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和使用的現狀及改進策略

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和使用的現狀及改進策略

摘要:筆者采用問卷調查、半結構式訪談、實地觀察等研究方法,對6個省(直轄市)的169所中小學校進行了調查,調查了1萬多名中小學生和150名圖書館員,系統調查了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和使用情況。結果表明,目前我國中小學圖書館達到示範標準的比例較低,圖書館環境較差。圖書、報紙、期刊的數量和種類偏低,圖書質量和結構不夠科學合理;信息基礎薄弱,藏書以紙質文獻為主,電子文獻不足;缺乏專業隊伍,管理服務水平低;圖書館利用率低,教育功能沒有充分實現。改善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和利用的策略有:優化館藏,改善硬件設施,提高信息化水平;豐富服務內容,拓展使用功能;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館員專業化水平;完善中小學圖書館監管、評估和治理體系。

關鍵詞:中小學圖書館環境館藏數量,館員智慧圖書館建設

壹、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

(壹)建築面積基本達標但達到示範標準的比例低,建築環境不好。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鼓勵中小學設立獨立的圖書館。此外,圖書館(室)的設計要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學習能力。[1]參與本次調查的大部分學校都設立了獨立的圖書館(室)。在本次研究的樣本中,只有1所小學和1所高中沒有圖書館。根據規定,小學、初中、高中示範圖書館的面積標準分別為150m[2]、300m[2]和1200m[2]。在被調查的學校中,只有50%的小學、18%的初中和10%的高中達到了示範圖書館的標準。

筆者在實地調查中發現,現有的圖書館(室)多采用傳統的辦公家具,移動性不足,無法在圖書館開展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大多數中小學圖書館(室)缺乏必要的環境設計和布局,有些圖書館甚至更像是圖書室,未能為學生提供溫暖舒適的閱讀氛圍和有利於研究探索的學習環境。

(二)圖書不足的學校太多,圖書質量和結構不科學合理。

本次調查發現,中小學圖書館(室)藏書量差異很大,圖書不足的學校很多。36%的小學、31%的初中和18%的高中達到國家壹級標準。按照相對較低的二類標準,80%的小學、67%的初中、35%的高中人均藏書量已經達標。同樣,中小學圖書館壹般報刊種類較少,有些學校圖書館根本沒有任何報刊。在被調查的各類學校中,20% ~ 30%的學校圖書館(室)擁有符合國家規定的壹級標準的報刊;30% ~ 40%的學校圖書館(室)有符合國家規定的二類標準的報刊。

此外,在實地調查和采訪中,我們也了解到壹些學校圖書館盲目追求人均藏書量,導致購書類型單壹、內容陳舊、冊數過多等藏書結構不合理。

值得壹提的是,根據國家相關標準,無論是建築面積還是書刊數量,小學圖書館達標率最高,初中、高中次之。

(三)信息基礎薄弱,藏書以紙質文獻為主,電子文獻不足。

現有的中小學圖書館(室),特別是農村地區的中小學圖書館(室),信息基礎薄弱。大多數學校(63%)仍然使用人工借閱,37%的學校圖書館使用電子借閱,沒有學校提供校際借閱服務。采用“電子借閱”是采訪中圖書館員最想改善的問題。現有的書籍主要是紙質文獻,電子文獻不足。只有44%的學校圖書館配備了電子閱覽室,約40%有電子圖書,22%有電子期刊。城市學校電子閱覽室的配置率(565,438+0%)顯著高於農村學校(34%)。在數字圖書和電子期刊的擁有率方面,學校類型之間或城鄉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補充說明:除了電子借閱管理的缺失,紙質書的借閱管理也明顯沒有幫助。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是通過圖書館管理員掃碼借書,效率極低。新的管理方式應實現rfid智能管理和圖書館自助管理。

(四)缺乏專業化隊伍,管理和服務水平不高。

23%的學校沒有配備專職圖書管理員。此外,圖書館員多為“半路出家”,非圖書館管理專業人員承擔圖書館工作,樣本中具有專業背景的圖書館員比例不足3%。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當前學校教育中應試傾向明顯,幾乎所有中小學領導都以教學為主,而圖書館卻被納入學校後勤管理的二級部門,導致圖書館人員編制不合理。甚至有些學校領導認為圖書館工作只是借還、搬來搬去,沒有什麽技術含量,於是把壹些不勝任其他崗位的老師調到圖書館。

