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那坎中學培養了

那坎中學培養了

安妮日記北方文藝出版社

《Het Achterhuis》是在這棟樓的閣樓上寫的(有些版本說是在森林河邊的小屋裏寫的)。“1942,1942年10月9日,我們的許多猶太朋友被集體帶走,蓋世太保用運送牲畜的卡車把他們運到了韋斯特博克集中營。我們相信他們中的大多數會被殺死……”1944年2月3日,我到了生死無所謂的臨界點。沒有我,地球會照常運轉...“這是7月1944,15日的奇跡。至今我依然堅持著我的信念:雖然人都有這樣的荒謬和缺陷,但我堅信人的內心最深處真的是善良美好的……”當安妮故居博物館館長漢斯?當維斯特拉向記者打開Het Achterhuis時,安妮,壹個13歲的猶太女孩,有著真實而悲壯的歷史畫面,有著對蓋世太保的恐懼,對躲藏生活的絕望,對世界的天真幻想。像安妮故事的其他敘述者壹樣,漢斯敘述了這個歷史故事:“安妮·弗蘭克是壹個猶太女孩,最初生活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崛起後,她和家人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避難。6月1942,12,13歲的安妮收到了壹本日記作為生日禮物,開始寫日記。”同年7月6日,由於收到迫害猶太人的緊急消息,她的家人和朋友***8名猶太人躲在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裏,開始了長達25個月的黑暗生活。漢斯說,“安妮雖然躲在密室裏,但她日記裏記錄的,大多是外面發生的事。”她描述了猶太人是如何被德國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的。她寫下了避難期間生活的尷尬,多次描述了阿姆斯特丹爆炸案帶來的恐懼,並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她躲藏的日常生活則充滿了恐怖。另壹方面,Het Achterhuis也向人們展示了小安妮作為壹個成長中的女孩是如何面對戰爭和種族迫害,自我成長和定位,尋求自由的。這些平凡而真實的歷史記錄,伴隨著主人公心情的跌宕起伏,足以震撼人心,使人歌唱,所以能深深打動並吸引世界上眾多的讀者。漢斯說安妮創造了壹個名叫凱蒂的虛擬朋友。每天,安妮都給基蒂寫信,告訴她自己的感受和身邊發生的事情。1944年3月,在倫敦的荷蘭流亡政府通過廣播號召荷蘭人民記日記。戰後,這些日記可以作為珍貴的史料出版。聽到這個消息後,安妮決定整理並重寫日記,幻想著有壹天日記可以公開發表。躲藏了25個月後,安妮壹家於1944年8月被出賣,八個隱藏的猶太人中只有安妮的父親奧特幸存。戰爭結束後,他看到安妮的日記寫得如此美麗,他決定把它翻譯出來,讀給他在瑞士的母親,安妮的祖母聽。奧托把日記的內容給他的朋友們看,他們認為應該出版。戰爭結束後,從65438年到0947年,這本日記在荷蘭編輯出版,後來被後人稱為Het Achterhuis。《Het Achterhuis》隨後在法國和美國出版,並在當地引起轟動。漢斯說,1955年,人們把Het Achterhuis編成了壹部戲。1959年,好萊塢把這個故事搬上了銀幕。到目前為止,《Het Achterhuis》已經被翻譯成65種語言,在全世界出版了超過3000萬冊,其中包括中文版。漢斯還向記者講述了安妮故居的跌宕起伏。二戰結束後,安妮的密室荒廢破敗。1955,壹家荷蘭公司申請在這裏建辦公樓。阿姆斯特丹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憤怒。他們自發成立了“行動委員會”,找到了阿姆斯特丹市長。壹些有實力的企業家也表示願意成立基金會,將安妮的密室遺址改造成博物館。1960年,安妮故居博物館成立。漢斯說安妮博物館是壹個很小的博物館。在博物館開館的前10年,很少有人去歐洲大陸參觀,主要的參觀者來自英國、美國和那些沒有被納粹占領的國家。因為沒有經歷過大屠殺,他們希望通過Het Achterhuis了解壹些過去的歷史。1974年,漢斯來博物館工作的時候,每年大概有20萬遊客。二戰結束已經將近30年了。安妮博物館董事會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二戰的興趣會逐漸降低,因此決定在10至15之後關閉安妮故居博物館。但是奇跡發生了,人們並沒有因為二戰的遙遠而忘記那段歷史。相反,越來越多的人來這裏參觀。安妮博物館因此幸免於被關閉的命運。漢斯說,僅在2004年,遊客總數就達到了93.6萬人。今年到目前為止,遊客數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為了方便遊客,博物館不得不決定將每日開放時間延長至12小時,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如今,安妮已經成為壹個“世界標簽”,象征著納粹德國統治下的受害者,甚至是宗教迫害和暴政下的受害者。漢斯說:“當人們談論那段歷史時,他們會談論大屠殺和安妮。”二戰前,阿姆斯特丹生活著約8萬名猶太人,幾乎無人能逃脫被屠殺的命運。安妮博物館已經成為阿姆斯特丹歷史最真實的見證。有人曾經質疑Het Achterhuis的真實性。為了證明這段歷史,荷蘭政府組織了壹個調查委員會進行考證。經過調查和考證,委員會形成了壹份幾十萬字的厚厚的調查報告。大量證據表明,Het Achterhuis的真實性毋庸置疑。漢斯告訴記者,Het Achterhuis不是荷蘭小學生的必修課,但在大多數荷蘭小學,學校會組織孩子們討論歷史和二戰。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孩子們閱讀歷史書和Het Achterhuis的興趣被大大激發。漢斯說,在二戰結束60周年之際,他們舉辦了“安妮·弗蘭克的歷史和今天”巡回展覽,這次展覽的內容被翻譯成了45種語言。