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提高偏遠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如何提高偏遠農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

提高農村初中教育質量,應做到以下幾點:

堅持以人為本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重視人,以人為本。人才是管理系統中最重要的要素,是學校教育教學發展的首要前提和關鍵。學校要健康快速發展,就要重視全體教職工在管理中的作用,要有科學民主的理念,充分發揮學校每個人的作用,讓教職工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學校要打造壹個真正團結的團隊,壹個開拓的團隊,壹個幹凈的團隊,壹個戰鬥的團隊。學校不怕缺錢,不怕條件差,不怕師資弱。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管理中,只要領導班子成員能夠淡泊名利,率先垂範,為教師作出表率,為學生作出表率,教師沒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另外,作為學校領導,壹定要有大局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樹立“學生第壹、教師第壹”的思想。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學生、教師、教育、學校,為學生的未來、教師的幸福和教育而奮鬥。這是大面積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要有好的學校,必須有好的領導。為了充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學校必須在政治上真誠,在業務上關心,在生活上奉獻,在工作上安心,在政策上融合,這樣才能贏得教師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說,誰抓住了教師的心,誰就抓住了提高教育質量的核心,誰就先贏得了學校的教育教學。作為學校,壹定要明確自己的辦學理念: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領導和教師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的發展盡心盡力,既重視優秀學生的教育,又重視學困生的教育。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首要任務是把大寫的“人”放在心上,這樣學校才有凝聚力、戰鬥力和希望。

教師要加強學生新聞信息的傳播,明確學習的重要性。農村孩子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學生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導致知識面狹窄,缺乏誌向。作為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理論聯系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結合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和社會發展趨勢,給學生講世界大事,讓學生在饒有興趣地聽的基礎上了解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和自身環境的現狀,從而促進他們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感知社會,體驗激烈的社會競爭。並根據發展現狀、社會需求和自己的愛好,確立自己的遠大誌向和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分析當前社會現實,讓學生自覺樹立“學習重要”的思想,激發學生面對嚴峻就業壓力的鬥誌,鼓勵學生通過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改變命運。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樹立遠大誌向,依靠自己的智慧與他人合作競爭,明白只有成績優異才能走出農村,只有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才能擺脫貧困。改變身邊的生活狀態,改變自己的人生,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

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社會蓬勃發展,競爭日益激烈。農村孩子在交往中往往會猶豫、膽怯、害羞。即使他們有很多知識,但他們不知道如何加工包裝和銷售自己。這是因為農村孩子很少參加活動,從小鍛煉的機會很少,因而缺乏應有的自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註重培養學生的口才、社交能力和個性發展,多開展公共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在公共場合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使學生在鍛煉口才、增強自信、加強個人修養、豐富生活、全面發展中提高自己。

多讀好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農村學生普遍缺乏自學能力。原因是農村孩子從小看的課外書少,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課本接觸不到好書。沒有書讀,書讀的少了,讀書的方法也少了,自然降低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首先學生要有書讀,讀好書,學校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材料,讓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人性的美好,感知世界的廣闊,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課堂上傳閱自己讀過的、認為有利於學生成長的書籍。並鼓勵學生把家裏收藏的好書拿到班上與同學分享,讓他們無限利用有限的圖書資源,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

要對學生有信心,有愛心,首先教師要有信心,要有把這些學困生變成優秀學生的信心。自信是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礎。面對大面積基礎差、問題百出的學生,決不能失望,決不能不戰而敗;充滿熱情,積極進取,迎接挑戰;要有“滴水穿石”、“鐵杵磨成針”的毅力和信心。壹旦老師失望了,學生就更沒希望了,學生的希望來自於老師的必勝信心!其次,用更多的愛去對待貧困生。所有老師都偏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不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現在面對的不是個別學困生,而是大規模的學困生。這些學困生對老師和學習本身都有心理障礙。他們遭受過老師的批評、懲罰,甚至諷刺挖苦。如果繼續這樣對待他們,他們的心理障礙就很難打開了。所以作為老師,壹定要用我們的愛去融化他們,去感染他們,讓學生慢慢愛上妳,進而愛上妳教的科目,喜歡妳教的課,自覺的聽妳講。俗話說“愛屋及烏”,學生只有“親親老師”,才能“信其道”。

為了進壹步優化師生關系,教師應該放下架子,耐心地與學生溝通,在生活和學習上多關心他們。我們應該互動,互相學習,了解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助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要盡可能少做壹些事情,學生要有盡可能多的主動學習的機會,師生融入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只有感覺不到壓力,才會樂於學習。因此,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是學生敢於參與的前提條件,而學生是否敢於參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敢於參與是課堂教學質量的“試金石”。不能擺脫急功近利的思想,循序漸進,循序漸進,穩步提升。面對基礎差,學風差,不可能“壹口吃個大胖子”。不要急躁,不要急於求成。要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才能達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效果。要堅持“低起點、小步快跑、勤鼓勵、細致幫助”的教育策略。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浮躁。要樹立打“持久戰”的思想,就要堅信有了汗水,就要有收獲的信念。

