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淺談如何學好小學數學

淺談如何學好小學數學

學會主動預習新知識,講解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所以,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看書,用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問題預習。比如妳自學壹個例子,妳要搞清楚這個例子講的是什麽,條件是什麽,妳想要什麽,書上怎麽回答,為什麽要這樣回答,有沒有新解,步驟是什麽。抓住這些重要問題,用腦子思考,壹步壹步深入,學會利用已有知識自主探索新知識。

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思維方法。有些同學對公式、性質、規律很熟悉,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卻不知道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答。如果有這樣壹個問題讓學生去解決,“如果把壹個長方體的高度去掉2厘米,它就變成了壹個立方體,它的表面積就減少了48厘米。這個立方體的體積是多少?”雖然學生對求體積的公式很熟悉,但由於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逐步掌握解題時的思維方法,所以很多學生想不出解題的方法。單位方面,這個問題涉及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的關系看:長方形→正方形;從思維和推理的角度來說,就是:長方體→縮小長方體的壹部分,底部是正方形→縮小四個面的面積→求壹個面的面積→求長方形的長度(即正方形的邊長)→立方體的體積。受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可以按照思路回答(可以畫圖)。有同學很快想通了:如果原長方體底面的長度是X,那麽2X×4=48 = 48得到:x = 6(即立方體的邊長),這樣立方體的體積就是6× 6× 6 = 216(立方厘米)。

及時總結解題規律,解答數學題壹般是有規律可循的。解題時要註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完每道習題後,要註意復習以下幾道題:(1)這道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麽?(2)用什麽基礎知識和圖形來解決這個問題?(3)妳是如何觀察、聯想、轉化這個問題來實現轉化的?(4)用什麽數學思想和方法解決這個問題?(5)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壹步在哪裏?(6)有沒有做過類似這個的題目?解決方案和思路有何異同?這個問題妳能找到多少種解決方法?哪個最好?什麽樣的解決方案是壹種特殊技能?可以總結壹下在什麽情況下?把這壹系列問題放到解題的每壹個環節中,逐步提高,持之以恒,學生解題的心理穩定性和適應能力才能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才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疑問、提問題,啟發他們多思考。這個時候,學生要積極思考,拓寬思路,這樣思維的廣闊性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比如修了壹條2400米長的運河,5天就修了20%。照此計算,剩下的要多少天才能修好?根據總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列出以下公式:(1) 2400 ÷ (2400× 20% ÷ 5)-5 = 20(天)(2) 2400× (1-20%)。老師啟發學生問:“修復其中的20%需要多少天,修復剩下的(1-20%)需要多少天?”同學們很快想到了倍比的方法:(3) 5× (1-20%) ÷ 20% = 20(天)。如果從“已知壹個數有多少個分數,求這個數”的方法來思考,可以得到如下解:5 ÷ 20%-5 = 20(天)。再開導壹下學生,能用比例知識回答嗎?同學們會想出:(6) 20%: (1-20%) = 5: X(假設剩下的用X天完成)。這啟發了學生更多的思考,溝通了知識之間的縱橫關系,改變了解題方法,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善於提問,提出難題始於思考,思考源於懷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始於懷疑,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學會創新的關鍵。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過:“不會提問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會學習,要從學會提問開始。比如在學習“測量角度”和認識量角器的時候,仔細觀察量角器,問自己“我發現了什麽?我能問什麽問題?”通過觀察和思考,妳可能會說:“為什麽會有兩個半圓形的刻度?”“內外秤有什麽用?”“只用壹個秤測量比用兩個秤方便嗎?”“為什麽要有壹個中心點?”等等,不同的同學會提出不同的意見。當測量壹個像“V”這樣的形狀時,妳可能會認為沒有必要用其中壹條邊來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在學習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即增加主體意識,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激發創造欲望,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 上一篇:“都江堰”教案設計“兩篇文章”
  • 下一篇:體育作文6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