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作家梅捷的散文:充滿鄉愁

作家梅捷的散文:充滿鄉愁

朱熹的朋友姜立在稻香發了壹組微信懷舊。打開視野,大面積成熟的稻田,金黃金黃,在土地上爬行,鄉村的寧靜時光來臨了。藍天下,牛奶的童謠響起——

春風又變綠了。

威洛·葉兒掛了下來。

谷歌響了。

媽媽出去工作了。

秋風變黃了。

幾片米飯熟了。

鵝在尖叫。

媽媽很快就會回來。

嬰兒的心喝醉了

聽著童謠《盼著媽媽回來》,我流下了眼淚。

讓我感到溫暖的是,我看到了女人在田裏割稻子,男人在田裏打谷的場景,在男人“吱吱”的聲音中,我又流下了眼淚。不知道是因為看到了遙遠的家鄉,想起了童年,還是因為別的什麽。但我知道,那壹刻鄉愁深深打濕了我的心。我立即回復了姜立的微信:“稻田和民謠讓我著迷。我看著聽著眼睛就濕了,鄉愁已經是悲從中來了……”

我向姜立提出了壹個請求:我回家後能去田裏割壹會兒稻子嗎?姜立同意了,他回答說:“妳對家鄉的愛越過了千山,到達了竹溪……”

離開鄂西北的雲陽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到目前為止,我已經把前政府所屬的六個縣(市、區)當成了自己的家鄉,竹溪應該在其中。

九月,帶著深深的鄉愁,我踏上了竹溪的土地。

坐越野車邊走邊看,兩天穿越竹溪八個鄉鎮。當車子駛進泉溪鎮紅巖溝村時,道路右側的山谷壹片金黃。路邊的農民正在田裏割稻子和谷物。姜立停下車,興奮地喊道:“梅老師,快,去麥片!”感謝姜立想到我的簡單願望。當我跑著跳進田裏,當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鐮刀割掉藍黃相間的稻稈,當我費力地再次把谷粒敲落在地上,壹種久久不散的感覺在我心中沸騰,多麽熟悉而遙遠的記憶啊!莊稼和泥土的澀澀潮濕的味道,爸爸媽媽苦澀疲憊的身影,小時候從卷卷的稻葉上抓蟲子的戲碼...很長壹段時間壹起湧上心頭。

當我們到達中峰鎮的同慶溝時,壹種意想不到的更大的感動出現了。

同慶溝像壹幅水墨畫出現在我們面前。

白墻藍瓦的農舍壹棟挨著壹棟,坐落在金色的稻田中間。青山環繞著村莊。壹條小溪流經村莊,幾只小鳥在枝頭歌唱。同慶溝安靜得像壹縷山野的氣息。

走進村裏,街道、小巷、房屋、院子,全都幹幹凈凈壹塵不染,每家門前都有分類垃圾袋,即使在水稻收獲季節,村道上也沒有任何雜物。農家門外或堂屋主墻上,多有匾額和字畫:“家酬平安”,中間壹個大大的“和”字,圓圓的,喜氣洋洋;“好歌高演”,壹個大大的“好”字,和好運聯系在壹起;而“諸德之孝為先”,壹個大大的“孝”字,承載了幾千年的美德...

站在村邊,只見遠近民居的山墻上,都赫然寫著“勤、善、孝、德、禮、信”等巨幅文字符號,彰顯民族文化精髓。我突然覺得我們進入了壹個傳統文化回歸的村莊。

在同慶溝,很多家庭都把族譜或宗譜中的“家規家訓”做成匾額和彩繪招牌,莊嚴而隆重地掛在屋內或院中。我們久久地佇立在“劉舊居”前,懷著敬意,默默地讀著劉寫在銅器木板上的“家規家訓”:

父、子、孝、兄、友、兄家,不得有炒豆行為;尊老、敬賢、親如壹家,不得有不從;要明理,要孝順,不違背倫理道德;小心追求祖先的榮耀,不得有有辱家風的行為;遵紀守法,愛國愛家,不得有危害國家和人民的行為。

同慶溝村黨支部書記許告訴記者,劉家壹家是清乾隆年間從湖南遷來的。後來變成了當地的大家族,出了很多人才。現在還有人是地級市的重要領導。讀著劉氏家族的《家訓》,我肅然起敬地想: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走過了漫長的道路。難道不是這些“家訓”維系著壹個民族的完整嗎?無數平凡的生命不就是遵循著這些“家規家訓”,成就了人生的意義嗎?

許說,同慶溝村有30多戶有古老家譜的人家,每家都把家規家訓抄在墻上,作為行為警鐘。隨行的竹溪友人傅說,據不完全統計,竹溪有400多個家族保存著古代家譜。

這是壹個驚人的數字,也是壹個驚人的現象!曾幾何時,我們進行了壹個長期消化傳統文化的過程,壹個原本由族譜、宗祠、書院文化溫暖的文化被破壞了。當族譜、祠堂在這片土地上消失,我們的精神就安心了?心是什麽?

在經歷了歷史與現實的波折後,同慶溝人乃至整個竹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出路,他們想借助祖先埋藏在時間深處的力量賦予生命新的意義。2012以來,竹溪縣政府順勢而為,在全縣範圍內開展“家規家訓進萬家”活動。他們將收集到的古代20多個著名家族的家規家訓與現代文明融合,在朱熹文明網建立了統壹的家規家訓數據庫。他們制作了1萬多幅字畫和家規家訓牌匾,贈送給城鄉7000多個家庭。建立家規,修訂家訓,建立村規民約,講好身邊人的故事,已經成為竹溪縣的壹種風氣。

“慈母孝子”、“好婆婆”、“好媳婦”、“竹溪好人”等壹批典型家風,再現了傳統美德的溫柔光輝。嫁給公公的王,贍養婆婆的左,照顧孤寡老人20多年的柯玉初,都成了家喻戶曉的草根明星。

我驚嘆於古老的文明在這裏蘊含著如此巨大的生命力,與天地之心,與先人之年,與深深的鄉愁,聯系得如此之深。

我們在村裏的壹塊展板前停下來。有20多張學生考上清華、北大、北京理工等各大學、重點高中的彩色照片。如今,同慶溝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日歷,是養育,是熱愛自然,是崇尚知識,是自強不息。

竹溪人尊重傳統文化的立場和恬靜的創作態度,使竹溪的鄉村建設獨具特色。

站在同慶溝村新收割的稻田中間,拍了壹張照片。金黃色的稻田在我眼前綿延,綠色的山丘在我身後高聳,煙雲在林間飛舞。那壹刻,我覺得我的思鄉之情幾乎要泛濫了...

我想這將是我對同慶溝的永恒記憶。

(2016.10.11.在北京建西苑)

梅捷簡介:

梅捷:國家壹級作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出版詩集、散文集、中篇紀實文學等29卷(集)600多萬字,如《壹個蘋果的悲哀》、《淚花》、《山蒼蒼水蒼茫》、《去江北》、《漢水大遷徙》等。曾獲魯迅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文學獎、冰心散文優秀獎、國家五個壹工程獎、孫犁文學獎等80多個獎項。

多部作品被收入人教版、江蘇教育版、河北教育版、湖北教育版、山東教育出版社中小學語文教材、讀本、文學教材。

  • 上一篇:紫雲民族職業技術中學環境怎麽樣?
  • 下一篇:南希·休斯頓是哪裏人?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