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厚街的歷史變遷

厚街的歷史變遷

1.東莞的歷史和歷史背景

東莞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在新石器時代,東江沿岸就有原始人聚居。公元前20世紀的夏朝,東莞是南方交通要地。春秋戰國時期,東莞是“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壹中國,東莞隸屬南海縣番禺郡。東漢順帝時,番禺設增城,東莞設增城。公元222-228年,劃入增城裏東關郡。金代時,東莞屬番禺、增城。

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蠡縣定名為寶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改名東關。以東莞為縣名開始,相傳因境內水草(萬草)豐富而得名。150多年前,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抗日戰爭時期,是東江人民的抗日根據地。東莞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光榮的革命傳統,已成為南粵歷史文化名城。

發展近年來,連續五次被評為全國科教興市先進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還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全國禁毒先進單位、全國基礎教育先進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籃球城市、全國體育先進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城市、廣東省。 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工作也通過了驗收。具有文化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東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粵劇和用廣州話唱的粵劇在東莞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當地民間音樂吸收中原文化,借鑒西方演奏技巧的產物。現在是流傳最廣的地方音樂和戲劇,東莞被譽為粵劇和粵劇之鄉。東關繪畫,受嶺南畫派開創者居巢、居廉的影響,註重寫生,吸收了西方寫生和用色的技法,是嶺南畫派的壹朵奇葩。東莞每年都會舉辦龍舟賽、舞獅、麒麟藝術、荔枝節、中秋燈會、重陽高登、花市、花街等活動。教育:全市有各類學校574所,其中大專院校4所,電大1所,普通中學134所,中專、中師、技校、職中21所,小學414所,幼兒園5165438所。1995,全市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05年,本市戶籍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4%,初中畢業生入學率達到94.1%,各類高中在校生28753人。普通高中學生與中等職業教育學生的比例為6 ∶ 4。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年培訓量達到50.4萬人次。成人高考報名人數22442人,其中實考21004人,錄取19014人,比上年增加1364人,考生錄取率90.5%。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總報名人數為57515人,在全省21地級市中排名第三。科學技術:2005年引進人才11.67萬人,新增高級人才2875人,新增高級職稱或碩士以上學歷3400人,本科學歷3.6萬人。目前,全市人才總量達到83.9萬人,其中高級職稱10064人,中級職稱105725人,初級職稱142442人。此外,還有7名院士受聘。文化:東莞有東莞電視臺、東莞人民廣播電臺、東莞日報等媒體,各鎮有電視臺、文化站。全市有鄉鎮文化站80個,圖書館(室)473個,文化廣場447個,博物館16個,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近10萬平方米。東莞是中國著名的籃球城、遊泳城、舉重城。衛生:全市有53所醫院,衛生技術人員13053。東莞運動員86次打破世界紀錄,40次打破亞洲紀錄,165次打破全國紀錄,獲得國際比賽金牌235枚,全國比賽金牌519枚。重要歷史事件1。之前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東莞虎門銷毀鴉片,林則徐了解到,以前鴉片是用火燒的,鴉片油滲入土裏,於是有人把土挖出來熬成煙膏。於是,他派人在虎門灘挖了兩個寬15尺的大池子,灌滿海水,然後把鴉片放進池子裏,泡透,再放石灰。然後打開涵洞讓鴉片進來。

2.東莞最古老的建築是什麽?三國時,東吳元年(222年),孫權稱王,在東吳設鹽都督。田健六年(507),東關縣改為東關縣。東莞開始變得。現在提到東莞,就是東莞或者莞城的意思。

公元757年,莞城成為東莞的縣治,距今已有1250年的悠久歷史。自古以來,莞城就是商賈雲集,物暢其流之地。莞城作為東莞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東莞文化發展的壹個縮影。

千年市場獨顯魅力。

曾經繁華壹時的石橋路和鄭茜路,記錄了莞城時代變遷的烙印,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蘊含著溫暖的生活畫卷,反映了莞城從封建時代到今天幾千年的商業脈絡。

