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杭州西湖城隍廟的歷史

杭州西湖城隍廟的歷史

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同義詞杭州西湖壹般指西湖(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西湖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之壹。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之壹,也是世界遺產名錄中為數不多的湖泊之壹,是中國唯壹的湖泊文化遺產。

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公裏,東西寬約2.8公裏,南北長約3.2公裏,環湖近15公裏。湖被孤山、白堤、蘇堤和楊公堤隔開。按面積大小分為外西湖、西麗湖、北麗湖、小南湖、月湖五個水面。蘇堤、白堤穿湖而過,周曉穎、胡鑫亭、阮公敦矗立在外西湖中央。趙茜的雷峰塔和寶石山的寶坻塔被湖隔開,形成了壹個。

中文名

杭州西湖

外國名字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地理位置

中國浙江杭州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房屋面積

大約6.4平方公裏

營業時間

全天開放

景點級別

國家A級景區

票價

免費

勝地

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和西湖十景三評

遺產清單

文化景觀傳承

湖泊長度

3.2公裏(南北向)

湖泊寬度

2.8公裏(東西向)

湖區

6.39平方公裏

平均深度

2.28米

庫容

1429萬立方米

湖岸線長度

15公裏

經度和緯度

30 14 ' 45 "北緯120 8 ' 30 "東經

著名的詩歌

飲後雨滁湖上清等。

湖中的山

殘留山丘

湖中的第二座塔

趵突塔、雷峰塔

湖中的三個島嶼

周曉穎、胡鑫亭、阮公敦

湖中的三個堤壩

楊公堤蘇堤白堤

環湖明街

北山街、南山路、湖濱路

建議的比賽時長

3-6小時

適合玩耍的季節

三月-五月,九月-165438+十月

目錄

1的歷史演變

名字的由來

秦漢至唐代

五代宋朝

元明清

摩登時代

解放後

21世紀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地質學

3山水西湖

依山

厄塔

三島由紀夫

桑迪

西湖十景

環湖街道

4人文西湖

宗教藝術

文學作品

藝術

民間傳說

名人故居

西湖遊船

5生態西湖

植物

動物

人為治理

歷史的發展

名字的由來

西湖圖出自《賢春臨安誌》清同治六年補。

《漢書·地理誌》:“錢塘,西總督。武林山,武林水來處,向東入海,行八百裏。”【1】後有水前、錢塘湖、明升湖、【2】金牛湖、韓石湖、尚湖、胡同湖、放生池、習字湖、高土湖、西陵湖、龍川湖、小金果湖、仁美湖、賢者湖、嶽明湖等各種名稱。第壹,因湖在杭城以西,故名西湖。“西湖”最早的名字出現在白居易的兩首詩中,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客,杭州歸舟。北宋以後,大部分名詩都以西湖命名,錢塘湖的名字逐漸不為人知。蘇軾《杭州求西湖》是第壹次在官方文獻中使用“西湖”這壹名稱。

秦漢至唐代

兩千多年前,西湖還是錢塘江的壹部分。由於泥沙淤積,在西湖南北兩山的烏山和寶石山山麓逐漸形成沙嘴。之後兩個沙嘴逐漸靠攏,最後成為壹個沙洲,在沙洲的西側形成壹個內湖,即西湖。這個時候大概是秦漢時期。張岱《西湖夢》記載:“大石佛寺,舊史考,秦始皇東遊入海,纜船在此石上。”這裏所說的大石佛寺,也就是西湖北側的抱石山下,至今仍有“秦始皇舟石”之景。

自隋大業六年(610)開鑿江南運河,與北運河相連,與南北五大水系相通。便利的交通也促進了杭州的經濟發展和旅遊活動。

唐代西湖面積約為10.8平方公裏,是現代湖泊面積的近兩倍。湖的西部和南部深達西山腳下,東北部延伸至武林門地區。朝聖者可以劃船到山腳,然後步行上山拜佛。由於當時水利未修,西湖時而被暴雨淹沒,時而因久旱幹涸。

