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周經典散文

周經典散文

大家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壹定都接觸過散文吧?散文是壹種篇幅短小、表達靈活的散文體裁。想找到更多優秀的經典散文?以下是我收集的周的經典散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對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幫助。

周經典隨筆1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問過:時間是什麽?它在哪裏?人們在時間中提出問題,苦苦思索,卻得不到答案,被時間永遠帶走。

時間在哪裏?被時間帶走的人在哪裏?

為了計量時間,我們的祖先發明了歷法,所以人類有歷史,個人有年齡。年齡代表壹個人自出生以來所擁有的時間。妳真的有嗎?他們在哪裏?

總是這樣的:直到失去童年,我們才知道自己長大了;因為時間的流失,我們知道自己還活著;我們因為失去而知道時間。

我們把失去的叫做過去,沒有得到的叫做未來,把留在手中的叫做現在。但是時間並沒有停止,現在已經成為過去。我們有什麽?

多少個深夜,我呆在燈光下,不願結束壹天。然而,即使我熬了壹夜,這壹天也結束了。我們無法保持時間。

我們永遠沒有時間,但時間掌握著我們的命運。在它無邊無際的手掌中,我們短暫的壹生同時呈現,無論過去現在未來。我們的生與死,幸福與災難早已被記錄。

然而,既然過去已不存在,現在轉瞬即逝,未來也不存在。世界上真的有時間嗎?這個行使世間萬物生死權的隱形人是誰?

我把自己想象成草地上的壹尊雕像,見證壹代又壹代的孩子嬉鬧著從遠處走來,在我身邊長大,做愛,玩樂,老去,跌跌撞撞的離去。我在他們中間認出了自己的身影,他和其他人走了同樣的距離。我焦急地瞪著他,示意他停下來,但他沒有理會。現在他超過了我,繼續往前走。我悲傷地看著他無可挽回地走向衰老和死亡。

周經典隨筆2然而,我還是不相信時間帶走了壹切。逝去的歲月,我們最珍貴的童年和青春,我們必須用某種方式把它們保存在壹個安全的地方。我們忘記了寶藏的位置,但肯定有這樣壹個地方,否則我們不會這麽努力地尋找。換句話說,有壹個靈魂的密室,裏面藏著我們過去的所有寶藏,但我們即使努力也記不住密碼。但是,可能有壹次,我們不小心打對了密碼,於是密室打開,我們又回到了從前。

當普魯斯特筆下的主人公拿著壹塊泡過茶的瑪德琳點心突然感到壹種奇怪的快感和震顫時,他就摸到了正確的密碼。當下的壹種感覺,也許是壹種味道,壹種氣息,壹段旋律,石板上的壹片陽光,暗合了早已被遺忘的感覺,於是就混入了與這種感覺相聯系的舊心境中,於是舊的生活場景就從這種心境中浮現出來。

其實每個人的壹生中都有很多普魯斯特幸福的機會。在這個契機的觸發下,我們會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失去了壹些東西。但很少有人像普魯斯特壹樣抓住這個機會,推動韶光重現。我們總是活在眼前,忙於外部事務。我們的日子支離破碎,缺乏內在的連續性。逝去的歲月就像未沖洗的底片,堆在暗室裏。他們還在,但和我們永遠失去他們有什麽區別?

周經典隨筆三年多後,我回到了出生的城市,壹個小學的老同學陪著我走過那條老街,同樣的臉。他突然指著壹個坐在街邊房子門口的醜女,悄悄告訴我,她是我們的同學XXX。我趕緊轉開,不敢相信曾經的偶像是這樣的。心裏有很多美好的面孔,但壹旦再次相遇,壹切都會立刻破滅。

我們總覺得小時候嘗過的壹種零食是最甜的,小時候聽過的壹首曲子是最美妙的,小時候看過的壹處風景是最美的。“幸福的歲月是逝去的歲月。”妳可以拿回點心,拿回音樂,拿回風景,卻拿不回歲月。所以,同樣的點心不再那麽甜,同樣的曲子不再那麽美,同樣的風景不再那麽美。

我坐在電影院看電影的時候,明明知道人類的彩色攝影技術已經有了非凡的進步,卻還是找不到小時候看的幻燈片那樣鮮艷的顏色。逝去的歲月,就像那些幻燈片,閃耀著記憶中永遠無法觸及的幸福。