漢斯說,除了荷蘭,還有三個國家有專門的組織在傳播“安妮文化”,分別是美國、英國和德國。“他們承擔了大量的日常工作,這樣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在壹些困難地區進行推廣,比如烏克蘭和南美。去年,我們在菲律賓、印度等國舉辦了展覽,我們還會去中國。”漢斯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之家,門前壹字排開。Het Achterhuis是在這棟樓的閣樓上寫的。二、背景資料:納粹為什麽迫害猶太人(來源:環球時報23版065438+2005年10月28日)1。反猶主義有深刻的歷史原因。在西方文化中,自古以來就有壹種反猶情緒,猶太人被描述為:背叛耶穌的人,投機者,不幹凈的人。猶太人是分布在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遊牧民族。他們最初是古代閃米特人的壹個分支。他們曾經建立過以色列古國和猶太王國,後來被羅馬帝國所滅。不甘被奴役,數十萬人被殺,其余被迫背井離鄉,遷徙世界各地。在中世紀的西歐,土地被視為最寶貴的財富,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四處遷徙,只能靠做生意謀生。他們移居西歐後,受到當地封建領主的歧視。2.宗教感情已經演變成壹種普遍的心態。由於宗教原因,猶太人在西歐受到憎恨。基督教經典之壹的《舊約》原本是猶太教經典,兩個宗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關系。根據基督教教義,耶穌的12門徒之壹猶大背叛了耶穌,而將他釘死在十字架上的正是猶太人,這導致了基督徒在情感上對猶太人的仇恨。在歐洲,反猶主義在德國最為嚴重。德意誌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猶太人自稱為“上帝的選民”,而德國人領導了歐洲幾個世紀。德國國王(962-1806)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們,成為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國家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穌和反猶主義的背景下,德國統治者認為自己有領導歐洲君主國對抗猶太教的任務。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逐漸演變成壹種普遍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這種心態從中世紀到近代壹直在德國惡性蔓延。公元13年至15年,德國經濟經歷了壹個巨大的發展階段,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與新興的通過經商致富的猶太資本家發生了利益沖突,厄運再次降臨在猶太人身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和宗教信仰的差異迫使大量猶太人被驅趕到東歐和美洲國家。這種反猶太意識在德國壹直“傳承”到近代。3.政治目的導致了大屠殺。19世紀中葉,德國的反猶主義開始有了明確的政治目的。德國政治家發現,面對當時的經濟衰退,讓猶太人成為罪魁禍首可以有效消除反對政權的聲音。當時德國國內民族主義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感情在現實利益的沖突下愈演愈烈,使得人們原有的反猶情緒更加強烈,從而加劇了對猶太人的仇恨。第壹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成為戰敗國。在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世界經濟危機中,德國遭受重創,國力下降。深刻的經濟危機不僅激化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也刺激了壟斷資產階級向國外擴張的野心。“德意誌民族必須從被掠奪的土地和生產空間中找到出路。”希特勒爭取世界的思想得到了德國壟斷資產階級的支持。然而,實施建立德意誌民族的日耳曼帝國的邪惡計劃需要巨額資金提供財政保障。隨著國力的下降,希特勒向富裕的猶太人伸手是必然的。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打著當時德國流行的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旗號,標榜德意誌民族是優秀民族,把猶太民族視為劣等民族。為了混淆視聽,欺騙德國人民,希特勒從兩個方面精心包裝了這種種族歧視的理論。第壹,他按照自己的社會邏輯,斷章取義地從前人關於人口問題的論述中取了壹些話,拼湊成壹種種族優劣論,從而為把猶太人推向劣等種族創造了理論基礎。二是充分利用德國民眾心中根深蒂固的反猶意識和宗教情結,鼓吹“猶太瘟疫”的謬論。希特勒刻意“嫁接”這壹理論後,就不是壹般意義上的種族歧視了。希特勒利用歷史上的宗教因素為其滅絕猶太人創造了廣泛的社會基礎,使這壹理論更具煽動性。納粹黨還利用了當時德國人民痛恨凡爾賽條約的心理,煽動報復,並將這種情緒轉移到猶太人身上。正因為如此,希特勒壹上臺就成功推行了壹套瘋狂的反猶政策,造成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壹個民族屠殺另壹個民族的大災難。正如壹些歷史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的罪行是“虛偽的德國政客為其侵略戰爭進行系統的政治愚弄和教育人民的結果”。

