《藏族婦女》、《去田野》、《優圖》、《武陵之戀》、《新生活》、《考古新發現》等作品參加省級美展、全國美展和海外展覽,多幅作品被收藏。

出版有《聶楠溪素描人物選》、《聶楠溪中國繪畫集》、《楚漢聶楠溪書法選》、《聶楠溪花鳥畫》、《聶楠溪寫意花鳥畫》等。

65438-0990在美國聖諾貝特學院講學,舉辦畫展。2004年在美國紐約舉辦畫展,並在中國舉辦多次個展和聯展。他的生平事跡被載入《中國高等院校教授名錄》、《英國國際名人傳記辭典》、《中國當代畫家辭典》。

1934出生於湖南省南縣河口鎮,祖籍漢壽縣。他父親給聶楠溪取名“奇想”,他進私塾時,丈夫給聶楠溪取名“鸞奇”,意思是鸞島不住荊棘。因為難寫,就改成了《蘭溪》。直到參加工作,覺得“蘭”這個字有女人味,就改成了“南茜”,壹直沿用至今。1945,聶楠溪到南縣沙市中心小班學習。畢業後考入華容縣北井崗南山中學壹年,1949考入南縣湖西中學。由於從小熱愛繪畫和寫作,加上中小學繪畫老師對聶楠溪的影響,1950年7月,他考入長沙華中高等職業藝術學校學習。

1950 10因家庭困難無法維持,繼續讀書,恰逢邵陽地委紫江文工團錄取到長沙。聶楠溪遞給他們壹幅畫,被接受了。藝術團把聶楠溪分配到舞蹈藝術隊工作。有五名學生畢業於華中職業藝術學校。他們壹起畫風景,畫海報,畫廣告速寫,對聶楠溪影響很大,尤其是後來從湖南日報社退休的唐之享,是聶楠溪的良師益友。1951年,文工團到新寧縣參加土改,聶楠溪被分配到壹個貧農家吃住。雖然他的生活很苦,但他也得到了鍛煉。1952元旦後,聶楠溪被調回邵陽,聶楠溪先後參加邵陽地委和湖南土改展覽工作,負責繪畫和布置展品,直至展覽結束。

1952重建湖南文化藝術服務社,任命聶楠溪、馮寶成為美術編輯。當時湘西苗族自治州成立,組織派他們來反映這個盛況。到達吉首後,在自治州政府壹名幹部的陪同下,我步行到鳳凰縣的江珊、多溪、禾庫三個苗族地區體驗生活。聶楠溪和馮寶成合作畫了兩幅年畫:送代表和代表回來。當時彩印落後,他們先畫墨線稿,找墨印稿後再上色。這是湖南通俗讀物出版社出版的最早的壹幅畫。1953年,省文化局成立,聶楠溪、馮寶成去了文化局藝術工作室。後來,徐帆、聶桑和陳白壹被轉移。他們壹起推廣《婚姻法》漫畫,在全省張貼。當時,我們學習了毛澤東同誌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請他們到農村去體驗生活,釋放思想。於是我第二次去了湘西,去了花垣縣白巖鄉,和壹個苗漢互助小組的組長張友生住在壹起。聶楠溪以當地苗漢苗圃為題材,創作了年畫《張渺苗圃》,發表在《新湖湘報》上。1954年,聶楠溪和小到韶山農業合作社體驗生產半年,畫了壹幅水墨畫《夜校歸來》,還在《新湖南日報》發表。1954年7月,聶楠溪到杭州報考中央美院華東分院,考上國畫系二年級。入學後,聶楠溪在莊子曼、胡善餘、宋宗元、潘思童、潘蕓、顧坤波、鄧白、潘天壽、朱樂三等名師教授的指導下,進步神速,創作了《趕場》、《藏族姑娘》、《母親》等作品。抓田,藏族姑娘。1957年3月在“首屆全國青年美展”展出,入選“中國青年畫家展”,後赴蘇聯、捷克、蒙古展出;《趕場》還被上海圖片出版社印成成人畫,《藏女》在《美術》和《北京日報》上發表。