每次回母校,我都會在曾經住過的宿舍窗外流連很久。芙蓉依然在窗前。這麽多年過去了,它既沒有死,也沒有長大。我真想進去看看以前的我是否還在。從那時到現在,我去過很多地方,有過很多經歷,但這壹切會是幻覺嗎?也許,我還是原來的我,只是壹時走神?也許,根本沒有時間,只有很多的我同時存在,也許我會在某個地方突然遇見妳?但我最終還是沒有進屋,因為我知道我的宿舍已經被陌生人占據了,他們會把我當成入侵者,盡管在我眼裏,他們是我神聖青春的入侵者。

在回憶的指引下,我們拜訪故友,重遊故地,企圖找回當年的感覺,卻徒勞無功。我們終於發現,不僅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隨著時間而消失,還有壹個由人、樹、房子、街道、天空組成的完整的世界,包括我們的愛和悲傷,感情和心情,還有我們整個的精神世界。

周的經典隨筆4尼采研究了壹段時間,經常有人問我“尼采對妳的影響大嗎?”有壹次我忍不住回了壹句“相互影響,我對尼采的影響更大。”事實上,任何有效的閱讀不僅是吸收和接受,更是輸入和創造。這確實存在人和所讀的書之間的互動問題。我眼中的尼采形象,夾雜著我自己的經歷,是我接觸尼采作品之前就已經產生的。

近年來,我的哲學努力似乎有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突破學術和概念的形式

態,讓哲學關心生活的根源,用詩歌溝通哲學。尼采的研究只是為我的追求提供了壹個便捷的學術表達。當然,我不否認讀尼采的作品讓我的壹些思路更加清晰,但同時也有我的氣質、性格、經歷等因素,包括我過去的閱讀經歷。

有的書改變了世界歷史,有的書改變了個人命運。回想起來,書在我的生活中並沒有那麽戲劇化的作用,它的作用是日積月累的。我說不上對我影響最大的書是什麽,也不太相信各種“天下第壹”。我只能說,有壹些書,在不同的方面激起了我強烈的* * *感,在我的心路歷程中留下了痕跡。

高中畢業的時候,我報考了北京大學哲學系。當時在我就讀的上海中學是壹個驚喜,因為學校有重理輕文的傳統,班裏只有我壹個人報文科。我壹直是班裏的數學課代表,理科基礎還不錯。同學老師幾乎都用憐憫的目光看著我,後悔我誤入歧途。我不這麽認為,以為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壹輩子生活在壹個與生活無關的專業角落裏。帶著包含人類所有知識的可笑貪婪,我選擇哲學作為“高於壹切科學的科學”,這不是壹個專業的專業。

然而哲學系並沒有我想象的那麽有趣,死板枯燥的哲學課很快就讓我厭煩了。我成了最不勤奮的學生之壹,“無所事事”,沈迷於看課外書。上課的時候,書桌上放著艾思奇編的課本,但是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蔔生等。在桌子下面,他們很著迷。老師上課問我問題的時候,我站起來問他想幹什麽,引得同學們哄堂大笑。我很慚愧的說,我學了幾年哲學,哲學書看的不多,但小說詩歌看的不少。我也沈迷於寫詩,寫日記,積累感情。現在看來,我當年在文學方面的閱讀和寫作沒有白費。他們對我的精神走向產生了巨大的改變。我沒有把求知作為最高目標,而是更看重生命本身,更珍惜對生命的理解。這個認識對我後來的哲學追求很重要。

我上北大的時候正值青春期。壹個人在青春期讀什麽書,不是壹件小事。書籍、友誼和自然環境構成了精神發展的特殊氛圍,其影響是終身不可磨滅的。幸運的是,這三個方面我都遇到了。優秀的外國文學名著、才華橫溢的朋友、美麗的燕園風光陪伴著我,激發著我求真愛美的心,也讓我越來越厭惡空洞醜陋的哲學教條。如果我學了這麽多年哲學,沒有被哲學腐蝕,我應該感謝文學。

我對哲學的興趣大概是受文學的影響。文學與生活有著不解之緣。我看重人的命運、性格、主觀心態,所以在哲學上尋找類似的東西。最早讓我明白哲學真諦的書,是古希臘哲學家的作品集,赫拉克利特的《我為自己尋找過》,普羅泰戈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的《沒有第壹次檢驗的人生不值得活下去》,這三本書就像矗立在抽象概念迷霧中的三座燈塔,照亮了被遮蔽已久的哲學古道。我也更喜歡懷疑論的哲學家,比如笛卡爾和休謨,因為他們教會我警惕壹切看似客觀的絕對真理體系。不幸的是,哲學家在批判先於自己的哲學體系時,往往充滿懷疑,但壹旦建立了自己的體系,就容易陷入教條主義。相比之下,文藝作品可以保持模糊性、不確定性和開放性,並不孜孜不倦地對宇宙和生命的奧秘給出壹個終極答案。