說到石橋路和鄭茜路,就不能不提到這兩條東莞歷史最悠久、名字最老、營業時間最長的路,也就是俗稱的“千年市場”。唐至德二年(757),東關縣當時遷至道永,石橋路和鄭茜路逐漸形成。它們的原名分別是吳鵬街和西門正街。

石橋路和鄭茜路都是莞城最古老的商業步行街和最古老的商業中心。那時候,橋兩邊的市場熙熙攘攘,橋下的河水清澈流動,船只絡繹不絕,構成了壹幅和諧美麗的動人畫卷。尤其是在吹著春風,春雨連綿,每年春水上漲的時候,在石橋河上,可以聽到洶湧的濤聲,可以聽到船夫劃槳的聲音,可以看到樓體上掛著水藻的景色,是壹派春水上漲的美麗景象。

如今,經歷了幾千年的風風雨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常住人口的增加,這兩個古老的市場已經是春色盎然。隨著市場的擴大,改造後的石橋路和鄭茜路煥然壹新。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的古代集市,變成了最美麗、最繁華、最具規模的現代集市,呈現出“人如橋雨”的繁榮景象。他們的變遷見證了管城商貿活動的發展歷史,也見證了管城的滄桑巨變。

文物比比皆是。

從東莞的文物也可以看出東莞的文化。從1960到1990,在東莞發現了22處北丘和丘陵。其中,關城附近的濠崗有貝丘,南漢大保五年(962)修建的紫府寺,梁武帝道教山上的上清觀,清雍正十二年(1734)在關城鄭東街修建的清代保安書院。出土的古墓包括漢墓、晉唐墓、宋元墓、明清墓等。這些古墓反映了東莞的悠久歷史。

還有很多古建築,比如南漢鎮的象牙塔,青白雲石的舍利塔,黃岐的觀音寺。

其中,擁有600多年歷史的莞城西城樓位於莞城鄭茜路路口。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歷經數百年風雨洗禮和反復維護,仍屹立不倒,保存完好,成為莞城標誌性歷史建築。

3.從春節看東莞的變化根據歷史資料,早在1600年前,深圳就出現了移民潮,外省人對新安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東莞縣所轄六縣中,第壹個是寶安縣,縣治與縣治同處,是江海交通要沖,海防軍事重鎮。新安老城創造了深圳城市發展的源頭,成為深圳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中心。

歷史變遷往往表現為“久別,久別”。新安老城的發展變化也是如此。

建安六年(507),改東關縣為東關縣,陳遷縣於增城。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寶安縣名改為東莞,縣治由南投遷至今東莞。

到了五代,宋元以後,深圳的行政隸屬關系發生了壹些變化。我們今天看到的南投城,就是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廣州千戶崔豪修建的“東關守千戶城”。

明朝萬歷元年(1573),由東關縣設新安縣,以此城為縣城。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深圳已有6000年的歷史。

根據地下考古發掘和地面古遺址的資料,深圳歷史悠久。在大黃沙和大梅沙沙丘遺址中發現的陶器和石器表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生活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土地上。

創造了深圳輝煌的歷史文化。目前,經鑒定,深圳市共有文化遺址103處,古墓葬234座,古建築和歷史紀念建築68座,近現代史跡和革命紀念建築97處,舊海關站和界樁12處。

經過篩選,全市共公布了三批36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大鵬城及“中英街”界樁於1989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4.要了解東莞的歷史,可以寫壹篇歷史論文,要簡短。謝謝,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

縣城始建於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是嶺南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近代史的開篇之地,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民族英雄袁崇煥、抗日名將蔣光鼐、鄧白、舉重冠軍陳鏡開都是東莞人,著名的嶺南畫派也起源於東莞科苑。

東莞於1985年由縣設立,1988年升級為地級市。現轄28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386個村委會、205個居委會。全市總面積2465平方公裏。截至2008年底,常住人口694.98萬人,其中本地戶籍人口174.87萬人,外來常住人口5206438+01000人。