1958年,省文化局成立湖南文學藝術研究所,聶楠溪同年5月回到湖南,參與研究所籌備工作。6月,到南嶽廟主持農民美術創作班,和學生們壹起創作了壹套衡山縣大躍進的連環畫,培訓了壹些農民畫家。今天仍在衡山縣從事美術工作的學生是廖。湖南文藝學院8月開課。學校設在原長沙師範學院,沒有任何設備,壹切從零開始。於是,他參與了設備的采購,去上海、杭州等美術系索要教案、教學大綱、教材等等。不久,學校更名為湖南藝術學院,充實了師資力量,設立了音樂、美術、文學、圖書、信息等系。美術系由黃任主任,聶楠溪任副主任,帶領學生上街畫壁畫,參加勞動,開門辦學。聶楠溪還參加了省文化局社會教育工作隊,到漣源鋼鐵廠畫了壹幅鋼鐵冶煉長卷,發表在第壹期《湖南畫報》上。長卷參加省美展,被省博物館收藏。1960全院師生下放到宜章縣蟒山林場,聶楠溪任美術部政治指導員。但下放後不久,因為人民大會堂需要兩幅畫,省文化局把他調回長沙參與這項工作。聶楠溪畫了毛主席視察湖南農民運動,陳白壹畫了毛主席回到韶山。後來這兩幅畫因故未交付,被省博物館收藏。

聶楠溪

湖南藝術學院成立不到三年,因國家院系調整而撤銷,原藝術系、音樂系並入湖南師範學院成為藝術系。學生也調整了,只有兩個年級,分國畫和油畫四個班。從此教學步入正軌,壹切按照師範院校的培養目標來教。入師專後,任中國畫教研室主任。1962,晉升講師。教學之余,聶楠溪於1963年在嶽陽縣廣興洲帶學生體驗生活時創作了《采棉樂》工筆畫,並於1964年在《湖南文學》上發表,被湖南人民出版社作為年畫出版。1965年,幾位老師去韶山灌區寫生,畫了很多人物和場景的速寫,其中兩篇發表在《湖南日報》10和12上。我還為湖南日報連載小說《湘西打土匪》中的人物繡像畫過插圖,為長沙晚報連載小說《兵臨城下》畫過插圖。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漫畫《賀龍將軍空城計》。此外,他還參與創作了連環畫《李定國》等。這是我創作最好的時候。

文革開始後,聶楠溪遭到審查和批判。但因為技術好,他被分配在墻上寫毛主席語錄,舉辦學習班畫毛主席光輝形象,還和長沙文化館合辦“七·二壹”美術大學,參加學校和省裏的教育革命調研。

1970,藝術系開設工農兵學生試點班。聶楠溪教授了“應用藝術”這門課程,並在很短的時間內編寫了“基本圖案”的講義。1972,聶楠溪復職為教研室主任。1975馬王堆壹號墓發掘期間,陳白壹邀請他壹起繪制了壹幅考古新發現長卷,歷時半年,獲得成功。這幅畫在全國科普展上展出並獲獎。

1979年,在慶祝建國30周年湖南美展上,聶楠溪獲二等獎,被中國展覽公司收藏,發表於1982年《中國畫》第二期。81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了我的《盜金鐘罩》,這是壹本西遊記的漫畫。1982至165438+10月至65438+2月,省美協在南嶽廟舉辦工筆畫會,聶楠溪畫苗松、五谷、新生命、優畫。這四幅作品在中央美術館舉辦的1993湖南工筆畫大展中展出。《五谷》發表於《湖南畫報》第五期,《苗松》發表於《民族畫報》第八期,《品友圖》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新生》被深圳博物館收藏。

1991 9月,聶楠溪晉升副教授,任藝術部副主任。1984年4月任美術部部長。在他任職期間,藝術系規模不斷擴大,新建了藝術教學樓。後來美術系壹分為二,成立了美術系和音樂系。我擔任藝術部門的主管。在此期間,聶楠溪壹邊從事行政工作,壹邊進行學術研究,先後撰寫了《談工筆人物畫教學》、《幾幅工筆畫的啟示》、《古代藝術新花》等多篇論文。這些論文在報紙和期刊上發表,其中壹些在全國獲獎。他們還承擔了國家教委下達的“高師美術教育整體改革研究”任務。教學成果獲省教委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1989。聶楠溪1987晉升教授。1990國家教委聘請我為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

主要工作

聶楠溪壹生以工筆畫為主,但從80年代開始畫寫意花鳥、山水、指畫,並有多幅作品發表。其中武陵卿參加第八屆全國美展,蓮花參加全國教師美展。聶楠溪撰寫的《中國畫的抽象符號與程序》壹文被收入《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65周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1990 10應邀到美國威斯康辛州聖諾貝特學院做講座,主題為“中國畫的抽象符號與程序”,並舉辦個展。1993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聶楠溪人物選》壹書,同年6月應邀在浙江奉化舉辦個展。1995臺灣省臺北圖書館展出其作品30件。

曾任湖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省藝術教育研究會會長。1993 10開始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1996年4月被聘為湖南省文史館館員。

