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10。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10。

# 1年級#緒論教案是教師為順利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以及學生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和安排的實踐性教學文件。以下是《10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

知米: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征。根據最初出現的1米,可以做出壹些直觀的判斷和思考。

2.知道1 m =100 cm,就可以用米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3.在小組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逐漸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和習慣。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絲帶、膠帶、標簽紙等。

學生分組準備:米尺、卷尺、剪刀、緞帶、標簽紙等。

教學過程

壹,引入談話

對話:昨天老師讓大家回去量身高。都量過了嗎?誰能說,妳的身高是多少?(學生談論自己的身高)大家異口同聲地用了同壹個詞“m”。今天我們要去見見Mi(板書項目)。對於體積很大的物體,通常用“米”作為單位。

二、初步了解1米

1,估算實際長度1米。

談:老師身高1.72 cm。妳能估算壹下地面到老師的距離大概是1 m高嗎?(學生根據現有經驗估算)

對話:大家都想估計壹下,那我們玩個遊戲好嗎?讓兩名學生慢慢打開這卷絲帶,其他學生仔細觀察打開的絲帶。如果妳覺得打開的絲帶長度是1米,馬上喊“停”。(學生活動)

啟示:(指繪制的絲帶)這個絲帶的長度正好是1米嗎?我怎麽知道它有多長?(可以用尺子量壹下)

【說明:對於“飯”,同學們在生活中已經有了壹定的感性認識。從高度入手,讓學生大膽估計,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找到知識的生長點,為後面的學習做準備。]

2,知道1米。

給我看看米尺。

對話:這是壹把米尺,長度是1米。請大家拿出自己的米,看看1米有多長。

問題:看壹看,數壹數米腳上的刻度。妳能找到什麽?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黑板是1 m =100 cm。

3.用米尺測量。

談:剛才怎麽用米尺測量絲帶的長度?誰來試壹試?

按名稱量壹條1米的絲帶,然後讓每組按圖案量壹條1米長的絲帶。

問題:張老師想知道她在離地面1米的地方。誰來幫老師量量她?(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簽)

談:妳想知道妳在哪裏嗎,離地面1米?同桌合作,互測。

討論:標簽都是離地1米。為什麽貼在不同的位置?

【描述:學生年齡小,缺乏合作學習的經驗。對合作進行及時的引導和示範,可以使合作更加有序有效。同時也兼顧和重視合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個體經驗和思考。]

談:現在學生們知道1米有多長嗎?請張開妳的雙臂,做壹個估計。妳的床是長於1米,還是更短?

小組活動後,組織交流。

問題:用兩只手能畫出1米的大概長度嗎?

學生手工繪制實際長度1米。

談話:讓每組在教室裏選擇任何東西,測量壹下,看從哪裏到哪裏的長度正好是1米。

小組活動結束後,交換報告。

【描述:先讓學生將自己的圖片與1米進行對比,然後伸出手來畫出它與1米相比有多長。有了參考,學生們會畫得更準確。這些活動使學生充分了解1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表征。]

三、加深對1米的理解

(1)問題:妳能估算出壹個1米長的隊伍的人數嗎?(同學們可能覺得壹個豎排大概有五個人;橫排大概有3個人)

問題:想壹想。同隊1米長。為什麽有的團隊5個人左右,有的團隊3個人?

(2)要求:估計壹下,以我們平時的步伐走1米需要走多少步?(請壹些學生上來走壹走)

問題:為什麽走1米的時候步伐不壹樣?

對話:學生們想知道走1米需要走多少步嗎?分組作業,在地面上測量1米的距離。我們去散步吧。

小組活動後,組織交流。

(3)說話:請閉上眼睛,想想1米有多長。睜開眼睛伸出雙手,對比1米的長度。

(4)問題:妳知道1米有多長嗎?不用米尺量,能剪出1米長的絲帶嗎?

學生活動結束後,用尺子量壹下剪彩是否有1米長。

【描述:1米需要多少人排隊,1米需要走多少步,引導學生逐步加深對1米的理解。在充分活動的基礎上,讓學生靜下心來思考,通過閉眼再次對比圖片,嘗試在腦海中建立1米的清晰表象。再者,讓學生再根據外觀剪出1米的絲帶,借助測量進行調整,這樣學生心目中的1米的樣子就會逐漸準確。]

(5)談話:讓孩子在教室裏找出哪些物體的長度約為1米。

學生活動結束後,組織交流。

(6)完成“試壹試”。

先分別估算黑板的長和寬,教室門的寬和高,然後分組作業,測量,填寫。

(7)對話:老師站在這裏,誰能上來找個位置讓妳和老師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不能在離老師1米的地方再找個座位?妳還能再找到這樣的職位嗎?

