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倫文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倫文談如何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小學音樂課要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獨特魅力,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形式生動活潑。但是有些老師的教學讓學生討厭音樂,不喜歡音樂課!是什麽造成了這樣的結局?這個現象讓我做了以下“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研究。

第壹部分——音樂教學現狀分析。

第壹,學生的情況不夠。

小學生因為年齡小,知識和理解能力不足,對音樂不熟悉。這種陌生感就是學生和音樂作品的心理距離。心理距離越大,他們越不感興趣。難怪有些同學對被世人公認為美妙的音樂不屑壹顧,“漠不關心”。

第二,教學模式單壹

加上鴨子式的滿堂灌,單壹的“問答”和“聽說”,老師是課堂的主人,課堂變成了老師的“中心化”。學生不敢越界,說話前只能舉手,得到老師同意才能說話。上課壹般看起來都很有秩序。學生在課堂上是“壹潭死水”。

第三,教學方法單壹。

有些老師專註於自己,教而不是學。我曾經聽過壹個老師的音樂課。壹首歌要唱十遍幾十遍。學生們聽著聽著,他卻沒有停下來。他不厭其煩地壹次又壹次教唱歌。老師累壞了,學生們對這堂音樂課失去了興趣。

第四,教師缺乏感性,忽視學生的感受。

從感性的概念來說,還是有感覺,有情懷。感覺是被動無情的接受,而感受是主動的情感投入。在學習音樂時,無論學生是否感興趣,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都會打開錄音機讓學生聽音樂,這樣學生往往處於壹種不情願的被動階段,即感受階段。可見,老師主觀上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和情感投入,讓受教育者處於被動狀態,停留在感官階段。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不和諧,教師主觀認識的偏差,實際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學生與學習音樂之間的障礙,這是學生對音樂不感興趣的根本原因。這就需要我們盡力找到“與他們所熟悉的東西不同,但與他們有壹定聯系的東西”的紐帶——興趣,巧妙地拉近學生與學習音樂的距離,將他們聯系在壹起,排除障礙,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感受,逐漸喜歡上音樂。

第二部分——培養學生音樂興趣的策略。

壹,對音樂興趣的理解和意義

1,興趣和音樂興趣的意思。興趣是指個體對某事物或活動的積極情感態度。對音樂的興趣是指個體對音樂或音樂的某壹方面的積極肯定的反應,與個體對音樂的情感有關。總的來說,這種持久的興趣有助於推動人們深入學習,努力學習,以便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沒有這種品質,很容易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進步。因此,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巨大動力。

2.興趣的意義。小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有壹種容易激發,但不持久穩定的心理傾向。所以對於小學生來說,可能是建立音樂興趣或者轉移音樂興趣的時期。因為音樂興趣是小學生音樂審美活動的內在動力,所以教師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激活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是非常重要的。

3.了解學生,為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鋪平道路。

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學生的思想狀況、知識水平、技能基礎、感受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進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比如對於大壹新生,老師可以通過交談、觀察、唱歌等方式了解學生對音樂的愛好、感受力、表現力以及個人特長。根據這些實際情況進行自己的教學,為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做鋪墊。小學生容易接受生動、有感染力、有趣的東西。針對這壹特點,在教學前應充分準備壹些直觀教具,在教學中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熱愛學習,享受學習。

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壹)感受音樂,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人們內心的吶喊”。讓學生感受音樂,了解悲傷、快樂、喜悅、憤怒、尊重和愛的不同感受,從而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1.創設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

情緒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態度的反映。在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發揮想象力,探索對“情感”這個詞的理解。同學之間互相熱情。通過由易到難的提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強調音樂與情感的聯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世界通過圖像進入人的意識。孩子小,經驗有限。生活中的形象越明顯、越具體,對他們思想的影響就越強。”運用情境教學,我嘗試用“感知——理解——深化”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感知創造畫面,引入場景,形成表象。

第二階段:理解——深入現場,在演唱和理解感受時把握皮影歌的相似性,以畫面和皮影引導教訓,將歌曲與畫面和皮影融為壹體。

第三階段:深化——再現場景,豐富想象,加深感受。

通過這壹系列的過程教學,學生在聽二胡獨奏《賽馬》時,很快就會產生壹種愉快的感覺。學生聽鄭獨奏《臺風戰》時表示“緊張”;學生在聽二胡獨奏《二泉映月》時,感到悲傷和難過。學生們從來沒有想到音樂中會有這麽多的情感因素,上課突然活躍起來。音樂課能不能讓學生有情感體驗,不需要猜測。只要老師能讓學生關註音樂,學生就會立刻感受到壹股情感流的不斷激勵,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知識,提高對音樂的理解。

我見過這樣的例子。壹位老師上了壹堂以欣賞課為主要目的的音樂課。他先強調了欣賞課的重要性,然後全班都是練習聽音樂,沒有讓學生知道音樂所描述的感受。課堂氣氛沈悶,學生的反應很被動。當聽者問為什麽要這樣上課?老師回答:“大學裏老師都是這麽教我們的。”他還表達了壹個非常美好的願望:“讓學生多聽多欣賞歌曲,為學習音樂打好基礎。”顯然,這位老師把專業音樂培訓中的“鑒賞課”轉到普通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是不可行的。

如果學生連“情感”這個基本的詞都不知道,怎麽去欣賞,怎麽去確立對音樂的熱愛?

