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六年級有數學題嗎?

小學六年級有數學題嗎?

六年奧數綜合練習題18答案(用方程解應用題)

解決實際問題的簡單方程列表

10x+1,所以有

3(105+x)= 10x+1,

7x=299999,

x=42857 .

答:這個六位數是142857。

註意:此解決方案有兩個關鍵點:

研究表明,根據題目的特點,“整體”設置元素的方法很有特色。

(1)擅長分析問題中已知數與未知數的數量關系;(2)是壹般語言和數學形式語言之間關系的轉換。所以要想提高解決應用問題的能力,就要在這兩個方面下功夫。

例2壹支隊伍以1.4m/s的速度行進,在終點,壹名通訊員有事通知排長,於是以2.6m/s的速度從終點沖向排長,並立即返回排長。* * *用了10分50秒。問:隊伍有多長?

分析:這是壹個“敘舊重逢”的問題。通訊員是從末端追到頭部,他和頭部的距離就是隊伍的長度;通訊員從頭部返回到尾部是壹個相遇問題,他帶著尾部行進的距離就是隊伍的長度。如果通信者從末端到頭部需要X秒,那麽通信者從頭部回到尾部需要(650-x)秒,這樣做壹個方程就不難了。

解決方案:假設記者從隊伍的末尾走到隊伍的最前面花了x秒。

2.6x-1.4x = 2.6(650-x)+1.4(650-x).

解是x = 500。推斷該團隊的領導者是

(2.6-1.4)×500=600 (m)。

a:隊伍的長度是600米。

註意:設置未知有兩種方式:壹種是設置直接未知,求什麽,設置什麽;另壹種是設置間接未知數。當難以直接列出方程時,設置與需求相關的間接未知數。對於困難的應用問題,通過適當地選擇未知數來建立方程往往更容易。

例3在壹條與鐵路平行的小路上,壹群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同時向南行駛。行人速度為3.6 km/h,騎車人速度為10.8km/h,這時壹輛火車從他們身後駛來。火車超過行人用了22秒,騎車人用了26秒。火車的總長度是多少?

分析:此題為追趕題。行人速度為3.6 km/h =1 m/s,騎車人速度為10.8 km/h =3 m/s,列車車體長度等於列車尾部與行人的距離差,也等於列車尾部與騎車人的距離差。如果假設火車的速度為x米/秒,那麽火車車體的長度可以表示為(x-1)×22或(x-3)×26,這樣就不難列出方程式了。

解法:設這列火車的速度為x米/秒,根據題意做壹個方程。

(x-1)×22=(x-3)×26 .

解是x=14。所以火車的車身長度是

(14-1)×22=286 (m)。

服務員:這列火車全長286米。

如圖,沿著壹個邊長90米的正方形,逆時針方向,A從A出發,每分鐘走65米,B從B出發,每分鐘走72米。當B第壹次追上A時,他在正方形的哪壹邊?

分析:這是壹個循環追趕問題。這類問題可以先看作是“直線”追趕問題,然後計算B追趕A所需的時間,再返回“環形追趕問題”。根據這段時間B走過的距離,應該計算出B在正方形的哪邊。

解:假設B在追上A的時候留下了X點..根據題意,A在b的前面。

3×90=270(米),

所以有

72x=65x+270 .

因為這個正方形有90米長,有四個邊,所以它是由

可以推斷此時A和B應該在正方形的邊緣。

A:B第壹次追上A的時候,是在廣場上DA這邊。

例5:壹艘船行駛在A港和B港之間,順流從A港航行到B港,逆流從B港航行到B港,已知當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8 km/h時,逆行和順行的時間比為2∶1。有壹天恰逢暴雨,現在的速度比原來快了壹倍。這艘船來回花了9個小時。問:A港和B港之間有多少公裏?

