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第五節物理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第五節物理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建國初期,我國的大學、中學、小學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全面學習蘇聯,物理教學也不例外。除了政治和社會制度因素外,蘇聯的教學經驗,特別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的思想,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技能訓練的思想,重視課堂教學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從傳授知識和培養技能的角度對教學任務、過程、內容、原則、形式、方法和學業成績等進行了壹系列深入細致的論述。它反映了蘇聯20世紀30-50年代教學經驗的總結和概括,也是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批判實用主義教學理論、改革和發揚近代資產階級傳統教學理論時發展起來的教育科學研究成果。這壹切都非常適合當時我國物理教學的破舊立新、提高質量、培養人才的需要,也使我國堅持了物理教學的社會主義方向,使物理教學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為其健康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然而,蘇聯教學理論對我國物理教學的影響並不完全是積極的。比如對知識和智力的理解,認為“學生在掌握系統知識的同時發展智力”,即知識和智力的統壹是可以自然實現的。另外,我們在理解上沒有疑問,在應用上沒有結合中國實際做任何改變,幾乎是機械照搬;批判、拒絕、全盤否定西方資產階級教學理論。這樣壹來,不僅不能博采眾長,而且合理的成分也是絕對的,影響了我國物理教學體系建設的速度和教學理論的順利發展。

為了發展人民教育,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制度和教學理論,從1958到1960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教學改革的熱潮,並開始批判蘇聯教育學和心理學。這壹時期雖然輕視課堂教學,過分強調生產勞動,但提出了所謂的“反對現代修正主義”,全面否定蘇聯的教學經驗,使物理教學受到“左”傾思潮的沖擊。但自1958以來,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了許多自主探索,對我國物理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作用並產生了影響,逐漸顯示和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物理教學的特色。

第壹,全面學習蘇聯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建國初期,我國物理教學體系的重建和物理教育理論的研究與發展,是在老解放區新教育經驗的基礎上,借鑒舊教育的壹些有益經驗,借鑒蘇聯教育建設的先進經驗而進行的。

在物理教學中學習蘇聯經驗是從1948年夏天旅順中學學習蘇聯五級評分法開始的。1949年8月,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在沈陽二中試行蘇聯課堂教學法和五級評分法。解放後,1950年東北教育翻譯出版了凱洛夫的《教育學》,1951年3月文教通訊翻譯出版了《蘇聯教學規律》,從而使蘇聯教學經驗的學習從方法上的模仿發展到理論學習。之後,國內教育界掀起了學習蘇聯教學經驗的熱潮,翻譯了大量蘇聯教育書籍和教學經驗的文章。其中,《凱洛夫教育學》的新舊版本數量達到50萬冊左右,以至於被視為蘇聯教育思想的代表。此外,就我國物理教育領域而言,茲納明斯基的《中學物理教學法》和加蘭寧、尤斯科維奇的《中學物理教學法的改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物理教育理論和方法基本上沿襲了凱洛夫教育學的體系,以茲納明斯基的中學物理教學法為範本。如這壹時期國內編纂的壹些中學物理教學法專著,如《物理教學法概論》(方思1954)、《中學物理教學法》(蔡斌謀1957)、《中學物理教學法》(段天宇1958),都是以教育理論中的蘇聯物理教育理論為基礎的。

1.教育理論

這壹時期的物理教育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雖然提出了結合中國實際學習蘇聯的先進經驗和教育理論,但實際上基本上繼承了凱洛夫的教育理論。舊的教學體系和教育理論的改造和發展主要是借鑒蘇聯的經驗,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強物理過程中的實驗和理論,使學生牢固掌握物理的基本科學知識。認為物理知識教學的三個立足點是觀察和實驗;物理概念和定律;歸納、演繹和數學計算。

(2)提出物理教學中的技術和教育因素。指出了在物理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指出物理教學必須與生產實踐相聯系,使學生掌握先進的生產原理知識。

(3)物理學作為壹門教學學科的教育及教育意義。在物理教學中,強調為學生奠定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進行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