截至2009年,海外僑胞近30萬人,港澳同胞85萬余人,是著名的僑鄉。東莞歷史悠久。

歷史:新石器時代,東江沿岸就有原始人聚居。20世紀夏朝,東莞屬於南方地區。

春秋戰國時期,東莞是“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統壹中國,東莞隸屬南海縣番禺郡。

東漢順帝時,番禺設增城,東莞設增城。公元222-228年,劃入增城裏東關郡。

金代時,東莞屬番禺、增城。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蠡縣,原名寶安。

至德二年(757),改名東關,縣城設在雍(今莞城)。以東莞為縣名開始,相傳因境內水草(萬草)豐富而得名。

東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60多年前,林則徐在東莞虎門銷毀鴉片,寫下了中國近代史上的光輝篇章。

抗戰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的抗日根據地之壹。民國時期,先後調任廣東省,包括粵海路、嶽重行政區、第壹行政區、第四行政區。

1949 10 6月17日,東莞全境解放。當初是東江行政區管轄。

3月,1950,東莞縣轉珠江特區。1952年,撤銷珠江特區,東莞縣劃歸廣東中央行政區。

1956年2月,廣東中央行政區、東莞縣李惠陽特區撤銷。1958 165438+10月,東莞縣短暫調到廣州。

1959 1月,惠陽地區撤銷,東莞縣劃歸佛山地區。1963年6月,恢復惠陽地區,東關縣劃歸惠陽地區。

1985年9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區管轄。1988 65438+10月7日,國務院批準東莞升格為廣東省直轄市。

在東莞住了兩個月,真的很美很舒服。

5.東莞歷史發展隨筆美麗的東莞,歷經百年的洗禮,不僅是壹座飛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更是壹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幾個世紀以前,在夏朝,東莞是壹個南方交流的地方。春秋戰國時期,是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與嶺南合並,東莞隸屬南海縣番禺郡。東漢舜帝在番禺設增城縣,東關當時隸屬增城。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年),東莞蠡縣,原名保安,屬東莞郡。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稱東莞,縣城設在雍(今莞城街)。相傳東莞因位於廣州東部(今東南),盛產水生植物(萬草)而得名。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在象山縣(今中山市)設立東莞象山鎮。明朝萬歷元年(1573),東莞千戶守,五十六裏設新安縣(今深圳寶安區),東莞面積相應縮小。明制清沿。清代,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民國時期,先後調任廣東省,包括粵海路、嶽重行政區、第壹行政區、第四行政區。抗日戰爭時期,東莞是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之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關縣屬東江行政區管轄。1952屬於廣東中部行政區域。1956屬於惠陽地區,1958 165438+10月,東莞縣短暫調到廣州。1959 1月,惠陽地區撤銷,東莞縣劃歸佛山地區。1963年6月,恢復惠陽地區,東關縣劃歸惠陽地區。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東莞縣被列為珠三角經濟開發區。1985年9月,國務院批準撤銷東莞縣,設立東莞市(縣級),仍屬惠陽區管轄。1988 1升格為地級市。

幾個世紀後“似春風來,夜起,吹開萬株梨樹的花瓣”,東莞是廣東省省轄市,“廣東四小虎”之壹,素有“世界工廠”之稱,中國四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壹。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建縣歷史1700多年。它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和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驅,具有獨特的嶺南文化。是著名的僑鄉,被譽為龍舟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舉重之鄉、粵劇之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東莞求生存求發展,壹馬當先。面向世界的外向型經濟,生機勃勃的園區經濟,蓬勃發展的民營經濟,舉足輕重的IT產業,不斷崛起的現代服務業,齊頭並進,蓬勃發展,為經濟建設創造了壹個又壹個神話!東莞的農業也比較發達。農民生產的作物主要是蔬菜。東莞是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基地之壹,制造業實力雄厚,工業體系完整。制造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90%以上,形成了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家具、玩具、紙及紙制品、食品飲料、化工等八大產業為支柱的現代工業體系。世界500強企業45家,境外上市公司800多家,投資者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0家,世界500強企業4家,境外上市公司8家。東莞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嶺南古鎮,名勝古跡眾多。東莞博物館有新石器時代以來出土的文物,比如村頭遺址。有林則徐煙池、沙角堡、威遠堡等著名的抗英古戰場遺址,還有鴉片戰爭博物館、海軍博物館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戰爭時期,這裏是東江人民根據地、大嶺山抗日歷史陳列館和劉樺抗日紀念館。有著名的古寺如觀音寺、金鰲洲塔、劉樺塔、廣東四大名園之壹的可園、袁崇煥故居、黃岐古寺等。自然風光包括仙鵝湖、石牌炎陵、東莞植物園、清溪山和水世界、珠江口美麗的海岸風光、稻海芭蕉林、梅紅荷香、奇峰景區。