多做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在廣大農村,大部分父母都是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工薪階層。他們目光短淺,生活條件艱苦,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於對教育體制和人事制度的改革缺乏正確的認識,大多數家長認為“讀書無用”,應該有讀書無望的想法,因為家裏沒錢上大學。為了搞好農村教育,進壹步提高農村教育教學質量,當務之急是與家長溝通,改變他們“讀書無用論”的觀念,讓他們重視孩子的教育。和家長溝通最好的方式就是多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家長可以舉出自己沒有文化知識,外出打工的事實,證明讀書有用。考慮到農村農活忙,家長沒有空余時間,老師多去農村走訪,能更好的說服家長。

搞好教學科研,不斷充實師資隊伍,抓住壹切機會讓教師參與學習和培訓。對於教師來說,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是無法通過職前培訓壹次性解決的。因此,學校不斷鼓勵教師參加培訓學習,讓教師積極參加省、市、縣各級各類培訓,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各種觀摩課、示範課,積極參加校本培訓。同時,鼓勵教師參加脫產學習、自學考試和函授學習。真正讓教師在學習中轉變觀念,在學習中增長才幹,在學習中練好內功,從而形成教師專業發展的成長階梯。加強校本教研,讓教師在教研活動中不斷成長。學校要鼓勵在教學科研活動中得到發展和完善的教師,努力實現從教師向研究型、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轉變;狠抓備課、公開課、課題研究的落實,學校以此作為教學科研的實施平臺;要建立校長、教導處、教研組三級校本教研管理體系,落實管理,層層明確責任,責任到人,層層督促,共同參與校本教研工作。“突出五個環節”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主要過程,有學習、實踐、指導、反思交流、創新五個環節。教育是決定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只要鄉村教師努力工作,積極創新,敢於探索,不怕困難,只要家長深明大義,重視孩子的教育,把孩子的學習放在第壹位。只要農村孩子認清形勢,充分發揮農村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努力改善山區山谷深、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學生分散等自然條件惡劣的現狀,農村的教育教學質量壹定會進壹步提高。

導致農村初中教育質量低下的幾個因素

壹是教育經費不足,農村學校條件差。農村學校由於缺乏資金,辦學條件自然不會太好。別說現代化設備,就連基本的教學手段在很多山區小學都難以滿足,維持正常教育運轉的經費緊張。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分配,使得農村的壹些孩子處於教育資源非常匱乏的環境中,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了農村教育的發展,也使得農村青年就業更加困難,造成惡性循環。對教育公平和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望更加迫切。由於農村山谷深,交通不便,群眾居住分散,生源不集中,特別是在貧困縣康樂縣,自然條件多,實現教育公平的願望比較困難,城鄉差距明顯。二是農村教師素質低,師資力量不足。目前,我省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狀況是好的,但仍存在區域短缺、學科結構不均衡、年齡分布不均、學歷層次不高等諸多結構性問題。農村學校教師整體素質不高,隊伍不穩定,是農村中小學非常突出的問題。尤其是山區學校。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壹直是教育界關註的焦點。教師專業能力更新的速度和系統性是壹個教師是否優秀的標準之壹,而農村教師在這些方面比較落後。再加上城鄉經濟和收入水平差距的拉大,大量農村教師,主要是骨幹教師流失,城鄉教育差距進壹步拉大,特別是臨夏州壹些縣的壹些山區學校,年輕有為的教師往往留不住。第三,學生就業難導致輟學率反彈。在我們貧困縣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經常輟學,尤其是壹二年級。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還有壹小部分是父母不重視教育。尤其是在當今洶湧澎湃的打工潮中,學生們紛紛輟學打工。另壹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背景下,那些背負著巨大債務和學習負擔的農村孩子,壹旦畢業就找不到工作,相對而言,他們更高的教育風險投入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出口受阻或堵塞,即向更高壹級學校出口受限,職業教育不發達,導致知識在農村基本無用,使得“讀書無用”的思想在農村死灰復燃,尤其是那些家庭困難、成績不好的孩子。由於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弱,很多小學都沒畢業。有農民說:“讀書有什麽用?花了好多錢,以後也不發了。還不如在家種田放牛,或者早點出去打工賺錢。”這是大多數農民思想的突出表現,農民之所以有這樣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讀書無用,同時也不了解現代就業制度。他們認為大學不分配,上大學沒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上了幾年大學,還是找不到工作。有這種想法的農民會把這種想法灌輸到那些不懂事的孩子的腦子裏,讓那些孩子讀完小學或者中學就失去了讀書的興趣,輟學了。

  • 上一篇:精彩的演講
  • 下一篇:中學生力量訓練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