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法國保定勤工儉學紀念館的歷史淵源

法國保定勤工儉學紀念館的歷史淵源

五四時期,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在辛亥革命前後留法人士倡導和組織的節儉留法、巴黎中國豆腐公司工人工余留法和歐戰時期留法華工教育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

近代留學活動始於19年的70年代。容閎是中國第壹個出國留學的人。在他的建議下,清政府把第壹批12到16歲的孩子送到美國留學。

1912年初,李世曾、吳稚暉、蔡元培等人發起成立“留法救國會”。其目的是鼓勵青年學生低成本、節儉地到中國留學,從而將西方文明輸入中國,改善法國社會。後來被袁世凱政府破壞,留法學社因李世曾、蔡元培等人被迫流亡法國而停止活動。

李世曾,祖籍河北省高陽縣,是清末大學士、兵部尚書李鴻藻之子。他壹生致力於教育事業,是留法勤工儉學的主要領導者和組織者。1902年去法國留學。由於他對大豆的成功研究,他把中國的豆制品技術介紹給了法國。1908年在法國巴黎西郊創辦了“巴黎中國豆腐廠”。豆腐廠的工人是他家鄉高陽縣沒有受過教育的農民。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和生產勞動力,李世曾在工廠裏開辦了壹所夜校。工人白天工作,晚上學習(主要學習壹些漢語和法語)。經過幾年“勤工儉學”的實踐,夜校提出了“勤工儉學”的宗旨,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勤工儉學的起源。在李世曾等人的組織下,於1915在巴黎成立了“勤工儉學”組織。

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受了嚴重的戰爭,中國向法國輸送了數十萬中國勞工。這些中國勞工到達法國後,對法國社會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中法教育界人士認為有必要對這些華工進行教育,於是在李世曾、蔡元培、吳等人的組織下,於1916在法國巴黎成立了“中法教育會”。留法勤工儉學學生在去法國之前,需要在國內做好必要的準備,學習壹些法語、西方的風俗習慣和壹般的工藝技能,以便去法國後交流、工作和學習。

1916袁世凱倒臺後,被迫流亡海外的蔡元培、李世曾、吳等人陸續回國,開始大張旗鼓地宣傳和組織留法勤工儉學。經過努力,國內已經建立了20多所留法預科學校和班級。其中1917是保定高陽縣布裏村成立的第壹所法語學習手藝學校。學校有實習工廠,中國* * *產黨早期創始人之壹蔡和森就畢業於該校。

1917秋,保定育德中學附中法國留學預科班。教學質量,教學設備的精良,去法國的人數之多,是其他學校無法比擬的。、李、李富春等湖南籍學生先後從該班畢業。1918年在北京和長辛店成立了高級法語專業學院,趙世炎和何長工畢業於此。

何長工,原名何坤,在長辛店法語班工作。後來,毛澤東幽默地說:原來妳是長辛店的工人!從此,何坤改名為何長工。他曾自豪地說:“我的名字是毛主席起的。”

  • 上一篇:簡單的英語短文
  • 下一篇:杜亞子第二官方文言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