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語文是壹門傳統而又博大精深的學科,與我們的生活、工作、學習息息相關。以下是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法的指導,希望對妳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1.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課前準備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利用各種教育信息渠道進行課前備課,鉆研教材,了解教學大綱的要旨,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了解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備課細致適當,兼顧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做到有的放矢,上課有明確的計劃。

其次,學生也要參與課前準備。現在的教學內容越來越人性化和科學化。有的學習內容需要學生提前收集相關資料,有的內容比較深刻,需要學生提前預習。比如人教版語文第十冊練習6,要求學生對某壹現象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學生不事先搜集資料,只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平淡無奇,幹巴巴的,很難讓人相信。

如果學生在課前找好資料,認真預習,把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就會有主動參與課堂的欲望,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效果會更好。再次,課前準備還包括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教育。準備鈴壹響,老師就出現在教室門口,提醒學生應該準備的學習用品,比如語文課,語文書,筆,練習本,pad等等。

學習用品準備好後,學生們坐直,等待上課。這樣就可以避免上課鈴已經響了,教室還亂糟糟的現象。老師講寫作的時候,鉛筆盒響個不停,老師節省時間維持紀律,更投入教學。

2.要“學課文”,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習方法。

選擇和使用正確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因此,對於不同類型和體裁的文本,應該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閱讀課文要以自學為主,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采用模仿類比、組織討論、實踐評價等方法,有意識地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教給學生正確的自學方法,就是給他們壹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壹旦掌握,受益無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學生讀與說、讀與寫相結合,即閱讀時口、手、眼、腦並用,這樣有助於提高閱讀效率,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再比如,學習圖片,可以采用以圖讀圖、圖片與文字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聽寫圖片的內容,然後仔細閱讀文字的相應段落,看作者是如何描述圖片的。久而久之,既培養了學生的看圖讀文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同樣,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講壹篇課文,讀壹篇課文,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應該註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學會自己打開知識的大門。

3.充分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從小學語文學科本身的特點來看,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崔巒同誌說過,強調學生的“學”,並不意味著教師的“教”可有可無。

由此可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雖然學生的學習應該是最重要的,但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力,學生的學習就會很隨意,會讓學生走彎路。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課堂教學的質量取決於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方法。正文只是壹個例子,充其量是壹個典型的例子。語文是壹門工具性、應用性、教育性的學科。所以語文教學要以課文為例,以小見大,也就是說學生可以基於壹篇小文章學到很大的知識。

比如,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教師,在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也要註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既要立足課本,又要註重課外活動,將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課外生活緊密結合。

比如,在學習課文《離開南極,不帶滴水的碎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文所述內容的基礎上,結合課外閱讀中找到的相關材料和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討論中國乃至世界珍稀動物的狀況以及如何保護。在討論中,大家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增強對語文這門學科的興趣。

4.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語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4.1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壹名語文教師,我們應該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個人都各展所長,各盡所能。

面向全體學生,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要根據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順序,特別是巧妙設置疑點,啟發學生,促使大家踴躍思考,踴躍發言。

小組活動和個人發言交替進行,要有效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生重復“表演”的現象。對於能力差的同學,先讓他們回答簡單易懂的問題,增強自信心;對於優秀的學生,讓他們回答更難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真正體現自己的主體地位。

4.2讓學生自由發展。教學應該針對所有的學生和不同的個體。語文學科具有獨特的工具性、基礎性和人文性特征,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註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要註重教育藝術的科學性,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使課堂教學科學優質運行,全面發展學生的思維、創造、想象等個性品質:要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探索個性發展的渠道;加強寫作訓練,充分發展學生個性;要豐富課外生活,讓學生自由發展。只有這樣,學生的素質才能全面提高。

4.3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註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珍惜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班級授課制的框架內,要有機地整合班級授課、小組授課和個別授課。在教學中,它強調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師生之間的個體交流;在教學中,讓學生和學習小組交流,老師和學習小組交流,學習小組和學習小組交流。

