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廣州市培道小學

廣州市培道小學

編輯條目培正小學

學校簡史

培正成立於1889。最初叫“培正書院”,後來叫“培正書店”,算是壹種啟蒙吧。1908,遷到東山,地址現在是培正中學。民國後,學校改名為“培正學校”。1916增設中學,均與小學在同壹校區。當時小學分為初中(壹至四年級)和高中(五至六年級)。1918年培正領導參與創辦培坤女校,1921年並入培正女校。1923,培正與鄰校培道達成協議。培正女校關閉了中學,成立了小學,原來的中學生轉到了培道。位於培正西部的“培道孟雪”的校址和學生並入培正,更名為“培正國學”,成為培正的初級部。1928培正被教育部門責令改正學校名稱:“民辦廣州培正中學”。小學、國學、女校分別更名為“附屬高級小學”(位於中學東南角)、“附屬小學”(位於現校)、“附屬女子小學”(位於今東山區少年宮),原有學生也按成績分類。抗戰時期,培正中學、小學遷至鶴山、澳門。戰後復員廣州。因女校毀於日軍轟炸,且趨勢已趨向男女同校,原三所附屬小學合並為“東山培正小學”,由中學領導,直至1953才改為獨立的“公立第四中心小學”。後更名為寶安街小學、育紅小學、東湖街小學,1984年更名為培正小學。早在五六十年代,“寶安街小學”就已經是廣州“鮑曉鐵塔”的重點學校之壹,教研活動尤為活躍。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動蕩時期,教學和研究變得平靜。70年代末,祖國開始了教育的春天,隨後東湖街小學再次被列為東山區六所重點小學之壹。從1980開始,地區重點小學縮水,地區只有兩所,東湖街小學是其中之壹。1981以來,培正小學名聲大振,我校被列為廣州市整體改革十大重點,並在廣州市開展了首批小學教學整體改革實驗,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

目前“培正家族”還在繼續燒香,共有八所學校,分別是廣州培正中學、廣州東山培正小學、廣州西關培正小學、香港培正小學(含培正幼兒園)、培正中學、澳門培正學校(中小學壹條龍)、臺山培正學校、廣西梧州培正小學。

同壹所學校的學校使用相同的校徽、校歌、校訓、校旗、校色、校領帶、校絲巾,都有特殊的內涵和寓意。

——其中,廣州市東山區培正小學,位於廣州市東山湖畔,歷史116。是廣東省首批壹流學校;是1000國家級、100省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之壹。是壹所設備先進、環境優美、教學質量高的壹流學校。學校每年接待許多國內外客人。1500多學生。

-香港培正小學是香港浸信會屬下的機構。早在1889年,壹群熱心的浸信會華人基督徒在廣州創辦了這所學校,後來又在香港和澳門設立了分校。香港分校成立於1933年,從小學逐漸發展到中學,成為培正中學,小學附屬於中學。到1984年,小學和中學行政獨立,分別在培正中學和香港註冊為培正小學。校園很寬敞,面積約70,000平方英尺。

東風小學

學校位於絲綢之鄉、魚米之鄉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創辦於1909,是壹所歷史悠久的小學。東風小學是壹所新學校,於2002年由原東風小學和原南苑小學合並而成。現在分為兩個校區。東風小學原址現稱東風小學東風校區,南苑小學原址現稱東風小學南苑校區。目前東風校區主要安排壹、二、三年級和幼兒園,有16個小學班和3個幼兒園班。南苑校區主要安排四五六年級,有十五個小學班。全校34個班,1762名學生和幼兒。在職業教育的86名員工中。84名退休和長期病假教師。是目前中心城小學師生人數最多的學校。學校占地面積約1.7萬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9000多平方米。兩個校區各有“三大系統”,即校園音響系統、閉路電視系統、計算機網絡系統。* * *配備28間專用教室。教室實現了“五機壹景”,即電腦、電視、錄音機、幻燈機、飲水機。

多年來,學校以“德育為先、教學為先、科研為先導、育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和“輕負擔、高質量、特色鮮明”的目標,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少先隊輔導組”、“全國首屆雛鷹紅旗大隊”、浙江省紅領巾示範學校、市級壹流小學、市級文明單位。在黨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學校將繼續努力,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 上一篇:家長對班級的看法
  • 下一篇:十篇50字的中文日記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