建中二年(781)九月,李米調任杭刺史。為了解決飲用淡水的問題,他創造性地采用了引水進城的方法。即在錢塘門、湧金門等人口密集地區挖六井,以“開陰竇”(即埋瓦管、竹筒)的方法將西湖水引入城內。六口井大部分現已湮沒,只有相國井遺址在解放路敬亭橋西。另外五口井分別是:西井(原位於郭襄井西)、方靜(俗稱四眼井)、金牛井(原位於西井井西北)、白桂井(原位於龍翔橋西)、小方井(俗稱柳巖井,原位於錢塘門,即今天小小橋壹帶)。

長慶二年(822)十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在任期間,白興修水利,擴建石涵洞,疏浚西湖,築壩造閘,增加湖容,解決了錢塘(杭)與(海寧)之間的農田灌溉問題。事實上,白居易建造的大壩是在錢塘門外的韓石橋附近,這被稱為白公堤,而不是現代的白堤。白在錢塘門外築堤,築石涵門,蓄湖。他還寫了“錢塘江門”並刻在石碑上,說明大壩的功能,以及儲存和保護大壩的方法。如今,白公堤的遺址早已消失,但後人借白堤(當時叫“白沙堤”)來紀念白公堤。白不僅留下了造福後世的水利工程,而且創作了大量的西湖詩詞。最著名的作品有《錢塘江春遊》、《春天主題湖》、《江南記憶》。

五代宋朝

歷史上對西湖影響最大的是杭州發展史上極其突出的吳越國和南宋。正是在這兩個朝代,西湖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基本定型。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907-960)以杭州為都城,促進與沿海地區的交通,與日本、朝鮮等國進行貿易。同時,由於吳越國國王對佛教的崇奉,在西湖周圍修建了大量的寺廟、寶塔、經典建築和石窟,擴建了靈隱寺,創建了肇慶寺、凈慈寺、黎安寺、劉同寺、陶光寺,修建了寶奎塔、六和塔、雷峰塔、白塔塔等,壹度被稱為佛國。靈隱寺、天柱寺、錢塘江是當時的旅遊景點。由於西湖的地質原因,淤泥堆積速度快,西湖的清淤成了日常維護工作。於是,於二年(927年),吳越王錢镠立千余兵拉湖挖泉,確保西湖水體的存在。

北宋末年,著名詩人蘇軾為西湖治理作出了巨大貢獻。五代到北宋末年,西湖枯死多年,水草占了半個湖。元佑五年(1090),蘇軾在宋哲宗寫下《乞求杭州西湖》,斷言:“杭州若有西湖,人若有眉,不能棄之。”同年4月,動員20萬民工疏浚西湖,用挖出的雜草和淤泥修築了壹條2.8公裏長的南北跨湖大堤,堤上建有6座石拱橋。從此,西湖水面壹分為二,南北兩山開始相通。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條長堤命名為“蘇堤”。相傳,杭州名菜東坡肉是蘇東坡給清淤民工的美味。和白居易壹樣,偉大的詩人蘇軾也在杭州留下了許多詩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楚青湖後飲雨》和《醉書望湖樓》。

1127、南宋定都臨安後,杭州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迅速增長,經濟繁榮,進入發展的鼎盛時期。南宋吳在《梁璐夢》中寫道:“臨安風俗四季奢靡,幾乎無虛日可享。西邊有可愛的湖泊,東邊有河流和潮汐,都是絕對的美。“杭州的遊客,除了香客,每年還要加上各國的使節、商人、僧人,進京趕考的學生,來杭州做貿易的國內商人。西湖的風景開始廣為人知。當時西湖的泛舟之旅極為繁榮。據古書記載,“湖中船只不下百艘”,“皆造精巧,雕欄繪拱,行如平地”。南宋詩人林升在他的詩《臨安府》中生動地描述了當時的盛況。此外,詩人楊萬裏曾寫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芳”的詩句,贊美西湖美景。

