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懂歷史的人來了。

懂歷史的人來了。

嚴復目錄

1.個人簡介

2.教育思想

3.性格評估

嚴復墓

4.嚴復的稅收思想

嚴復作品

【編輯本段】1。個人簡介

嚴復(1854.1.8—1921.10.27),本名,字淩,後改名傅,福建當官,漢族。他是晚清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教育家,是近代中國。

嚴復出生在壹個醫生家庭。1866年,嚴復考入家鄉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英語和近代自然科學,五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1877年至1879年,嚴復等人被派往英國留學,先在樸茨茅斯大學,後在格林威治海軍軍官學校。嚴復在留學期間對英國社會政治產生了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尤其欣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1879畢業後回國,在福州造船廠教船舶管理。次年調任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總師(教務長),後升任總經理(校長)。嚴復還擔任過史靜大學翻譯局辦公室主任、上海復旦大學校長、安慶師範學院院長、清代名詞館主編等職務。

回國後,嚴復從海軍領域轉入意識形態領域,積極倡導西學啟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進化論》翻譯。他的翻譯不同於赫胥黎的原著和斯潘塞的宇宙進化論。在進化論中,嚴復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論闡述了自己救亡圖存的觀點,主張鼓舞人的力量,啟迪人的智慧,弘揚新民德,自強不息,呼籲救亡圖存。譯文簡潔,提倡“信、達、雅”的翻譯標準。主持全國新聞。“以天取勝”在當時的知識界廣為流傳。他的著名翻譯包括亞當斯密的《原富》,斯潘塞的《群學偏見》,孟德斯鳩的《法律與意義》等。他第壹次系統地將西方古典經濟學、政治學理論、自然科學、哲學理論引入中國,啟蒙教育了壹代人。

辛亥革命後,史靜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1912嚴復被袁世凱任命為北大校長,也說明了嚴復在思想學術界的令人信服的突出地位。此時,嚴復的中西文化比較觀走向成熟,進入自我反思階段,趨向於回歸傳統文化。他擔心中國會失去“民族特色”,“像離水而空的魚,像壹個拄著胳膊走路的跛子,像壹個比精神矮的人靠鴉片來飛躍,這叫失去本性”,“失去本性的人不能長久生存。”出於對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這樣壹種更深層次的憂慮,嚴復曾經試圖把北大的文科和經學合二為壹,完全用來治舊學,“以守我國代代相傳四五千年的綱常之義論的道德文章。”

1921年10於10月27日逝世,享年68歲。他的作品有顏的幾首詩和筆記等。翻譯這本書的是侯的《石琮刑》和的《石琮雜誌》。

目前,嚴復故居位於天津古文化街宮殿西南側的向巧館114-1。

【編輯本段】2。教育思想

復辟運動中,嚴復是壹位反對頑固保守主義,主張復辟的改良主義思想家。他不僅闡述了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還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作為救亡圖存的理論依據的進化論,在當時影響很大。戊戌變法後,他致力於翻譯西方資產階級哲學社會理論和自然科學著作,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嚴復相信達爾文的進化論和斯潘塞的庸俗進化論。這是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在袁強,嚴復指出,壹個國家的強大取決於三個基本條件:“第壹,強大的血性和體力,第二,強大的智力和智慧,第三,強大的美德和正義。”他幻想通過資產階級的體、智、德教育來增強國威。所以,今天要把政治統壹在三端:壹是鼓民力,二是開民智,三是揚民德。所謂鼓民力,就是全國人民要有壹個健康的身體,鴉片要禁,纏足的陋習要禁;所謂開明民智,主要是以西學取代科舉;所謂新民德,主要是指廢除專制統治,實行君主立憲制,主張“尊民”嚴復要求改革和政治改革,但他也主張“不可能聚在壹起。”“不急則除”的具體方法是通過教育來實現,也就是在當時的中國,只有民智開導之後才能實行君主立憲。總之,“教育救國”論是嚴復的壹個突出的思想特色。

