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有哪些?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有哪些?

思想品德課教師既要認真鉆研教材,提高教學藝術,又要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要從課前做好準備開始,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能巧妙設導,巧妙設疑,培養思維,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教學成功的關鍵。通過多樣化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具備獲取知識的條件和要求。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統壹。其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是為了學。只有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需要、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才能使學生的知識、情感、意誌和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動起來”,充分調動和發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1.1讓學生腦洞大動——“多思考”。即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比較、抽象和總結。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波瀾,使他們在“無疑”中有“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他們的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問題”要準確,要有難度,要讓學生感興趣。

1.2讓學生嘴巴動起來——“多說”。即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對學習中的問題敢於陳述自己的觀點,展開討論,以開闊思路,活躍氣氛。其實,學生準備發言的過程,也是對教材知識的思考、運用、鞏固和拓寬的過程。善於在教學中抓住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及時組織討論。比如在講“公民權利與義務的關系”的時候,會有“權利與義務是否可以放棄”的課堂討論。這樣既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1.3讓學生手動做——“多做”。即鼓勵學生經常做學習筆記,寫預習提綱,準備試題,手工作答,從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所謂“不動筆,不讀書”。課前安排預習,課中監督筆記,課後安排適當的練習,要求學生根據教材內容自行編寫試題,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2.課堂生動活潑,營造了和諧的氛圍。

教學不僅是壹門科學,也是壹門藝術,德育理論本身就很抽象,邏輯性也很強,所以在教學中要更加註重教學的藝術。

2.1語言表達要生動幽默。在講授概念、闡述理論觀點時,語言表達不能直截了當、“心平氣和”,而要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可以選擇幽默故事、繪畫等內容,寓教於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笑聲中接受思想道德觀點。

2.2可以引用著名的例子進行理論分析。在講授理論觀點時,可以從有趣的例子入手,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有助於加深對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拓展。漢語中的許多成語、諺語、格言、名句、名句,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活生生的例子,都包含或直接表達了深刻的道理。就像“單個容易折,多個難毀”壹樣,強烈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不為善而為,不為惡而為”,其中包含了壹般違法與犯罪的關系。通過對這些名言的分析,可以把學生帶入理論情境。

2.3教學方法要多樣。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學生的興趣,多媒體教學如錄音錄像、幻燈片放映等。也可通過講故事、舉例子、看插圖、分析圖表、報道時事、表演小品等方式來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使學生在聽、看、想、說、做的同時學習、記憶和運用道德知識。

3.在差異化教學方法中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衡量學生優秀的標誌是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記憶。正是這種對思想品德課的過度知識化取向,使得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陷入單壹狀態,出現了“灌輸式、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方式。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忽視了學生思維和探索能力的培養,而且影響了思想品德課堂結構的改革,成為課堂教學內容、方法和組織形式改革和優化的瓶頸。

差異化教學法的本質是基於新課改中提出的因材施教的基本理論,“分類”的真正目的是實施分層次教學。換句話說,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在了解思想品德知識的基礎上獲得新的提高,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提高區”體驗自己的成長,從而提高每個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思想品德課差異化教學方法的基礎得益於學生的自主學習,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角”地位和教師角色從“保姆”到“自由人”的轉變。自主學習提倡給學生留出更多的學習時間,給學生更多的教學空間。比如我講“公民的義務和權利”這壹課的時候,在我講這壹課之前,讓學生們知道公民的含義,權利和義務的含義。如果單純用抽象的詞語來討論兩者的定義,那麽學生對兩者定義的理解就成了壹種無形的約束。

4.回歸生活,讓思想道德理論及時付諸實踐。

思想道德知識學習的內在意義在於對學生綜合素質、身心修養、價值觀和思想道德品質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學生正處於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人生發展取向還處於萌芽階段。因此,如何使思想品德知識發揮獨特的導向和基礎作用,將對學生的成長產生重要影響。讓思想品德課堂回歸生活,即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置生活場景,

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生活場景,增加學生與課堂的附著力,課堂氣氛始終處於活躍狀態。用生活的理念挖掘學生認識的閘門,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知識的發散思維。

5.思想品德知識點教學方法的遷移與拓展。

思想品德知識是學生的思想支柱,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之壹。思想品德知識點轉移拓展教學法是基於思想品德知識的網絡建構。因此,要幫助學生構建更系統、更全面的基礎知識結構框架,讓學生有傳遞和拓展知識點的結構脈絡。然後以聯想發散思維的方式重新安排教學內容,從學生認知的發展模式提出知識拓展的方向。比如在“豐富多彩的情緒”課上,問這樣壹個問題:“情緒的影響因素有哪些?”“人有情緒的時候,人體各個部位會發生什麽變化?”以及壹系列問題,使學生通過思想品德知識與生物知識的結合,對思想品德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對生物知識有突破性的認識。

總之,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是教師培養學生的壹種手段。思想品德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高效的學習方法,掌握生活的認知規律。只有本著“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註重教學方法的研究,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德育課教學的面貌,提高教學質量。

  • 上一篇:有沒有65438+2月2號到4號的招聘信息?
  • 下一篇:高中世界讀書日的黑板報設計簡潔美觀。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