2.理解歌詞,感受音樂。

很多音樂老師,尤其是農村的音樂老師,更喜歡直接聽寫歌曲,唱的差不多就行,不讓學生知道歌詞的意思就下課。問題是壹個學生會,壹個學生不行,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壹落千丈。現在的小學音樂教材,強調的是人與自身、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有機聯系,所以首先要挖掘歌曲的內涵,不能含糊過關。

3.理解歌詞的具體步驟

第壹,引起* * *聲。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主要可以使學生獲得內心的愉悅,加強老師或其他同學給予的外在積極肯定。因此,要以感情為依托,用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思,引導學生對優秀的音樂作品產生興趣。

第二,激起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通過學生自己閱讀和品嘗歌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我們必須盡力引導學生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

比如在講授《我愛我的家鄉》的時候,讓學生從歌詞中了解我們美麗的中華民族和自己的家鄉,樹立對祖國的熱愛,讓他們忍不住想把這首歌唱好。讓同學們理解《故鄉的浪漫》和泰國這個千佛之國的歌詞。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和交流,感受到壹個遠方遊子對家鄉的揮之不去的思念,就像壹幅素雅的山水畫,激起學生和作者的* * *聲。

通過自己的探索,我發現只要學生能參與到自己的感受中,這首曲子的教學效果就會特別好,所以在歌詞理解的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

(二)運用實用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1,語文實踐教學探索

在音樂教學中,很多老師采用單壹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老師教壹句,學生學壹句,學生學歌很快。但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是,有的學生喜歡音樂課,有的學生不喜歡。有些學生接受知識的速度很快,而有些學生則比較難。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方式單壹,信息和活動少,教學過程缺乏藝術性和創造性的教學模式,壹定會造成能力較差的學生對音樂課的反感。

學習新課標後,我嘗試著充分利用教、說、議、發現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使用教學法時,我註意啟發學生積極動腦,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做各種練習。使用談話法時註意因材施教,從學生的實際情況提問。在教學中運用討論法,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發現的方法,學生可以通過思考和討論,自學實踐和學習知識,調動了每個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比如在楊柳青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收集相關的江蘇民歌,然後讓學生自己去發掘收集的素材。通過啟發和引導,讓學生感受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受江蘇的變化和發展,讓學生體會歌曲的魅力。

應重視語言實踐教學:

壹、向學生提出研究或要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書本,啟發和誘導學生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驗證學生的提問和回答,讓學生掌握壹些科研方法。

第三,修改、補充、總結結論。

我們應該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圍繞教師的“教”和學生單壹的“學”,讓學生和教師真正互動,體現“以人為本”和“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師生可以營造壹個研究問題的良好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集中註意力,思維活躍,精神飽滿,培養他們不僅能獨立討論,還能培養* * *。

2.創新實踐教學探索。

在新課程中,創造性無處不在,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是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壹環。比如在《春曉》的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讀、寫、畫、動、議,讓學生陶醉在自己的創造中,讓他們覺得創造就在身邊,在學習生活中並不“深奧”,也不“遙不可及”。

3.創建時的具體步驟。

首先,確立創意內容。創意的選擇是創意實踐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好的創作內容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思維,激發學生的創作信心,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所以要註意內容的新穎性、價值性、趣味性、實用性、挑戰性、實用性、創造性。

第二,建立創作形式。音樂創作的形式要根據內容和實際情況,讓學生自由選擇個人創作、小組合作、集體探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思考和收集而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第三,形成壹個結果。

第四,表達溝通。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形成信息互動、情感互動、思想互動、方法互動,從而達到共享資源、共享歡樂的目的。

同時,我們的創造性教學應該是生活化的,這將大大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愛。例如,為歌曲編寫動作。如果歌曲容易用動作表達,就要啟發學生把想象力和生活結合起來,寫出自己的動作來表達歌曲。比如我在教《小蜻蜓》的時候,就盡量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啟發學生去想象,創造出優美的舞蹈動作。在我的啟發下,學生們創造了許多優美的舞蹈動作:在演唱《從西向東飛》時,許多學生用手臂模仿飛翔的姿勢,或前後、或左右、或旋轉;唱《不吃菜不吃菜》時,有的同學搖搖手,有的同學單手搖搖手,仿佛在告訴別人,小蜻蜓不吃菜不吃菜;學生對自己的動作有特殊的感情,所以認真練習。為這首歌改編歌詞。在教學中,通過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創作新的歌詞或將部分歌詞改編為熟悉的歌曲,既能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又能提高學生演唱新歌的興趣,發展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教唱《畫家》的時候,學生知道歌曲後,我會啟發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畫家的曲調創作歌詞。經過小組討論,有同學把歌曲的題目改成了《我是值日生》:我是值日生,我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我想打掃那個大教室。擦桌子擦窗戶,抹布忙著飛。哦,我的手好酸。有同學創作了《我是好學生》《我是飛行員》《我是小警察》等。學生們唱起了自己改編的歌曲,他們的創造力立刻被激發出來。壹個學生用自己的歌詞唱完這首歌後,其他學生爭先恐後地把自己的歌詞唱給老師和同學聽。“生活化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是從音樂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提煉出來的。它不僅是壹種教學理念,也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和評價課堂教學的基本尺度。