嚴復主張必須實行政治改革,否則國家就會滅亡。改革的第壹步是廢除八股。嚴復詳述了八股的危害:八股能害國,除非自取滅亡,危害在於使天下無才。如果它讓世界沒有了人才,它能做什麽?大惡有三:“壹、無知”、“二、不良企圖”、“三、流浪手”。嚴復主張多辦學。他曾論述西方國家重視教育,對“人不讀書怨父母”的義務教育表示贊賞。因為中國人的愚昧和智慧相差甚遠,自然無法超越別人。基於這壹思想,嚴復積極辦學。除了親自擔任北洋水師學堂的宰相二十年之外,他還幫助別人辦學,如天津俄國人博物館、北京依桐學堂等。嚴復呼籲建立完整的學校體系來普及教育,以“教化民眾”。根據資本主義國家的制度,他提出中國的學校教育應分為三段,即小學堂、中學堂和大學堂。小學錄取16之前的孩子;中學吸收16至21歲文理流利、有小學基礎的青少年;在大學堂學習三四年,然後進入專門的學校進行不同學科的專業學習。同時也要把在國外學得好的聰明人送去學習,培養學習有專長的人才。

此外,嚴復還非常重視女子教育。他非常贊賞當時上海鄭經女子學校的建立。認為這是中國婦女擺脫封建禮教束縛的開始,也是中國婦女自強自立的開始。他從救亡圖存的目的出發,認為婦女自強是“國家最深厚的根基”。他還主張女性和男性壹樣,不僅要在女校學習,還要參加社會活動。如果不參加社會活動,創辦的女校和封建私塾沒什麽區別,所以沒有意義。顯然,他是在整個社會變革,尤其是女性自身解放的前提下考慮女性的,所以他強調了參加社會活動對於女校學生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在女子教育上高於壹般人的原因。

嚴復提倡西學,反對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觀點。他曾多次將中學與西學相提並論:“中國最重視三綱五常,西方人則說平等第壹;中國親吻,而西方人尚賢;中國以孝治天下,西方以公治天下;中國尊主,西方富民...也是為了學習,中國是知識淵博,西方人是靠人力。總之,西學“在學術上是假的,是真的。”他還指出“中國人好古而不理今,西方人力勝古。”“過去壹定很尷尬。”所以他認為即使堯、舜、孔子生在今天,也應該向西方學習。救亡圖存,必須學西學,學西方的“誌氣”:“不是西學有益於外語,而是棄之於外語只是表面。”他認為“中學有中學之體用,西學有西學之體用。分則雙面,合則止。”他認為要實現“體用壹致”和“性用壹致”,改革政治制度,提出了“以自由為體,以民主為和”的資產階段教育方針。

他從“體用壹致”的觀點出發,在設想的學制中具體規定了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他看來,在小學階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每篇文章達到壹個適當的文本”,“熟讀經典,義理歷史”,“學老課,十之八九”,用通俗易懂的文字翻譯西學中“最簡單實用的通學”作為輔助讀物。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講解,減少背誦的工作量。中學階段以“西學”為主,“外語課占十分之七,語文課占十分之三”,規定“壹切用外語教”。在高校階段,我主要學習“西學”,至於“語文”,就是“要考試,沒有作業;有書,無課,聽書學者不遺余力。”他認為對於青少年來說,應該引導他們去分析和學習壹些專門的知識,讓他們從中受益。

科學方法問題是嚴復西學觀的壹個重要方面。曾翻譯《默勒名學》(形式邏輯),積極宣傳介紹“名學”。他認為歸納和演繹是建立科學的兩個重要手段。我國幾千年來“演繹”多,“歸納”少,這也是我國“學術謊言眾多,國計民生有病”的原因之壹。嚴復更註重歸納,主張“親自觀察調查”,反對“多問多談者,皆在言詞(紙墨)之間而不知事實”。他曾用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學習智慧是二手的。能以宇宙為我的綱目,以萬物為我的文字者,才是真正能從耳中學習的人。”