編輯此段落的詳細信息

壹個15歲的女孩,最大的願望是成為壹名記者和作家,因為希特勒發動的壹場邪惡的戰爭,在花季之年死於納粹集中營。這本日記記錄了安妮死前兩年躲在密室時的生活和感受。作為壹個成長中的女孩,她在日記中傾訴了與母親不斷沖突的困惑和對性的好奇。“二戰後,我想出版壹本叫《密室日記》的書……”1942年7月,13歲的安妮和家人為了逃避納粹恐怖統治,躲進了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壹個倉庫,開始了長達兩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經常抑郁,但我從不絕望。我把我們躲在這裏的生活當成壹次有趣的冒險,充滿了危險和浪漫,把每壹次的艱辛和缺失都當成充實日記的素材。”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記中寫道:“我希望我死後能繼續活著。”安妮的日記寫於1942年6月至1年8月。起初,她寫這篇日記純粹是為了自己。後來,荷蘭流亡政府成員Jarrett Boxstein從倫敦電臺宣布,他希望在戰爭結束後,能夠收集關於德國占領下荷蘭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擊者報告,並將其公之於眾。他以信件和日記為例。安妮被這段話感動了,決定在戰後出版壹本以她的日記為基礎的書。她開始重寫、編輯、潤色自己的日記,刪除自己認為不夠有趣的部分,通過回憶增加壹些內容。與此同時,安妮還保留著原始日記。安妮死於德國的壹個集中營,那裏爆發了斑疹傷寒,於3月去世。在她的親屬中,只有她的父親奧托·弗蘭克活著離開了人世。1945年6月回到阿姆斯特丹,移居瑞士。在以後的日子裏,他壹直在傳播女兒的日記,讓全世界欣賞。1980年8月去世。學術界編纂的《安妮日記:評論版》把第壹次寫的《安妮日記》稱為A版,沒有經過重新整理,這是第二個版本,壹般稱為b版,奧托·弗蘭克考慮了很久,決定完成女兒的夙願,出版這本日記他從A版和B版中選取素材,編成壹個較短的版本,後來被稱為c版,全世界讀者壹直讀的Het Achterhuis就是這個版本。奧托·弗蘭克的遺產由巴塞爾的安妮·弗蘭克基金會繼承,該基金會擁有《安妮日記》的版權。後來,基金會決定推出日記的更新版本,在安妮A、B兩個版本的基礎上,補充了奧托·弗蘭克的內容,增加了30%左右,希望讓讀者更加了解安妮的內心世界。自從安妮去世後,她的日記被翻譯成55種語言,銷量達2400萬冊。安妮真的用另壹種方式實現了她的夢想。這個最新披露的絕對版本為已經認識安妮的人提供了壹個重新發現她的機會。對於不了解安妮的人來說,這是壹個值得收藏的版本。

