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誰能全面分析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差異?

誰能全面分析美國和中國的教育差異?

美國高中教育與中國高中教育的比較與思考

2005年6月5438+10月11到6月26日,我們去喬治?梅森高中、桑尼維爾高中、伍頓高中等學校參觀,重點了解美國普通高中的管理體制、課程設置與改革、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方法創新;探索與美國高中建立友好合作關系的可能性;了解開設國際高中普通文憑課程的可行性。我們這次參觀的三所高中是2003年《新聞周刊》評選出的全美前100名優質高中,其中伍頓高中被授予國家藍帶示範學校。

壹、觀察和感受

為期16天的美國基礎教育遊學給了我們很多感觸,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幾點:

學校教育註重學生發展。

我們參觀的三所高中設施總體狀況良好,設計科學合理,註重實用。在這壹點上,我們的示範高中並不比美國的優質高中差。但他們更註重辦學特色,更強調學生的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更大的空間。

1.學分制和課程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學分制和選課制充分體現了美國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模式。學校只規定了最低畢業學分,對課程的種類和難度沒有統壹要求。因此,學生不必按照某種固定的模式來塑造自己,在學習中享有最大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和特長。各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2.校本教材保證學生自由發展。

美國中學沒有統壹的各科教材,教材由學校和老師選擇。對比中美教材,以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為例,兩國教材的知識框架大致相同,但美國教材要詳細得多,內容大概是我們教材的十倍、幾十倍。書中有大量的照片和插圖,栩栩如生,讀起來很有吸引力。相比之下,我們國家的教科書很薄,只有骨架和缺血的肉。在談到同壹個數學定理、物理定律、化學反應或生物現象時,中國的教材大多側重於內容有限的結論,而美國的教材在推導步驟、發現過程、實驗驗證、現象解釋、相關科學家介紹、趣聞軼事等諸多方面和層面都充滿了趣味性。據在美國讀高中的中國學生反映,國內教材內容單壹,敘述過於簡略,沒有老師的教導和輔導,很難自學;美國教材內容豐富,描述詳細。美國的中學教學旨在發展學生的個性。多學和少學可以因人而異,只要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具有某種特長或誌向的學生,可以在美國教科書展示的廣闊知識世界中自由遨遊,可以充分利用教科書豐富的內容,通過自學向縱深發展。

在美國遊學期間,最常聽到的詞是“選擇”。學生可以在上課後兩周內換課或退學,但必須有老師、家長、園長簽字,成績單上沒有記錄。開學後兩個月內,如果學生學習成績明顯較差,考試不及格,或者期末考試可能不及格,可以退課。此時,被撤回學科的成績單上有壹個標記W(撤回的縮寫),表示他們選擇了這門課,但他們撤回了,但不影響總平均分的評定。兩個多月後,學生不能退學,成績不及格就是不及格。美國式的教育,處處培養學生接受挑戰的能力,包括在做不到的時候敢於說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敢於放棄,敢於重新選擇,也是壹種能力的培養。

3.小班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發展。

美國幾乎所有學校都有25個左右的學生。“小班化”教育為美國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師生的活動空間更大,每個學生都有更多的機會得到老師的關註和引導,讓學生的個性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4.註重思想道德教育

在我們參觀的幾所中學裏,處處可以感受到美國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高度重視。而且這種教育具有明顯的實用性,貫穿所有學科,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現實性。美國的中小學沒有思維課程,但是開設了社會科,對學生進行公民教育,把德育滲透到校內外的各種活動中。在美國,幾乎所有中小學的教室和辦公室裏都隨處可見美國國旗,學生們經常巧妙地將其嵌入“剪紙”和“繪畫”中。在公共場所的許多建築物上都可以看到國旗。國會的重大決定和國會的現場辯論定期向全國人民廣播。平時學校安排學生輪流到圖書館、食堂、學生食堂等地方勞動,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學校學生會每年組織換屆,增強學生參政意識。學生會組織各種活動,如舉辦戲劇節、籌款、義賣、戒煙和促進環保,以提高學生的自主性。美國的歷史雖然不長,但是妳會看到他們可以用壹些經典的人和事來建造各種紀念碑和紀念館來教育青年學生。我們參觀了美國航空航天博物館、林肯紀念堂、傑斐遜紀念堂、華盛頓紀念碑、肯尼迪藝術中心、自然歷史博物館、珍珠港公園、“9·11”事件舊址等。,全部免費對外開放,每天都有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其中大部分是年輕學生。