【編輯本段】3。性格評估

嚴復翻譯了壹些西方著名的學術著作,如《天演論》、《原富》、《群學之見》、《群己之權的界限》、《社會的壹般解釋》、《穆勒的著名學問》、《著名學問簡介》、《法的意義》、《美術的壹般解釋》等,成為中國近代啟蒙民智的巨匠。離開北洋水師學堂後,嚴復以教育救國為使命,先後擔任安徽高等教育學院監事、復旦學院院長、北京大學校長。辛亥革命後,壹度依附於袁世凱,卷入洪憲帝制,被世人詬病。基於對國情民情的獨特把握,嚴復壹生反對革命和諧,持攻擊多人論,在當時沒有得到解決,甚至給後人帶來了官司。即便如此,他立場堅定,堅守特立獨行的倫理道德,他的學術政治有其壹貫的原則,尤其是在翻譯研究方面,他的風格和思想影響了後期壹大批著名的翻譯家。他翻譯的許多作品是留給後人的寶貴遺產。他的功過得失,成敗得失,都值得後人認真研究和總結。雖然對嚴復作品的研究已有不少,但與他在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突出地位相比,還遠遠不夠,需要進壹步發掘材料,轉換視角,創新思維,做出更加全面公正的判斷。

[編輯此段]嚴復墓

嚴復墓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郊區蓋山鎮楊琪村北澳頭東麓。墓坐西向東北34度,花崗巖結構,如意形。它有三層墓,占地僅200多平方米。用三合土封了地,封地前立了青石墓碑。楷書上寫著:“清代嚴觀先生和幾道先生的生活領域”。墓柱是金瓜頂和飛龍盤柱。兩側有刻有梅花、麻雀、松鶴等圖案的豎卷軸石圍場,造型逼真。花崗巖石用於保護墳墓周圍的斜坡。該墓在清代宣彤二年(1910)。嚴復埋葬了亡妻王,並讓長子嚴監督修建。嚴復寫了墓碑,放在橫屏上。嚴復死於10 (1921),葬於此。陳為他題詞:“祁山龍過祁東河,玉屏聳鐘。絳新體裏的上古解析,方言裏的譚沖,千佛試渡前,悲天夢回空。飛火激怒了粉絲,賣掉了黃金和銅,鯨魚變成了壹條河。我看妳還在人間,也不是蒙古人。咽歸此萬年宮,文章光氣長。”1961年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70年代,陵墓周圍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從1984到1988,在商祺村委會的支持下,對原墓進行了改建,在墓的兩側和後側修建了高2.3米的磚墻,並在墓前修建了長40米、高2米多的石墻,對二層墓進行了擴建。在墓地種玉蘭樹。1986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福州市區乘坐6路、18路、24路、726路、727路、950路公交車到達嚴復墓。

【編輯本段】4。嚴復的稅收思想

嚴復赴英國學習海軍,翻譯了亞當·斯密的《原富》等著作。他對稅收的功能和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認為納稅是公民的義務,政府征稅後要為民所用。他說“納稅助人者,亦民之公職也”:“取之於民者,猶為民也”。在向誰征稅的問題上,嚴復提出了“給有余”的原則。指出“國家對人民負責,必有辦法。”初中少財多糧的,壹定要壹歲,養口養畜綽綽有余,然後還要在鄉下上課。"他提出"養民之富"、"教民之富"、"扶病待老之富"不應作為征稅對象。這壹主張反映了資產階級的要求,符合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嚴復主張賦稅要輕、要適度,“賦稅只宜以適當的方式給予”。他認為,統治者的責任在於“為其人民開辟利益來源,使其戰勝稅收”,即鼓勵人民發展以提高其承擔稅收的能力。

[編輯本段]嚴復——作品

進化論序言

論世界變革的緊迫性,誌保,1895。

袁強,直報,1895

碧涵,智寶,1895。

《救國論決》,直報,1895。

進化論,赫胥黎,1896 ~ 1898。

原始財富(國富論),亞當·斯密,1901年。

關於群體研究的意見,斯潘塞,1903。

《論群體權利的邊界》,約翰·穆勒,1903。

穆勒的《明研究》,約翰·穆勒,1903。

社會壹般解讀,Jenks,1903。

法的意義(即法的精神),孟德斯鳩,1904 ~ 1909。

名家研究簡介,司,1909。

燕道濟石聞潮

月夜堂詩

顏文集

嚴譯名系列

侯石系列

《後嚴觀詩叢刻》

閻後觀先生全集

中華書局王毅主編《嚴復集》,北京,1986。

  • 上一篇:購買火車票、兒童票和學生票的具體規定
  • 下一篇:高壹寒假閱讀書目推薦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