元明清

到了元代,西湖還是歌舞的“金窟”。《元史》卷二十三記載,二年(1309)“江浙杭客店,半年之間,使人路過二千二百余處,其中有桑舞、保和鼎等獅、豹、鴉、鸛,逗留二十日七日,人畜食三千余斤。”來自西部地區和西歐國家的商人和旅行者越來越多地來到杭州。最著名的意大利旅行家凱爾·波洛在遊記中稱贊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最奢華的城市”。元末繼南宋“西湖十景”之後,又有“錢塘十景”,遊覽範圍較宋代有所擴大。元世祖至元代期間,西湖曾壹度疏浚為放流池,部分湖泊逐漸堆積成桑園。但到了元末,西湖無人問津,有錢有勢的貴人圍湖造田,使得西湖日漸貧瘠,大部分湖被淤塞成田。

直到明朝宣德、正統年間(1426-1449),杭州才開始恢復繁榮,地方官員開始重視西湖。弘治十六年(三年,即1508),之年楊沖破富民的巨大阻力,在巡撫的支持下,邀其疏浚西湖,由工部出資。據明代《西遊記》壹卷所載:“那年二月,...當仆人152天,當丈夫670萬,當直銀23607兩,結果西湖被拆了3481畝……”疏浚工程使蘇堤以西至紅椿橋、毛家埠壹帶全部被水淹沒。除了拓寬蘇堤之外,疏浚淤泥還堆積在蠡湖的西面,也就是後來的楊公堤。

萬歷三十五年(1607),聶新堂奉錢塘縣之命,在湖中周曉穎放流池外,自南向西修築了壹條環形長堤,形成了壹道獨特的景觀。三十九年,楊萬裏繼續修築外嶺,四十八年,治理得很好。池外建有三座小石塔,稱為三池。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多次到杭州,推動西湖的整治和建設。康熙五次遊杭州,為形成於南宋的“西湖十景”題詞。當地官員為題詞建亭立碑,給“雲中雙峰”、“平湖秋月”等未定景點固定觀賞位置。雍正年間還推出了“西湖十八景”,進壹步擴大了杭州的遊覽範圍。乾隆六遊杭州,為“西湖十景”作詩。他還寫了《龍井八景》壹書,讓偏遠山區的龍井風光吸引了遊客的目光。乾隆年間,杭州翟浩、翟寒兄弟合著《湖光山色略》,記載西湖景點增至1016,是杭州最早的導遊書。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昆明湖的東堤和西堤建於乾隆年間,也是模仿西湖蘇堤六橋而建的。

明清時期,西湖經歷了數次疏浚,疏浚出的湖泥在湖中堆積了兩座島嶼:胡鑫亭和周曉穎。

雍正年間,西湖面積仍為7.54平方公裏,但灘為20多公頃。經過大規模清淤,該區域在近代西山路以西至紅椿橋、毛家埠、五桂潭、赤山埠壹帶較寬。雍正五年(1727),浙江巡撫李偉動用四萬兩千七百四十兩白銀,開辟西湖路,在金沙港、赤山埠、丁家山、毛家埠修築石堰,蓄排沙水入湖。嘉慶五年(1800),浙江巡撫簡言起兵疏浚西湖,興修水利。後來浙江巡撫阮元主持用疏浚土修築土墩(即阮公墩)。至此,現代西湖的輪廓已經形成。同治三年(1864),創辦西湖疏浚局,任命錢塘丁丙為校長。

摩登時代

清末至民國遷臺時期,滬杭、杭甬、浙贛鐵路線和杭州至上海、南京、寧波的高速公路相繼建成,便利的交通條件促進了杭州旅遊業的發展。除了傳統的香客,上海、南京等國家的遊客,以及歐美、日本的遊客也在增加。根據杭州市政府十周年特刊,在19-25年(1930-1936)期間,共有32845名外籍人士到訪杭州。

