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優秀作文 - 清街畬族鄉的鄉土建築

清街畬族鄉的鄉土建築

作為歷史上鄉村聚落的主要公共活動空間,古廊橋、古建築、碼頭、河港等歷史遺跡為清街的環境空間增添了些許魅力。迄今為止,清街保留了壹批具有鮮明明清特色的建築,其中李、池的府邸最為典型。它們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溪古建築群在規模、木結構、風格、雕塑等方面都很相似,2005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清街當地的祖先大多是從福建遷來的,民居建築形式深受福建影響。壹般為三進四出院落,以鬥式梁架為主,規模較大,壹家壹戶居住,雕刻精美,影響深遠。四合院二樓的步行走廊具有福建民居的特色。沿街門面采用可拆卸門板,二樓木板用於密封或欄桿,有的用竹廉價裝飾。大房子的院子壹般都有高高的石墻圍著。

“四面環山,三水慧遠,白石望月,玉帶繞腰”是古人對木源橋的生動寫照。沐源橋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因穿越沐源河而得名,在世界廊橋名錄中占有壹席之地。是典型的古廊橋,清道光十壹年(1831)重修。該橋長12m,高4.6m,寬4.4m。該橋呈拱形,石質結構,有壹條擡梁結構的木走廊,走廊兩側有亭式欄桿長凳。邊上有壹棵古樟樹,將近500歲了。奇怪的是,香樟的主莖上長了壹棵李子樹,成了“香樟抱李”的奇觀。大家都稱贊此景為“橋亭,坐亭納涼;捧梅,望梅解渴。”

下壹座木源橋就是青石街,故名青街。街道總長約200米,寬約3米。路面用青石鋪成,呈弧形,時而連續,時而開闊,空間變化豐富。在古代,村民們經常走在石板路上或沿著小溪和竹筏漂流,清街是連接山內外的交通大動脈。街道兩旁有許多商業和大屋,建築以木結構為主,都保留著明末清初的遺風。沿著青石街走超過100米,就能找到李氏屋。這座大房子的墻是用石頭砌成的,有3米高。始建於清雍正十壹年(1733)。由前廳、正廳、兩廂組成,均為建築。以重檐懸於山頂,前檐設回廊,四周相通。二樓有精美的馬賽克,工藝精細,總建築面積1,440平方米,獨壹無二。

清街古民居中雕刻最精美的是赤石屋。據遲氏族譜記載:“遲氏路基始祖,明萬歷初年由福建入浙,遷居沐源。此宅九祖發跡後,特地從浙江、福建、江西三省聘請了18土木工程師,歷時三年。”遲家在當地是個望族。因為這裏風景優美,池家為了讓丁、蔡二人富裕起來,花了很多錢建了壹個深宅大院。大屋建於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為二元四合院式建築。布局宏大,技藝精湛,隧道內外,青石八角石,光滑透亮。池大屋以木雕、花雕為特色,具有很高的觀賞和保護價值。自從踏進池的大屋,各種木雕就躍入我們的眼簾,幾乎所有的木質構件都有雕刻。用“無雕不成木”來形容也不為過。木雕題材廣泛,涉及歷史故事、戲曲人物、宗教神話、名勝古跡、山水花卉、幾何圖案等。教堂墻上有218木雕,栩栩如生,令人眼花繚亂。雕塑中的蜜蜂采蜜、鯉魚躍龍門、壽桃蝙蝠、宋河圖、花瓶對、吳棟秦昭等都體現了豐富多彩的畬鄉文化,被專家譽為“明清民間木雕藝術博物館”。

  • 上一篇:小學生作文評語套用句子
  • 下一篇:365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