5.學生評價重視實踐能力和個性發展。

美國評價學生的標準除了學習成績,還非常重視實踐能力,包括領導力、組織能力、社交能力、原創力、個人特長、發展潛力等。名牌大學的招生標準中,考試成績、平時成績、課外活動、申請、推薦、面試各占四分之壹左右。壹年壹度的全國中學生總統獎要求候選人在學業、藝術、領導力、科技活動以及對學校和社區活動的貢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美國高中都設有專職輔導員,學生可以向老師咨詢解決學習、升學、生活、家庭、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問題。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每學期選擇的課程要和指導老師討論決定,每個指導老師最多負責200多名學生。相對於我們國家的班主任,他們的職責範圍更廣,但是對學生的理解和工作的細致程度都不如我們國家的班主任。

(二)課程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美國中學課程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其課程知識面廣,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發展特長。我們看到伍頓高中提供了120多門課程供學生選擇。課程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必修基礎學科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學科知識和合理的知識結構,以適應社會的基本要求。選修課程豐富,充分滿足學生興趣,培養職業抱負,促進學生個性和特長發展。

1.因人選課,因材施教。

選修課涉及面廣,多為傳授實用知識和技能,涉及工業、農業、林業、商業、經濟、法律、文秘、外語家政、環保、通信、駕駛、制造、建築、會計、時尚、食品維護等諸多領域。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對實用知識感興趣,也有相應的課程可供選擇。選修課實用性強,在拓展知識面、開發潛能、培養實踐能力、促進特長和個性發展、幫助選擇專業和職業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美國的閱讀課程不僅包括語言、美國文學和寫作,還包括世界文學、新聞、雜誌、演講和辯論。美國高中不僅開設科學、化學、生物等常規學科,還開設航天技術、園藝、植物學、地質學等專業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可以自主選擇。

在美國,天才學生和特殊學生被允許充分發揮他們的潛力。高中規定,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可以選修我校開設的高級課程。當老師被大學認可後,可以獲得對高中和大學都有效的雙效學分(AP課程)。優秀的學生還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參加大學的常規課程。美國高中實行的選課制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註重因材施教。

2.學分制導向,崇尚實用

美國高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核心課程,既要求學分,也要求學時,既要學術學分,也要各科學分。從目前世界各國學分制的實踐來看,這種模式占大多數。學年學分的要求可以防止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某個時期負擔過重或負擔過重,保證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內容更加均衡和全面。同時有利於知識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

美國高中學分制的價值取向是追求實用和個性,與強調實用主義和個人主義的所謂“美國精神”相呼應。美國社會對人才和學生個體發展的多樣化需求,成為美國高中制定壹切教學管理制度的出發點。強調地方和學校的差異性、多樣性和自主性,賦予了美國高中實施的學分制高度的靈活性和個性化。在這種體制下,美國高中生學業負擔輕,自由時間多,興趣廣泛,創造精神強,有主見,對社會了解更深。但是學校的課程太多,沒有統壹的標準和要求,導致有些課程流於形式,教學質量參差不齊。實用的導向也容易讓壹些沒有做好深造準備的學生忽視基礎文化課的學習,這恰恰影響了學生的人生發展。

