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正安二中的歷史發展

正安二中的歷史發展

1956年4月,正安縣只有壹所正安中學,難以承載。因此,縣委縣政府決定建立正安中學分校,地址為安昌區範溪河畔的梓潼寺。次年被剝離,正式命名為正安二中。梓潼廟原為馮氏宗祠,三進兩井。建於清嘉慶十四年(公元1809年),後改為寺廟,改為梓潼寺。當寺廟被改建為教室和宿舍時,供奉在正殿中央的馮氏家族祖先牌位仍清晰可見,左右各掛壹幅對聯:棉世澤將軍,壹棵大樹,學士家振之聲。

正安二中校舍1956初動工,校址選在安昌區範溪河畔的梓潼寺。時任安昌區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帶領石井鄉鄉長馮慶華挨家挨戶做馮姓宗族和壹堆人的思想工作,終於將梓潼寺十二戶農民遷出安置。到了8月底,寺廟改了,壹切準備工作就緒。9月1日學生如期報到,* * *招收110新生組成兩個班,8日正式開學。

正安中學校長蘭榮鼎為分校首任校長,教育局長劉德雲主持工作。接下來的幾年,正安二中領導班子不斷更換:劉德雲1957調離崗位,卿淑華任教學主任,丁明宇任半年左右。從建校到1959,正安二中由教學主任主持。1960年帥正剛調到正安二中建立黨支部任支部書記兼校長,61年熊誌倉調到二中任校長,二中有完整的黨政領導班子。

在二中歷史上,目前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有兩位。壹個是宋光明,文革中調任支部書記、校長;壹個是老校長熊誌倉,1961調到二中負責工作。除了77年當了壹年縣教育局副局長,1984年,葉謙是校長,然後是黨委書記,壹直在二中守護校園。葉兌現後的主要負責人依次是程誌南、羅、、朱和盧天智。

二中昔日的痕跡已經隨著歷史逐漸褪色,只有幾棟遺留下來的房子還依稀能感受到二中的古風。宏偉的大廳和幾個側廳隨著歷史的鐘聲隱退在黃色的畫冊裏。1965建了兩排磚房,8間教室,教師辦公室,二中有正式的標準教室。1972在現教學樓前建了兩排教室、教師辦公室、廚房和壹個近400人的禮堂,與現教學樓後的教室對稱,中間形成活動區,為現校區布局定下格局。1984建成24間教室的教學樓,南北鋪開,兩側通明,成為二中發展規劃的布局心臟。

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二中的校園也在悄然變化。1992年建成教師宿舍,1996年安裝電話,1997年安裝閉路電視,1999年建成容納300名學生的學生宿舍。2003年3月10,實驗樓開工建設,7月底竣工。增加了實驗設備的理化生代套、多媒體和教師電子閱覽室設備,實現了教師教學和網上查閱資料的現代化手段,開通了局域網,實現了教室和辦公網絡的壹體化。同時補充了二年級和三年級缺少的實驗儀器和藥品。為了給教師創造壹個舒適有保障的工作環境,40套教師過渡房(即教師集資建房,產權歸學校。當教師拒絕建房時,學校將退還所有籌集的資金)同時建成。2003年4月,連接安昌鎮和二中數十年的虎穴橋有望開工,65438年2月順利合龍,使二中更緊密地融入安昌的城鎮建設。現在這座橋的通道已經被開發為安昌鎮的文化街。

2003年以前,正安二中操場上有壹條鄉間小路穿過。二中的操場曾是正安縣最好的天然足球場,卻成了附近村民的養牛場、養豬場、訓練場,嚴重幹擾了學校的教學秩序。5438年6月+10月,在縣委、縣政府、縣公安局、縣教育局的領導下,在安昌鎮政府、安昌鎮派出所的協助下,順利關閉了校區西門,解決了歷史遺留問題,為關閉學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加強學生管理,向封閉式學校發展,學校提出校園規劃分為三個區域,即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教學區以教學樓為中心,有實驗樓、綜合樓、辦公樓;體育區現有操場已作為文藝活動的集合和場地,規劃征用了新的土地;生活區以教師過渡房為中心,配有食堂、浴室、娛樂休閑場所和簡易運動場。2005年8月,在老虎洞大橋橋頭新建40套教師過渡房,將校內教師過渡房作為女生公寓,解決了近500名女生住校問題,實現了女生封閉式管理,為全校實現封閉式管理奠定了基礎;同時新建學生食堂、洗浴大廳、食堂,引進電子刷卡系統、高溫鍋爐,加強食堂後勤社會化管理。為了解決師生課間十分鐘上廁所難的問題,新建了50個蹲位廁所。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生活,每個教室都配備了壹臺電視。新征用了65畝地,大部分圍墻都建好了。經過三年的不斷完善,已基本滿足30個班的教學設施要求。

