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重慶市第二中學的演變

重慶市第二中學的演變

清朝末年,舊中國狼煙四起,清政府賠了土地賠款,喪權辱國。有識之士主張廢除科舉,提倡新學,以富強強兵,抵禦外侮,振興中華。在此背景下,重慶第二中學(原八仙中學)應運而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新式學校之壹。

1907年,文國恩發起的巴縣,周主持籌建巴縣預備中學,並選定巴縣師範班地址於重慶機房街(今五壹路)作為臨時校址。曾在巴縣求學、畢業於日本弘文公學師範系的曾紀芝(曾紀瑞)也擔任過監(校長)。

1908,匯福街(渝中區石清蜈蚣嶺,現為盲聾學校)新建校舍竣工,學校遷至匯福街。校監(校長)人數發生變化,周1908,周1909,朱碧倩1910。

1911年,辛亥武昌起義成功。朱碧倩校長帶領巴中師生,身著皂衣短衣,手持指揮刀,到童淵門斬斷關鎖,迎接叛軍入城。1912,巴中第壹屆畢業,招收新生第二屆。這壹屆的學生,胡子昂,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副主席。

1919五四運動爆發後,八仙中學、川東師範、重慶聯眾成立了“川東學生救國團”,後更名為“川東學生聯合會”,發表了《救國宣言》,向同胞哭訴。在蘭瑞夫老師的支持下,巴基斯坦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愛國活動。

1921年,中國工人運動先驅鄧中夏來到重慶舉辦暑期講座,地點設在八仙中學。

中美第壹次合作時期,廣州開辦黃埔軍校,準備北伐。鄭、、曾養輝、李福泰、楊學孔等八仙中學學生先後考入軍校參加北伐戰爭。他們有的死在戰場上,有的死在蔣介石的反* *屠刀下。

1926年,北京學生和工人代表因反對“八國最後通牒”被殘酷屠殺。重慶成立了北京大屠殺重慶國民外交支援協會。會上,八仙中學學生鄭定勛當選為七人委員會成員,八仙中學“破浪社”成員羅澤涵(羅喜玲飾)也參與了後援會的工作。

1927年,重慶發生“三月三”慘案。巴中教師齊南潯(國民黨左翼,蓮花池黨部領導人之壹)被軍閥槍殺,巴中多名學生受傷。巴中學生會主席孟士珍(黨員* * *)被強制離校。當時,中法大學、中山中學、八仙中學、川東師範被視為重慶左派的四大支柱。

1928年,因學校規模擴大,縣政府征用兩路口先農壇(現體育館)100多畝土地,為八仙中學修建新校舍。

1931“九壹八事變”後,愛國學生積極參加重慶各界抗日救國活動。賴校長提出了“救國不忘讀書,救國不忘讀書”的口號,後來又提出了“苦學救國”的口號。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巴中組織“巴縣中學農村宣傳隊”在各地開展抗日宣傳,很多巴中學生去了延安。

1938年夏,為躲避日軍轟炸,巴縣中學隨巴縣政府遷入巴縣魚洞西施府。

1943年秋,八仙中學開始辦高中,招收第壹屆高中班,八仙中學成為完全高中。

1946年,八仙中學師生經過反復不懈的鬥爭,迫使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及其保安部隊搬出了兩路口原八中校舍,學校於1946年回遷。

1949年,周興業、彭立人、盧廣特等地下黨頭目以教書為掩護,在八仙中學進行地下鬥爭。國民黨軍警包圍了學校,帶走了學生會主席等11名學生。彭立人被囚禁在渣土洞,解放前夕死於中美合作處松林坡。

1950,學校委托重慶市文教局托管。1951年5月,八仙中學正式劃歸重慶市文教局領導,更名為“重慶市第二中學”。

1953秋,二中成功劃入大田灣體育場建設用地,二中搬遷至化龍橋向農村致敬。那塊地原是饒國模同誌經營的大農場,有壹大片香蕉園。抗戰時期是國民黨交通銀行和農業銀行高級職員的居住區。

1954年,各個學校掀起了學習蘇聯凱洛夫教育學的熱潮。校長總結交流了胡先生的教學經驗,成為當時改革的典型。1955年,成為重慶中學唯壹壹位訪蘇代表。

1958和1959的中考,二中名列前茅,1959的高考,全市文科狀元和理科探索都在重慶二中。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遭受了災難性的破壞。學校的教室、桌椅、門窗幾乎全毀,“四舊”裏書籍被燒,儀器被大量毀壞,學校停課近三年。

文革結束後,學校生源枯竭,升學率下降,學校流浪。

  • 上一篇:運城大學附中和理想中哪個好?
  • 下一篇:羅嶺外國語實驗學校怎麽樣?深圳學區房家長必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