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古代醫書有哪些?

按時間順序排列的古代醫書有哪些?

唐以前中醫古籍年表

漢代以後,醫德逐漸衰落,研究漢代古書為宗,後世為宗的理論。

漢代以前的《黃帝內經》、《難經》、《神農本草經》

西漢:五十二病方,足臂十壹脈灸經,陰陽十壹脈灸經1973長沙馬王堆漢墓地圖出版。

東漢:《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晉代:《脈經》、《針灸甲乙經》、《抱樸子》、《金匱要略方》、《肘急方》、《雷公烘論》、《本草筆記——敦煌殘卷》、《劉鬼遺方》。

隋唐時期:《黃帝內經》、《病因論》、《千金方》、《千金壹方》、《外臺秘方》、《仙人治傷斷後秘方》。

-

秦朝(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前0-207年)淳於髡(太倉公)是寫“醫案”的第壹人。

西漢(公元前207年-公元8年)馬王堆帛書(多抄自西漢初年)與古籍傳播。如:《五十二病方》、《足臂十壹脈灸經》、《陰陽十壹脈灸經》、《指南圖》等。(註: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1973)

從179年到141年前,富水經絡木人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以經絡流動為標誌的木質人體模型。(註:四川省綿陽縣永興鎮雙寶山2號漢墓發現1993)。

《針經》失傳,傅翁所撰,後漢書誤托;

定稿於西漢的《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著作,分為《蘇文》和《靈樞》兩部分。

在新的朝代(公元8-23年),《南京》是在公元25年左右以秦越人的名字寫成的。

高程是三國時期東漢時期的壹位針灸師。他是傅翁的弟子,郭玉的老師。

東漢針灸師郭玉,曾是漢和帝的禦醫。

公元97年,班超再次出使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包括醫學。

完成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第壹部完整的藥物和植物分類學著作。此外,李當之的《本草》和烏普的《本草》都已失傳。

張仲景(公元150-219),名機,東漢南陽縣聶陽人。擅長以六經治傷寒,以臟腑治雜病,提出了較為完整的辨證論治原則,包括理、法、方、藥,善於運用“經方”為人治病。將中醫理論基礎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後來的醫家稱他為“醫聖”。

華佗(公元145-208年)壹生致力於醫學實踐,精通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童、針灸、衛生學、藥理學,在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運動保健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外科見長,被譽為“外科大師”和“外科鼻祖”。

東漢魏伯陽根據自己的煉丹術經驗,編著了《易經》,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煉丹術著作。

金與南北朝

金與南北朝(公元280-公元581)

公元280年,王叔和的《脈經》,有10卷97篇。這是中國現存的第壹部脈學專著。書中有42篇關於針灸的文章,包括近70個穴位的名稱。

公元282年,皇甫謐撰寫了12卷、128篇《針灸經》,記載了349個個人穴位,其中雙穴300個,單穴49個,即全身穴位649個。這是中國第壹部針灸專著。

葛洪(公元283-363年)名抱樸子,著有《抱樸子》、《金匱要略方》、《肘急方》(含61種針灸治療疾病)等。他擅長煉丹術,對化學和醫學也有很多研究。

葛洪的妻子包谷(公元309-363年)是中國醫學史上第壹位女性灸療師。她擅長用艾灸除疣,不僅治好了她的病,還讓她變美了。包谷真的是艾灸美容的開創者。

公元366年,敦煌莫高窟被發掘。此後,發掘工作從北魏壹直持續到元代,成為舉世聞名的洞穴群。洞內有許多壁畫和彩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在舉世聞名的敦煌文獻中有所發現,其中中醫文獻就有80多種。

雷敦(公元420-479年)寫了《雷公烘焙論》。

公元443年(柳宗元嘉二十年),秦奉太醫之命奏醫,興辦醫學教育。

《本草筆記集》作者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已佚,有敦煌殘跡。此外,還有《肘後百肘》、《名醫實錄》、《養生實錄》等其他作品。

公元454-473年,陳寫了《小品方》。

公元479年至502年,龔清玄撰寫了劉的《鬼遺》,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外科專著。

