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如何研究關於科學的個人話題?

如何研究關於科學的個人話題?

主題名稱

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個案研究

關鍵詞的定義和主題名稱的解釋

關鍵詞:農村小學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利用

1.農村小學:指位於農村地區(街道社區或村委會)的完全小學。

2.課程資源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課程資源是指有利於課程目標實現的各種因素,狹義的課程資源僅指構成課程的因素的直接來源。基於上述觀點,本課題使用了壹個相對寬泛的課程資源概念,即課程設計、編寫、實施、評價等整個課程開發過程中農村地區可利用的壹切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的總和。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教材和各類資源。

3.所謂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需要,選擇文字材料、實物材料、音頻、視頻、電子和多媒體材料以及社會和自然資源,對國家課程(我們使用的教材)進行補充、替換和重組的過程。

4.所謂課程資源的“利用”,就是將已開發的課程資源與現有資源進行整合,並有效利用,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的過程。

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相互依存的。開發的課程資源只有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的活動過程,與學習者互動,課程資源的價值才能最終體現出來。所以開發的目的在於利用。另壹方面,為了實現課程教學的目標,我們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開發課程資源,我們有目的地開發課程資源。有時“發展”和“利用”是相互滲透的,發展中有利用,利用中有發展,所以“發展”和“利用”是壹對“孿生姐妹”,是不可分割的有機統壹體。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是順利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作為壹所農村小學,我認為應該加強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研究,積累壹些實踐教學案例。

課題的理論基礎或相關政策基礎。

1.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指出,為了使小學生具有廣闊的知識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的教材,必須開發各種課程資源。並強調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調動教師、家長、學生等社區成員的積極性,根據農村和城市學校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和渠道開發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課程性質):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為目的的科學啟蒙課程。科學素養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門承擔科學啟蒙任務的課程,將悉心呵護孩子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求知欲,帶領學生學習與周圍世界相關的科學知識,幫助他們體驗科學活動的過程和方法,使他們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關系,願意與人合作,與環境和諧相處,為後續的科學學習、其他學科的學習以及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科學課程是開放的。這種開放性表現在,課程要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練習、評價等方面為師生提供選擇和創新的機會,使課程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經歷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這種開放性表現在引導學生利用廣泛存在於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網絡和各種媒體中的各種資源進行科學學習,將學生置於廣闊的背景中,幫助他們不斷拓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豐富學習經驗。

2.系統論

系統理論告訴我們,系統的整體功能在於系統中所有要素的整體優化,以達到最佳效果。科學教育是壹項系統工程,科學課程資源是科學教育系統中的主要元素。同時,科學課程資源是壹個獨立的系統,其中物質資源和條件資源是子系統。只有將科學教育系統中的所有要素作為壹個整體進行優化,才能有效地實現課程目標。

3.創新學習理論

創新學習是指學習者在學習已有知識的過程中,不拘泥於書本,不相信權威,不循規蹈矩,而是以已有知識為基礎,結合當前實踐,大膽探索,積極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設計、新意圖、新途徑、新方法的學習活動。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科學課程改革的目的是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學生體驗探究式的學習活動,從而培養他們探索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和欲望,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認識,逐步學會用科學的方法看待和思考問題。在實施科學課程的過程中,開發和利用好科學課程資源是壹個關鍵環節。《科學課程標準(3-6年級)》在闡述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提出課程實施建議時,多次強調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為了使學生的科學學習具有獲得智能的背景,科學教育不能局限於傳統的教材,而必須利用和開發多種課程資源。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無時不在,無處不在。要充分調動教師、學生、家長等社區成員的積極性,根據農村和城市學校特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通過多種方式、途徑和渠道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 * *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和發展。而我們缺乏這種理念和實踐,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價值認識不夠。科學課程壹方面受困於校內課程資源的普遍緊張,另壹方面造成各種校外資源的閑置浪費,課程資源的短缺制約著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