長期的文化禁錮,讓我這個哲學系的學生無法閱讀尼采或者其他現代西方人的作品。上學的時候只是偶爾看壹下蕭乾翻譯的《查拉圖斯特拉》,因為是文言文翻譯,翻譯起來比較難,沒有留下很深的印象。直到大學畢業後很久,我才有機會系統地閱讀尼采的著作。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發現的喜悅,因為我對生活的思考,對詩歌的熱愛,對學術哲學的質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共鳴。心血來潮,開始了尼采著作的翻譯和研究,到現在已經三年多了。現在,我正準備和尼采說再見。

讀書就像交朋友,再投緣的朋友,在壹起太久也會膩。書籍是生活的好朋友,但也僅此而已。妳得走自己的路。在這個旅途中,人與書之間會有相遇、分離、重逢、告別、依戀、對立、誤解,他們的關系就像人與人之間壹樣微妙,給生活增添了這樣的趣味。也許有些人對壹本書或壹個作家壹見鐘情,彼此深愛,甚至白頭偕老。我對讀書沒有這麽忠貞專壹的愛。如果臨終時刻到來,我相信不僅僅是我的親人朋友,還有壹批知心朋友的好書都會讓我感到苦澀。但盡管如此,我還是不願意和任何壹本書或任何壹個我喜歡的作家呆太久,所以我深受影響,失去了自己對書和人的影響力。

周經典隨筆5詩人之所以是詩人,是因為他對時間的流逝比常人更敏感,詩歌是他逃避這段時間的避難所。擺脫時間的方法有三種:活在回憶裏,讓過去永恒;活在當下的激情中,讓當下永恒;活在期待中,讓未來永恒。然而,想象中的永恒事實上並不能阻止時間的流逝。所以回憶是悲傷的,期待是迷茫的,壹時的激情夾雜著狂喜和絕望。難怪壹位最樂觀的詩人喊道:

"時針指示瞬間,但什麽能指示永恒?"

詩人承擔了壹個悲劇性的使命:把瞬間變成永恒,及時擺脫時間。

誰能活在時間之外,真正擁有永恒?

周經典隨筆6孩子不在乎時間的流逝。在孩子眼裏,時間是無窮無盡的。童年是懷舊的,因為我們曾經在童年有過永恒。但是,孩子會長大,我們最終會失去童年。我們的童年在我們知道自己將死的那壹天結束了。自從我們失去了童年,我們就失去了永恒。

從此以後,我所知道的唯壹永恒就是我死後時間的無限延長,我的永恒不存在。

上帝呢?我多麽想和聖奧古斯丁壹起歌頌上帝:“妳的歲月無窮無盡,永遠在眼前,我們的昨天和明天都已過去,在妳的今天來臨。”我多麽希望世界上有壹面永恒的鏡子,照出我所有被時間掠奪的財富,包括我的生命。但是,我知道,上帝只是詩人的避難所!

我很小的時候,自己偷偷寫日記。壹開始日記寫的很幼稚,只是寫今天吃了什麽好東西之類的。我似乎本能地意識到,好的味道很容易淡去,所以我想用文字來保留。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在文字中保留了許多美好的味道:愛情、友情、孤獨、歡樂、痛苦……在我年輕時的壹場災難中,我燒掉了所有的日記。後來我才意識到這個舉動的嚴重性,為自己過去的歲月真正的死亡而哭泣。然而,寫作的習慣繼續著。我不停地把自己最好的部分轉移到我的文字裏,最後,羅馬不在羅馬,我就躲過了時間的流逝。

還是虛構的?然而,在壹個失去了童年,不相信上帝的人身上,他還能做什麽呢?

周經典隨筆7上大學的時候,我在燈下聚精會神看書的時候燈突然滅了。這是宿舍全體同學為我做出的壹致決議:遵守校規,按時熄燈。我多麽討厭拉開關的手,哢嚓壹聲,又壹天從我的生命線被切斷。在黑暗中怔怔地坐著,在朦朧的月光下凝視著窗外,我委屈得流下了眼淚。

年紀越大,時間過得越快,但我似乎更麻木了。日復壹日,日子無聲無息地消失,就像水滴消失在大海裏。驀然回首,我在世上活了壹萬多個日日夜夜,他們都消失了。

”孔子在四川說,“逝者如斯夫,晝夜不舍。“其實時間是不是這樣壹條河,我們可以站在上面,河水流過,而我還是壹樣?時間不是從我身邊流過的東西,而是我的生命。留給我的不是日歷上的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歲月;甚至不是我的歲月,而是我自己。不僅找不到逝去的歲月,也找不到從前的自己。