編輯這本書的精彩摘錄

5月1940之後好日子就沒幾天了,而且間隔很長...我們的自由受到壹系列反猶命令的嚴格限制:猶太人被命令佩戴黃星;.....猶太人被禁止乘坐電車;.....猶太人只能在下午三點到五點之間買東西;.....這不允許,那不允許,但日子還是過去了。賈桂琳經常對我說:“我現在什麽都不敢做,怕做不允許我做的事。”妳壹定想聽聽我對隱居生活的想法。嗯,我只能說我還不確定。我不認為我會在這個房子裏有家的感覺,但這並不意味著我討厭它。我們很像在壹個陌生的公寓裏度假。我不想像大多數人壹樣,白白過壹輩子。我想成為有用的人或者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甚至是我不認識的人。希望死後還能繼續活著!所以,我很感謝上帝給了我這個天賦。我用這種天賦去成長,去表達心中的壹切。在現在的時代,真的很難:理想、夢想、珍貴的希望也浮現在我們的心中,只是被殘酷的現實碾碎。我沒有放棄所有的理想,這也是壹個奇跡。那些理想看起來是如此的荒謬和不切實際。但是我還是緊緊的抱著他們,因為即使世界是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其實內心是善良的。

編輯這部電視劇的介紹

如果說戰爭永遠是壹個黑色主題,二戰無疑是最沈重的壹個。在那場針對猶太人的可怕大屠殺中,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被成批殺害,唯壹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猶太人!安妮·弗蘭克,美若天仙,是偉大的猶太人抗議訴求中微妙而靈活的聲音之壹。戰前,安妮有壹個充滿田園夢想的童年。她年輕時就像壹朵盛開的花蕾。然而,盛開的花蕾在納粹監獄裏卻大大枯萎了。《少女日記》根據安妮·弗蘭克的電影改編,用來記錄猶太人在集中營被虐待,最終被送進冒著濃濃黑煙的火葬場的地獄生活和悲慘命運。荷蘭KRO電視臺采訪:Het Achterhuis這部反映二戰時期猶太人真實經歷的電影早已享譽世界。這本日記的作者,安妮·弗蘭克,壹個德國猶太女孩,在將近62年前去世。她生前壹直渴望成為荷蘭公民。為了實現她的遺願,KRO電視臺近日將她列入200名荷蘭偉人候選人名單,請求荷蘭政府追授她的荷蘭國籍。不過,荷蘭司法部4日明確表示,雖然司法部同情請願者的苦心,但荷蘭法律不允許追授國籍。安妮是德國猶太人。為了逃避納粹大屠殺,安妮的家人在荷蘭避難。後來,中立的荷蘭也被德國人占領。從7月1942到8月1944,安妮等人壹直躲在阿姆斯特丹壹所房子的密室裏。安妮用壹個14歲的女孩的眼睛描述了這段痛苦的時光。後來蓋世太保得到密報,把他們關進了集中營。安妮在德國投降前壹周死於集中營的傷寒。1947年,安妮的父親在付梓出版了他女兒的日記。這本日記已被翻譯成54種語言,印刷了3000萬冊。她避難的房子已經被變成了安妮故居博物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客來緬懷這場可怕的人間悲劇。KRO電視臺女發言人莫尼克說:“我們知道她不是荷蘭人,但提名委員會認為她為荷蘭做出了貢獻。而且,很多人都贊成安妮當選荷蘭偉人。”安妮故居博物館的女發言人帕特裏夏表示,安妮是否是荷蘭人並不能減損她是荷蘭的壹部分這壹事實。因為“她的遺產屬於荷蘭,她的日記是用荷蘭語寫的”。KRO電視臺將於下周公布10名荷蘭偉人的評選結果。除了安妮,其他著名的候選人還包括畫家倫勃朗和梵高,足球明星克魯伊夫和古利特,以及喜力的創始人弗雷迪·喜力。

