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官橋旅遊資源

官橋旅遊資源

奇峰松秀的景點很多。

官橋四面環山,風景秀麗。鎮東的鐵峰山(俗稱鐵劍山)是壹座歷史名山,主峰海拔751米。山中有許多天然洞穴,山中有許多奇石,形態各異,玲瓏剔透,留下了許多歷史名人的題詞;山頂有建於明代萬歷年間的鐵峰塔,石構,六邊形平面,實心單檐,棱角分明,結構獨特;慈濟醫院,建於宋代,清康熙年間重建,是為了紀念清水的創立者。還有鐵峰巖,院內左側有壹座石頭砌成的圓僧塔,名為鐵峰塔,形狀與泰山佛塔相似。值得壹提的是,山前有壹個古老的洞穴,名叫宋鐵洞。相傳此洞極為險要,是宋代著名的楊平南十八洞之壹。鐵峰很美,風景很自然。但由於20世紀末的發展,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被人類破壞了,令人遺憾。

犀牛山位於鎮西南的以林村,因其“峰尖巖尖,形似犀牛”而得名。主峰鵝角髻海拔1047.5米,為安溪東南最高峰,右側白巖峰屹立千尺,十分天然屏障。該地區有高聳的山峰,古老的樹木,崎嶇的巖石和奇形怪狀的洞穴。山中有引人入勝的蝙蝠洞,雄偉挺拔的將軍巖、傳說中由北宋五虎將軍時宇改造的“師傅將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修建的大型民間土樓“楊勝樓”、清代為捕虎而建的虎閣等眾多奇石景觀。這是壹個新的吸引人的自然生態風景旅遊區。

中國西北部的司馬山因“山如馬”而得名。唐朝天佑年間(904-907),在山中修建安昌園,園下有壹塊20多尺高的石頭,名曰“石英”。山左側有聖泉巖,泉出石中,取之不盡。山腳下有壹個山洞,可容納100人。它叫“老虎洞”,洞內的水汩汩作響。據傳說,這是林嗣環的閱覽室,曾被用作躲避土匪和混亂的地方。湖東附近有壹口古井,叫“黃井”,大旱也不會幹涸。在司馬山下的蘭溪橫內灣,河兩岸和溪中奇形怪狀的巖石,形象極為相似,有石猿、石雉、石棺,尤其是石牛,據說發現於清朝光年間(1821-1850)。

石牛崔偉,壹塊奇特的巖石,千百年來壹直在溪流邊獨立。

風吹遍全身,雨打得全身冒汗。

春草難咽,鞭長莫及。

今天把鼻子上的繩子拆了,世界就不會在夜晚關閉。

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山腳赤嶺村有壹座“盤宗樓”,是當地居民常林為抗擊土匪而建。清乾隆《安溪縣誌》載:“樓十層,基礎墻高而厚,中樓為主樓,外樓四圍...主建築系統似家室,外樓有窗洞,可開弓放炮,外溝三間。”嘉靖末年(1566),常林率領許多建築抵禦敵人的圍攻。第二天,他殺了40多人,然後又殺了敵人的酋長,導致敵人連夜撤退。因此,該樓被譽為“盤宗樓”。位於這個村子裏的林石嶺是安溪有名的寺廟。建於明十三年(1448),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又進行了重建,使這座著名的寺廟重新煥發光彩。村子附近還有壹座建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西州土樓”(又名“西州守護城堡”)。

恒美村的“雙鯉館”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因門前池塘裏的雙石像鯉魚而得名。現有建築為清朝乾隆年間(1736—1795)遺跡,由臺灣同胞捐資重建。龍瑞宮、覺啟宮建於明代,萬安院、祁鳴殿、寶豐殿、南臺殿、玉梅堂、虎山殿、嬴稷殿建於清代。在五宗村西北,胥口山腳下,有壹塊巨石,上面鐫刻著壹行橫線“萬歷四年(1576)”。推測當年洪水可能淹沒了官橋、龍門等平原地區。此石為安溪古代水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標本。

著名僑鄉新氣象

僑居官橋的華僑主要分布在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美國等10多個國家。據1997華僑調查統計,全鎮華僑總數超過家鄉,達到9萬多人,僅次於蓬萊鎮。

早在明清時期,官橋人就遠赴海外謀生。民國初期,國內戰亂不斷,村民紛紛逃往國外躲避戰亂。民國中後期,人民貧困,更多的人逃往南陽。在官橋地區的華僑華人之鄉,流傳著壹首閩南方言歌曲《過番歌》,講述了官橋人因家境貧寒而背井離鄉到海外謀生的艱難場景。據考證,這首七言絕句760余句的歌謠,出自山潭村人鐘欣之手。其中壹段唱到:“離家心酸,送家人出門,擔糧,眼如寒霜。想到自己酸疼的腳,軟軟的手,我就來了壹會土池塘,卻又擔心水遠了。我會回頭看看我們的村子……”土塘是上元村的。以前山潭人出國謀生,就是從土塘走,坐船去廈門。這首《郭凡歌》是研究華僑出國史的珍貴資料。