民國時期,杭州的旅遊資源日益豐富,西湖的景點和文物也越來越多。政府將鼓山清宮內的禦花園改為公園,16更名為中山公園。公園左側辟為浙江烈士祠,供奉浙軍攻克金陵陣亡將士,西陵橋附近建有徐錫麟、秋瑾等烈士陵墓。6年間,靈隱寺大悲亭建成,王越寺和月粉多次修繕。民國12-20年間,黃龍洞建成。12-13年間,修繕了錢王紀念館,並修建了園林。22年,傾斜的寶奎塔得到修復。

民國時期,杭州的公園建設始於湖濱公園。1912浙江軍政府拆除了錢塘門至湧金門、戚穎壹帶的城墻,沿湖修建了湖濱路,在離湖20米處設置了圍欄,廣植花木,稱之為湖濱公園。湖濱公園長約壹英裏,分為壹到五個公園。1922年8月29日至30日,中國* * *產黨在西湖召開特別會議,決定有條件同意* * * *產黨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中國國民黨,促成了兩國的第壹次合作,史稱“西湖會議”。1930年春,杭州市政府對長勝路以北至錢塘門頭的土地進行了填海,占地約21畝,將其改造為6個公園。1928-1933期間,浙江省政府分別在第三公園碼頭、第二公園碼頭、第五公園碼頭設立陳塑像、北伐陣亡將士紀念塔、松湖戰役陣亡將士紀念碑。

1924年9月25日下午1點40分,有著近千年歷史的雷峰塔因塔基長期被盜挖而倒塌,驚動了輿論。魯迅為此專門撰文兩次評論此事,《雷鋒夕陽紅》也因此名存實亡。1929年6月6日至19年10月20日,浙江省政府舉辦了首屆西湖博覽會,共有2000多萬人次參觀。博覽會地點位於斷橋、鼓山、王越寺、北山等沿湖地區,旨在促進國內產品和獎勵產業。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個代表團外,還有美國、日本、英國、印度尼西亞等國的代表團前來參觀,是民國時期杭州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壹次活動。1937年3月下旬,蔣介石和周恩來在西湖附近的夏衍洞舉行秘密會談,討論建立抗日民族統壹戰線,為兩國第二次合作奠定了基礎,史稱“西湖會談”。[3]

解放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杭州是中國最早的旅遊城市之壹。杭州市政府實施封山育林,植樹綠化,全面疏浚西湖。在西湖風景區,將開放植物園和花壇,並建設華鋼觀魚公園和六郎文英公園。重建玉泉觀魚公園和金庸公園,修繕靈隱寺、凈慈寺、嶽廟、三潭銀月館、胡鑫館和銀月館。妳還可以在亭子裏看到很多魚。建設西湖路(西山路)、龍井路、九西路。1959年,杭州西湖接待外國遊客1400余人次,港澳同胞2300余人次,國內遊客500余萬人次。

杭州西湖的美景得到了國家最高領導人的青睞。其中以劉莊(今西湖國賓館)、王莊(今習字國賓館)、毛澤東經常下榻的地方、林彪修建的704工程(今浙江賓館)最為著名。1953 12年底,毛澤東在杭州西湖邊的劉莊主持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壹部憲法。1972年2月底,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周恩來在劉莊八角亭草簽了中美聯合公報,這是中美外交史上的壹個裏程碑。

“文革”後,到西湖旅遊的人數迅速增加,1978接待外賓和港澳同胞5.3萬人,國內遊客約600萬人。1983年5月,國務院明確杭州是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重點風景旅遊城市。1984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指出“要把杭州建設成為我國東南地區的旅遊中心和世界壹流的風景旅遊城市”。此後,杭州政府修復了靈隱寺、天柱寺、凈慈寺、嶽廟、大成殿和西湖十景碑亭,擴建了虎跑等名勝古跡,修建了屈原風荷等公園,開辟了“靈峰探梅”等景點,在黃龍洞、阮公墩設立了仿古遊樂活動,還開設了夜遊園、音樂夜市等夜遊項目。

