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中學學科 - 如何理解取之主義?

如何理解取之主義?

今天在網上和壹個陌生的朋友聊了幾句關於教育的話題。自然,他談到了楊司學校和楊司奇跡。他感觸良多,說他們學校的領導在學習了楊司經驗後非常興奮,於是實行“借用主義”,生搬硬套。由於準備不足,教師能力不足,學校教學秩序混亂,改革不得不流產。這提醒了我,我們中國人大概都有這個習慣:隨大流,隨大流,往往不顧具體情況,不實事求是。造成壹些不必要的損失也就不足為奇了!

於是找了壹篇之前寫過的小文章貼在這裏和朋友們討論。

紮根本土,創造性地貫徹外來思維的經驗。

江蘇省楊司中學的“奇跡”的確值得每壹位教育工作者深思。其中所反映的教育真諦,只有與身邊的教育教學現狀進行認真的對比、反思和篩選,才能真正理解。我們學校歷史不長,地處城鄉結合部。教師素質參差不齊,管理制度不健全,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較低,周邊地區家長整體文化水平較低。這些情況反映出我們學校雖然是壹所公辦學校,但綜合實力不強,很像早期的楊司中學。此外,我校近兩年倡導的“面向全體學生,強調夯實基礎”、“讓每壹個學生發展,讓每壹位家長滿意”、“積極學習,勤於思考”等教育教學理念與楊司中學接近,更加堅定了我們在向陽中學思考學習,加快我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決心。壹年來,我們多次整理國外思維的經驗發給老師學習,多次組織教研活動,進行初步探索和實驗。開學前夕,劉金玉副校長來我區講課,給我們提供了壹個近距離接觸和了解國外思想的機會,確實讓與會人員受益匪淺。聽了劉校長的報告,我們學校的所有老師都深受感動。我們抓住這壹有利時機,分文理兩組進行了座談,交流了學習經驗,同時進行了實際的課堂練習,初步了解了楊司“先學後教”的基本教育教學思想。

在與老師的交流中,我們聽到了壹些共同的聲音。這些聲音都是機械模仿後的懷疑、迷茫甚至擔憂。我就這些想法與妳交換了意見。

其中壹種聲音:什麽是“出國思維”?有老師反映,雖然看了壹些資料,聽了報告,但腦子裏還是很模糊。如何才能理解、接受甚至學習壹些本身就很模糊的東西?

——楊司已經走過了26年的歷程,其教育教學思想也經歷了壹個逐漸成熟的過程。長期的積累使其內涵豐富。希望通過看壹些實證材料,聽壹兩個報告,看壹兩個課例,就能學到最本質的東西,無疑是不現實的。正因為如此,更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欣賞、琢磨,才有可能盡快學到它的精髓。

聲音2:“出國留學”的“先學後教”是如何運作的?壹節課只講四分鐘可能嗎?

——“四分鐘”不科學,可能是因為記者的炒作。因為任何事物如果陷入僵化、不靈活的套路,必然會走向滅亡。但是,強調以學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教師處於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遵循的教學規律。老師“健談”、學生“瞌睡”的課堂局面,顯然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真正發展。“先學後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索,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他們應該更多地接受它的實質性內涵,而不是急於尋找壹個可以適用的框架。

聲音3:“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是騙人的嗎?楊司的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嗎?

——這是壹個評價學生標準的問題。之所以認為很多學生教不好,甚至有時候這個比例占到學生總數的20%甚至更多,是因為我們沒有壹個合理的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生總是用壹把尺子、壹把秤來衡量,所以存在“壹刀切”、“壹鍋煮”的現象。在我們眼裏,只有能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的學生才是合格的,那麽很多學生在這個標準下自然就成了廢品,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就無從談起了。老師失去了繼續教育他們、幫助他們的熱情,放棄甚至鄙視他們,導致學生自信心受挫,甚至徹底放棄。而楊司的成功觀認為,每個學生因為各種原因,有著不同的文化思想基礎,這是客觀現實,並不奇怪。只要我們堅持教育孩子,讓孩子的思想素質、學習成績、身體、人格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提升,我們就認為我們的教育是成功的,而不是期望每個孩子都是第壹。這種評價標準讓我們對學生更加寬容和信任,也更容易讓學生獲得成功感。

這些交流讓我深刻認識到,雖然楊司的經驗很好,但要真正被認可和接受,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我們將這些經驗付諸實踐,創造性地實施,才能真正在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我認為,要落實國外的經驗,必須加強以下幾點:

壹、強化責任意識,倡導“真愛”的師德修養。

楊司人創立的楊司品牌,首先得益於全體楊司人的辛勤勞動和無私奉獻。為了提高學校的質量,蔡林森校長可以長期堅持睡在學生宿舍,了解學校的第壹手情況,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改進學校工作;為了提高學校的質量,老師們可以自發到學校集體備課,沒有任何怨言。他們把教育不是職業,而是事業和追求。學習國外的經驗,首先要學習的是他們的“真愛”倫理。這是做好工作最基本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廊坊十中建校時間不長,正是努力的時候。學校的發展需要這樣壹種可貴的精神作為不竭的動力。我們提出“兩作文”(寫十中發展史,寫個人成長史)的口號,就是希望所有的十中學子都像外國人壹樣為學校的發展發揮自己的才能,讓十中的未來壹片光明,讓每壹個十中學子的未來都大有可為。

第二,強化監督機制,形成“德庸兩分”的就業局面。

“能者上,庸者下”,這是任何壹個單位成功的重要標誌。楊司的經驗表明,在實際工作中要準確區分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優劣。表彰和獎勵優秀教師;對於不合格的教師,要努力給予支持和幫助。他們實在不稱職,應該堅決調離重要崗位,甚至棄用。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在教師量化考核、年終考評、教師福利、獎金分配、職稱評聘等方面制定壹系列具體可行的政策,鼓勵壹線教師和優秀教師,使教師在自然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德才兼備”的局面。真正做到楊司說的,讓好老師“聞壹聞”,讓差老師“聞壹聞”。

第三,強化管理作用,突出“精耕細作”的管理模式。

與楊司相比,我們的教育教學管理太粗放,太隨意,缺乏實效性,漏洞太多。楊司的領導層表示:我們只相信我們的管理層。由此可見管理的重要性。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不會有教師的嚴格自律;管理不到位,各部門之間就沒有有機的聯動;如果管理不到位,關於教育教學的先進理念就無法落實;如果管理不到位,“先學後教”、“日大掃除、周大掃除、月大掃除”都將成為壹句空話。所以國外的思想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教育教學的管理壹定要強調“精耕細作”,從管理到教育教學的每壹個細節。從備課、聽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到實習、考試,從教研活動的開展到教師專業素質的全面培養,教育管理者都應該有自己的理念和實施思路,有監督、檢查和評價機制,有及時的溝通、反饋和補救措施。就像楊司對學生要求的“日清、周清、月清、月清”,作為教學管理者,我們也要明確自己的日常職責,在每壹個階段都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從而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使管理工作緊張、有序、嚴格。

第四,強化改革氛圍,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模式。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標誌是解放學生的思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教學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促進學生在情感、素質、人格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因此,“以學生為中心”成為改革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問題。課堂改革的重點是如何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楊司“先學後教”和“以兵教兵”的思想和實踐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小小的室內,遇見古今的寒冷,遇見四面八方的風雨。在“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上,老師絕不會因為求多求多而剝奪學生自由發揮的機會和時間。他會非常重視學生品德、意誌、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註重用人文精神和時代精神去潤物細無聲學生的思想和意識。老師不僅把上課當成壹種工作,更是壹種人生的體驗。知識和情感在書本內外、門內外流動,教師的個人人格魅力和智慧得到充分展現。學生“師從其師,信其道”,在愉悅的智慧中充分感受到審美和創造的快樂,體會到人作為壹個人自身的價值被發現和重視的滿足感。也許,只有上了這樣的課,我們才能徹底擺脫應試的羈絆,自然而然地把握素質教育的本質。

因此,在新學年的教學改革中,我們將重點落實“以學生為中心”。體現了“自主、放手、互動”,體現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思考和實踐,體現了課堂安排的緊張和投入。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說、讀、寫活動,加強學生的思考、討論和提問,加強課堂上有益的學生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大程度避免教學中出現“假民主”、“假主體”、“假合作”等問題。教師要進壹步找準自己的定位,退壹步講,成為課堂的指揮者和領導者。完全由教師控制(甚至是壓力下的表面“控制”)、枯燥乏味、“高消耗低效率”的課堂,應該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徹底被拋棄。

“拿來”不是完全的復制,沒有充分“咀嚼”和“消化”的體驗不是有效的體驗。相信在教學實踐中,反復思考國外的經驗並靈活運用,將對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產生深遠的影響。

  • 上一篇:楊虎城將軍的孩子
  • 下一篇:有哪些適合不同年級小學生提高文學功底的書籍?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