我們深信東莞的明天會越來越好!

6.我身邊的歷史東莞是我的家鄉。作為東莞市民,我為東莞驕傲。

東莞,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山川秀美,民風淳樸,值得壹提的是東莞的特產——荔枝,傳統的民俗風情,蓬勃發展的it高科技工業制造基地——松山湖科技產業園,東莞的矽谷。從萬裏稻海到四季果香,從甘蔗林到菜園,從個體散養到現代化農場,特產水果荔枝在東莞迅速發展...東莞土地肥沃,光、熱、水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糧食生產和經濟作物種植。發展農業的條件十分優越,素有“魚米之鄉、水果之鄉”的美譽。

根據東莞的地形分布特點,大致可分為東南、中南部、東北、西部四個區域。中南部以丘陵為主,海拔壹般在500米以下,地勢起伏不大,坡度平緩,土層較厚,適宜種植果樹。

這裏的荔枝種植歷史悠久,是東莞重要的荔枝產地。以大嶺山為中心,糯米糍、肉桂果等都是上乘之作,馳名中外。這裏還種植龍眼、菠蘿、黃皮等,是東莞重要的水果生產基地。

據說有個村子叫“吉崗村”。很久以前,村子裏有壹個貧窮的農民。主人叫陳大元,妻子叫劉慧珍,孩子叫陳桂梅。

壹家三口生活貧困。陳大元經常出村給人打零工賺錢。除了在家做家務,惠珍有時在田裏種些蔬菜。

壹天,惠珍帶著六歲的桂梅去田裏割草。桂梅年輕,在樹蔭下追蝴蝶。

追著,追著,不知不覺就追上了村霸陳桂仙的荔枝樹,蝴蝶高高地飛起來,飛在荔枝樹上。桂梅擡頭看見樹上鮮紅的荔枝,於是忘記了追蝴蝶,伸手在低垂的樹枝上摘了兩個荔枝。

正好陳桂仙(地主)路過花園,他大叫道:“妳這個小賊,竟敢在大白天偷我的荔枝!”這聲音猶如晴天霹靂,嚇了桂妹壹跳,掉頭就跑。陳桂仙發瘋似的沖上前去,壹手抓住桂妹的衣領,壹手把荔枝搶了回來。

誰知桂妹死死抱住荔枝,拼命哭喊:“我要荔枝!我要荔枝!”陳桂仙生氣了,攤開手掌,扇了桂梅幾個耳光,然後抓住桂梅的胸部,推倒在地。桂妹仰面倒下,又和桂仙踢了壹腳。這時,桂妹的媽媽聞聲趕到。看到這裏,她沖上去,壹手抱住孩子,哭著向桂仙道歉:“先生,原諒我管教孩子不嚴,偷了妳的荔枝。我回家壹定會怪他。請冷靜。”

桂妹壹見媽媽,緊緊地抱住媽媽,又驚又怕,拼命地哭:“我要吃荔枝,我要吃荔枝!”"母親看到孩子滿身是泥和汗水,心疼又可憐,悶悶不樂地把他抱回家。第二天,桂梅因為休克發高燒,昏迷了壹整天。她茶飯不思,經常點荔枝。

