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要求提供推廣畢業晚會的書面介紹和開展心智活動的方案。

要求提供推廣畢業晚會的書面介紹和開展心智活動的方案。

首先,思想引導行動

壹個校長的思想水平決定了他所在學校的整體教育發展水平。他可以在行政權限範圍內有更多更直接的決策機會,而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決策決定了某些教育的存在和發展趨勢。壹個有思想的校長,可以讓壹個沒有希望的學校煥發生機和活力;而壹個沒有思想的女校長,在沒落中也能辦好學校。從某種意義上說,壹個校長再盡責,也不是壹個不合格的管理者。

——思想經理胡梅山

胡梅山校長說,統治人最本質的是思想,思想可以穿越時空,是永恒的。權力也統治人,但它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只是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思想的統治是建立在人們主動接受和內化的基礎上的。它是壹種軟性的工具,無聲而微妙,卻有著無窮的魅力。它像磁鐵壹樣吸引著人們為之傾倒,為之奮鬥,為之犧牲。它是最高的智慧,多彩而美麗。權力的統治基本上被人們以被動的方式接受。它是壹個硬工具,需要借助機制、機構、組織等自上而下實現。,以使人們服從和遵守它。它是有形的,物質的。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鑄造民族之魂的李生勇

李勝勇校長認為,教育的本源是人,教育的本源也是人。“傳道”是育人的根本,“授業解惑”只停留在技能和知識的層面。教育最大的功能是文化功能:傳授知識、啟迪思維、追求智慧、完善人格。但現在壹些教育工作者追求的是教育功利性和技能性知識,忽視了人文性和社會性。教育的主要功能是恢復失落的人性,素質教育的根本本質是彌補缺失的人性和社會性。

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文化生態的汙染比自然環境的汙染更具威脅性和危險性。壹個民族如果長期停留在消極文化、低格調文化甚至垃圾文化中,其社會精神就會受到傷害,民族素質就會受到腐蝕,最終可能導致民族精神的衰落。當然,民族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與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民族文化的發展應該是繼承性和建設性的,而不應該是刻板化和破壞性的。沒有壹個民族,就不可能真正成為世界。壹個民族如果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就不是壹個獨立完整的民族。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1999杜希良的校訓

如今,幾乎每個人都知道“以人為本,和諧發展”。但杜希良在1999剛到濟南第三職業中專時,就大聲喊出了這個口號,並將其作為校訓,無疑具有前瞻性和思想性。

杜喜良認為,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也有自己的長處和潛力。但是人是不壹樣的,所以我們需要尊重差異。既然尊重差異,就不應該有好人壞人之分,而只有具體事務上的對錯之分。對於學生來說,不應該有好惡、可實現和不可實現之分,要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天賦。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雖然速度有差異,但那是後天環境的影響,絕不是天生完美。所以要尊重和理解他們的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老師的任務是發展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人生快樂還給孩子。

(摘自《現代教育導報》2007年5月14)

——朱建華,價值觀開考

為了把價值觀固定在每個教職員工心中,2003年,朱建華在學校專門設立了考場,封閉考試。首先,教職工考試的9個考場同時開放,由領導班子成員監考;教職員工考試結束後,會有壹個領導小組參加考試的小考場,由教職員工代表監考。考試的內容是14值。拼錯壹個字,扣1分。80分和下屬壹起失敗。考試不及格的允許補考壹次,再不及格就離崗待崗。考試公布,近20人100分,70多人90分,6人80分以下。第二次補考,六個人全部通過。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楊壹清對“人格發展”的解讀

“個性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時髦話語。但楊壹清當時的考慮,卻把思考指向了未來。他認為未來對人才的要求是多品種、多層次、多規格的。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教育應該從現在開始,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壹個“未來”的環境。正是基於這種思維,當今天的應試和未來的發展出現矛盾時,他會毫不猶豫地拋棄前者,選擇後者。

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壹是開發學生的潛在智力,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和興趣愛好在素質教育中得到充分發展。素質教育的定位也是“面向未來”,“個性發展”與“未來”的聯系具有前瞻性的作用。薛軍小學的學生越來越多,各有特長,成為壹道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生命教育研究者趙福清

萊州雙語實驗學校趙福清校長研究生命教育多年,發表了許多頗有見地的理論文章。在他看來,生命教育首先是尊重、尊重和對待生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認識、珍惜和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平時的教育生活,只有與孩子實現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生命對話,才能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趙福清校長告訴記者,雙語實驗學校的生命教育不只是空談教育,而是通過許多瑣碎的教育細節,不斷引發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思考,不斷豐富生命教育的實踐,提升師生的生命質量。生命教育是面向每壹個鮮活的生命。為了每壹個生命的發展,挖掘每壹個孩子的生命潛能,使其最優化成長,是生命教育的要義之壹。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第二,文化成為發展的源泉

壹個人與另壹個人,壹個學校與另壹個學校,甚至壹個國家與另壹個國家的競爭,成敗的關鍵在於文化。文化作為人的壹種存在方式,其根本追求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正是在這種“文化”的過程中,個人逐漸獲得知識、智慧和思想,同時,學校的整體文化品格也自然得到提高。但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不在於學生的作品,不在於教師語言的文明,不在於文體活動的豐富,而在於內化在師生心中的文化追求。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靈魂。

——楊,開設國學。

與專家壹起發展國學。

經典文化的內化

從不善言談到能說會道。

與王財貴交談並發表評論。

論齊魯開講中的文化

(摘自陶繼新《國學:內涵豐富的校本課程——大明湖路小學國學教育述評》,《現代教育導報》2003年4月7日。)

