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徐州以“長”補“短”,巧推教育均衡。

徐州以“長”補“短”,巧推教育均衡。

無教育頻道整理報道新教育資訊《徐州取“長”補“短”》供大家參考。更多信息請見本網站教育頻道。

運球,傳球,射門...近日,記者來到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關山中學采訪。在上午的最後壹節體育課上,高二(1)學生高敏正和他的朋友們在壹個嶄新的塑膠操場上踢足球。

徐州是“教育大市”。近年來,我市對教育的投入壹直在“加碼”,每年有近四分之壹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這壹舉措讓許多像高敏壹樣的農村孩子擁有了漂亮的校舍、明亮的食堂和標準化的操場。

但是,對於地處蘇北的徐州教育來說,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壹些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薄弱,城鄉教育水平差距較大...僅僅依靠投資已經不夠了。徐州市教育局局長張德超表示,徐州全面啟動義務教育薄化工程,既投入“真金白銀”,又註重改革質量和管理效率,發揮“匠心”,拉長徐州教育“短板”。

優化學校布局,既要“補短板”,又要“提高水平”

“我們學校有1522名學生,預計三年後達到2200多人。現有的校舍捉襟見肘。”沛縣靖安鎮中心小學校長王美(音譯)曾經飽受學生壓力越來越大的困擾。今年暑假,這個困擾她的問題將徹底解決——所有的師生都將搬進馬路對面的新校區。

靜安中心小學曾經面臨的困境在徐州很有代表性。“2010年,我市小學入學新生約65438+萬人,2014年達到17萬人。現有的辦學空間幾乎飽和,迫切需要擴大教育資源總量。”張德超說。

然而,與學生整體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壹些偏遠農村學校正面臨“空殼”危機。據統計,沛縣有28個不足200人的小村。“在這種背景下,僅僅在農村建新校舍,不但留不住學生,反而會浪費資源。”沛縣教育局局長何磊說。

以疏為契機,徐州啟動義務教育布局優化工程,根據新型城鎮化、人口流動、“單獨二孩”帶來的生源變化,新建、改建、擴建學校,優化完善中小學布局規劃。同時,相關學校並不滿足於小修小補,而是全面提升師資和管理水平,把變薄作為“提升水平”的重大契機。

沛縣馬援小學曾是壹個小村莊,在布局調整中被合並。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加強,學校周圍湧現出壹排排新農村社區。2014年,沛縣投資2000萬元,在原址恢復重建馬援小學。

新還的不只是校舍。辦學方面,學校由沛縣實驗小學接手,實行集團化辦學模式。兩所學校統壹調配教師,統壹管理,統壹考核,這個收復的村莊成了村民眼中的優質學校。

據統計,2012年至2014年,徐州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23所,今年計劃新建中小學18所。

徐州減薄除了做“加法”,還做“減法”。從市屬學校入手,壹方面推進托管和區域集團化辦學改革,均衡區域教育資源;另壹方面,按照義務教育學校的標準,逐步減少城區和熱點學校的大班額。

向管理要效益,把好校長送到薄弱學校。

17班全部使用電子白板,96名專任教師擁有壹臺筆記本電腦...走進綏寧縣桃源中學,校園裏生機勃勃。徐州西部最偏遠的鄉鎮學校剛剛經歷了壹次“重生”。

幾年前,桃園中學進入低谷,成為全縣最薄弱的學校之壹。2065438+2004年8月,帶領李繼中學校和慶安中學走出發展低谷的王萬青調任桃園中學擔任校長。面對存在的問題,王萬青決定從改變教師教學入手。他不僅恢復了教練,而且每周還上四節歷史課。他還堅持每天聽課、巡課,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質量分析和各種研討會。在他的倡議下,學校成立了16 QQ備課群,老師們把自己的電子教案、輔導計劃、課件上傳到QQ交流群進行討論。

校長帶頭學習,老師群體進步,改變悄然發生。“老師們精力充沛,課堂教學水平提高了,越來越多的學生回來了。”王萬青說。

在睢寧縣,有很多像王萬青這樣的“轉崗校長”。“像王萬青這樣有上進心、業務能力強的校長,在原校做出成績後,壹般都會調整到更好的學校。然而,我們縣卻反其道而行之。2009年取消中小學校長行政職級,實行校長聘任制後,我們把優秀校長選拔到最需要的農村學校。”睢寧縣教育局局長彭艷說。

和睢寧縣壹樣,在薄化的過程中,徐州很多縣區都從校長隊伍建設等“軟件”入手,推動教育的創新發展。

針對教學質量的薄弱環節,沛縣接連出了三招“硬招”:壹是連續三年實行綜合考核末位淘汰校長制度,2065,438+03-2065,438+04學年,18名中小學校長被免職;第二,加強與教育先進地區合作辦學,引進優秀管理人才擔任中學校長;三、2012起,中小學幹部定員、定崗、定責、競聘上崗,減少400多名校幹部。這項“實實在在”的改革,有效提升了這個縣的中小學校長管理水平。

花小錢辦大事,以信息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

不久前,記者來到沛縣朱寨鎮羅小學。多媒體教室裏,老師們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多媒體屏幕,看著沛縣正陽小學兩位老師教的語文和數學課。課後,兩校50余名教師開展了線上教研活動。

這兩所學校只是徐州眾多網上結對學校中的壹個代表。本市城鄉學校通過便捷高效的信息渠道,廣泛開展壹體化學校管理、教學研究、教師培訓、網上備課等活動,讓農村學校師生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

“相對於基礎設施等硬件的投入,教育信息化可以用小錢辦大事。”張德超說,近兩年來,徐州投入近654.38+0.8億元購置電腦、互動電子白板等多媒體設備,幫助654.38+0.000%的農村學校實現了“寬帶網絡連通”。該市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源傾斜,不斷縮小地區間、城鄉間、學校間的信息差距。

隨著教育信息化基礎的不斷完善,徐州建成了以“課堂”、“鵬程公開課”、“微課堂”為支撐的教育信息資源服務平臺,匯聚各類資源86萬種。依托該平臺,本市中小學廣泛開展錄制“微課”、網上集體備課、精品課直播等教研活動。壹根網線,讓城鄉學校的師生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2014徐州在蘇北率先全面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認證。“我們期待通過細化縮小城鄉和校際教育差距,辦好每壹所學校,教好每壹個學生,助力徐州教育實現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的新跨越。”張德超說。

  • 上一篇:小學懦弱
  • 下一篇:如何選擇美國音樂學院?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