分析:這是壹個流水中的跳閘問題:

順流速度=靜水速度+水流速度,

流速=靜水流速-水流速度。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先求出水流的速度。

解:假設A口和B口的距離是X公裏,原來的當前速度是壹公裏/小時。根據問題的意思,上遊速度和下遊速度的比值是2: 1,也就是說,

(8-a)∶8+a = 1∶2,

根據暴雨天數,當水流速度變為2a km/h時,有

解是x=20。

A:A港和B港之間的距離是20公裏。

例6某校組織150師生出國旅遊。這些人要到5點鐘才能離開。為了趕上火車,他們必須在6: 55到達火車站。他們只有壹輛能坐50人的大巴,時速36公裏,學校離火車站265,438+0公裏。很明顯,他們都是壹路坐車,沒有時間,所以只能壹邊坐車壹邊走路。如果每小時能走4公裏,應該怎麽安排,讓大家都能準時到火車站?

要到達火車站,每個人的步行時間和乘車時間應該是壹樣的。如果大家都走X,公交車115分鐘能走完嗎?

解決方法:將150人分成三組,每組50人。步行速度為4 km/h,汽車速度為

解決方法是x = 1.5(小時),即每個人走90分鐘,騎25分鐘。三組人5點同時出發,第壹組人乘車25分鐘到達A點,下車步行;大巴馬上從A返回,在B遇到徒步的第二組人,坐了25分鐘的大巴,第二組下車步行,大巴馬上返回,在C遇到徒步的第三組人,然後直接送到火車站。

安排第壹批和第二批人準時到達火車站是沒有問題的。第三類人是不是剛好可以坐25分鐘的公交車?必須計算。

第二次返程時間是20分鐘,所以可以算出公交車第二次返程時間應該是20分鐘,所以當公交車遇到第三批人的時候,公交車已經用了25× 2+20× 2 = 90(分鐘),還有115-90=25(分鐘),正好可以準時送達第三批人。

所以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來安排。

註:解方程後,步行90分鐘,乘車25分鐘即可安排,但驗算不能省略,因為關系到第三組人能否按時到站。通過計算得知,第三組人正好可以坐25分鐘的公交車,準時到達。但是,如果人數增加或者速度變慢,雖然可以類似地列出方程,但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準時到達目的地。

其次,引入參數方程解決應用問題

對於數量關系復雜或已知條件較少的應用題,除了未知數外,還需要增加壹些“設而不求”的參數,以方便把自然語言描述的數量關系翻譯成代數語言,溝通數量關系,為方程創造條件。

例7有人走在高速公路上,每4分鐘就會有壹輛公交車迎面和他相遇,每6分鐘就會有壹輛公交車從後面超過他。如果人和汽車以恒定的速度行駛,公共汽車站多長時間離開壹次?

分析:在這個問題中似乎不太容易找到平等的關系。走在高速公路上註意到有人遇到迎面駛來的車,這是壹個相遇問題。壹個人和壹輛車的四點距離之和,正好是兩輛同方向行駛的公交車之間的距離。每6分鐘就有壹輛車從這個人後面經過,這是壹個追趕問題。6分鐘時壹輛車和壹個人的距離差,正好是兩輛車的距離。然後引入未知常數速度作為參數,問題就解決了。

解法:我們設壹個公交站,每x分配公交車,有人的速度是v1,車的速度是v2。

從① ②,得到

將③代入①得到

註:本題引入了v1和v2兩個未知變量,在計算時消去,即本題答案與參數的選擇無關。這個問題有很多解決方法。請參考本系列五年級數學活動課第26講。

整個牧場上的草長得壹樣密,壹樣快。已知70頭牛24天吃草,30頭牛需要60天。96天要把牧場的草吃完,有多少頭牛?

分析:本題中牧場的原草量是多少?妳每天能種多少草?在牛壹,妳每天吃多少草?如果這三個量用參數a,b,c表示,要問的牛數是x,可以列出三個方程。如果能排除a、b、c,問題就解決了。

解法:設整個牧場原來的草量為A,每天生長的草量為B,牛壹每天吃的草量為c,如果X頭牛能在96天內吃完牧場的草,就會有

②-①、獲取

36b=120C .④

③-②,是

96xc=1800c+36b .⑤

將④代入⑤得到

96xc=1800c+120c .