要特別註意這種活動形式的教學。在小組活動中,探究問題的難度要適當,難度大,會使學生無從下手,影響活動的結果,也會挫傷學生的活動積極性;太簡單,容易培養學生的自豪感,久而久之,就會讓這樣的活動變得毫無意義,流於形式。

問題壹般靠近學生的“最近思維發展區”,使其通過壹定的努力最終達到目標。在活動中,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合作討論的開展情況,抓住時機給予適當的啟發和鼓舞,堅持“不怒則威,不怒則挫”這樣,學生既能在合作探究中保持成就感,又能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

4.4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泉。“興趣”是語文課程活的靈魂。良好的課堂氛圍是語文趣味教學的形成環境。教師要用真誠的愛和正確的情感示範影響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包括教材本身的情感因素、教師獨特的語言、師生平等對話等。有了這樣的前提,有趣的教育自然就來了。

在語文課堂上,為了學生的學習,教師要充分挖掘有趣的資源,走進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領域,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的身心參與其中,讓課堂充滿樂趣,讓課堂充滿活力,展現語文教學的藝術性,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2.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首先,選擇不同的文本,增強閱讀興趣

小組閱讀要尊重孩子的閱讀視角。選擇孩子有興趣閱讀的文章,應該成為壹個小組組合,老師大量閱讀找到相同主題的文章,然後篩選大量文章讓學生閱讀。選擇什麽樣的文章組成“群”,取決於老師的教育理念、閱讀視野和品味。

但我認為教師必須盡力選擇不同的主題文本,具有各種寫作特點和敘事風格,以豐富學生在文學中體驗的文學文本,如神話、故事、寓言、散文、童話、詩歌、小說、傳記等。,同時,他們還必須有獲取和使用信息的實用文本,如新聞報道、小冊子、廣告、通知等。

我們課本上的課文主題往往是明確的、積極的,意義是“顯而易見”的。當然,文本的長度是有限的,語言是標準化的,用詞是有分寸的。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教科書式”文章,“群讀”文章的自由度大大增加。要努力保持所選文章的原貌,不隨意刪改、改動。

比如以尋找食物為主題,用三篇不連續的課文進行教學:《蹄膀如何尋找食物》《螞蟻的路徑》《做壹個蚯蚓餵食盒》。通過閱讀、比較、歸納,增強閱讀興趣,感受發現的喜悅。

第二,小組閱讀要以學生為中心。

小組閱讀要以學生為中心,閱讀的自主權要還給學生。學習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教師應該更加關註學生的學習,而不僅僅是他們自己的“備課”。小組閱讀要發展“學”,讓學生自己讀,讓學生學會自己讀。教師要突破語文課堂“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模式,給學生閱讀的自主權,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舞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同伴。

同時,教師要改變“從單詞、短語的學習入手,通過句型、篇章結構、內容的討論進行教學”的模式,不再無限放大“朗讀”和“帶著感情朗讀”,也沒有必要對文章進行更深入、更細致、更透徹的分析。讓學生根據不同閱讀材料的性質,學會略讀、瀏覽、跳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

同時,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自問:學生能聽懂嗎?學生如何思考和回答?有沒有另壹種可能?

三、營造和諧氛圍,引導學生討論。

在學校裏,往往只找到記憶:讀課文,講,背。而壹個記性不好的孩子,往往可能是壹個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人。“小組閱讀”的方向是讓學生在我們的課堂上經歷壹個懷疑、討論、接受的過程,最終有所發現。

所以,在小組閱讀的課堂上,學生最怕的就是學生觀點壹致,“異口同聲”。相反,老師應該鼓勵學生逆向思考。有些老師上課不會討論教學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提出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小組閱讀課上經常使用的詞匯是“談”和“跟我說說”。

輕松的文字下面是老師對討論的引導。因此,在小組閱讀的課堂上,應該訓練教師使用這樣的語言來引導討論,如“他的意見是這樣的,妳有不同意見嗎”、“妳有什麽事實來證明妳的觀點嗎”、“我們能不能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妳現在還堅持妳的觀點嗎”。

