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中學簡介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中學簡介

壹、基本信息

中和中學位於中和場鎮上方的四美河畔,處於丹、中、寶三市中心。創建於1958,2006年8月獲批資陽市級示範高中。是國家教育科學“九五”先進實驗學校、國家語文學習科學實驗學校、四川省高中畢業達標學校、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資陽市最佳文明單位、四川省高中校風實驗學校。學校現有35個教學班,1800多名學生。學校師資力量雄厚,教職工126人,其中研究生2人,高級教師31人,中級教師54人,市級學會會員45人,省級骨幹教師3人,市級名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20人。學校有40多人先後獲得省市優秀校長、省市優秀教師、市級班主任等榮譽稱號。

學校環境優美,有樹有花。是資陽市綠化先進單位。地處鄉村,遠離塵囂,安靜優雅,是很多學生學習的好環境。這裏的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布局合理。學校占地面積33300平方米,建築面積18247平方米。有標準教學樓3棟,男女生公寓樓1棟,新建學生食堂1棟,電視臺1棟,標準化語音廣播網絡1個,多媒體教室3個,語音室1個,微機室1個,多功能廳1個,理工類學生1個。有花園、旗幟、屏風、窗戶、文化長廊、名人雕塑等。

第二,學校管理是獨特的

“崇尚美德、求真創新、多才多藝”是辦學理念,“合格+特色=中學統帥,合格+特長=中學生”是辦學宗旨,“只求人才,不求全面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先進的辦學理念、獨特的辦學策略、以人為本的教育目標構成了中和中學獨特的管理特色。

三是德育成效顯著。

學校以愛國主義為主線,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樹立了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規範了學生的行為,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情操。2009級查立波,勇救落水司機和乘客,事跡在資陽內外廣為流傳。2010年5月,查立波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學校多次被雁江區教育局評為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第四,教學量不斷提高

1,進入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上升。

近年來,升學率和升學總人數在資陽壹直名列前茅。硬連線本科高考學生(除美術生外)從幾十人增加到現在的200多人,其中2006年到2010的有200多人。

2.向重點大學輸送人才。

2002年,應屆理科生嚴謝喬以總分666分,綜合286分被北京大學錄取。2003年,夏以606分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另有130名學生被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同濟大學、北京工商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大等重點高校錄取。

十年來,學校各學科多次獲得資陽市教育局教學質量獎勵表彰,多次獲得市教育局語文、數學、外語教學質量評估壹、二等獎;理科綜合、文科綜合多次獲得市教育局壹、二、三等獎。

動詞 (verb的縮寫)在教育和科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學校的國家課題《培養語文學習興趣的方法》由顏群出版社出版。省級課題《滿足農村高中多樣化需求的校本課程開發研究》獲資陽市人民政府第三屆教學成果壹等獎;學校省級科研成果獲四川省第四屆通識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1998以來,教師在國家、省、市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或在學術會議上交流300余篇,教師出版學術專著3部。

中和中學先後被評為資陽市教育科研示範學校、資陽市首屆中小學教學科研“先進單位”、資陽市政府第三屆優秀教學成果壹等獎單位。學校項目《適應不同需求的綜合高中課程建設實踐研究》獲全國壹等獎。

第六,強烈的人文關懷

壹切為了學生,壹切為了學生,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學校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改變學校的面貌,改善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學校有比較完善的獎學金、助學金和學雜費減免制度,可以解除學生的後顧之憂。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通過各種心理教育方式開發學生獨特的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這裏,學生們深深感受到了學校大家庭的溫暖。

七。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生活

為了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實現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中和中學開設了語文寫作培訓班、文學社、舞蹈隊、英語村、體育藝術特長班,讓學生不斷展示個性,發揮特長。學校通過征文、英語口語競賽、運動會等活動,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近年來,學校有3名教師在美國科協組織的“閱讀解謎”征文比賽中獲得優秀獎,學生的5篇文章獲得優秀獎,8篇獲得優秀獎,4篇獲得優秀獎。學校被美國科技教育協會評為“閱讀解謎”優秀學校。

中和中學是學生成長的搖籃。我們將繼續以人為本,為學生搭建越來越廣闊的發展智力和智慧的平臺,護送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我們鄭重承諾,只要您進入中和中學,成為我校的學生,我們將不遺余力地培養您成才。

  • 上一篇:普通小學和市重點小學怎麽選?
  • 下一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壹年級上冊教案三篇《看我的精神》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