解是x=20。

甲:有20頭牛。

從A到B的高速公路只有上坡和下坡,沒有平坦的道路。汽車上坡時時速20公裏,下坡時時速35公裏。汽車從A地到B地要行駛多少公裏的上坡路?

解法:A到B的上坡路,就是B到A的下坡路;A到B的下坡路是B到A的上坡路,設A到B的上坡路是x公裏,下坡路是y公裏。

①+②,get

將y = 210-x代入①,得到

解是x = 140。

答:A和B之間的高速公路是210公裏,從A到B需要開140公裏的上坡路..

三、列舉不定方程解決應用題

有些應用問題是用代數方程解決的,有時未知數比列出的方程還多。在這種情況下,方程稱為不定方程。此時方程有多解,即解不唯壹。但要註意題目對解法的要求。有時,只需要壹些或個別的解決方案。

例10六班(1)舉行數學考試,采用五級評分制(5分最高,4分第二,以此類推)。男生平均分4,女生平均分3.25,全班平均分3.6。如果班上30多名學生,不到50名學生,有多少男生女生考了?

解法:假設這個班有x個男生,y個女生,那麽就有

4x+3.25y=3.6(x+y),

簡化後得到8x=7y。所以全班都有學生。

大於30小於50的自然數中,只有45能被15整除,所以

推斷x = 21,y=24。

a:這個班男生21,女生24。

例11小明玩戒指的遊戲,套中的雞壹次得9分,套中的猴得5分,套中的狗得2分。小明* * *設置了10次,每次都被困住,每個小玩具至少被困住壹次,小明設置10次* *得到61分。問:小明最多誘捕壹次雞?

解:如果小雞被困x次,猴子被困y次,小狗被困(10-x-y)次。根據61分數可數方程

9x+5y+2(10-x-y)=61,

簡化後為7x = 41-3y。

顯然,y越小,x越大。代入y=1得到7x=38,沒有整數解;如果y=2,7x=35,則解為x=5。

答:小明最多困住雞五次。

例12某縫紉公司有A、B、C、d四個組,A組每天可縫制8件上衣或10條褲子。B組每天可縫制9件上衣或12條褲子;C組每天能縫7件上衣或11條褲子;D組每天可以縫制6件上衣或7條褲子。現在外套和褲子要縫在壹起(每套是壹件外套和壹條褲子)。問:這四組在7天內可以縫制多少套衣服?

分析:不能只根據夾克或者褲子的數量來安排生產。要考慮各組生產夾克和褲子的效率,用搭配來安排生產。

首先要說明的是,要安排做大衣效率高的人多做大衣,做褲子效率高的人多做褲子,這樣才能做最多套衣服。

壹般來說,假設A組每天可以縫制a1的襯衫或者b1的褲子,他們的比例是,在A組盡量多做襯衫,B組盡量多做褲子的條件下,安排配套生產。這

效率高,所以這七天安排這兩個組生產壹個產品。

如果A組生產x天的夾克,7-x天的褲子,B組生產y天的夾克和7-y天的褲子,那麽四組分別生產6× 7+8x+9y(件)和11× 7+65438的夾克和褲子。根據問題的意思,get

42+8x+9y = 77+70-10x+84-12y,

設u = 42+8x+9y,那麽

顯然,x越大,u也越大,因此,當x=7時,u的最大值為125,此時y的值為3。

答:A組和D組被安排7天生產夾克,C組7天做褲子,B組3天做夾克,4天做褲子,所以生產的套數最多,共125套。

註意:這個問題還是兩個未知數,壹個方程,不可能有確定的解。在這個問題中,集合的個數是最多的,本質上是壹個“壹元函數”在壹定範圍內的最大值。註意獲得最大值的原因。

  • 上一篇:二年級200字日記完成
  • 下一篇:湖南長沙金海教育集團2013招聘60名中小學教師。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