——俞樹增,構建學習體系。

俞樹增校長要求全校老師學習,學習,再學習。對新教師實行入職培訓和“學徒制”,“壹年熟悉教學套路,三年熟悉學科教材,六年熟悉教學規律,九年成為名師。”對40歲以下教師提出明確要求:至少讀完研究生課程。他甚至鼓勵教師在職和脫產攻讀碩士和博士。即使畢業後身居高位,也不應該因為噎廢食。有人擔心人才流失會給學校帶來損失,但校長依然不改初衷。他認為課後外流畢竟只是個別現象,他們占整個學校學習者的比例非常低。況且他們是我們國家的人才,是附中的驕傲和自豪。他說,附中追求的是國內壹流、走向世界的崇高目標,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省級、國家級名師。全面構建學習體系,是名師輩出、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壹項指向未來的宏大工程。名校的魅力不僅鑄就了今天的輝煌,也鑄就了未來的輝煌。

(摘自陶繼新《名校發展動力無窮——山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亮點》,《現代教育導報》2003年5月26日。文章部分內容發表在《中國教育報》上。

——啟動六大文化工程的高萬祥。

口才好

背200首古詩

聆聽30位名人的報告

閱讀40部文化和文學名著

觀看50部經典影視作品

每周寫日記6天以上。

——李清平,他鼓勵老師和學生讀書寫字。

李清平校長經常告誡師生要深刻理解“最庸俗的人是不愛書的人,最小氣的人是不買書的人,最可憐的人是不讀書的人,最無能的人是不會寫字的人”這句話。所以他要求老師們“少點煙味,多點書生氣,做壹個名副其實的文化人”。

購買了大量新書、好書,圖書館、閱覽室不斷充實。由此,學校現在擁有654.38+0.4萬冊圖書,供所有愛書的師生各取所需。同時,每年為學校近500名教職工提供300元讀書基金,憑票報銷;鼓勵教師以讀促寫,教育教學反思,教作文,教案例。獎勵那些在報刊上發表文章的老師。從而營造了光榮讀書、功勛寫作的文化氛圍。

(摘自陶繼新《我們賦予閱讀壹種特權》,2005年3月21;中國教育報,2005年4月7日。)

——余春祥的“足跡文化”

腳印不應該是歪斜的。

學會做夢,學會用腳思考。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

每壹步都會留下印記——穩步前進,壹步壹個腳印

破譯生命密碼——追求完美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金子紅的文化執行力

物質文化:從無到有,從存在到本質

行為文化:從被動到主動

制度文化:從整合到超越

精神文化:從繼承到創新

金子紅預言,在相當長的壹段時間後,他所設想的管理模式“無為管理”將會應運而生。他認為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將完全脫離其強制性。這個時候,學校的所有管理權都會通過學校的文化力量的無聲影響來實現。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第三,智慧成就非凡

有些校長假裝有知識,但知識不等於智慧。知識關乎事物,智慧關乎人生;知識是思想的外化,智慧是生活的反映;知識只能看到壹塊石頭是壹塊石頭,壹粒沙子是壹粒沙子,智慧卻能看到石頭裏的風景,找到壹粒沙子裏的靈魂。壹個明智的校長不僅能面對困難,還能輕松解決困難,甚至享受解決困難的快樂。有些校長為了達到壹個崇高的目標,在常人看來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上卻能成功。因此,校長的智慧在解決困難和取得成功中閃耀著光芒,從而為學校的發展創造了機會和特殊的空間。

——開創自信教育的韓忠禹

2003年高考,濰坊本科人數為山東省第壹。安丘市本科人數居濰坊市首位。安丘四中成為全市第壹所本科完成率最高、每班學生人數最多、本科升學率最高的學校,榮獲安丘市唯壹的“育人突出貢獻獎”獎杯。

然而,擁有196名教職工、2600名學生的安丘四中,卻是壹所農村高中。第壹學歷畢業的老師只有三個,大部分是沂蒙山區的農村孩子,大壹新生多是市裏重點高中的落選者。

經典話語與學生無限潛能的心理暗示

墻文化的個性色彩與自信啟示

激情誓言張揚自信之帆

在國旗下講話。

(摘自陶繼新《辦學之道——20位著名校長的智慧檔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版1。)

——陸誌文,誰不需要“掛劍”

陸誌文認為,校長的管理壹般分三個層次:管理門房、管理教室和管理中庭。顯然,門房是最低層次的管理,中庭是最高層次的管理。他從不檢查老師的遲到、早退,甚至很少聽課。他研究的更多的是如何讓全校的工作人員愉快、高效、正確地做事。

陸誌文形象地把校長比作三種不同的類型:懸劍、舞劍和用劍。他說自己是“掛劍”,掛而不用,就像“不戰而屈人之兵”,是管理中的上策。雖然“舞劍”對警察是壹種威懾,但卻在被管理者的心理層面上蒙上了恐慌的陰影。“用劍”的結果是主犯和被砍頭者成為敵人。陸誌文認為,為了手握利劍而不使用它,校長應該能夠像輪胎壹樣“忍受氣體”,像鬧鐘壹樣“通過敲打自己來警告他人”。因為憤怒無用且有害健康,他堅信壹位西方哲學家的警告:“世界上只有壹種東西註定要受苦,那就是發脾氣!”有了這種思維和心理準備,再加上“掛劍”的需要,他自稱的“輪胎”雖然不充氣,但總是在充氣。

  • 上一篇:這本書的演講
  • 下一篇:學生社團活動策劃案例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