物理教學的這三個方面既突出了科學知識的系統傳授,又加強了政治思想教育,貫徹了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無疑對學生掌握系統、鞏固的物理基礎知識,奠定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基礎,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在實施後期,由於過分強調政治因素和生產技術教育,削弱了物理知識的系統性教學,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物理教學過程的論述中,強調思想與知識的統壹,理論與實踐的統壹,知識與能力的統壹。我們重視物理教學中系統的知識教學、實驗教學、生產技術教育和技能訓練,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強調物理教學的規範性和同步性。說明壹切都是統壹的,統壹的課程、大綱、教材、教法、統壹的考試、統壹的評分原則等等。這對普及教育有好處,但也產生了壹些負面因素。例如,由於過分強調教與學的統壹,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過分強調知識和能力的統壹,重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教學過程的討論強調教育理論的指導,反對心理學理論的基礎,認為心理學是唯心主義的東西。

物理教學原則的闡述也是基於凱洛夫的教育原則,圍繞課堂、教師、教材“三個中心”展開的。以下是我國教學論和物理教材研究中提出的壹些教學原則:

(1)科學系統的講解;

(2)教材及其說明的可接受性;

(3)教學的直觀性;

(4)學生掌握教材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5)教學的培養;

(6)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7)知識的鞏固。

這壹時期,我國物理教育的理論和思想基本穩定、清晰。許多課堂教學理論仍然符合教育規律,對這壹時期中學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學習蘇聯的物理教育理論時,我也犯過壹些教條主義的錯誤。壹是脫離中國實際,機械照搬蘇聯的壹些教育理論。二是也采納和運用了壹些不恰當的思想和做法,比如只講蘇聯物理學家的貢獻,把心理學當偽科學,排斥資本主義國家的壹切教育理論。

2.教學方法

在物理教學中,按照蘇聯的課堂教學結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要求,課型有:講課(新教材)課、實驗課、習題課、復習課、綜合課和參觀等。教學方法有講解、演講、談話、引導實驗、解決問題、復習測成績等。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基於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班級類型。考慮教學方法的中心問題是教什麽。怎麽教?很少研究學生如何學習。能學到什麽?各門課的教學過程,尤其是講課和實驗,不僅按照凱洛夫的“五個環節”——組織教學、審題(導入新課)、進行新課、鞏固知識、布置作業來進行,而且規定了每個環節所需的時間。1953蘇聯教育專家普希金在北京師範大學觀察壹節中國班學生後的評論發表在《人民教育》7月刊和6月刊上,蘇聯教學法全面展開。首先,所有科目都上了中文課。所以當時很多老師的教案幾乎每節課都是這樣寫的,課堂教學機械地遵循“五個環節”,形成了固定的模式。當時很流行,按照“五通”編寫的教案見附錄9。

學生物理成績的考試主要是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壹種教學方法來研究和確定的。考試的內容主要是對知識的掌握,對概念和規律的描述、解釋、解題和壹些簡單的應用。考試方法壹般包括以下五種形式:

(1)作業時觀察學生;

(2)各種形式的口頭提問;

(3)筆試和考試;

(4)實驗作業;

(5)復習學生的作業本。

考試的評分,借鑒蘇聯的五級評分制而不是百分制。但這種評分方式不符合我國教師的條件和傳統習慣。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常采用百分制或先轉換成五級制。

二,物理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在學習蘇聯的教學經驗中,註重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指導思想壹開始就很明確。比如在1950年6月的第壹次全國高等教育會議上,就明確指出“學習蘇聯必須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否則就可能成為教條。”“硬搬是絕對不行的。”但為了將蘇聯的教學經驗與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更多的人停留在口號和演講上。實際情況是機械復制還是發生的太快了,甚至誰復制的多誰就會被表揚。反之,誰提出問題,誰就被視為落後。因此,在1956中國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後,蘇聯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的固有缺陷,特別是忽視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忽視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的問題越來越暴露出來。因此,在中央號召反對教條主義之後,在1958的《教育*》中,物理教育界也開始探索適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物理教學理論和方法。特別是毛澤東在《實踐論》、《矛盾論》中發展起來的哲學思想,老區的教育傳統,中國古代優秀的教育理論遺產,廣大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創造和積累的經驗,如教書育人、取長補短、“雙基”教學、啟發教學、循序漸進、突出重點、學以致用、因材施教、強化實踐等。

1.教育理論

65438年至0958年大躍進時期,所謂“教育*”在全國範圍內展開,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被批評為“封閉教育”的大雜燴,把心理學變成了偽科學。提出“實踐出真知”,從教學實踐中總結教學經驗,探索教學規律,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論;通過教育*,“教育學和心理學的新理論形成。”