此外,目前中小學圖書館員接受的在職培訓明顯不足。圖書館員平均每年接受培訓的次數為1.5次,近30%的圖書館員反映他們接受培訓的次數少於壹年壹次或幾乎沒有在圖書館接受過專業培訓。采訪中,很多管理人員表示,由於專業不對口,又缺乏在職培訓,在工作中非常被動,難以勝任文檔分類、計算機編目、數據統計等技術要求較高的任務。

二、中小學圖書館(室)的使用

(壹)開放時間普遍較短。

根據《關於加強新時期中小學圖書館建設和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中小學圖書館每周開放時間原則上不少於40小時。實地調查顯示,許多學校圖書館被忽視,只有37%的學校圖書館滿足每周不少於40小時的要求。圖書館平均每周開放時間為24.7小時,城市地區學校圖書館開放時間(26.9小時)明顯長於農村學校(21.3小時)。

(B)訪問和借閱數量低。

23%的學生表示每周去圖書館0次,48%的學生每周去圖書館1 ~ 2次,22%的學生每周去圖書館3 ~ 5次,7%的學生每周去圖書館5次以上。城市和農村學校的學生去圖書館的頻率沒有顯著差異。不同班級的學生去圖書館的頻率有顯著差異。問圖書館的頻率壹般會隨著學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借閱量也呈現出隨著學習年限的增加而減少的趨勢。

在實地考察和采訪中,我們也了解到,很多學生去圖書館的主要目的與閱讀關系不大,大部分是“自學”。他們更喜歡圖書館安靜的學習環境。此外,在課外閱讀中,應試功利性閱讀占據主導地位。在學生借閱的書籍中,輔導書占比較高。提高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豐富性,培養閱讀中積極的情感投入尤為重要。

(三)缺乏專業服務,教育功能沒有充分實現

中小學圖書館舉辦最多的活動是“各種讀書活動”,70.9%的學校“有時”或“經常”開展此類活動。50% ~ 55%的學校“有時”或“經常”開展與圖書宣傳推薦、二次文獻編撰、課程改革專項服務相關的活動。頻率相對較低的活動是“如何利用圖書館講座”。近60%的學校從不或偶爾開展此類活動,只有9.3%的學校經常舉辦此類講座。許多學生不知道他們學校的圖書館有什麽資源,以及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來獲得他們需要的信息。此外,約有壹半的中小學圖書館“從不”或“偶爾”開展“收集教研資料”和“為課改提供特色服務”的活動。圖書館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還有待提高。

進壹步分析表明,開展圖書推廣推薦活動和各種閱讀活動存在顯著差異。小學圖書館開展這兩類活動的頻率高於初中和高中。其他活動的頻率沒有顯著差異。此外,在為課程改革開發特殊服務和利用圖書館講座方面,城市和農村存在顯著差異。城市學校圖書館這兩種活動的頻率高於農村學校。城市和農村地區其他活動的頻率沒有顯著差異。

關於改進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和使用的建議

(壹)優化館藏,改善硬件設施,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育管理部門要及時編制中小學圖書館(室)基本館藏目錄和推薦書目,學校要將各級行政部門制定的書目和中小學圖書館(室)分類比例要求作為館藏的主要參考,結合學校實際合理調配紙質書刊。圖書館(室)還應加強數字資源建設,廣泛收集國內外相關資源,統籌紙質資源、數字資源和其他載體資源。同時,學校要根據學校的性質和師生的文獻信息需求,制定圖書復制的標準和增新書、除舊書的原則,避免片面追求達到壹次性人均書號的標準,逐步優化館藏。

圖書館應確保為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空間,並為圖書館創造良好的環境。中小學圖書館的環境布局應符合少年兒童的個性特點,色彩鮮明,布局合理,造型美觀。【3】比如配置能應付多樣化使用的書架、桌椅,使用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吊燈和窗戶;小學圖書館(室)可配讀書區,學生席地而坐,方便學生將喜歡的書拿到手邊;為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還可以設置小討論室和自習室,供學生交流討論。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角落空間,設置“圖書角”或“圖書墻”,營造廣泛的閱讀環境。

此外,圖書館(室)應盡快建立電子圖書借閱和歸還系統,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專門的圖書館門戶網站,為師生提供讀者指南、圖書檢索借閱、新書推薦、數字資源獲取、在線活動註冊、在線投票等活動。此外,中小學圖書館(室)應逐步嘗試使用數字化工具和智能化手段,壹方面通過建設和采購電子書刊豐富數字化閱讀資源;另壹方面,購買電子閱讀器、觸摸屏、平板電腦等。方便學生進行數字化閱讀。