(3)課堂教學民主和諧,生動活潑。

1.老師喜歡教學,學生喜歡學習。

美國高中教室的課桌排列不整齊,學生沒有固定的“坐姿”。參觀者可以隨意進入教室。美國學生沒有統壹的學習和思維模式,上課形式多種多樣。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快,老師尊重學生,師生關系平等。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隨時提問,不用站起來。老師上課的教學態度很隨意,寓教於樂,生動有趣,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教學內容也不難,大部分學生都能理解掌握。

無論是上課還是課間,我們總能非常強烈地感受到學生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壹般來說,老師每節課講解不多,只是在壹個提綱裏講解或者問壹些有啟發性的問題。很多時候,學生是在老師的啟發和指導下,通過思考、操作、查閱相關資料等自學形式主動獲取知識的。或由學生自己提問,互相討論,並由教師個別指導,或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研究和解決相關問題。當我們聽“音樂壹”課時,老師正在帶領學生唱歌。老師先讓學生談談對音樂的感受,然後讓學生自薦當指揮。課堂非常和諧,學生的主動性發自內心,師生互動默契,學生對學習音樂非常感興趣。在《音樂二》的課堂上,我看到老師在課堂上巡視,學生們把少量經典的音樂歌曲改編成自己的歌曲,最後根據自己的感受創作出自己的歌曲。每個學生的音樂都不壹樣。經過老師的巡視和指導,每個學生修改形成的五線譜。老師可以和學生討論,讓他們互相評論。理科老師的教學方法直觀生動,善於把抽象的概念融入具體的現實生活,讓學生通過遊戲、實地調查、測量、觀察,把感性認識變成理性認識。我們觀摩了壹堂“高二”化學課。老師坐在投影儀旁,通過投影與學生進行演示和討論。她既不排斥被接受的教學方式,也不停課讓學生自由發揮,而是根據學生思維過程的表現不斷引導,以滿足尊重學生發展的要求,保證課堂效率。

2.尊重個性,強調創新。

美國高中非常重視培養和保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特色。在那裏,妳可以看到每個人臉上自信的笑容。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教師鼓勵學生使用不同的儀器和方法做實驗,並允許他們對實驗結果發表不同的意見。只要合理,可以和書上的解釋不壹樣。而編輯報紙、書籍、電腦繪畫,則沒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體現出截然不同的個性特征。強調個性,充分鼓勵創新,是美國教師遵循的原則。

他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該包括某種“選擇”,基本的教育方法不壹定適合每個學生,教師應該為每個學生尋求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或布置任務,然後師生共同討論探索。學生經驗不足,理論水平不高,在研究中經常走彎路。壹些學生為了理解壹個問題,離開座位到教室邊上的書架旁查閱資料。善於尋求幫助也是壹種重要的能力。在美國,課堂教學大多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總是試圖引導學生往課本之外的知識海洋裏看,努力讓學生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同時註意鼓勵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習知識,更註重能力。

在知識和能力方面,他們更註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技能訓練。他們認為如何思考,如何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需要技巧和技能,只能記住知識,改變了就不會適應;學校培養的不僅是今天的人,更是明天的人。

學生每天下午3點前放學,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由發展。有些同學可能基礎課不太好,但擅長計算機、理科制作、縫紉、服裝設計、烹飪、寫作、口語、攝影、繪畫、音樂創作、體育等等。學生的課外活動被視為美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將課外活動視為幫助學生成長成才、適應社會的重要舉措。美國高中的作業和考試內容,除了壹般的習題,還要求學生寫論文。提倡學生獨立思考,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就大部分學生而言,課內外時間比例大致為1:1,學生整體負擔適中。但是,如果學生想進入名牌大學,他們必須主動安排更多的學習內容,他們花在課外學習時間的比例更大。所以他們高中的學習負擔並不輕。