夫妻倆很擔心,熬了幾劑湯劑給他吃,但病情加重,越來越嚴重。惠珍見此情景,心痛不已,含淚對丈夫說:“唉,孩子的病因都是吃荔枝引起的。不如妳去仙村買些荔枝,讓他不要整天想這件事,他的病情也許會好起來。”

大元跟著妻子,從仙村買了些荔枝。她把它們拿給兒子說:“看,梅爾,媽媽給了妳壹些又大又紅的荔枝。”桂妹聽了荔枝二字,微微睜開眼睛,看見幾顆鮮紅的荔枝,笑了笑,抖抖手,接過荔枝,輕輕地放在胸前。

突然,我眼前壹黑,雙手垂下,頭壹歪,悲傷地離開了人世。大元夫婦忍著悲痛,把孩子埋在後山的壹個土堆裏,把那些荔枝放在墳裏。

第二年清明節,孩子的墳前長出了幾棵荔枝苗。大元很珍惜,小心翼翼地把荔枝苗挖出來,種在孩子的墳頭周圍,澆水施肥。

十年過去了,荔枝已經長大了,這個地方變成了壹個綠色茂盛的小荔枝園。荔枝樹開花並結出紅色的荔枝果實。

這荔枝不僅特別甜,還很爽口。為了紀念他的兒子,大元把小梨園改名為桂梅園。

從此,桂梅荔枝問世。至於後來的人把桂梅寫成桂味,可能是因為各地方言中“美”和“味”的發音相近,演變而來。

我奶奶是大嶺山人。她有壹片荔枝林。每年六七月份,荔枝熟了,我就和朋友親戚爬到樹上摘荔枝吃。剝開荔枝的紅皮,可以看到晶瑩剔透的果肉。壹口咬下去,壹陣甜甜的感覺會穿過妳的心。吐完殼,就把果肉吃完了。

啊!好吃!傳統民俗中國五千多年的歷史就像壹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寶庫,蘊含著充滿智慧的文化結晶。東莞有許多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習俗,如東坑的“賣淫節”,橋頭的“荷花節”,石龍的“端午節”,黃江的“藝術節”,吸引了許多遊客前來觀賞。

最著名的是東坑的“賣淫節”。據東坑鎮誌記載,東坑的“賣淫節”起源於明朝萬歷年間該鎮塘春村的“賣淫”(即出賣勞動力)現象。

當時,壹些沒有自己田地的年輕人在農歷二月初二紛紛上街,戴著帽子,披著粗布毛巾,作為“出賣自己”的標誌,等著財主來雇傭他們。有田的有錢人也在這壹天來到塘春村,挑選出賣自己壹年的青壯年。

然後,這片寶地就出了很多“遇見神仙”。傳說天上神仙在“嫖娼節”當天下凡到東坑布施眾生,到東坑觀看“嫖娼”,行善積德,並行救度眾生。

比如卷毛磨臂,直勾勾,金鋤頭,東子的故事,不要倒糖,天陰了就晴了。太神奇了。真的有壹個仙女下來幫忙。

於是,“賣淫節”越傳越多,越傳越神奇。於是乎,到了二月初二,小河邊和木橋邊真的擠滿了人。

7.東莞飲食文化的古今變遷。

廣東人喜歡吃,東莞人更喜歡吃。別的不說,東莞有10000多家餐館、飯店,對於壹個面積不到2500平方公裏的城市來說,已經相當驚人了。

東莞美食歷史悠久。

要說東莞的飲食,要從東莞的歷史說起。東關縣的設立始於東晉,但東關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夏朝。東莞飲食的起源始於秦始皇時代。東莞花園粥城總經理李平告訴記者,在秦朝的時候,東莞屬於“百粵之地”。秦始皇滅六國後,派兵征討數百廣東人。後來有士兵留在當地,帶來了中原文化和中原美食,壹直流傳到今天。

比如東莞著名的小吃“馬哥”就是秦代的食品,東莞著名歷史學家容璦(容庚的妹妹)也對其進行了考證。“馬哥”的拼寫也是榮愛給的,因為馬哥是東莞方言,“哥”是壹段壹段的意思。它以前是有聲音沒有文字的,直到榮愛給它起了名字。

