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教材整合與小組閱讀

教材整合與小組閱讀

首先,什麽是小組閱讀

小組閱讀就是在語文課上圍繞壹個話題選取壹組相關文章,引導學生圍繞這個話題進行立體式的自主閱讀,在閱讀中發展自己的觀點,增強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行各種口頭練習。這是拓展閱讀教學的壹種新形式,更加註重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加註重學生在閱讀各類文章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組閱讀的意義是什麽?

(壹)增加閱讀量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要達到405萬字,提出“培養學生廣泛閱讀興趣,擴大閱讀範圍,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好書,整本書。"

然而,在我們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仍然只重視語文教材中文本閱讀的教學,往往不敢越界。沒有壹定的閱讀量,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語感,積累紮實的語言。厚積薄發之前。在小組閱讀教學中,學生壹節課可以閱讀三篇以上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閱讀量,拓寬了閱讀範圍,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閱讀速度

快速閱讀是壹種技能,技能是需要訓練的。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壹篇500字左右的精讀課文需要教兩個課時,而略讀課文需要教壹個課時。老師可以慢慢教,學生可以慢慢讀。這種單壹的閱讀教學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樣的教學,學生的收入肯定非常有限。難怪漢語教學被壹些專家指責為“少、貴、差、慢”。在小組閱讀教學中,要求學生在壹節課上閱讀多篇文章,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得到切實的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三)激發閱讀興趣

學習不是學生簡單接受老師講解的過程,而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縱觀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總是壹兩節課教壹篇文章。學生快速閱讀,內容基本理解。老師嚼的慢,學生也沒意思。久而久之,學生失去了主體意識,閱讀興趣降低。在小組閱讀教學中,學生壹節課讀很多篇文章,新的閱讀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老師要少問,少說話。學生忙於閱讀、思考、呈現、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興趣也大大提高。

(四)豐富閱讀方法

讀單篇、讀多篇、讀壹整本書,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目前我們的語文教學,壹節課教壹篇課文,花大量的時間講單詞,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註重精讀和閱讀方法的指導。有時候需要細嚼慢咽,慢慢品味,有時候需要快速全面的閱讀。在小組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壹節課讀多篇文章,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又使學生在閱讀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多篇文章中進行比較、總結、分析、綜合和深入思考,註重略讀和默讀方法的指導,從而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法、終身閱讀和發展奠定基礎。

(5)養成閱讀習慣。

有了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習慣。這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就學習習慣而言,閱讀習慣尤為重要。在新課程標準下,大力提倡小組閱讀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在壹定條件下頻繁完成閱讀動作的需要。它使讀者遵循壹定的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既有閱讀意義,又有教育意義。新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閱讀實踐,主動感受、主動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汲取營養。

縱觀我們現有的閱讀教學,課內課外閱讀嚴重脫節。課堂教學和孩子課外閱讀往往是兩張皮,沒有有效的銜接。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沒有得到有效的運用,課堂上閱讀的課文比較零散,缺乏整合性。而小組閱讀就像是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的橋梁,可以有效連接學生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因此,積極倡導小組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習得和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

(6)提高閱讀能力

國內外實踐證明,閱讀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是現代人的基本素質,閱讀能力就是學習能力。但現狀是,我們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內涵普遍不清楚,表現在閱讀教學中目標不明確,閱讀內容遠離學生生活,閱讀方法不夠系統,學生的閱讀能力普遍不高。小組閱讀要求學生閱讀壹個以上的題目,讓學生從大量的語言信息中獨立學習,學會獨立比較、分析、整理、總結和表達,從而獲得壹定的閱讀方法,建構壹定的知識體系,提高閱讀能力。

第三,如何選擇小組閱讀的文章

語文教材的使用制約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閱讀。群體閱讀的出現,賦予了我們“編輯”的身份,賦予了我們“選擇”的自由和責任。可以結合壹定數量的小組閱讀,在壹定範圍內結合自己對語文的認識和理解,實踐自己理想的語文課堂。這種新的教學方法無疑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許多弊端,顯示出巨大的優勢。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內容豐富,知識面廣,比較閱讀、綜合信息等語言能力的培養容易,花費的時間也少。這正是我們傳統語文教學目標所缺乏的。然而,小組閱讀教學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取決於閱讀主題的選擇和優秀的閱讀內容。題目的選擇決定了所選文章的組合。閱讀的題目確定了,才能根據題目選擇相關文章進行組合。

