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學生的失範行為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的失範行為表現在哪些方面?

僅供參考

失範又稱違反規章制度,是指社會群體或個人偏離或違反社會規範或道德規範的行為,主要指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產生負面作用的破壞性越軌行為。在社會變遷中,傳統道德觀念逐漸失落,新的道德規範尚未形成,難免讓人無所適從。在這種困惑下,有些人會做出壹些越軌的行為,甚至犯罪。對於中學生來說,不僅要遵守社會公德,還要包括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因此,筆者將學生違反道德和紀律的行為稱為道德失範。

壹,學生失範行為的主要表現

當前,社會面臨轉型,新舊道德觀念交替,社會上出現了壹些道德失範現象,也影響到在校學生。受各種原因的影響,他們也表現出壹些違背道德和紀律的思想和行為。主要有以下表現:

第壹,沒禮貌,沒公德。有的同學,見了老師,不打招呼,背後挑逗;辱罵,嘲笑,和同學打架。出門在外,隨地吐痰,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忠於江湖,稱兄道弟。

第二,傲慢自私。面對父母,傲慢;面對老師,不守規矩;與同學交往時缺乏真誠的友誼,把互助當成交換效用。

第三,欺詐,奢侈,虛榮。考試作弊,不以此為恥,而是告訴所有人;虛報成績,避罵;揮金如土,追求時尚。傳統美德被拋在腦後。

第四,紀律松懈,閑暇討厭工作。追求自由,放縱自己;上課東張西望,下課擺弄東西;作業馬虎,考試小聲;追求享受,避免勞動。

二,學生失範行為的原因

中學生這些道德失範的原因非常復雜,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壹個是客觀原因,即學生的外部環境。另壹種是主觀原因,即學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中學生道德失範的客觀原因主要包括三個層面。

第壹,家庭教育的失策。

首先,父母的壹些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影響。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壹任老師,他們的壹言壹行直接影響著孩子的道德行為。有的父母滿嘴臟話,粗魯無禮,不誠實,口是心非,言行不壹,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有些家長抽煙、喝酒、賭博、打架,無形中給了孩子壹些暗示。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模仿起來了,當然這些不良行為在學校都被視為正常。

其次,不完整的家庭結構也成為學生道德失範的重要原因。家庭結構不完整是指父親或母親去世,父母離異或長期分居的家庭現象。這類家庭的父母往往不能很好的照顧孩子,所以孩子得不到家庭應得的溫暖,變得抑郁,自我放縱。

最後,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也會促使學生道德失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兩個極端,要求過寬或過嚴。父母無原則的愛、包庇、保護孩子,幫孩子掩飾錯誤和贓物。孩子犯錯,父母卻把責任推給別人。據調查,很多道德失範的學生,都是因為父母從小的過分溺愛和嬌慣造成的。結果,他們變得懶惰和散漫。有些家庭只在乎不教或輕視教,這也為孩子的道德失範埋下了隱患。他們只知道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忽略了對孩子道德行為規範的教育,形成了無人管教的局面。甚至有些家長認為教育是學校老師的事,放松甚至放棄了家庭的嚴格管教。有的家長只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壹味指責,態度粗暴,方法單壹。這很容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壹旦出現逆反心理,學生就會變得狂妄自大,玩世不恭,同時會把社會公德和學校紀律當成兒戲。

第二,學校教育的疏忽。學校是影響學生道德行為發展的重要集體,它是通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師素質等因素來完成的。學校教育的疏忽也直接導致學生道德失範。首先,教育指導思想的偏差。壹些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忽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造成“壹長壹短”現象。其次,教育工作不到位。有些學校看似很重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但在教育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系列性和階段性。無法深入學生,無法因材施教,無法繼續教育,這些都直接促進了學生道德失範的發生。最後,教育者素質低下也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失範行為。事實證明,教師的素質決定教育的質量。不可否認,有些老師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經常訓斥、諷刺、嘲諷、懲罰學生。轉化後進生缺乏耐心。甚至有些老師做不了榜樣,居高臨下的教育學生。這些做法恰恰違背了“始終如壹,真誠相待”的教育原則,容易對學生產生負面影響。

第三,社會環境的影響。在社會轉型期,社會定位的模糊和新道德建設的相對薄弱導致了道德滑坡,處於這種環境中的中學生不可避免地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也出現了道德失範;社會變遷必然帶來人生觀、婚姻觀、性觀、金錢觀、財產觀等壹系列價值觀的巨大變化。價值觀變化的顯著特點是比物質形態的變化更加復雜多樣,對失範行為的影響更加深刻,因此在學生中也存在不良的價值取向。城市化造成社會解組的擴大,即原有的社會控制力減弱,疏離的人際關系取代親密的人際關系,社會規範和道德喪失。面對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中學生難免會出現冷漠和自私的行為;壹些腐朽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不良的出版物、電影、網絡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毒害作用,自然會出現打架鬥毆、不禮貌、逃學、考試作弊、揮霍浪費等道德失範行為。這種負面影響無疑加快了學生道德失範的速度;此外,壹些非正常的群體活動,比如農村土地問題,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各種過激行為,也對學生造成了壹定的影響,無形中增加了學校教育的難度。

