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流程設計有什麽要求?

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的流程設計有什麽要求?

幼兒園集體活動流程設計需要註意以下幾點:

壹是教育活動目標模糊、不明確,缺乏可操作性。

例1大類科學活動——土豆寶貝

活動目標

1.師生創造環境,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

2.鼓勵孩子大膽提出與土豆相關的問題,用更連貫的語言表達對土豆的感受。

3.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培養孩子對科學活動的態度、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上例中的目標1和3過於籠統,不夠具體,形同虛設。很難通過壹次活動完成這樣模糊的、可操作的目標,這種情況往往導致孩子學習的無目的性,老師指導的盲目性,缺乏針對性。

有的老師還把活動目標和活動建議、活動過程混為壹談,把活動目標和活動內容混為壹談。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結果的規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壹個規範清晰的行為目標表述應該包括:行為主體是指學習者,因為行為目標描述的是兒童的行為,而不是教師的行為;行為動詞用於描述兒童形成的具體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情境或條件——指影響兒童學習結果的特定限制或範圍,主要解釋兒童完成操作的情境;表現水平或標準——指兒童達到目標的最低表現水平,用於評價學習表現或學習結果的程度。

那麽,如何陳述教學目標是明確的呢?怎樣才能實現教學目標的清晰化?壹是教學目標盡量用可觀察的行為來表述,使教學目標具有可操作性;第二,教學目標的陳述應反映兒童行為的變化,陳述兒童的學習結果;第三,教學目標的表述應有利於考慮如何科學地測量和評價教學效果。因此,示例1的目標可以修改如下:

1.通過品鑒、制作小動物或各種造型活動激發孩子的探索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大膽地說話,用更連貫的語言說出土豆的味道和特點;

3.通過經營活動,引導孩子感受家鄉的美好和勞動的快樂,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熱愛勞動的感情。

第二,在選擇活動內容時,忽略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地區、幼兒園、班級幼兒的特點,內容有難有易。

教學內容設計是教師認真分析教材,合理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合理安排教學內容的表達或呈現的過程。它是教學設計中最關鍵的環節和主要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教學活動的成敗。什麽樣的教學內容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對這類問題的考慮涉及到“工具理性”的問題。工具理性是指體現在計算、測量、組織、預測等技術行為中的認知能力,其目的是追求行動的“效率”和效用的最大化。【註③】教師要借助工具理性對教學媒介進行質疑和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應該體現在:所選取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是什麽?如何理解、組織和呈現所選內容?就某壹內容而言,哪種方法最有效?對於幼兒來說,如何學習才能獲得最有益的發展?因此,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我們應該註意:

1.選擇適當的、合適的內容,與目標無關或無關的內容要刪除。

在大課的科學活動《故鄉的黃河》中,其主要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黃河”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及其發源地,黃河流經蘭州;通過參觀了解蘭州十裏黃河風情線,培養孩子熱愛家鄉的情懷;知道黃河與我們人類的生存息息相關,就要保護好它們,培養孩子最初的環保意識。老師把對長江的認識作為介紹的重要內容,占用了大量的活動時間,但與活動目標關系不大,內容抽象,孩子難以理解。所以可以把它從正文中刪去,作為附錄放在全文末尾,供教師酌情參考。

2.選取的內容要考慮兒童的年齡特點,在兒童的近期發展區有發展空間,即以兒童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

在大班的科學活動《宇宙英雄奧特曼》中,老師打算告訴孩子們,“怪物是由壹種叫堿的物質制成的,它是透明無色的,但是有壹樣東西是可以找出來的。它的名字叫酚酞試劑,因為堿遇到酚酞會變紅,所以小孩能看到怪物。那麽什麽能消滅怪物呢?它是壹種叫做‘酸’的溶液,因為酸可以中和堿。”酸堿中和是初中化學中壹個重要的基礎知識,涉及到相對復雜的物質結構變化和化學反應機理。設計者所表達的內容明顯超出了兒童的體驗範圍,兒童很難理解這種化學變化的真相,而且這種內容也不利於兒童的認知發展。

3.選取的內容要緊密聯系兒童的現實生活,既要適度新穎,又要避免脫離兒童的現實生活經驗,要著眼於兒童身邊的科學。

下面的活動設計成功地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

例2大類科學活動——物體膨脹真奇妙。

設計意圖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物體受熱、冷卻或遇水膨脹的現象。為了讓孩子通過實驗初步認識這壹現象,簡單了解其原理,特設計此活動,提高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和探索能力。

活動目標

兒童通過觀察和探索,感知物體膨脹的現象,初步了解物體膨脹的條件。

引導孩子理解事物的變化和變化的樂趣。

活動準備(略)

活動過程

壹、導言(略)

二、基礎部分

(壹)觀察和發現物體的熱膨脹現象。

1.看壹看:老師現場炒油條,讓孩子觀察油條的變化,並解釋原因。

這是真的嗎?

2.嘗壹嘗:現場制作爆米花,讓孩子品嘗,感受其變化的秘密。

3.對比:玉米和爆米花有什麽區別?