為了避免小組閱讀的無序,小組閱讀的選擇要有明確的主題,能體現教師明確的教學意圖。教師可以從作者、體裁、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角度確定主題,圍繞主題精心挑選文章。

1,以“表情”為線索確定主題進行文本選擇。

以不同的描寫方法為主題,如人教版六年級《中國園林》中的“特征人物外貌描寫”組、“文章線索”寫作方法組、“設置懸念”組等。以不同的結尾方式為主題,如《結局出人意料的短篇小說》、《烏鴉喝水》各種版本。以不同的結構為主題,如“結構重復的童話”、“文中重復出現的句子”。讓學生在閱讀中接觸各種表達方式,模仿並靈活運用,那麽寫作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2.以“體裁”為線索確定主題,選擇文章。

比如在江的小組閱讀課《創世神話》中,把蒙古神話《眾神的創造》、冰島神話《巨人》等七個神話故事放在壹起,結合課本上學到的中國神話《盤古開天辟地》,讓孩子在懷疑、好奇、不解、放松、挑戰的氛圍中,發現神話的許多“秘密”和神話的壹些“母題”。也可以分組閱讀民間神話、童話、詩歌、小說。

3.以“觀點”為線索確定主題,選擇文本。

比如,妳把壹組關於大草莓的新聞報道放在壹起放大,妳會發現這些新聞報道說法不壹,甚至是眾說紛紜:有的說大草莓可以吃,大草莓的原因是品種好,種植科學;有人說大草莓不能吃,因為大草莓有膨大劑催,對身體不好。我們不禁要問:“壹個大草莓能吃嗎?”這樣分組閱讀後,我們就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辨別真偽,做出自己的判斷。

4.以“文章內容”為線索,確定主題,選擇文章。

以“文章內容”為線索確定主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故事裏的狐貍”這壹課,把蟬與狐貍、狐貍偷魚、狐貍做交易、狐貍嚇臉等四篇與狐貍有關的文章放在壹起,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壹件事。這是關於文章中的人物。其他的也可以以時間為主題,比如以發生為主題;以物為主題;以事件為主題的小組閱讀。

5.以“人文主題”為線索確定主題,選擇文章。

“人文主題”範圍很廣,可以細分為不同的主題。以讀書為主題的“我愛讀書”,以文學名著為主題的“名著之旅”;以誠信教育為主題,如“以誠待人”;以環境教育為主題,如“人與動物”;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母愛”、“父愛”、“人間真情”等。

6.以“作者”為線索確定主題,選擇文本。

從四年級到六年級,人教版選了老舍的五篇散文:《貓》、《母雞》、《草原》、《北京的春節》、《養花》。在這個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濟南的冬天、大明湖的春天和趵突泉的欣賞分為壹組。學生可以對老舍的寫作風格有更深的體會。我們在以作者為線索確定主題時,應盡量選擇已經出現在語文教材中的作者,在對教材學習的基礎上補充作家的作品,這樣可以讓學生對作家有更多的了解。

第四,如何教小組閱讀

根據中心話題選擇文章後如何進行小組閱讀,是另壹個復雜的問題。

(壹)、有效地引入要點

圍繞“文章線索”話題,將群讀數量定為四篇:火車上的茶杯、棗仁、蕭山的楊梅、小橘燈。“以事為線索”,從壹篇到多篇。

(二)按順序呈現文章

在小組閱讀教學中,不能孤立地把文章壹篇篇呈現出來,也不能把所有的文章都打亂順序呈現出來。最好有壹定的梯度,以獲得小組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果。根據文章的主題和特點,可以舉壹反三地選擇小組閱讀的教學策略,有效地呈現文章。

舉壹個小組閱讀的教學策略的例子,就是先讀壹篇文章,再讀壹組文章。在學生理解什麽是線索後,老師和學生壹起學習第壹篇文章《火車上的茶杯》。老師采取範文閱讀的形式,聽完後引導學生找出文章的線索,講找線索的方法,圍繞線索思考作者寫了什麽。接下來引導學生自學。學生可以自由選擇閱讀《棗仁》、《蕭山楊梅》、《小桔燈》等壹組文章,在這些文章中尋找“以事為線索”的表達。這種教學結構便於教師教,學生學,可操作性強,能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