1949期間,西湖淤泥淤積,湖平均深度只有0.55米,湖底到處都是水草,大型遊船難以順利航行。1976年,國家撥款200萬元開始第二次疏浚西湖。湖濱公園、中山公園、月粉、蘇堤等10多個遊船碼頭完成改造或新建。此外,1978至1985,西湖還進行了環湖截汙工程和西湖引水工程,改善了西湖水質。

1984杭州日報等五家單位推出新西湖十大景點評選活動。杭州西湖因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文化底蘊,於1982入選第壹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於1985入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2000年,時隔71年,西湖博覽會再次在西湖舉行。新西湖博覽會(正式名稱為“中國杭州西湖國際博覽會”)* *接待國內外遊客654.38+0.4萬人次,旅遊收入達654.38+065.438+0.2億元人民幣。此後,西湖博覽會被確定為杭州壹年壹度的大型會議展覽活動。

21世紀

進入21世紀,幾個改善西湖環境的大型項目已經啟動。首先是“西湖南線壹體化工程”。2002年2月至6月,10,杭州整合西湖南線四大公園(六郎文英、老年公園、少年公園、長橋公園)。* * *拆除圍欄2.25公裏,拆除建築6.57萬平方米,挖掘水系2.6萬平方米,新植樹8000株,拆除草坪和地被植物4.5萬平方米。四個公園都是24小時免費開放的。杭州西湖是中國第壹個也是唯壹壹個不收門票的5A景區。

同年10月25日,10,71.7米高的新雷峰塔在78年前倒塌的雷峰塔舊址上落成。從此,雷峰塔、寶奎塔“南北對峙,壹湖映雙塔”的美景重現西湖,消失了近80年的西湖十景從此成為壹幅完整的全景圖。

2002年底,杭州市政府啟動了“西湖西進工程”(即楊公堤風景區)、新湖濱風景區、梅家塢茶文化村三大綜合整治保護工程。在楊公堤景區建設中,主要恢復了毛家埠、五桂潭等70公頃水域,並與西麗湖溝通,改善和恢復周邊生態濕地。西湖水面從5.6平方公裏擴大到6.5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新的湖濱景區包括從斷橋、白沙路、唐生門、環城西路、湖濱路到二公園的湖濱帶。該項目將把湖濱機動車道移入地下隧道,將路面改造成綜合性休閑購物步行街。梅家塢位於西湖風景區腹地,是西湖龍井茶的重要產地。通過這次改造,景區恢復了茶文化和農民旅遊的風貌。自2003年以來,湖濱路與平海路交叉口附近的西湖水面上建立了音樂噴泉系統,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觀賞。

自2004年國慶節起,杭州園林、屈原風荷公園和華鋼觀魚公園對遊客和市民免費開放。加上2002年開放的南線四個公園,西湖已經成為壹個開放的公園。2009年3月20日,太子灣公園對遊客免費開放。2065438+2004年10月中旬起,杭州市政府開始關停整頓包括西湖景區在內的高檔會所等服務場所,以實現“還湖於民、還園於民、還景於民”的反腐目標,走群眾路線。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11 6月24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3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杭州西湖文化景觀”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列入目錄的景觀範圍為3322.88公頃(包括“西湖十景”、包角塔、雷峰塔遺址、六和塔、凈慈寺、靈隱寺、飛來峰雕像、嶽飛墓/廟、溫嵐亭、抱樸園、錢塘門遺址、清興宮遺址、邁河石刻和林逋墓、西)。入選標準包括(二)(即在壹定時期或壹定文化圈內對建築、技術、紀念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的發展有較大影響,促進了人類價值觀的交流),(三)(即提出了關於現存或已滅絕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的獨特或罕見的證據),(六)(即具有重大普遍價值的事件、活的傳統、思想和信仰。[4]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浙江省第壹項世界文化遺產,也是浙江省繼江山江郎山(中國丹霞的壹部分)之後的第二項世界遺產。