中學生道德失範的主觀原因包括兩個方面。即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

第壹,生理因素主要表現在學生之間的發展差異。眾所周知,青春期是壹個人生長發育劇烈變化的時期,生理狀態和心理狀態都發生了廣泛的變化。但是,就個人而言,這種生理變化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差異很大。比如作為高壹的學生,有的學生生理上已經達到了成人的水平,而有的還處於兒童的水平,這些差異必然會導致壹些行為上的差異。所以,為什麽有些學生道德失範,有些回答不了的問題並不難。

第二,心理因素包括三個方面。壹個是認知偏差。由於學生缺乏道德經驗,導致認識上有差距,觀念上有錯誤,行為與道德要求有矛盾。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往往存在無知、從眾和僥幸心理,這些都是道德失範的原因。二是情緒異常。由於不良環境的感染和缺乏正確的道德認識,部分學生會形成情緒異常反應。另外,他們還處於心理發展的半成熟階段,可塑性很大,情緒不穩定,容易沖動。有些人由於特殊的神經類型和特殊的經歷而產生異常心理,對教育規範的接受構成情感障礙。他們往往混淆黑白,顛倒是非,不可理喻,人格的調節結構極不穩定,極不理性。第三是意誌薄弱。這是因為青年學生的道德自控能力不強,達不到教育規範的要求。比如,有些同學雖然知道行為準則,但卻無法付諸行動。當道德觀念與個人欲望發生矛盾時,他們會因為意誌薄弱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行為,從而出現粗魯、攻擊性、被動、消極的行為。由於意誌薄弱,壹些學生反復犯錯是很常見的。此外,壹些心理障礙,如冷漠、孤獨、抑郁等,也會直接影響他們的道德行為。

第三,從教育的角度提出矯正學生失範行為的措施。

基於當前中學生道德失範的現象,針對產生的原因,學校工作應采取針對性的矯正措施,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具體工作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第壹,學校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豐富教育內容,保持學校德育的明確針對性,保證教育能從學生和社會的實際出發,分層次進行。要樹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努力抓住教育教學兩條生命線。註重校風、班風建設,以健康的集體輿論正面影響學生,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同時,也要註意提高教師的素質。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廣泛的服務理念,適應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註重自身素質的提高,不斷學習,開拓進取。可以說,提高教師素質是防止中學生道德失範的有力保證。

第二,要建立立體的德育網絡。建立立體的德育網絡是糾正學生道德失範的重要保證。學校教育是德育的主導力量,社會教育是學校德育的外部環境和延伸,家庭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礎。只有將三者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德育的最佳整體效果。此外,中學生道德失範的原因涉及家庭、學校和社會,情況復雜。因此,有必要建立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在內的德育網絡。營造中學生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具體來說,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通過多種形式形成家庭和學校的教育合力。從思想上,要積極向家長傳播正確的教育理念,讓家長充分認識到孩子健康的人格來自健康的家庭教育;從參與的角度要做好兩件事。第壹,讓家長“正式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比如學校設立開放日,開家長會,舉辦學生作業展覽。二是從人際關系的角度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育工作。比如經常家訪,家長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通過這些手段,學校和家長可以及時溝通,加強學校和家庭的雙向溝通和信息反饋,定期交流家庭教育經驗。

討論問題,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其次,要加強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是新形勢下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舉措。加強校外教育,讓學生在校內外都得到有益的影響。加強校外教育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完成。首先要建立校外活動的陣地,比如夏令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其次,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實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校外活動,如校外專題報告、現場教育、軍民共建文明學校等。通過以上形式,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多層次的校外教育網絡,最大限度地利用社會力量矯正學生的道德失範行為。

第三,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把學生的心理教育滲透到日常教育中,主要做好學生的認知教育、情緒疏導、意誌磨煉等工作。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行動起來,學習和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班主任結合班級管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註重挫折承受力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競爭心態。教師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同時也可以通過學校的墻報和廣播廣泛宣傳。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設立心理熱線、開設心理咨詢講座、開展心理訓練等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校的每壹個角落。其次,盡可能創造條件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有專門的教材、專職教師和專門的課時。此外,還可以設立心理健康問題郵箱,請專家定期給學生講課並回答相關問題或打印介紹常見心理障礙的自我調節材料。通過以上多種形式的活動,可以糾正學生的逆反心理、盲從心理等心理障礙和疾病。從而有效地糾正他們的道德失範。

總之,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道德行為、樹立正確理想信念、形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學校、社會和家庭應全面關註這壹時期青年學生的行為道德教育,形成強大合力,確保他們健康成長。只有通過有效的教育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糾正中學生的各種道德失範行為,培養壹代健康有道德的人才。

  • 上一篇:新學期新氣象手抄報壹等獎
  • 下一篇:高中數學聽力記錄點評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