設計問題的多樣化

問題是學生思考的起點,也是教師教學的手段。小組閱讀的教學需要單篇文章閱讀作為基礎,但重點是引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在小組閱讀教學中,應將多篇文章視為壹個整體,設計比較、遷移等問題,橫向組合多篇文章,培養學生的重組、評價、創造等高層次閱讀能力。

基於小組閱讀的比較問題設計。比較是區分的必由之路,比較是小組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似比較和差異比較。讀完《火車上的茶杯》、《棗仁》、《蕭山的楊梅》、《小橘燈》等四篇以事物為線索的文章,引導學生多思考:這四篇文章有什麽相似之處?有什麽區別?同學們在對比閱讀中很快就會發現,所有的文章都是以事為據,都是以事抒情,但在表達方式上也有差異。《棗核》壹文采用了設置懸念的寫作手法。這樣比單壹的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基於小組閱讀的遷移問題設計。在閱讀多篇文章的小組文章的教學中,可以設計壹些遷移題,引導學生將壹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讀完這組以事物為線索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教材裏還有哪些文章也用這種寫法?讓學生在遷移的過程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四)巧妙滲透閱讀策略

“群讀”除了閱讀的速度更快、更多外,還需要多種閱讀能力,如提取和篩選信息、記憶、推斷、比較、整合、分析、判斷、創造等。其中,獲取閱讀技能最重要的途徑比獲取知識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策略是:

1,求共同點。“求同”就是找出幾篇文章的相似之處。比如壹組關於父母之愛的文章,有善良的,也有嚴厲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通過這些表現,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相似之處。

2.對比。“比較”就是找出幾篇文章的不同之處。比如老舍寫的北京的春節是熱鬧歡樂的,而梁實秋寫的春節是無聊累人的。

3.整合。比如有的文章說魯迅是偉人,有的文章說魯迅知識壹般,有的文章說魯迅很苦,有的文章說魯迅善良隨和。妳可以通過閱讀不同人寫的回憶魯迅的文章,來“整合”壹個相對完整的魯迅形象。書讀多了,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很多文章講的是同壹個事情,或者討論的是同壹個問題,但是素材的角度不同,或者呈現的是“碎片”,這就需要妳像拼圖壹樣把自己“組裝”起來。

4.法官。比如有文章說傳統紙質書總有壹天會徹底消失;有文章說紙質書不能消失?雖然電子書攜帶方便、存儲容量大,在音樂、圖片、地圖等方面也有優勢,但很多人似乎更喜歡書架上“真書”那種厚重、耐用、愉悅的感覺。看完這些文章,妳壹定要做出自己的判斷——紙質書會消失嗎?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是壹個“學生多,聲音吵”的社會。有些文章在事實、概念、情感、表達方式等方面都不壹樣。讀者不能簡單盲從,更不能“以書為本”、“以書為本”。而是要對不同文本的真偽、對錯、優劣做出自己的判斷。

知道什麽時候用什麽閱讀方法或手段,更有規律和普遍性。小組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從閱讀大量文章中獲得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學習提問討論的閱讀策略。

小組閱讀的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方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多疑惑,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加以辨析和澄清。在小組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提問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與同學討論。

(5)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和使用祖國語言文字,使學生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中壹個經久不衰的話題。閱讀是寫作和內化吸收的基礎;寫作是壹種應用,是壹種外化的表達。在教學中,教師要理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抓住時機訓練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真正把訓練落實到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上。小組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得到訓練。當同學們讀完《火車上的茶杯》、《棗仁》、《蕭山楊梅》、《小桔燈》等系列文章後,我不失時機地問:

老師:梅子涵看到茶杯時,不禁想起了他的祖母。小甘壹看到棗核就會想起老同學老朋友;每當冰心看到那盞小桔燈,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個小女孩。當妳看到某樣東西時,妳肯定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某個人吧?