地質學

西湖形成的原因在古籍中有簡要記載。明代《西湖遊記》有卷:“西湖三面環山,溪流溪谷,下有百余口深泉,為湖。”現代學者對地形、地質、沈積、水動力等進行了考證,其中普遍的觀點是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來的瀉湖。民國九年(1920),科學家竺可楨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形成的原因》,其中說:“西湖原是錢塘江左側的壹個小海灣,後來被錢塘江來的泥沙慢慢堵塞,變成了壹個瀉湖。”竺可楨還從沈積速率推斷西湖在12000年前開始形成。朱認為,西湖形成之初,由於三面環山的溪流註入,西湖逐漸被泥沙填平,湖面逐漸縮小。如果沒有歷代不斷的疏浚,西湖早就荒廢了。1924年,地質學家張發表了《杭州西湖成因解答》,補充了朱的觀點:西湖的形成始於潮汐力,堆積成湖堤,繼之以灘地的變化維持湖面,這是西湖形成的兩個重要條件。

然而,胡飛的理論在現代科學研究中受到了質疑。1950後,地質部門對西湖三島和湖濱公園的地質鉆孔進行了取樣分析。認為在距今1.5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在現在的湖濱公園區域周圍發生了強烈的火山噴發,大量的火山巖堆積在寶石山和西湖(大部分)的底部。結果火山口壹度陷落,造成馬蹄形核心低窪積水,也就是西湖的雛形。從65438年到0979年,地質學家對取自湖邊鉆孔的巖石樣本進行了微體化石分析。根據不同化石的組合,西湖的形成過程可分為早期瀉湖、中期瀉湖和晚期瀉湖三個階段。隨著錢塘江沙洲的開發,西湖終於完全封閉,水面逐漸淡化,形成了現代西湖。

西湖周圍的山,屬於天目山的殘脈。根據巖性和山體高度的不同,可分為內圈和外圈兩種。北峰、天馬山、天柱山、五雲山等。都在外圈,屬於高丘陵地形。山體主要由誌留系、泥盆系巖屑砂巖和應時砂巖組成,巖性堅硬,不易風化侵蝕。山峰秀麗,溪流縱橫,流水清澈,是西湖泉水最多的區域。內圈有飛來峰、南峰、黃愚、鳳凰山、烏山,山脈低矮,丘陵起伏。山脈均為向斜山脈,主要由石炭紀和二疊紀石灰巖組成,易受水流侵蝕,形成夏衍、樂水、石屋、自來、紫雲等溶洞。內圈的山,除了喀斯特丘陵,還有橫跨西湖北緣,由火山碎屑巖組成,海拔100米左右的葛嶺山和抱石山。

山水西湖

依山

主要項目:鼓山

中山公園原為清朝皇宮花園,1927。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這個公園被命名為“中山公園”。公園進門,石階上有兩個大字“孤山”,其中沒有孤字。人們猜測它的意思是“孤山不寂寞”。何方亭,位於鼓山東北角,是為了紀念宋代以“妻鶴”聞名的林逋而建的。浙江省博物館位於鼓山南麓,文物種類繁多。

孤山位於北外西湖,海拔35米,面積約0.22平方公裏。它是棲霞山的壹個分支,是西湖中最大的島嶼。南宋鹹淳《臨安誌》(卷二十三)曰:“壹島巍然,旁無眷戀,為湖光山色之勝。”今天,山上有郁郁蔥蔥的森林,許多歷史遺跡被保留了下來。鼓山東西兩側分別由白堤和西陵橋與湖岸相連,島上名勝古跡眾多。

  • 上一篇:碭山縣中考時間
  • 下一篇:中學生文明禮儀手抄報版面設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