為了使討論更加深入,教師應提高提問水平,提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

第四,聯系小組文章,獨立寫作。

閱讀和吸收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論文中的許多範文教學參考資料,拓寬教學思路,改進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有了小組閱讀的教學方法,學生在閱讀中自然會對壹種主題文章、壹種寫作方法有更深的理解,會有壹種不吐不快的感覺;很多文章的表達方法中也會有例子,對於某壹種寫作方法,因為“看多了”,會更加熟練準確。

在這壹點上,把握練習寫作的機會,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英雄》小組作文教學的最後,我順勢啟發學生:知道了英雄的事跡,學習了英雄的品質,妳壹定會對英雄有更深刻的認識吧?快速看完《三個獎》,以《我心中的英雄》為主題,學習文章表達的方法,寫出自己的感受。

因為學生有之前閱讀的基礎,再加上“英雄有別”的爭論,他們心裏已經存了不少。這時候學生練字自然思維如泉湧。學生自然會有意無意地學習課文中表達的方法,這是學生練習習題的絕佳機會。

3.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壹、激發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於創造。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壹旦每個學生都對寫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寫作有了信心,作文教學就達到了目的。我是這樣做的:我經常在班裏開展各種形式的作文交流活動。

1.我在課堂上熱情地閱讀學生的優秀作文或壹些類似的優秀範文;學生聽老師朗讀自己的作文,逐漸建立起對作文的自信,大家都覺得自己能行;2.請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同學上臺朗讀,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寫作的興趣;3.小組作業,6個人組成壹個圈子,每人選擇閱讀壹兩本自己的名著,其他組員聽自己的作文,互相學習,共同進步。

外界刺激也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作文被老師表揚或貼在教室的墻上,甚至在作文比賽中獲獎...這些機會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應該為他們創造這樣的機會。我是這樣做的:活動課經常舉辦作文交流活動;建立作文園地,張貼優秀作文;把學生的優秀作文印成冊,讓學生感受到收獲的喜悅。

鼓勵學生“寫下心中所想”,也能激發他們寫作的信心。讓學生像平時說的那樣寫,只要把生活中的小事具體寫出來,把自己的所思所見所聞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就能激發他們寫作的信心,從而提高寫作的興趣。

第二,教會學生學會積累。

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時通常會朗讀。內容空洞,語言生硬,文字不盡如人意。更何況都是當地方言。針對這種情況,我註意引導學生學會積累寫作素材,從而豐富作文語言。

從遊戲中積累素材。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在愉快的遊戲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和靈性。這時候,如果教師關註學生的遊戲活動,給予適當的引導,就不難發現作文中有很多是優秀的題材。比如前段時間,很多同學愛上了扔沙袋。

他們精心制作自己的沙袋。基本上每個人都有壹個漂亮的沙袋,從選材到縫制都很用心。他們喜歡玩沙袋,非常投入。我偶爾和他們壹起玩,但我沒有他們靈活,總是第壹個被淘汰。可見其中有很多學問,值得壹寫。

於是我安排學生寫了壹篇作文,題目是《我們玩沙袋》。果然學生有話要說,很多學生寫的很有意思,解釋他們是如何發現演奏的技巧和其中隱藏的道理。

從生活中積累素材。生活是壹本深奧的“無字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做有良心的人。學生在生活中親身經歷的事情,往往可以寫得有味道。比如學生平時喜歡吃什麽,在家做什麽家務,喜歡玩什麽,愛看哪部動漫,身邊有什麽民俗活動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些做成寫作素材,讓學生有話可說。

如《我學會了洗碗》《難忘的過共和河節》。

從活動中積累素材。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材料。在學校,我根據不同時間段的節日、紀念日、學校特點來設計活動。學生參與整個活動過程,不僅開闊了視野,也展示了自己。比如,學雷鋒月之際,我組織學生去五保戶給老人洗衣服、做飯、掃地,組織學生去校園植樹。然後安排“記住壹個有意義的活動”。再比如世界環保日,帶領學生在學校周邊撿垃圾,清理學校死角,布置作文《我是壹個小小的環保衛士》。