物理教育理論的改革主要是針對當時提出的物理教學“三脫離”問題,即脫離政治、生產和中國實際。要求貫徹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跟上大躍進的步伐。在物理教學過程和原則的討論中,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倡導學生走出課堂,進行現場教學,將物理教學課堂放在工農業生產的第壹線,做到知識與實踐技能相銜接。這在壹定程度上也對克服照搬蘇聯物理教學理論所帶來的壹些消極因素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當時在“左”傾思潮的影響下,對中學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缺乏科學論證,對教學規律認識模糊,在教學思想上以政治代替壹切。誇張和輕率曾經影響過物理教學。認為中學物理教學不僅陳舊、重復,而且滯後於生產和學生智力的發展。它要求在物理教學中實施“高、精、尖”的教學方法,片面強調生產技術教學和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嚴重弱化了物理基礎知識的教學。物理教學偏離了正常軌道,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1961年,黨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這種錯誤傾向逐漸得到糾正。教育部1963頒布《全日制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草案)》後,全面總結了物理教學改革的經驗教訓,在探索物理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較為全面的物理教學理論。

(1)強調加強系統知識的教學,物理教學的重點是“兩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教學應遵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適當地使學生通過實驗、實習、生產勞動、參觀等活動獲得壹些直接的知識,但反對勉強聯系實際;

(3)堅決貫徹少而精的原則;

(4)提倡啟發式教學方法,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正確地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結合起來。

光明日報圍繞這些話題組織了壹次全國性的討論。在物理教學改革中,我們開始全面研究國外的物理教學,比較除蘇聯以外的美、英、日、德等國的物理教學,獲得更多的借鑒。應該說,在這壹時期,我國對中學物理教學理論的探索開始步入正軌。

2.教學方法改革

20世紀60年代初,毛澤東指出,教學應該給學生提供閱讀和學習的材料,教師應該少說空話。“自學,靠自己。”在這種思想的啟發下,要求教師在教學、演示、與學生交談、組織學生練習、實驗中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把壹直以來由教師系統講解的課本或教材改為由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提問題、組織討論、回答疑難問題、做總結。1960年4月,魯副總理在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作了“教學必須改革”的講話後,全國各省市都進行了教學方法改革的實驗,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實踐經驗。比如北京景山學校、上海育才中學的教法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上海市育才中學在總結當初提出的“精講多練”的基礎上,開始在1964的各學科教學中實施“讀、議、練、說”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的重點是學習,教學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閱讀,幫助學生解惑,幫助學生總結規律。在物理教學中是:“加強實驗教學,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把抽象問題具體化。”這種教學方式,從縱向來看,可以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起來;從橫向方面來說,也可以結合各科知識,對學生智力的發展和潛能的挖掘有非常好的作用。從65438到0964,這壹改革經驗在全國推廣後,對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結(物理教育的特點)

新中國成立至1976期間,在改革舊的物理教育,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新的物理教育的過程中,雖然有過各種波折,被“文化*”所破壞,但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為以後的物理教育教學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其主要特點是:

1.在中學物理教育中,制定並實施了統壹系統的物理教學大綱和壹套統壹的物理教材,有統壹的教學目標和要求。不足之處是缺乏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的合理差異。

2.中學物理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是以升學為主要目標設計的,忽視了學生畢業後走向社會的需要。

3.物理教材體系完整、嚴謹、內容豐富,是從初中到高中的螺旋式教材體系。但系統的內容脫離了青少年的生活環境和認知規律,缺乏啟發性和趣味性。

4.在教育思想上,要重視系統科學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重視課堂教學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然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智力的發展,忽視了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5.課堂教學的基本過程是按照凱洛夫教學理論中的“五個環節”進行的,要求嚴格規範,重視系統理論知識的傳授。但卻忽略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和個性的發展。

6.在物理教學中,我們開始探索結合中國實際的教學理論,改革了註入式教學方法,也研究和應用了啟發式教學。

7.在教學中註重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8.物理教學中采用了幻燈機、投影儀、教學電影機等視聽教學方法。

  • 上一篇:隆林龍曲高級中學學費多少?
  • 下一篇:大連建凱高中每年學費多少?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