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優秀作文 - 媽祖在海西的創作

媽祖在海西的創作

媽祖,在風雨飄搖的世界裏,時刻把天下船夫的安危放在心上。妳出生時如此,妳提升後也是如此。所以壹千多年來,媽祖被廣大航海家尊稱為“護海女神”。

在中國的沿海地區,在臺灣海峽兩岸,在華僑居住的碼頭上,都修建了供奉媽祖的廟宇。僅臺灣省就有3000多座供奉媽祖的寺廟,信眾超過14萬人。香火之盛,天下之冠。尤其是大部分寺廟都是直接從“梅州祠堂”中分出的,當地人以此為榮。每年的媽祖聖誕節,來自臺灣省各地的代表團經常到海對岸的湄洲島的祖廟朝聖。

媽祖是臺灣海峽兩岸同胞信仰的海神。早在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居住在日本的嚴思齊等人就想推翻幕府。不料嚴思齊、鄭誌龍等28人只進了13艘船,就逃到臺灣省的蠢港(今新港)安營紮寨,開發寶島。後來,在本鋼西區建立了天妃寺。媽祖宮,創建於本剛炎、鄭時期,稱為“開基媽祖”,代代擴建,規模壯觀。

清順治四年(1647),荷蘭殖民統治時期,福建移民在鹿港碼頭附近修建了壹座媽祖廟,史稱“鹿仔港天寺”。每年媽祖生日,按照大陸的做法,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

鄭成功收復臺灣省後,漳州、泉州、徽州、潮汕等地的人去臺灣省,都是把“湄洲祖廟”的神像或香火帶上船。上岸定居後,他們除了擴建“鹿仔崗天寺”外,還在保留地上另建了壹座寺廟供奉媽祖。因梅州供奉媽祖神像,祠堂名曰“天後宮”。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大陸僧人樹墻從湄洲祖廟朝天閣渡海至雲林北港,張泉當地移民隨即集資修建媽祖廟,留下樹墻主持香火。後來擴建為“北港朝天宮”。現在已經成為臺灣省香火最高的寺廟。

清光緒二十壹年(1895),甲午中日甲午戰爭,清軍戰敗,臺灣省同胞在日本侵略者的壓迫下,仍不忘祭拜媽祖,表現了關愛親人、緬懷祖先的情懷。臺灣省的媽祖廟增加了而不是減少了。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孫中山策劃臺灣省徽州起義,結識梁啟超,壹起拜天後宮。此時的兩個廣東老鄉,壹個為“國民革命”奔走,壹個為“戊戌變法”逃亡,立場不同,境遇不同,但他們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家鄉。異地相逢,真好。梁欣然為慈悲為懷的“護海神”媽祖搖手,並題寫對聯:“顯神通四海,永垂不朽;歷經幾朝,幾代封。”寫得好,以唱代唱,為媽祖信仰在臺灣省的傳播又增添了壹個故事。

現在,臺灣省兩岸雖然隔離了壹段時間,但海峽兩岸同胞對媽祖的尊重並沒有因為暫時的隔離而中斷,臺灣省各地的媽祖廟壹直在增加。近年來,臺灣省和媽祖廟都組織了前往“湄洲祖廟”祭祖的活動。近年來,每年都有超過10萬名臺灣香客前往湄洲島朝聖。

  • 上一篇:價值由自己決定。作家的價值是由什麽決定的?
  • 下一篇:600多篇初秋散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