從書本中積累素材。閱讀是作文的基礎。通過閱讀,我們可以了解前人積累的重要知識和寶貴的人生經驗,以及精湛的語言和嫻熟的表達技巧。每周兩次從書中摘抄好的單詞和句子,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素材就豐富了,文章的語言自然就生動有趣了。

第三,訓練學生學會觀察。

作文的素材來源於現實生活,來源於每天的所見所聞。只有教會學生仔細觀察,才能寫出有知識、有文字、有內容的作文,才能寫出好文章。如何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把接受的材料變成發現的材料?作為壹名語文老師,平時要註意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好習慣。

在學生寫作之前,老師需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教會他們在觀察事物時註意事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和味道,註意人物的衣著和表情,註意景物的靜態和動態特征。平時聽聽廣播,看看電視節目,或者把生活中看到的有特色的場景寫下來。

學生學會觀察,不僅積累了大量的寫作素材,還提高了認知水平和表達能力。比如作文練習《壹個有意義的小實驗》,要求妳選擇平時最感興趣的小實驗,按照壹定的順序清晰具體地寫實驗,註意寫實驗過程中人物的心情。

善於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確定觀察順序,抓住重點和特點進行細致觀察。比如我初學人物速寫的時候,讓壹個同學站在講臺前做模特,引導學生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把握學生的外貌、衣著、表情等特征進行觀察。讓學生學會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寫作才會有條不紊。

我經常組織學生有計劃有目的的開展各種課外活動,教他們關註身邊的事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比如我帶領學生觀察美麗的校園,觀看蜜蜂蝴蝶等可愛小動物的甜蜜生活,寫下這些小動物的可愛之處。

在農忙季節,我帶領學生感受割麥插秧等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讓他們感受勞動場景的廣闊和勞動人民的辛苦,從而開闊視野。

第四,重視作文評價

老師的評價對學生很重要。恰當的評價可以激勵學生敢於寫作,樂於寫作。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有更高的要求,哪怕是用了壹個好詞或壹句基礎不好的話,也要及時表揚。這樣做可以鼓勵壹些貧困生,看到希望。

因此,教師應積極鼓勵和激勵學生的工作,並建立新的評價模式和評價標準。在評價和批改作文時,我們應該同時考慮老師和學生。

學生

學生是練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作文評改有兩種方式:①自主評改。學生寫作的第壹讀者應該是自己,練習的初稿有壹些明顯的不足,尤其是對於初學者。他們在練習中沒有考慮到文字的錘煉和修辭的運用,但還是可以通過推敲來修改。

教師要教給學生批改的方法,讓他們樂於並善於批改自己的作業。②互動評價。學生在小組中通過合作互相評價,學生在同齡人中自由?o型梁,樂於溝通,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哪怕是壹個小問題,他們也會沖。互動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借鑒他人的閃光點。

(2)教師

過去老師對學生作文的評價是隨意的,不夠客觀公正。老師給學生的作文評價太老套,沒有新意,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教師批改作文應堅持認真批評和當面批評的原則。

每個學生的作文都要認真批改,尤其是寫作能力差的學生。對字、詞、段、篇、標點符號中的問題要認真批評,同時對學生作業中的好字、好句、漂亮片段進行批改,寫眉批、段批、總批,讓學生知道自己哪裏寫得好,哪裏寫得差,如何努力,這樣寫作水平才會有所提高。

壹定要在平時的作文批改中寫好作文的評價,針對不同的情況給學生寫不同的評語。比如有個學生在寫春天的景色時,寫了這樣壹句話,“春天是萬物蓬松的季節,大自然充滿了生機。”

在這個句子中,“蓬松”這個詞用得不恰當。我先在旁邊給他寫了“蓬松”的意思:形容草、樹葉、頭發、絨毛等的松散。,然後寫了壹條評論,“想壹想,“毛毛”在這裏用得恰當嗎?什麽詞更合適?”學生看到評論,拿著作文本來找我,告訴我他知道“毛毛”這個詞用得不當,應該改成“恢復”,我肯定了。

對於差生,我會及時發現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如果我發現壹個詞,壹個詞或者壹段話很精彩,我會標記出來,做評論。學生作文的每壹點進步都受到了極大的贊賞。