官橋人到了海外後,在農業或商業上努力工作。經過積累,很多人逐漸轉向大型土特產行業、建設用地行業、外匯金融行業、五金行業。經過多年的努力,許多人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

陳,祖籍關羽村,是印尼著名企業家和社會活動家。多次當選印尼椰城(今雅加達)中華總商會會長、福建會館會長。他積極響應孫中山的號召,籌集巨資支援祖國革命,先後獲得“愛國徽章”、“護法* * *和勛章”、大元帥頒發的三等銀章、國民政府頒發的二等銀章。曾被聘為國民政府僑務委員會、福建巡撫公署顧問。在11 (1922)年,他和他的叔叔陳慧儀捐資建立了增育小學。民國16年(1927年)率先捐款10,000元作為籌建安通公路的經費,並自願出國公募。民國35年(1946),他和鐘捐資創辦了安溪縣第壹所華僑醫院——壹心公立醫院。

生活在新加坡山潭村的鐘,先後在新加坡和香港發展金融、建築、房地產和旅遊業,成為新加坡著名的實業家。新中國成立前後,他在家鄉捐資興辦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建橋修路等公益事業。他的哲學家們也取得了成功,其中鐘、鐘明輝昆仲的企業集團、鐘瓊林的天德集團都是香港資金雄厚的企業集團。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鐘昆忠繼承父親遺誌,先後在安溪縣捐資巨資修建了以父親名字命名的玄冥中學、玄冥醫院和玄冥大橋,並捐資鋪設了通往家鄉山潭村的水泥路,修建了山潭小學。

家住新加坡赤嶺村的林,在新加坡創辦華僑旅行社,經營匯兌業,並在東南亞、港、中設立分支機構,成為新加坡匯兌業的翹楚。他是新加坡華人交易所行業協會的主席。民國35年(1946),捐資在赤嶺創辦私立蘭溪初級中學,成為安溪南部第壹所中學。

祖籍江陵村的林景奎是馬來西亞著名企業家。馬來西亞的家族企業美佳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其名字壹度被列入全球華人富豪榜。

蓮美村的林生智和林生貴兄弟在馬來西亞成立了許多公司,如五金、貿易、鋼鐵等。安信鋼鐵公司是馬來西亞十大鋼鐵公司之壹,他們的兄弟都是當地知名企業家。林生智現任馬來西亞安溪總會會長、龍雪五金協會會長、安溪俱樂部會長,多次率團回國參加活動。

陳江蘇,現居印尼,在印尼創辦於渺集團,經營銀行業。他是當地著名的企業家。他繼承了父親陳慧儀的遺誌,先後捐建了官橋中學和附屬小學(原增裕小學)的校舍。

改革開放以來,官橋海外僑胞紛紛結緣桑梓,進壹步掀起了捐資辦公益事業特別是辦學的熱潮。在蘭溪中學,華僑親屬捐資建設了校友樓、晏殊樓、教師宿舍、金山樓和裴琳樓、學生宿舍、初中樓、高中樓、新食堂、振宇樓和金鳥科學樓,這是65,438+00大型校舍的建設。在官橋中學,先後捐建了教學樓、金鄉樓、金鄉教師樓、唐明照多功能禮堂、榮潤教學樓、李平辦公樓、梁金鳳基金會大樓。在五總中學,捐建了教學樓、教師宿舍、金宇禮堂、學生宿舍。蓮美村華僑林父子捐資創辦了九年壹貫制學校,先後為中小學修建了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音樂室、食堂等。華僑還在鎮上捐建了20多所小學校舍,其中以山潭小學、赤嶺小學、上元小學、新亭小學、玉嶺小學為重點工程,並捐資建設了明火幼兒園。此外,他們還捐款創建了10多個教育基金會和獎學金及教學基金會,總金額達數百萬元。

此外,在醫療衛生方面,華僑親屬捐建了官橋醫院的二號病室樓、僑光樓和門診樓。歷年來,對官橋醫院的捐贈總額達10余萬元。在交通方面,有著修橋築路光榮傳統的華僑早在1956年就捐資修建了1100米長的赤嶺鹿亭大橋,成為當時晉江華僑捐建的最大橋梁。1980還捐資將赤嶺小學115米大橋從橋中心垂直連接,成為全縣唯壹壹座大型“T”型橋。先後捐建了碧漪橋、上元橋、伊山村、山珍村、仁豐村、赤嶺村的橋梁,修建了通往五總村、內村、新春村、伊山村、上元村的道路。近年來,海外華人紛紛捐款在上元、赤嶺、內村、新春村鋪設水泥路。同時,華僑親屬還捐資修建了官橋劇場和赤嶺鹿亭劇場,修建了蓮都美下阪溪大堤,修建了官橋華僑聯合會俱樂部。多年來,海外僑胞親屬捐贈人民幣總額超過65438億元,有力促進了家鄉社會經濟事業的發展。

  • 上一篇:大同匯林學校怎麽樣?
  • 下一篇:西雙版納茶香和醫院營銷中心電話是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