社會影響

傑出的工筆畫家聶楠溪,出於教學的需要,也畫了許多寫意畫,但他壹生的大部分時間都致力於對工筆畫形式語言的探索。他是湖南工筆地域風格的創始人之壹,藝術成就以工筆為主。80年代後,由於視力原因,聶楠溪逐漸放棄工筆畫,轉而探索水墨寫意的形式語言。在題材上,以花鳥人物和山水為主,在形式上,以筆墨為主,並廣泛運用搓紙、繪畫、水洗等技法制作肌理。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努力,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不僅創作了數百幅水墨大寫意,從氣勢磅礴到畫冊速寫,無所不包。而且形成了畫家的基本風格特征,成功地實現了從工筆畫家到寫意畫家的過渡和轉變。

聶楠溪,1950年代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壹直認為相機不能代替素描,他所有的畫都是以素描為基礎的。這種對素描重要性的強調,與他幾十年來“生活氣息”、“真實傳神”的審美標準和50年代中西現實主義的影響是壹致的,這就決定了聶楠溪水墨寫意的基本特征:雖然以筆墨為主要形式,但筆墨從來不是為了筆墨,而是他試圖通過筆墨的變化和表現力來再現被描繪對象的形象、表情和狀態,追求繪畫整體的清新和生活氣息。即使他畫的鷹、金魚、松鼠和蓮花有超越自然形象的象征特征,但它們仍然是真實而生動的。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畫的松鼠。

65438-0990年,聶楠溪應美國威斯康星州聖諾貝特學院邀請赴美講學。學校校園的樹林裏有很多松鼠在跑來跑去,蹦蹦跳跳,這在中國的森林裏是很少見的。帶著感情,他畫了壹只墨松鼠和壹些素描。他回來後,以松鼠為題材創作了近百幅作品。畫中松鼠以純墨造型,頭、身、腿、尾用淡墨,點睛之筆、爪用濃墨。頭部、身體和粗壯的尾巴都是象征性的誇張,但畫家仍然試圖再現每只松鼠的動態表情。無論是跳躍、跳躍、攀爬,還是獨自吃松果櫻桃或相互競爭,都真實生動,充滿生活情趣,並加入芭蕉、樹枝等生境植物,為生活增添真實感。

傳統水墨寫意畫以筆墨為中心,自然形成三種類型,所以對水墨畫有三種不同的評價標準。只要不放棄筆墨中心,水墨寫意畫家必須三選壹。做什麽選擇取決於三個因素:畫家的先天性格,也就是他的精神;畫家的知識素養與繪畫審美觀念;畫家所處時代的文化狀態對畫家個人的影響。“寫實傳神”和“生命氣息”是中國現代繪畫美學的主流,影響很大。過多的時代特征必然沖淡藝術家個人的藝術個性。因此,在個性中表現時代就成為畫家努力的目標和他藝術歷程的軌跡,這不是壹篇文章就能做到的,而是要通過不斷的探索和努力。就個人風格而言,畫家可分為學者(文人)型和精神型。由於中國畫家的知識要求,大多數畫家傾向於學者。真正有靈性的畫家少之又少。“二住壹體”的選擇不是畫家主觀意誌自由支配的,選擇是在漫長的創作過程中形成的自然行為。

就聶楠溪的性格而言,他更傾向於做壹個精神性自然的畫家,這在同時代的畫家中並不多見。要把他那種隨性的心理特征轉化為壹幅具有藝術美的精神自然的畫卷,是要付出時間和智慧的代價的。今天的藝術是壹項非常辛苦和艱難的事業,沒有精力和時間的投入很難有多大的收獲。藝術就是在探索時間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和美化的。而且精神性的繪畫不是隨意的行為,精神感受的魅力只有筆墨之美才能溢出,而筆墨形式之美也是壹個長期的錘煉過程。他和同時代的許多畫家壹樣,深受“生命氣息”時代審美觀念的影響。今天看來,它更像是束縛畫家表現精神的鎖鏈;長期的工筆畫,嚴謹工整的創作習慣進入潛意識,也成為畫家大膽潑墨的障礙,從而難以體現精神繪畫的藝術精神。主體意識,觀念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幾十年風風雨雨的知識修養,都沒有磨掉聶楠溪獨特的人格光輝。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畫家的努力,因約束和障礙而產生的觀念與精神的矛盾會逐漸得到解決。壹個優秀的工筆畫家之後,壹個風格鮮明、筆法精湛、精神逼人的寫意畫家將傲然屹立於世。

  • 上一篇:廣州市番禺區中原中學的成就與榮譽
  • 下一篇:李渺高中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