4.做:老師展示扁平的乒乓球,讓孩子想辦法讓它膨脹起來。為什麽?

(2)觀察發現物體遇冷膨脹的現象。

1.給孩子看凍裂的瓶子,觀察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

2.說說還有哪些物體遇冷會有這種現象?

(3)觀察和發現物體遇水膨脹的現象。

1.孩子們的桌子上分別擺滿了壹盤盤的腐竹、銀耳、餅幹等。孩子們被要求將其中壹個浸泡在水中,觀察發生了什麽。

2.把泡過水的黃豆和沒泡過的黃豆拿出來,引導孩子觀察兩者的區別。為什麽?

3.引導孩子觀察剛泡好的腐竹、銀耳、餅幹...盡量用自己的語言解釋大豆的情況。

4.孩子們拿著壹些茶葉,壹邊泡茶壹邊談論茶葉的變化。

(D)遊戲:有趣的蝦片(略)

第三,結語部分

談談物體膨脹的現象,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有哪些物體膨脹的現象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三是教學方法和手段單壹,忽視領域間的滲透。

具體來說,這個問題表現在註重形式的新穎而忽視內容本身的有機聯系,仍然註重老師的講授及其控制作用的發揮,忽視孩子通過“做”而不是“聽”來學習科學,知識遷移的痕跡較重。

例3中學數學活動設計——“有趣的數字”

1.老師展示數字影像相冊,要求幼兒仔細觀察,大膽想象,依次讀出數字,加深對數字0到9的理解。

2.根據圖畫書,孩子們學習數字歌曲。

1細如鉛筆長,2如小鴨水上遊。

3像耳朵聽聲音,4像旗幟在風中飄蕩,

5像秤鉤賣菜,6像哨子吹,

7像鋤頭除草,8像娃娃摔不倒。

9就像盛水的勺子,0就像做蛋糕的雞蛋。

3.遊戲活動。

遊戲壹:數字藏在哪裏?

展示圖片,引導孩子仔細觀察,找出數字0-9藏在哪些動物身上。

遊戲二:“尋找數字”

依次展示兩張難度不同的圖片,找出哪些數字是由圖片中的動物組成的。

4.業務活動。

老師:除了剛才孩子們看到的圖片,我還帶了很多動物的圖片,放在桌子上的籃子裏。請拿出壹張妳喜歡的圖片。

這項活動的設計者初衷是“根據中學生的思維特點,培養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引導孩子認識數字、記憶數字圖像。”將單調的數字與生活中的物體結合起來,巧妙的簡筆畫建模,讓孩子輕松有趣的學習。但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缺乏對中班兒童學習特點的了解,忽視了為兒童創造壹個主動探索和學習的環境,過分強調形式的變化,未能將對數字的理解融入兒童的日常生活。所謂“遊戲”,只是孩子在老師控制下的實踐活動,老師教的痕跡很重,很難看到孩子會“輕松有趣”地學習。相反,在這種典型的小學和成人教學環境中,我們深深懷疑孩子能否“感受到事物的數量關系,體驗到數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幫助每個孩子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新的經驗,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的發展”只能是空中樓閣。

第四,不註重科學活動過程中問題的設計,封閉式問題和無效問題較多。

在集體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主要靠提問來引導幼兒探究,所以問題的設計非常重要。壹般來說,提問應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可以指向幼兒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發幼兒的自由表達、發現和創造。

比如中班的部分科普教育活動“驢過河”提問:驢第壹次馱著什麽過河?驢子不小心掉進河裏,發現身上的鹽袋怎麽了。驢子第二次馱著什麽過河?當驢子背著棉花掉進河裏的時候,它有沒有發現棉花包也是輕的?設計者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提問方式,引導孩子們逐漸理解故事內容,找到驢心中的疑惑,從而帶著問題進行實驗,通過操作活動來驗證前面的結論。

雖然《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後,我們確立了新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師觀和知識觀,但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綱要的基本思想和理念,還需要壹個艱難的過程。教師的專業成長依賴於教師的自我反思、專家指導和同伴合作。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有條件的地區可以依托與高校教師、學前教育委員會的合作,借助繼續教育等形式和力量,組織教師開展活動設計專題培訓,包括明確活動設計的重要作用、了解活動設計的格式和規範書寫等。

改革考核制度,把教師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專業發展結合起來,註重調動教師在教學和科研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特別是把促進幼兒發展的教學成果作為評價教師的主要指標,從而提高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效率,真正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加強園本教研工作。引導教師關註兒童學習的過程,發現、發現和研究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探索為什麽教、教什麽、怎麽教。本質上,園本教研是幼兒教師在正常教學時間內,基於自身教學實際問題,為提高教學質量而開展的行動研究。它是“為教學而研究,為教學而研究,在教學中研究”,不僅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也促進了教師的綜合專業素質。

在職前教育中,要加強對學生活動設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註重在幼兒園的實習和實踐,讓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掌握標準化的教學設計技能,並能夠熟練運用。

  • 上一篇:孩子們如何學習英語口語
  • 下一篇:新課標小學四年級數學第壹冊“計算工具的認識”三個教案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