學生們紛紛站在老師身邊,最後圍成壹個半徑為1米的圓圈。

第四,課堂總結

問題:我們今天學了什麽?妳收獲了什麽?

第二小學壹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分類與排列: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習分類的方法。

2.學生只要看壹眼壹個點,就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人合作交流。

4.我意識到在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數學

教學過程

首先,創設情景,探索新知識

1,感知分類

示例1

妳們都看到了什麽?怎麽分類?

揭示題目,把生活中相同的東西放在壹起,這叫分類。

(板書題目:分類)

2.鞏固發展經驗的分類

根據壹個點的形狀,如何記錄該點的結果?

討論並匯報。

板塊分析法。

還能怎麽分?

第二,鞏固和加強差異創新

1,課件展示練習7 1,2,3,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展思路(分成立方體)老師:學生拿出妳的另壹袋學習用具。請將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匯報和交流。

三、課堂總結

學生們今天學到了什麽知識?這些知識對妳有什麽幫助?

初三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

理解時鐘:壹,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鐘面,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認識鐘面。整點或接近整點。

2.學生在觀察、運算、概括、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建立初步的時間概念,初步培養珍惜時間、按時作息的意識和習慣。

二,教學的重點

知道鐘面上的所有時間。

三,教學難點

知道鐘面上的大概時間。

第四,教學準備

鐘面教學工具。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引入。

1.猜測:小馬駿不停地走,沒日沒夜地休息,它的蹄子像戰鼓壹樣敲打著,提醒人們要抓住每壹天。

2.揭秘題目:小朋友猜對了。妳想看看鐘面長什麽樣嗎?今天,我們將壹起學習“認識時鐘”。

(2)思考探索。

1,初步了解鐘面。

(1)描述:我們經常看鐘面來知道時間。讓我們仔細觀察鐘面,告訴同學們妳在小組裏對鐘面的了解。

(2)學生活動和教師參與。

(3)說出與鐘面相關的知識。

(4)有12個數字,學生可以從1到12依次閱讀。

(5)有兩根針,壹根長,壹根短。指出長的針叫分針,短的針叫時針。讓學生向同桌展示分針和時針。

2,對整個時間的初步了解。

(1)展示7點鐘位置的鐘面,讓學生猜猜現在是什麽時間。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什麽數字。再次展示5點鐘位置的鐘面,讓學生談論時針和分針分別指向什麽數字。表盤上的分針有什麽共同點?時針呢?

(2)總結: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個小時。

(3)試教:

給我看三個全時鐘面,問這三個表上是幾點。妳怎麼知道?

學生們在鐘面上留出壹個時間,讓他們的同桌告訴他們現在是什麽時間。

(4)完成“想做”題1。

讓學生在小組裏說早上什麽時候起床,晚上什麽時候睡覺,然後說出他們的名字。

3.妳們什麽時候認識的?

(1)繼續撥時間,讓學生說時間到了。

先撥7點,7點多壹點,最後7點多壹點。

(2)七點不到壹點。

問:現在幾點了?小組討論,學生報告。

(3)剛過7點。

問:這將是什麽時候?

(4)總結:像這樣接近7點的情況,可以說是“7點左右”。

(5)盤整:分別顯示4點和8點剛過的鐘面。提問:妳能告訴我這兩個鐘面上的時間嗎?

讓學生先在小組內對話,然後全班交流。

(6)完成第三題“想壹想,做壹做”。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交談,然後點名回答,適當地詢問他們的想法。

(3)檢測完善。

1.完成第二題“想壹想,做壹做”。

(1)告訴我鐘上幾點了,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麽,每天這個時候妳在做什麽?

(2)指出兒童應養成珍惜時間、按時學習和休息的良好習慣。

2.完成第四題“想壹想,做壹做”。

讓學生先在自己的鐘上撥3,讓他們互相看著,看他們撥對了沒有。然後分別撥9點和12,同桌互查。

3.完成第五題“想壹想,做壹做”。

先仔細觀察鐘面上畫了哪些針,還缺了哪些針,然後根據鐘面下標註的時間,在鐘面上畫出分針或時針。提醒學生時針應該比分針短,分針應該比時針長。

4.完成“思考和行動”的第6題。

問題:第壹張圖中時鐘上的時間是幾點?圖片中的孩子們在做什麽?第二張圖呢?