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情緒激動,聽天由命,懂得通過全文把心裏的東西,架構成壹篇文章。有了這種閱讀和思考,如果讓學生及時模仿這類文章,就能更好地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方法,在模仿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作為壹個走在小組閱讀教學道路上的探索者,我深知小組閱讀豐富了語文教學的體系,創新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情境,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我相信,只要每壹位語文老師深入研究,大力推廣,那麽,小組閱讀這朵奇葩,在語文教學的世界裏,壹定會越來越絢麗多彩。

(2)如何教“分組閱讀”

閱讀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本能力。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通過大量的閱讀練習來實現。小組閱讀讓課堂上的大量閱讀有了實現路徑。下面就以江老師的《創造神話》小組閱讀課為例,談談課堂操作中的具體實施方式。

第壹,運用默讀瀏覽的策略,發揮小組閱讀的優勢。

小組閱讀不同於單個閱讀。單篇閱讀更側重於精讀,而小組閱讀多采用默讀、瀏覽、邊讀邊想、略讀。“創造神話”小組閱讀的教學內容載體是童話。神話不是某個人創造的,而是原始人的集體智慧,口耳相傳的。所以在講授神話的時候,沒有必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理解、咀嚼、品味語言上。默默的閱讀瀏覽,專註於信息處理。在教學中,要想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默讀瀏覽水平,在課堂上提出旗幟鮮明、高質量的探究性問題是關鍵。

蔣老師的小組閱讀課提出了三個主要問題:有沒有發現各國創世神話的個性特征?有沒有發現不同國家創世神話的相似之處?為什麽不同國家的創世神話有那麽多相似之處?這些問題使學生橫向閱讀“群文”,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第二,運用小組對話和討論策略,拓展小組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小組閱讀,課堂教學應以六個學生為中心,小組合作、小組討論、分享對話等學習形式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討論的成功取決於三點:第壹,討論的問題要開放、多面,每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視角和參與,每個學生都能補充和表達自己的觀點,有話可說。比如江老師在課堂上問原始人為什麽喜歡把原始世界比作壹個雞蛋,不同知識儲備、閱讀視野、想象推理能力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答案,這是壹個適合討論的問題。第二,在師生討論對話的過程中,教師不是簡單地評判學生答案的對錯,而是充分鼓勵、引導、指導、啟發學生,營造坦誠、自由、探究的氛圍。在整堂課上,姜老師充分展示了他與學生“對話”的高超智慧:“妳有什麽看法,說來聽聽?”“妳太強大了,找不到這個。能不能再解釋壹下?”“說實話,我不太同意妳的觀點。我可以表達我個人的想法嗎?”.....這些真誠的、充滿尊重和愛的指導智慧使對話更加深入。第三,學生需要具備壹定的討論技巧。在這個課堂上,學生善於傾聽,樂於分享觀點,思維不斷被激活。

第三,運用比較閱讀策略,找到適合小組閱讀的教學路徑。

“比較”是小組閱讀中最常用的閱讀(教學)策略:橫向比較、縱向比較、異同比較、內容比較、表達方式比較...“比較”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有所發現。這個“創世神話”小組閱讀,某* * *讓學生對比了三遍。第壹次是神話和《萬物簡史》對宇宙的科學描述的比較。通過比較,學生明白了神話和科學的區別,所以不會從科學和邏輯的角度對神話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更加較真,因為神話的結構是文學結構。第二次,是比較不同國家創世神話的差異。通過比較,學生了解到神話有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元素。因此,當學生重讀《盤古田凱》時,他們的目光因為理解而變得銳利。他們從地名、地貌的復雜性、量詞和勞動工具的角度看到了盤古田凱的“中國元素”。第三個比較是比較不同國家神話的相似性,由此引出原始人為什麽認為世界是由壹個雞蛋變來的問題。為什麽任何壹個國家的創世神話中都有壹個「大神」?為什麽各國神話都認同神的身體成了世間萬物?通過提問,然後猜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原始人類關於創造的神奇想象,也初步感知到了人類的原始智慧和最初的心理結構。這種“比較”,從教學意義上講,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深層次閱讀能力。