當我回想起很久以前的我,比如回想起大學宿舍裏淚眼朦朧的我,我的眼前總會出現壹個孤兒的影子。在過去的幾年裏,他被無情地拋棄了。孤身壹人,沒有朋友,他徒勞地希望回到人間,但事實上,他不可抗拒地被過去的歲月帶走了。我伸出我的手,但我不能達到他,把他帶回來。我大聲呼叫,但我的聲音無法傳到他的耳朵裏。我不得不承認這是壹種死亡。我在過去已經成了壹個死人,我對他的記憶和壹個死人的記憶是壹個性質。

周經典隨筆8“女人的哲學對女人和哲學都是有害的。”

這是我壹句不經意的話,發表後引來不少抗議。有人指責我受了叔本華和尼采鄙視女性的影響,這是不公平的。這篇短文是在我讀叔本華和尼采之前寫的,發明權屬於我。另外,我的出發點絕不是鄙視女性。我在這個隨機感受裏接下來寫的那句話真的很對:“天知道,我這麽說是因為我愛女人,愛哲學!”

我從不認為女人與智慧脫節。就我所見,有些女人聰明到讓大多數男人黯然失色。總的來說,女性的智慧絕不低於男性,只是特點不同而已。就連叔本華也不得不承認,女性在感性和直覺上遠遠優於男性。但出於哲學偏見,他將感性視為低級階段,並因此嘲諷女性是沒有長大的孩子,說她們的精神發展“介於男性成年人和兒童之間”。相反,我更看重直覺而不是邏輯,所以對女性的智慧有偏愛。在男人身上,理性的成熟往往是以感性的退化為代價的。這種情況很少發生在女性身上,真是可喜可賀。

就關註領域而言,女性智慧是壹種俗世智慧和實用的人生智慧。女人不像男人那樣擅長形而上的冥想。彌爾頓說:男人直接與上帝交流,女人必須通過男人與上帝交流。在我看來,這並不是女性的劣勢。如果壹個人離上帝太近,他就不容易在世上紮根。人類對上帝的追尋最終必然會失敗。女人找壹個有上帝影子的男人多少有些把握。當男人擔心永生或者死後虛無的時候,女人將溫暖的乳汁送入孩子的體內,為人類生命的延續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林語堂說過壹句很貼切的話:“男人只懂得人生哲學,女人卻懂得生活。”如果世界上只有偉大而不配的男性智慧,沒有善解人意的女性智慧,不知道這個世界會有多荒涼。高爾基調侃:“上帝創造了這麽糟糕的世界,因為他是單身漢。”我想,還好這個單身的人還懂風情,創造了男人之外的另壹種性別,讓這個世界終究不算太差。

其實大多數女人天生不喜歡哲學。喜歡哲學的女人,可能頭腦聰明,想從哲學中尋求進壹步的訓練;也許有壹個痛苦的靈魂想從哲學中尋找出路。可惜大多數情況下,學了哲學之後,頭腦變得復雜抽象,也就是不聰明;靈魂越深越絕望,就越痛苦。看到壹個聰明的女人被困在概念思辨的迷宮裏,說著讓人無法理解的話,我很難過。看到壹個可愛的女人爬上形而上的懸崖,在深淵裏流淚,我不禁心疼。壞的哲學讓人乏味,好的哲學讓人痛苦,兩者都損害了女性的美。我反對女性哲學,出於對玉的憐憫。

翻開歷史的壹頁,有女性成為大詩人,卻找不到壹個載入史冊的女性哲學家,這不是偶然的。自古以來,女人都在學習哲學。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伊壁鳩魯都招過女學生,成績不可考。從現代的例子來看,波伏娃、蘇珊·蘭格、克裏斯特瓦等人的哲學成就表明,女性即使不能成為偉大的哲學家,至少也能成為哲學天才。那麽,女人是如何損害哲學的呢?這個問題真的難倒我了。的確,如果以偉人的標準來衡量,除了少數如海德格爾,大部分男人都沒有資格關心哲學。如果沒有,女性不妨從事哲學研究。女性把自己的直覺、情感和務實精神帶入哲學,可能會讓哲學變得更好。就這樣,我不知道它是否還是壹種哲學。

  • 上一篇:眉山有哪些教學質量高的中學推薦?
  • 下一篇:地質中學高考英語聽力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