回顧二中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過去的50年見證了許多代人的追求,許多輝煌,漫長的道路和無數的艱辛。正安二中成立當年,初中只有兩個班,學生110,教師6人。這六位老師是劉德雲、楊芳澤、趙、裴雲超、和沈。1960辦了壹年高中後,正安、道真河兩縣將高中合並為道真中學。1971年,他們恢復辦高中,受遵義師範學校委托,辦了壹個師資培訓班,為正安、道真、綏陽三縣解決了師資短缺的問題。從1971到1998,二中壹直是初中,高中。1998因省裏提出集中辦學,二中撤為初中,擔任“九年義務教育”任務。2002年,正安縣在完成“九五”任務的同時,初中升學矛盾日益突出。遵義市教育局、正安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同意二中試招四個高中班。2003年,該高中通過復試評估,成為正安縣第二所獨立高級中學。2007年,它組建了29個教學班,有65,438+020名教職員工。

在二中的歷史上,教師隊伍有過三次大的變動。壹是文革結束,18名本科學歷教師突然調走,其中包括遵義市人大原副主任羅興華、赴美深造的楊文蘭等。這次變故後,二中要休養生息10年,才在86年左右創造了輝煌。第二次是1992,調走了8名骨幹教師。這次換血讓二中失去了活力,然後進入低谷。第三次是1998,二中12名教師調到正安壹中辦中心高中,派出學生近600人(其中初高中畢業生和高壹高二學生並入正安壹中),但14名青年教師調到二中,迎來400名新生,實現了從學生到教師的大轉變。然而,這種血液交換非但沒有絲毫下降的跡象,反而給了人們壹種欣欣向榮的寬慰。

在二中輝煌的發展歷史中,成功離不開清晰的發展思路和創新的教育管理體制。65438至0996年,正安二中作為正安縣“三制壹管”試點學校,制定了“壹年打基礎,兩年起步,三年出成績,四年求發展,五年創特色”的五年規劃,使正安二中迅速走出了困境。1998高中並入正安壹中後,學校面臨嚴峻挑戰,總結出二中的三大辦學優勢:領導班子團結進取,師資結構合理;有三個體系壹個管理的試點經驗;全校教職工危機感很強,每個人都從心底裏有壹種爭搶職位的感覺。第二,提出辦學理念:抓德育,凈化靈魂;抓管理,促效率;抓基礎建設,促發展;抓四風,樹形象。明確校訓為“尚德睿智創新”;教學風格是“博聞強記,嚴教細導”;學風是“善於提問,認真思考,身體力行”。在此基礎上,實行“教改+半封閉式管理”的辦學模式,擬定了將正安二中建設成為“花園式封閉式管理教育學校”的十年遠景目標。1999 4月10日,正安二中家長學校正式成立,使二中形成了學校、社會、家庭的立體化管理模式。2003年,學校成為獨立高中。縣委、政府提出高質量、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正安二中,將二中建成60個教學班的高水平高中。為了向這壹目標邁進,學校提出全體教職工要發揚“我是中學生”的精神,參與學校的管理和規劃。2004年進行人事制度改革,教職工由單位人變為社會人,實行合同制,充分調動了學校教職工的主動意識。同時提出了五年短期計劃和長期目標。五年短期計劃是:爭創綠色學校和市級重點高中;爭取半封閉式管理素質教育實驗班再上臺階;建設壹個與互聯網和全國重點中學聯網的教育教學信息中心;建立雙向數字校園網,完成教室和辦公室之間信息高速公路的設置;爭取政府投資、銀行融資等方式搞好校舍、辦公樓、食堂、學生宿舍、運動場、校門等設施建設,努力改善教師住房;要提高大局,狠抓學校教育教學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抓住正安縣“十壹五”規劃的機遇,努力普及我縣高中教育。遠期目標是:圍繞綱要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精神,堅持三個定位、四個統壹,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四有新人,從嚴治校,加強“三風”建設,勤儉辦學,努力改善辦學條件,爭創省級示範高中,從現代管理和現代教育手段上爭質量。用優良的校風影響學生,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用優美的環境陶冶學生,用崇高的榜樣激勵學生,用紮實的課程發展學生,用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用現代的理念武裝學生。把學校打造成社會滿意、家長放心、教師安心的花園式半封閉式管理教育學校,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輸送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人才。

  • 上一篇:學生吸煙成了主力軍,如何杜絕這種情況?
  • 下一篇:單身女性會因為年齡而感到焦慮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