東莞還有壹道當地名菜“砂洗魚丸”,也源於秦始皇。傳說秦始皇愛吃魚,有人不敢刺殺他,因為戰國時,顓頊刺廖望時,把匕首藏在烤魚肚子裏,終於成功了。於是魚丸這道菜就誕生了。做魚丸就不會藏東西,也沒有刺,吃起來很方便。

此後,五亂、安史之亂、宋金對峙等多次中原大量人口南遷,帶來了當地的飲食文化。東莞的飲食不斷與中原文化融合,與當地的物產和風俗相結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魚米之鄉”到處都是美食。

除了歷史因素,地理也對東莞飲食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東莞曾經是壹個以農業為主的縣,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飲食自然與“魚”和“米”有著重要的關系。事實上,正是這種產品基礎造就了東莞兩種類型的地方美食——小吃和炒菜。

小吃主要指東莞飲食中的糕點。東莞小吃歷史悠久,有200多個品種,非常豐富。東莞小吃主要是農民自己做,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零食的原料主要是大米,分為糯米和粳米。每年秋天收割完的時候,農民會把大米做成各種各樣的餅。大部分零食都是把大米磨成粉再做出來的,也有壹些是直接用大米做的,而且研磨是孩子願意做的工作。因為缺水,零食可以保存壹個冬天到第二年的清明節,這樣冬天就可以吃了。而且逢年過節,小吃也是不錯的待客食品,比如葛根、梅子豆餅、油角、糖圈等等,很受歡迎。

小炒指的是東莞飲食中的菜。應該說這部分更能體現東莞飲食的特色。作為粵菜的壹個分支,東莞菜有自己獨特的特色。因為東莞以前以農業為主,所以東莞的菜都有很濃的農民味。相對來說,東莞菜不像普通粵菜那麽清淡,口味略重,肉類占了很大比重,比如白油鴨、虎門膏蟹、仙沙魚丸、道滘肉丸、石排水煮魚、厚街香腸、塘廈鵝、烤梅生骨滾等等,都是以肉類為主的菜品。這主要和東莞物產豐富有關,生活水平低也讓這些大魚大肉更容易成為人們喜愛的菜肴。在做法上,東莞的菜比較講究做工,步驟不是很復雜,但是味道很棒。

地方美食唱主角。

東莞雖然是個小地方,但是地形地貌和文化都相當多樣,所以飲食也很多樣。因此,飲食風格的多樣性是東莞美食的壹大特色。總的來說,東莞的飲食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西部的水鄉和東部的山區。在每壹幅作品中,不同的城鎮有不同的特點。

由於溝渠縱橫,水產豐富,水鄉是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所以飲食也以魚蝦為特色,如紅梅芋頭、蛤肉幹、石排骨水煮魚、虎門蜜汁烤鰻等。但是,水鄉片裏的小鎮風格不壹樣。道滘、紅梅等鎮以淡水為主的地區,與白沙、虎門等臨海地區有較大不同。比如虎門的奶油蟹和大蝦,其他地方是沒有的。

由於地處山區,山鄉地區的特點是家禽和牲畜。此外,由於山鄉靠近徽州等地區,受客家文化影響較深,塘廈、鳳崗等鎮客家人占相當比例,所以飲食文化受客家文化影響較大,口味偏鹹。比如客家紅燒肉、塘廈炒五花肉尖、鳳崗客家狗肉、清溪新年鵝等菜品,都是山片的代表菜。

名菜好吃。

東莞的地方菜系種類繁多,但目前真正能做東莞地方菜的餐廳並不多。在鄉鎮,東莞風味略多,城裏想吃純正東莞菜的地方不多。最著名的是花園粥城,原本主打東莞美食,還特意在萬江永泰店推出了“萬香菜”系列,深受東莞人的喜愛。

  • 上一篇:鹽亭中學簡介
  • 下一篇:如何寫好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摘要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