科學課程資源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壹般來說,壹切可以用於科學課程開發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資源都可以稱為科學課程資源。在空間上也是廣泛分布的,根據其空間分布特點大致可以分為“校內課程資源和校外課程資源”。我們過去的科學教育曾經過於強調從書本上學習知識。在課堂上,很多老師習慣於簡單地用“讀科學、說科學”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這對孩子的科學學習產生了很多負面影響。孩子們常常覺得科學課的內容太抽象,課堂上的知識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即使學了壹點知識,他們也發現沒有機會應用到實踐中,從而人為地制造了科學與學生的距離。久而久之,學生對冷書失去興趣,對理科學習失去熱情。

在現實生活中,科學教育的內容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科學教育中很多關於生活世界、物質世界、地球、宇宙的內容都與我們的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也對豐富多彩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在實施科學課程的過程中,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從兒童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關註兒童的生活環境和家庭實際,將科學教育與兒童的成長經歷相結合,對我們日常生活周圍的事物有良好的眼光,充分利用具體而生動的課程資源對兒童進行科學教育,那麽科學對兒童來說就不再是冷冰冰的、死板的了。

目前城鄉差別較大,課程資源尤其是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分配往往不均衡。總的來說,廣大農村和薄弱學校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課程資源上明顯沒有優勢。但是,從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來看,即使是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他們的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但他們缺乏的是識別、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和能力。所以,目前對於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來說,壹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課程資源的地位和作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壹方面,課程資源,尤其是作為課程實施條件的課程資源嚴重不足。另壹方面,由於課程資源意識薄弱,大量課程資源,尤其是作為課程要素來源的課程資源被埋沒,不能及時加工轉化進入實際中小學,造成許多寶貴的課程資源閑置浪費。壹些中小學甚至把教科書作為唯壹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的概念意識非常狹隘。事實上,許多不同的材料從課程實施條件的角度來看可能有很大的反差,而從課程要素的角度來看,許多不同的資源在教育價值上是同質的。關鍵是我們如何使用它們。當然,這種說法決不能成為我們拒絕改善課程實施條件的理由,而應該成為我們開發和利用作為課程要素之源的課程資源的動力。

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研究分析,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區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概況。

2.探索適合農村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特點的實施途徑,充分挖掘家庭、學校、社區寶貴的科學教育資源,拓寬科學課程教育教學渠道。

3.全面融洽師生關系,營造有利於學生科學學習的校內外環境,充分利用區域內科學課程資源優勢,積極開展科學教育實踐活動。

4.使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鄉,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發揮學校和區域的優勢,提高學校的品位,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全面提高。

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地方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現狀分析。制定壹套具有農村特色的科學課程資源開發方案,並在日常科學教學實踐中有效利用。開發地方隱性科學教育資源,發掘科學課程的教育功能。

2.本地區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內容體系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如何樹立科學教育大資源觀,根據農村的獨特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開發科學課程資源的積極性,拓展開發科學課程資源的視野,是農村小學科學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研究的核心內容。

課題研究的過程和方法

第壹階段:2011.7-2011.9學習相關理論。

主要任務是:做好理論準備、基礎準備、檢查前調查、方案準備、設計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2011.9–2011.10制定實驗計劃。

第三階段:2011.11-2012.4組織實驗,積累材料。

第四階段:2012.4-2012.5研究總結、實驗總結、結論。

主要任務是:收集整理各類研究資料,分析研究成果,透過現象揭示規律,撰寫研究報告。

研究方法:

本課題的研究以行動研究為主,輔以實踐反思、經驗總結和文獻研究。

行動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創造性地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自然條件下練習,並不斷反思練習,通過四個步驟:計劃-練習-觀察-反思。啟發學生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品,用最簡單的材料,開發壹些以最直觀的方式“發揮深奧的科學原理”的教具和學習工具。

課題研究的條件和預期結果

研究條件:

該研究員長期在農村從事小學科學教學工作,現為江寧區科學教學帶頭人,具有壹定的教學經驗和較高的理論水平。

預期結果:

1.總結報告:研究總結報告。

2.研究相關論文,爭取在市級以上期刊發表或獲獎。

3.積累研究案例。

學校的意見

區教育學會審批意見

  • 上一篇:東江淮小學
  • 下一篇:陜西Xi安有多少所小學?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