教育內容側重於國際化。

我們參觀的三所高中都開設了IB課程,即“國際高中普通文憑課程”。這是國際文憑組織(IBO)倡導的兩年制課程。這是為有事業心的高中生開設的課程項目,相當於大學預科水平。其教育目標是在高中生學習的最後兩年,在享受人類最先進的科學文化基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對世界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寬容,從而培養未來的國際化人才。其教育理念是:強調各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滲透,通過提供全面均衡的課程,幫助學校盡力開發學生的智力,引導他們將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緊密聯系起來。這種課程既註重發展學生的智力和提高成績,又註重培養學生的國際相互理解意識和公民責任意識,使學生成為果斷而富有同情心的思想者和終身學習者,成為珍惜人類和平與友誼、尊重民族文化和習俗、通曉國際國內事務的積極參與者。

它吸收了世界上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精華,促進了教師和學生的創造性思想,培養了具有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知識的IB學生,為培養21世紀的通才而不懈努力。IB課程是全球教育界公認的學術水準較高的教育項目,被更廣泛的大學和中學所接受,並在全球範圍內迅速發展和擴大,成為各國學生進入winning numbers大學的理想選擇。

應該肯定IB課程有很多優點,適合優秀的學生,不適合循規蹈矩的普通學生。所謂“優秀學生”,主要是指上進心和自制力強,熱愛獨立思考的學生。IB課程要求學生有高強度的學習和訓練,需要有上進心和自制力來支撐。雖然我國中學生(包括小學生)的學習和訓練強度在世界上首屈壹指,但缺乏科學思維方法和批判能力的學習和訓練,缺乏創造精神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空間。為了進入更高的學校,需要記憶很多知識,通過很多高強度的求同訓練。就我國目前的教育體制而言,IB課程在我國很難開展,學生也不容易適應。現階段,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將IB課程的精髓與我國的教學改革有機地結合起來,進而推動我國的教育發展。

第二,理解和思考

(壹)校長發展與現代學校制度

我們深感此次考察活動能夠有效激勵校長們進壹步追求事業,深入思考教育。更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將視察中獲得的見解轉化為他們自己管理自己學校的想法。要做到這壹點,要用國際的眼光去理解教育,在世界範圍內對比分析中國的教育,結論會更具中國特色。再次,要把教育融入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文化等領域來認識,從而對教育的地位和責任有更清晰的認識,堅定辦好教育的信心,提高管理學校的能力。

通過考察,我深深感受到美國中學校長具有強大的人格魅力、人文素養、親和力和影響力。顯然,校長團隊註入人文素質意義重大,尤其有利於實現學校教育對師生的引導和啟發,使他們有所感悟和思考;壹個有人文素養的校長,才能給學校、老師、學生更多的東西,承擔更大的責任;在今後的培訓工作中,要給校長們更高的境界,更遠的視野,更慈悲的情懷,更新的理念。

構建現代學校制度應成為我們今後的重要工作,以此推動教育改革,為學校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現代學校制度的壹個核心是解決學校所有權和管理權分離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全面簡政放權,科學運用監督機制和社會評價的作用引導學校。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導下,校長要辦出自己的學校,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生機勃勃的局面,否則學校就會缺乏活力,對社會變化的反應力。要把更多的時間還給校長,減少來自各個部門的連續的單項評比或檢查,把校長從繁雜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來。上級部門對校長的評價要公正、科學、人性化,既要看突出的成績,也要看潛在的成績(是否能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應該成為學術組織,而不是行政單位,應該擺脫等級觀念、官本位、長官意識。校長團隊要實行職級制,走職業化道路。校長不應該是“官”,而應該是“家”,尤其應該努力成為教育中的“大家”。校長要培養,要朝著名人的方向前進。校長應該成為教育群體中獨立的人,有自己的職業規範和要求,而不應該成為對先進模範人物的獎勵或權力分配的平衡或對官場的安慰。建議明確各級各類學校校長的任職資格,在更大範圍內進行選擇,為有誌之士引導更明確的方向;為有個性、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提供充分展示的舞臺;走名校長帶動名師,建設名校之路。沒有壹個積極主動的機制把名校變成名校長。