第四,在小組閱讀中運用探究策略促進深層閱讀能力的培養。

小組閱讀不僅是閱讀,更是思考。如果只是增加閱讀量,而不通過比較、推測、推斷、反思來思考文本,這樣的小組閱讀活動顯然流於形式。祝新華教授在《六層次閱讀能力體系及其在評價與教學中的應用》壹文中,將閱讀能力分為重復、解釋、重組、延伸、評價、創造六個層次。大量的閱讀教學致力於復述和講解,略微涉及到重組能力的訓練,而後三種能力的訓練往往被忽視。這就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總是在淺層的能力體系中徘徊。

姜老師的《創造神話》小組閱讀教學,打開了新的局面。我們今天要讀神話。我們要讀什麽?比如在這些神話母題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人類的原始智慧,人類最初的心理結構,原始人對力量和英雄氣概的崇拜,以及“人定勝天”的意識。原始人類是如何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是如何發生的?……

這些關於世界起源的思考,正是現在閱讀神話的重大意義。根據這些神話主題,姜老師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探索。討論不在於結論,而在於引起學生的思考。這種充滿思考內容的課堂,正是目前很多語文課堂所缺乏的。這種閱讀會影響孩子的壹生,這種閱讀可以為孩子的未來打下基礎。

(3)我的壹些想法

第壹單元是新聞閱讀的整合,重點是新聞特色、寫作、采訪、寫作。

第二單元《藤野先生》1、背景與主題的比較閱讀角度定向與題型例題。通過比較《魯迅自傳》,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魯迅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過程,完成對文章主題把握的突破。

2、場景。本文通過比較魯迅對藤野先生的描寫和阿米庫斯對佩爾博尼先生的描寫,分析其對場景描寫的特點,並探討人物與場景的關系,看看哪壹個更打動妳,從而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3.結構。《藤野先生》和《夜》兩部小說是典型的雙線結構的文章。在向學生介紹藤野先生的時候,除了回憶藤野先生的明線之外,還有壹個內在的隱藏線,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然後推薦看小說《夜》,讓學生通過對比感受什麽是雙線結構,明確雙線結構的作用。3、表達方式。相同寫法不同表達的比較。朱德的《記住我的母親》和《藤野先生》在升華主題的書寫上有所不同,重在讓學生欣賞表達的同時,意識到表達的運用取決於作者的個性、文化素養和時代背景。

5.人們。比如魯迅先生描寫藤野先生,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孔乙己的文章也描寫了孔乙己。老師可以借此對比閱讀,了解作者對人物的描寫是如何刻畫和突出人物的。

6.情感《藤野先生》講的是老師,學生們學過的回憶錄《我的老師》、《從百草園到三潭印月》也是講老師的,但三篇課文中作者對老師的感情並不相同。通過比較,學生可以通過分析它們的差異,準確地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7.細節。在學習藤野先生的時候,很多同學無法理解“只是看著槍斃犯人的人,不像喝醉了酒壹樣歡呼。”如果以小說《藥》中的人如何看待斬首為例,討論“看”與“被看”的本質,以及《祝福》中閑人的提問,學生或許很容易理解當時國人麻木不仁的深層含義。

8.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課文《我的母親》和《背影》,進行對比閱讀,總結記人的基本方法,全面總結選材、構思、描寫、表達感情等技巧,通過模仿片段練習寫作。

9.寫作。學習幾篇與老師相關的課文時,比如《我的老師》《最後壹課》《藤野先生》等。,讓學生對比閱讀作者與老師交流的幾件事,然後讓學生模仿文中的寫法,快速寫出壹篇與自己老師交流的作文。寫完後,他們會將自己的作文與原文進行對比,進行閱讀訓練,以此來寫作,促進閱讀。把自己的作品作為課外閱讀訓練文章,可以激發學生閱讀訓練的興趣。

校本教材:背、藥、夜。

列夫·托爾斯泰是傳記,《名人錄》整本書的閱讀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美麗的色彩補百年之美悼念瑪麗·居裏推動傳記寫作:為自己、親人、朋友寫傳記;或者《在我眼裏——》和《給藤野、施泰納、居裏的壹封信》。

古詩詞補王維的《闖關東》,曹操的《觀滄海》,《古詩十九首》,李清照的《聲慢如夢》,陶淵明的《歸園》。

現代詩歌

分為青春、勵誌、親情、感恩、愛國。

  • 上一篇:2023年初三學生寒假計劃模板示例(9張)
  • 下一篇:如何畫壹張慶祝中秋和國慶的手抄報?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