(二)豐富服務內容,拓展使用功能

調查還發現,我國中小學圖書館(室)的主要服務仍局限於圖書借閱。為了充分發揮中小學圖書館(室)作為資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知識傳播中心的作用,拓展使用功能也是改善中小學圖書館(室)應用現狀的當務之急。中小學圖書館應成為提高學生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圖書館應開設文獻檢索與應用課程,對師生進行文獻檢索與應用方法的培訓,傳授檢索與應用資料的手段和方法,幫助師生利用好圖書館資源。如何引導學生閱讀和使用圖書是學校閱讀工程管理的關鍵。中小學圖書館(室)也是與課程改革和研究性學習深度融合的理想場所。在這方面,國內學校已經率先進行了探索和嘗試,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圖書館還應根據中小學生讀者的特殊性,組織壹系列符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比如知識競賽、閱讀推廣講座、童書《故事會》等等。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也可以將閱讀活動與手工制作活動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閱讀興趣。

數字化和信息化正在推動封閉的知識儲備走向開放的知識流通。中小學圖書館(室)在優化自身館藏的同時,應打破封閉的辦館模式,積極開展館際合作,實現資源共享。首先,要重視中小學圖書館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組建中小學圖書館(室)聯盟,整合不同圖書館(室)在文獻信息、技術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更好地為師生提供文獻信息服務。其次,在加強系統內溝通的同時,還要註意與高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外部系統進行必要的合作,如館際互借、圖書資料的借還等。

此外,目前全球兒童青少年閱讀服務的設計也逐漸走向精細化和個性化。比如美國的K12個性化數字閱讀平臺,聚合美聯社、科學美國人等大眾媒體對中小學生的Newsela推薦,通過科學算法判斷每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興趣愛好,進而為學生推薦符合其特點和需求的閱讀內容。目前,70%的美國公立學校都在使用Newsela幫助孩子高效閱讀。[5]中國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探索這樣的個性化閱讀服務。

(三)加強館員隊伍建設,提高館員專業化水平。

壹方面,學校領導要不斷提高圖書館(室)專業人員的比例,同時提高工作人員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準入標準,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圖書館(室)應根據需要配備專職和兼職管理人員,並保持穩定。

針對中小學圖書館員普遍缺乏專業技能的情況,學校也應重視對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定期開展培訓,並將其納入繼續教育學分管理。

(四)完善中小學圖書館的監督、評估和治理體系。

要真正實現中小學圖書館的規範化、科學化和現代化,離不開完善的監督、評估和治理體系。按照《意見》有關規定,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將圖書館納入中小學建設規劃,對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定位、建築面積、配套設施、館藏保障、資源利用、管理和應用等做出合理安排,完善中小學圖書館館藏資源招標采購辦法和實施細則。學校可以根據需要設立由學校領導、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師生代表組成的閱讀指導機構,負責制定學校閱讀計劃,組織實施閱讀活動,反映師生的意見和要求。在教育督導評估檢查中,圖書館的建設和應用也要納入學校的評估檢查。

關於原文作者:劉強,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發展中心中小學科學教育裝備處處長、研究員(北京100080);陳,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講師,(北京100872);杜燕,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發展中心校外與圖書館處處長,副研究員(北京100080);郭小萍,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發展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員(京100080)。

題註:本文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委托的專項調查和教育部教育裝備研究發展中心資助的專項基金項目“全國基礎教育裝備專項調查”(項目編號:1/2015)的研究成果。

【中國圖書館分類號】G258.69【文獻識別碼】A【文號】1002-4808(2018)02-0057-07為了保證樣本的全面性和平衡性,本研究將我國省級行政單位按照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投入情況分為三個區域,每個區域隨機抽取兩個省份。第二區域:湖南省和四川省;第三區域:吉林省、甘肅省)。各省(市)采取分層抽樣的方式抽取調查學校,共抽取169所學校。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實地觀察的研究方法。問卷分為學生版和館員版。* * *回收有效學生問卷13550份(有效回收率95.3%)。151份有效管理員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0.4%)。此外,研究者還采訪了部分學生和圖書館員,並深入中小學圖書館進行實地考察,觀察自然情境下圖書館的建設和師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情況。

  • 上一篇:樓市“打補丁”政策密集出臺,長三角新壹輪“微調”開始。
  • 下一篇:沈陽必去的三個景點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