(二)學生中心與教育民主化

美國的學校管理給人壹個突出的感覺就是校長有自己清晰的辦學理念,用理念管理學校,用文化提升品位,使得學校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建議從鼓勵獨特辦學理念入手,監督評估辦學水平,加強學校管理,促進校長成長。美國的中學高層建築很少,但都是自然、簡約、和諧、人性化的建造,體現了學校管理理論的精髓。我們深感我們學校尤其是示範性高中的硬件絕不比他們差。從投入的角度,要引導學校把重點放在教師的培訓、進修、提高和發展上。只有不斷滿足教師發展的國內需求,才能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和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師資隊伍建設應該是管理部門和學校的重中之重。

在我們的教育中,我們必須強化學生發展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壹切工作都要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教育本來的意義和目的就是讓學生成為壹個完美、健康、快樂、幸福的人。但是,在我們的教育中,仍然存在著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真正為學生發展服務的人。我們的學生獨立性和批判性較差,缺乏追求真理、勇於承擔、善於溝通、樂於分享的品質。學校教育的培養目標應更多地體現全球化和國際化。只有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才能在明天站穩腳跟,不隨大流。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成為壹個不會落後的民族,引領世界潮流。培養目標也應著眼於教會學生成為有思想、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當今世界是思想家的世界。如果妳不能創造新的東西,妳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美國學校的基本教學原則之壹是鼓勵創新的原則。他們盡力教學生思考,問為什麽,不斷探索,互相學習,發展創造力,特別值得借鑒。

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美國教育充分體現了這壹特點。完善的學分制和靈活的學習制度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只要修夠學分,就可以畢業升學。表面上我們的需求是全面發展,實質上卻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和能力差異,在實踐中導致學生學習空間小,選擇少,負擔重,動手能力差,想象力差,創造力弱,這也是中國多年來無法產生“大家”的“根本原因”。我們的教育應該倡導更多的自我教育、潛能教育、人性化教育、成長教育、生命教育,讓學生有自由的空間、民主的精神、平等的對話、精神的沖擊、成長的體驗、追求的探索、豐富的人生和對未來的憧憬,讓學生真正享受教育,享受教育帶來的快樂。

社會需求多樣,學生的興趣愛好也不壹樣。教育的成功,進而學校的成功,在於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自己合適的地方發展。教育的千篇壹律只會造就學生的千篇壹律,既不符合學生的實際,也不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學校的雷同只會導致同級學校之間的惡性競爭。這是美國名校辦學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深切感受到美國教育中尊重學生的思想根深蒂固。老師,校長,家長,社會都尊重每壹個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他們的個性,他們的情感,他們的思想,他們的差異,他們的選擇,他們的創造力等等。而我們的教育中,過於重視生命以外的東西,不把“人”放在上面。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漠視了對生命激情的需要,對人的心靈和智慧的開發,對人的情感和人格的培養,對人的生活和環境的熱愛。我們應該找到並運用教育方法來增強自信,應該讓我們的學生更多地在陽光下成長,對自己的學校、國家和生活充滿信心。

我們應該在班主任(以及學校其他德育工作者)的工作要求中加入職業指導。班主任要能根據學生的心理、興趣、愛好、特長和潛力提出具體的建議,在高校專業和職業的選擇上給學生意見和建議,避免盲目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力。這應該是提高教育效果的壹個重要方面。

總之,我們的教育應該真正給學生帶來更多對生命的熱愛,對幸福的追求應該更加關註生命的成長和靈魂的供給,努力追求教育在生命中的最高境界——用對生命的理解、洞察和熱愛,用人格的魅力和靈性,去發現和喚醒生命的潛能,讓教育淋漓盡致地展現人性的魅力和對生命的熱愛。

  • 上一篇:2020年佛山華英中學的錄取要求是什麽?
  • 下一篇:中學生公益工作的體會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