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為什麽要研究中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為什麽要研究中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它既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物理空間,也是壹個特殊的社會舞臺。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情境互動,復雜多變,豐富多彩,蘊含著體現生命價值的課堂文化。然而,長期以來,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下,人們主要將課堂教學框定在教師的教學活動範圍內,將課堂教學活動的性質界定為“特殊的認知活動”,忽視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造成了大量無效的課堂教學現象。雖然我國目前的課程改革實驗已經進行了壹段時間,但壹些課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目前中小學教學存在壹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但我們的學生並沒有真正得到有效發展,少、慢、差、貴的教學低效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其主要表現為:(1)教師主導。教師決定課堂教學的壹切,形成“五個中心”,即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講課為中心,教師講課以課本為中心,學生學習以解題為中心,教學價值以考試為中心。教師是“指揮者”,學生是“執行者”。對於學生,老師總是以“權威”和“霸主”自居。對於老師來說,學生是以“奴隸”和“娃娃”的身份出現的。本應充滿師生親情的互動過程,變成了“不公平交易”或“強買強賣”的過程(2)主客體錯位。學生並沒有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成了教師表演“教案劇”的場所,學生只是教師的配角。老師習慣“威權”教學,學生習慣“被動”學習;教師只關心“教什麽”,不研究“怎麽教”;學生只知道“學什麽”,不知道“怎麽學”;越多老師介入,越多學生跟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水平,這些本應是課堂的主體部分,卻被忽視了。導致學生學不會,不知道怎麽學,甚至學不好,學習效率差。(3)忽略差異。學生不是被視為生機勃勃、多姿多彩的個體,而是被視為待修剪的“花草”和待加工的“器皿”;學生的差異不是被視為壹種教學資源,而是壹種教學阻力。教學總是千篇壹律,把課堂教學活動當成生產“標準件”的流水線,讓各類學生經過統壹打磨,塑造成統壹規格、統壹標準的“產品”。(4)知識脫節。課堂教學強調接受,忽視探究、講課、動手、背誦和運用、結果和過程、認知、情感和價值觀、知識掌握和經驗傳承,而忽視能力的發展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知識只是以孤立的、蒼白的形式而不是生動的形式被學生接受,學生成為“知識的巨人”和“行動的矮子”。(5)負擔重,效率低。“加班風”、“題海戰術”、“壓力法”的盛行,造成了老師累、學生苦、家長難、教學成本高、效率低,課堂教學陷入了“高消耗、低效率”的怪圈。(6)材料灌註。教師是“水桶”,學生是“水碗”,課堂教學是“灌水”的物質行為和過程。知識型教材教學目標成為唯壹教學目標,全教材灌註成為唯壹教學方法,量化評分教材評價成為唯壹評價手段,有序的教材管理成為教學價值標準。這種物質灌註式的教學,使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被分流,獨立思考的空間被擠壓,智慧窒息,精神萎縮。(7)追求形式。課堂教學的目標沒有真正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缺乏對學生思維廣度、深度、力度和有效性的訓練。而是壹味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形式,在“時髦的方法、媒介手段、結構造型、程式化的過程、教授的表演”上大做文章,形成了課堂教學研究表面轟轟烈烈,實質空洞的局面。(8)發育畸形。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是建立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而是單純地註重認知發展,只培養學生的即時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終身發展所必需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綜合培養,導致學生呈現出不會思考、不會創新、情商低下的畸形發展狀態,成為“不完整的人”。總之,課堂教學失去了師生生命價值的支撐,也失去了課堂教學核心的成長性,使課堂生活變得索然無味,缺乏生機和活力。因此,如何使我們的教師具備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念,掌握新課程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或技巧,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壹道難題。尤其是在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和新壹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探討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顯得十分迫切和必要。本課題是基於對課堂教學現狀的調查和思考而提出的。

2.要解決的問題:如何通過對課堂教學的大量觀察和分析,找到導致課堂教學無效或低效的“致命因素”,探索有效教學的理念和實施方法;如何在實踐層面推廣有效的教學策略,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 上一篇:這個美國女孩打破了長腿的世界紀錄。她的腿占她總身高的多少?
  • 下一篇:上海市普陀區曹楊第二中學附屬學區範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