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創作教學,促使學生更加註重體驗創作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真正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為目標,使學生成為全面的、高素質的現代人。

(三)運用節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過去的教學中,因為老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比較簡單,學生動的比較少。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音樂節奏能力較差。新的小學音樂教材具有結構短小、旋律優美、節奏明快、形象生動的特點。鑒於這些特點,我嘗試在課堂上插入節奏音樂教學。

1,做中學。比如在理解打擊樂器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敲,自己聽,讓學生既成為探索者,又成為表演創造者,讓他們在做中學到知識,體現師生互動。

2.樂中學。“壹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現代音樂教育的新理念,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所有音樂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熱愛音樂。比如在教快樂拍手歌的時候,我讓學生拍手打節奏,同時讓他們試著通過跺腳、拍凳子來激發對音樂的興趣。讓書本知識呈現生動的生活,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重要標誌。比如在歌曲《小母牛》的節奏教學中,我巧妙地讓學生用生活中自己熟悉和喜愛的各種小動物的叫聲來讀出節奏,在快樂的小動物叫聲中把生活體驗音樂化,讓學生在遊戲般的生活情境中輕松完成整首歌的節奏教學,既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3.玩中學。每個健康的孩子都喜歡玩。我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教學中盡量讓學生“玩”音樂。比如,我通過多媒體在《背江南》教學中的介入,讓學生仿佛置身江南,讓他們在優美的畫面中獲得樂趣,讓他們在演奏中學習知識,讓他們在演奏中享受音樂。遊戲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喜歡的活動之壹。用遊戲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唱新歌的興趣。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獲取知識,在歌曲中解決難點,充分體現了“教學生活”的理念。比如歌曲《咯咯笑》的教學,重點是解決十六分音符的節奏。我先帶領學生玩母雞捉蟲子的遊戲,然後母雞吃飽了。我也和孩子們玩下蛋的遊戲,問學生:“妳知道母雞下蛋很開心,怎麽叫的?讓學生模仿老師咯咯叫,讓學生在快樂的遊戲過程中掌握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主動做中學、邊欣賞邊演奏,充分體驗了音樂作品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和動態美...他們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積極進行審美體驗,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樹立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自信心。

(四)用豐富的演唱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如果壹堂課統壹授課,學生會覺得很枯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教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演唱形式。通常可以采用合唱、合唱、獨唱、男女對唱等形式,要註意以下兩點:

1,培養學生情感歌唱

“藝術的本質不是技術,而是心靈。壹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它就能創造出壹種健全的音樂效果。”因此,在歌唱教學中處理好情感與技術的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模型演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通過對學生歌曲情感等表現因素的分析,可以增強對歌曲情感的理解。運用多種手段表達歌曲,有助於學生恰當地表達音樂作品的感情。選擇優秀的中外兒童和民歌,積累壹定數量的演唱曲目。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同時註意發現和鼓勵學生音樂能力的發展,以促進學生音樂水平的提高。

2.歌唱教學中歌唱基本功的訓練。

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要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演唱方法。

在教學中,要時刻註意學生的嗓音保護。教師要在引導學生正確歌唱的同時,引導學生以其他方式參與音樂活動。

(五)讓多媒體介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是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最直接的教學方法。其直觀的表現使學生獲得具體、生動、真實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1,演示。為學生提供音頻對比材料,方便學生模仿和訓練。教師應該用靈活的方法來引導學生。

2.對比。給學生提供音頻對比材料,引導他們分析比較。比如學生欣賞抽象音樂《青年管弦樂隊指南》時,如果只用掛圖簡單介紹樂器和情景聯想欣賞,不僅學生學習興趣不強,效果也不會太好。而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有生動的圖像,還有完美的聲音,因此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3.聲音和圖像的結合。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應將音樂與繪畫有機結合,實現聲畫同步,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感知和體驗音樂作品,引起聯想,增強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使傳統課堂教學不便解決的問題變得簡單,使抽象的音樂知識變得生動,使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具有積極的意義,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地、不怕困難地學習音樂。新課程在內容上強調聯系生活、社會和學生實際,在方法上強調探索、實踐和活動。通過我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探索和研究,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為他們的音樂課增添了活力和樂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知識,鍛煉了多種能力,更重要的是樹立了對音樂的興趣和學習音樂的自信心。教學方法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我會繼續探索和學習,讓音樂課更精彩。

  • 上一篇:讓我們考慮壹下。我們是在小學還是中學?有沒有關於瑤琳仙境的文章?我想不出來。
  • 下一篇:平湖新華艾欣中學升學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