4.小學語文教學法指導

第壹,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為什麽學生有時候滿肚子話要說,卻不會寫,不知道怎麽寫?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小學生頭腦中的形象材料少,詞匯積累不足,書面表達不清晰,缺乏生活經驗。我們做什麽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讀書,利用書中多樣化的素材來補充學生的各種不足。

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認識,豐富學生的詞匯,學習寫作方法。不僅如此,閱讀材料也可以成為學生作業的範例。俗話說“讀萬卷書,寫如行書”,“詩不會寫也能背”,道出了壹個深刻的道理:讀是吸收,寫是運用。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文章來源於豐富的語言積累。“下筆如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讀萬卷書”的廣度上的。由此可見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

比如學生描述雪景,從壹開始的“滿眼都是白茫茫壹片,美不勝收”,到“冰天雪地,銀裝素裹”,再到“室外掛滿霜雪的柳樹,都掛著,像掛在樹上的銀條,特別壯觀”,再到“雪終於在人們千呼萬喚中降臨,腳步是那樣輕盈緩慢,從遙遠的天空悄然落下。

它為大地織了壹件厚厚的白色羽絨服”。這些練習的進步與閱讀是分不開的。書中的語言,書中的寫作順序,書中的寫作方法,都是孩子模仿的藍本。

要啟發孩子探索作者的寫作順序,作者的情感路線,作者的語言特點。至於摘抄好詞好句,寫讀書筆記,要量力而行。時間長了,文筆自然就來了。所以要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第二,拓寬學生的觀察視野

為什麽學生寫作文會感到無語?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的生活環境相對封閉,物質不多,但對豐富的生活視而不見,不善於發現身邊的人或事,因為不感興趣,對老師讓他們寫的東西不感興趣。

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需要給孩子壹個創作和寫作的舞臺。教師應該給學生廣闊的生存空間,引導他們走向社會。引導學生帶著疑問,有目的地觀察環境,體驗生活,培養他們敏銳的觀察力,逐漸學會從生活中吸取養分。所以成立壹個文學社,壹個記者團,壹個學生自己的校報,壹個自己的作文選集,都是很鼓舞人心的,學生也很感興趣。

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特的自然現象,參與生活,有意識地創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營造“有話要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抓住寫作時機,激發寫作靈感。老師可以給學生介紹壹部電影、壹本好書、壹篇好文章,和他們聊聊看完之後的經歷和感受;和學生壹起做遊戲和比賽,可以和學生討論如何做活動,然後在遊戲中反思自己的錯誤和經驗...先參與,再觀察,然後寫作文讓學生知道,“哦,就這麽寫!”

教師有意識地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具體地認識事物和社會。學生知道的越多,對觀察事物的興趣就越大,積累的材料也就越多。不要開三分顏料的染坊,要培養學生的記者眼,豐富視野,豐富心智。學生腦子裏有了豐富的素材,才談得上選材,才能寫出好作文。

第三,提高學生的修改能力。

《春風與綠江南岸》是宋代大文豪王安石的壹首名詩。這句話因其遣詞造句的獨創性和精煉性,成為千古絕唱。可見,壹篇成功的文章離不開修改。我們曾經是老師批改作文,做成堆的作業,從標點符號到課文結構沒日沒夜,不厭其煩地批改。

效果呢?學生看完後把分數放在書架上。我們是小學生,老師花了很大力氣認真批改作文,學生也沒有很認真的看,因為那是老師的想法,但是老師說的很深刻,不是學生的想法。

學生自己知道自己在想什麽,表達什麽,哪裏不用心,哪裏表達不充分。只要老師給出建議,首先要考慮讓學生自己改正,老師可以檢查。

指導學生復習,壹定要註意方法。讓他們自己看大題,評論小題,讓他們改壹個值得商榷的單詞、句子或事件。永遠不要讓學生覺得自己的作文壹文不值。老師要讓孩子明白,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就像好玉是石頭裏出來的壹樣。所以,讓孩子做“玉活”,琢磨自己的作文。

  • 上一篇:壹首較長的抒情詩
  • 下一篇:父母的愛是三年級作文300字。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