編輯本段中的相關文章。

安妮故居發人深省。人民網駐比利時記者章念生出生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蒙蒙春雨中,壹隊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人沿著街角蜿蜒回去。五顏六色的傘下,童真的孩子依偎在父母身邊,精力充沛的白發老人靜靜地站著,精力充沛的少男少女幹脆站在雨中。他們正等著參觀閣樓,Het Achterhuis的主人公安妮·弗蘭克已經在那裏藏了兩年零兩個月。《Het Achterhuis》是二戰時期荷蘭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Anne Frank)留下的個人日記,真實地描述了她與家人以及另外兩個猶太家庭為躲避納粹迫害而度過的兩年隱秘生活。安妮從她的13生日壹直寫到1944年8月4日,在他們的隱居地被黨衛軍突襲後不久。這個不到16歲就被納粹殺害的孩子的日記,成為人們深刻反思戰後那場人類噩夢的珍貴教材。如今,以65種語言出版的《Het Achterhuis》已經售出3000萬冊。安妮故居也成為世界各地遊客遊覽阿姆斯特丹必去的地方之壹。2004年,有93.6萬人參觀了安妮小屋,平均每天2564人。今年前三個月,遊客數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萬。5月2日,記者跟隨人群走進安妮的小屋,走進書架後的暗門,爬上狹窄的樓梯,來到安妮與3名家人和另外4名猶太人居住的密室。漆黑的房間裏沒有家具,也沒有日用品。在安靜的氛圍中,每壹位參觀者都在認真地研究照片,觀看電視錄像,閱讀墻上安妮日記的片段。記者發現,每壹位參觀者都神情肅穆,看得出來他們的內心都被深深打動了。安妮的父親奧托曾說,“我們的目的是教育人們,讓悲劇不再重演。”“是的,我們真的正在實現奧托的夙願。設立博物館的長遠目標也是教育。”安妮·弗蘭克故居管理委員會總經理漢斯·維斯特拉先生表達了安妮故居的目標。他說,40多年前,歐洲到處都是戰爭遺跡和幸存者,幸存者也可以用自己的經歷給孩子們講述戰爭的故事。但現在年輕壹代的父母沒有經歷過戰爭,對戰爭的記憶也在逐漸淡化,所以關於二戰的教育迫在眉睫。如何獲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是維斯特拉和他的120同事們不斷研究的課題。“我們經常接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要求在安妮·弗蘭克舉辦展覽。有壹點我們會壹直堅持,那就是展覽的理念壹定要以安妮故居的人為主導。”維斯特拉說,除了阿姆斯特丹,全球超過150個城市每年都會舉辦為期約四周的安妮·弗蘭克展覽,讓更多人知道安妮的故事和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每次展覽,都會有大量的小學生來參觀。他們來之前已經看了半個小時的短片。回到學校後,老師也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這種有效的做法是安妮故居員工培訓的結果。他們還結合實際想出了各種教育方法。比如有的國家使用文學作品,有的國家通過精美的漫畫講述安妮和二戰的故事。再比如培訓17、18歲的年輕人,請他們給小學生做展覽向導。這叫“讓孩子幫孩子”。安妮故居也善於運用現代科技。比如他們充分利用互聯網,讓孩子管理網頁,在線制作程序和遊戲,讓安妮和二戰的故事更適合孩子的口味。目前,安妮故居網站有6種語言:荷蘭語、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5月9日,安妮故居還將開設在線“安妮導遊”專欄,介紹歐洲各國二戰歷史。5月2日,安妮故居監事會主席、荷蘭前首相柯克向德國、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捷克等六國的元壽發出親筆信,希望他們支持她。參觀結束後,記者在安妮博物館的留言簿上讀到了這些話:“很難想象這種事情真的會發生。我希望沒有人再過這種生活。”“這是壹次非常感人的經歷,應該永遠記住,永遠延續。”記者仔細數了壹下,開館後的4個小時內,* * *就有55條用各種語言寫的留言。就在記者翻看留言簿的幾十秒鐘後,幾個年輕人悄悄加入了來訪的隊伍。

  • 上一篇:邯鄲四中2011年高考成績
  • 下一篇:皖南醫學院的校歌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