追問:為什麽是10小時?在小組中談論妳的想法。

總結:壹天有兩個10小時,壹個在早上,也就是早上的10小時;晚上壹個,下午10。

5.完成“思考和行動”的問題7。

展示不同時間的圖片,問:妳知道現在幾點了嗎?妳還在哪裏見過這個表情?

(4)全班總結。

1.在小鐘面上妳學到了什麽?

小學四年級壹年級數學教案第二冊

發現規律:活動目標:

1.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歷探索各種規律性現象和類似現象中的簡單數學規律的過程,初步認識和理解這種現象及其簡單規律,並能把這種理解應用於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

2.觀察、猜測、運算、驗證和與他人交流,從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和用數學的觀點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種現象的意識和能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3.與同齡人合作,自己動手,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創造規律,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活動準備:

作業紙和水彩筆

活動流程:

第壹,引入遊戲

老師:孩子們,我們壹起做遊戲好嗎?老師說壹句話,妳用壹個具體的動作來表達。妳準備好了嗎?(拍手-拍手-跺腳)(3次)

老師:孩子們,猜猜妳們下壹步該做什麽?

哇,猜得不錯。誰能告訴我妳是怎麽猜到的?

老師:小朋友仔細觀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按壹定順序有規律的安排。今天,我們壹起來找規律。(板書:尋找規律)

二、活動的內容

1,找到規律

猜表情:首先,老師要給大家介紹壹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小淘氣。(演示課件)可以調皮,可以笑,可以哭,可以笑。讓我們學習淘氣的表達,好嗎?看哪個孩子學得最好!妳知道小淘氣接下來會是什麽樣子嗎?

哦,那個淘氣的小男孩笑了,每個人都說,孩子們真聰明!

放飛氣球:那個淘氣的男孩又去公園放飛氣球了。看這些氣球。妳發現了什麽?下壹個氣球是什麽顏色?

解鎖代碼:氣球在玩,淘氣的男孩準備回家。但是他遇到了壹個問題。他忘了門上的密碼。孩子們願意幫助他,對嗎?

2.繪制規則

老師:孩子們很棒。如果他們能找到規則,他們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金鑰匙。我們會找到壹種模式。妳能畫壹個圖案嗎?(展示壹組圓圈)妳能用手中的水彩筆把它們變得有規律嗎?(同桌交流,實物展示)

3、計算法則

老師:小朋友畫的規則真好看。老師想把這些規則的圓圈串成壹條漂亮的項鏈。接下來老師應該怎麽串?那妳知道第壹個紅色的第二十個是什麽顏色嗎?那31呢?這條項鏈可以串43顆珠子。妳知道最後壹個,第43個會是什麽顏色嗎?

4.生活中的法律

老師: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像這樣有規律的東西。看,(課件演示:家具裝飾-古代文物-少數民族服飾-壹年四季跳舞的孩子)除了老師說的,妳還知道我們生活中的規矩嗎?看看周圍,想想平時都見過什麽。還有什麽?

5.創造法律

老師:原來我們的法律無處不在。要不要自己創造壹些規律?

妳能用行動制定壹個規則嗎?

今天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學習工具。可以用材料包裏的學習工具來設置規則,也可以用水彩筆在作業紙上畫出規則,還可以用動作讓大家猜規則。讓我們以四個孩子為壹組,比較哪壹組學生創造的規則更多,也更漂亮。

三。活動摘要

這節課,我們壹起發現了壹些生活中的共同規律。學完有什麽想法嗎?

是的,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有趣的數學現象。希望妳能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身邊的事物。我們的法律無處不在。我們回家去尋找生活中的各種規律和有趣的數學現象,好嗎?

小學壹年級數學教案下冊第五章

數字的順序:教學目標

1,學會比較100以內數字的大小,解決生活中的壹些問題。

2.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積極思考、正確比較、善於與人合作交流等良好習慣。

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學會比較100以內的數字。

教學過程

首先回顧引言,揭示主題。

1,對話介紹:同學們,我知道妳們已經學會了數字的構成,數字的讀寫,數字的順序。老師想考考妳。妳敢接受老師的考驗嗎?

(1)6是()位數,100是()位數,82是()位數。

(2)28中的8在()位置,表示()();2在()位置,表示()()。

(3)36由()個十和()個壹組成;四個十和五個壹組成的數是();99裏面有()十和()壹,後面是()。

(4)按數據順序填寫數字:

34、35、()、3769、70、()、72

2.學生們學得很好。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問題。

(1),在○、"3□ 58

  • 上一篇:職場小白應該如何適應職場環境?如何擺脫在職場被奴役的命運?
  • 下一篇:小學春聯畫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