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優秀作文 - 回憶兒童散文《捉迷藏》

回憶兒童散文《捉迷藏》

“池塘裏的水全是雨水,已經停了。田地周圍的泥裏全是泥鰍。我天天等妳抓泥鰍……”《捉泥鰍》是在壹首給嬰兒的搖籃曲裏錄制的,大家應該都不陌生。費了好大勁才在網上找到作者和出處,但只能大致判斷為臺灣省民謠。盡管政府不遺余力地宣傳知識產權保護,但公眾仍然不夠尊重版權。

小時候老家人基本不吃泥鰍。那時候泥鰍很多,春天是魚的繁殖季節。壹場大雨過後,泥鰍成雙成對地沿著泥水沖出溝渠環遊世界,壹路在水草中纏綿、翻滾、嬉戲,鬧得沸沸揚揚。這時候泥鰍很大,將近半尺長,用網兜很容易幹。夏天,惡毒的太陽把水田裏的水曬熱了,小魚受不了高溫翻了肚皮。當他們下水捕魚時,他們的腳會被燒紅。泥鰍比魚更能幹,它們鉆進泥裏避暑。在田埂上挖壹塊泥,裏面會鉆出很多小泥鰍。此時,泥鰍非常小,通常不到壹英寸長。泥鰍的生命力極其頑強。有些學生在中學時很調皮。他們把泥鰍放在教室外的走廊裏。水泥地面在太陽下不敢赤腳踩,但泥鰍壹節課下來依然保持著生命的氣息。泥鰍的生命力是驚人的。秋天,可以在池塘的淤泥中挖出泥鰍。

泥鰍和鱔魚、鯰魚壹樣,光滑無鱗,身上有粘液,但鱔魚細長易抓,鯰魚又大又軟,從魚頭下捏軟腹鯰魚也擺脫不了。常見的泥鰍只有壹兩寸長,無從下手。即使抓到了,也很容易滑掉,所以不容易抓到泥鰍。因為家裏不吃泥鰍,所以也沒試過用其他方法抓泥鰍。長大後在省城上學。學校墻外有壹片稻田。每天上午和下午,我都去田埂上散步,看書。有壹次我看到溝裏有很多泥鰍,就請了幾個同學回宿舍帶臉盆和水桶。每個人都來自農村,擅長捕魚。溝的上遊築起了堤壩,用臉盆把水抽幹。溝底被流水沖刷了很久,溝底的泥土很硬。我們把它們壹個個放進桶裏,它們作為戰爭的果實被帶到教室裏。城裏長大的同學們興致勃勃地在桶裏抓泥鰍,卻總是抓不到,壹看就哄堂大笑。泥鰍在學校食堂被加工成壹道好菜,大家都喝了酒。在省城的學校裏,男生女生赤腳去抓泥鰍,在我們的大學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畢業留言簿上有很多約好去抓泥鰍的。20多年過去了,同學們在聚會上還是會說起抓泥鰍,但城市裏謀生不易,沒有人有興趣抓泥鰍。

來北京,經常可以吃到泥鰍。很多人喜歡吃泥鰍,因為泥鰍是炒幹的。當我回到我的家鄉時,我發現方人也過去常吃泥鰍,但那很殘忍。有壹道菜叫“泥鰍鹵豆腐”。據說整塊豆腐是用活泥鰍煮的,泥鰍受不了熱水全部鉆到豆腐裏,於是泥鰍的鮮味就被煮到了豆腐裏。大自然視泥鰍為人類的食物,但絕不會同意如此殘忍的吃法。我沒見過這道菜,看到也會拒絕吃。

  • 上一篇:手影戲寧寧有什麽描述?
  • 下一篇:我和張衡寫了壹篇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