公元494年,洛陽龍門石窟被發掘。直到唐代,僧人在石碑上刻下140多個古方,才有了“方子洞”。

針灸在公元514年傳到韓國。

公元518年,甘多郭利獻上了雜香藥。中國最早傳入波斯,有很多國產藥,如薰、玉瑾、蘇木、青木。

公元541年,百濟派遣使臣,邀請學者和工人、醫生,梁武帝派遣陸鶴、工匠和畫家,派遣醫生赴朝。公元550年,中醫艾灸傳入日本。

公元552年,中國向日本秦明帝贈送了壹套《針經》。

公元562年,吳仁智從日本帶去了約160卷中醫書籍、圖等。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

楊尚山撰寫了30卷《黃帝內經太素》和13卷《黃帝內經唐明》(殘)。

公元608年,日本派遣了壹名遺贈藥劑師惠日、壹名日裔中國人直尹福等。在雷化學醫。

公元610年,晁奉命編輯《病證論》,這是我國第壹部病證專著。

蒙驁(公元621-713)享年92歲,他是第壹部食療專著。

“藥王”孫思邈(公元581-682)和他的千金方、千金翼。

公元624年,在京都長安建立了唐“太乙部”,設有針灸科、針灸科醫生、針灸科助理和針灸師,教授針灸,可見當時針灸的盛行。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帶著醫書入藏。

公元659年,蘇靜等人編纂的《新編本草》問世,這是世界上第壹部官方藥典。

於陀,元丹貢布(公元708年),經過20多年的艱苦努力,在45歲時,寫出了醫學巨著《四醫典》,為藏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公元710年,金城公主嫁給吐蕃,帶著所有的藝人、龜茲樂隊、醫務人員、書籍進藏。唐代金銀器和高級金屬工藝品。當然,金針、銀針也有生產。

公元738年,陳藏啟寫了10卷草藥。原書雖已失傳,但失傳的文字可以在《綜合征本草綱目》等書中找到。

公元752年,王導寫了壹部40卷的書《外臺秘聞》。

公元753年,鑒真,壹個和尚,旅行到日本教中國醫學。

公元762年,王冰重新編輯和註釋了《黃帝內經》。

8世紀初,中國醫生瑪雅那和藏醫貝魯紮那編纂了《王月要真》。

公元841-846年,林道人撰寫了《傷科斷離成仙秘方》,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傷科專著。——公元847年,常尹撰三卷,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婦產科學著作。

五代十國時期(公元907-979年)

927-960年,李炎寫《海藥本草》。

公元934年,陳仕良寫了十卷《飲食草藥學》。

938年至965年,韓寶生等人對《新本草》進行修訂,編成《蜀本草》。

宋金元時期

宋金元(公元960-1368)

960-991年,宋政府設立“太乙局”,隸屬太常寺,主管醫學教育。

公元960-1081年,宋政府設立了“韓曙醫學院”作為專職醫療行政機構。

公元961年,占城國(今越南南部)多次讓宋給犀角、象牙、冰片、乳香、玳瑁、沈香、胡椒、丁香、茴香、豆蔻等藥物。

公元973年,劉漢等人編纂了《開寶新詳本草》,次年改名為《開寶重定本草》。

公元974年,三佛齊國(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大港附近)令宋多次給家牙、犀角、熏香、冰片、乳香等藥。

公元975年以後;交趾國(今越南北部)使宋多次贈送犀牛角、象牙、珍珠、玳瑁、乳香等藥物。

公元982年,高麗王讓宋獻上珍貴的器皿和藥物。

公元992年,王懷印等人將《太平盛慧芳》編成書,收方16834方。第99卷是《針灸經》,第100卷是《艾灸經》,又稱《唐明艾灸經》。

公元987年後,糧大國(今阿拉伯)多次令宋賜冰片、玫瑰水、象牙、琥珀等藥。上述藥物“洋為中用”,極大地豐富了中醫。

1016年,宋真宗贈送朝鮮壹本《太平盛慧芳》。

公元1026年,王撰寫了《新鑄銅人針灸圖鑒》,次年主持設計鑄造了兩尊針灸銅像。

(公元1035-1117)擅長整理學生顏的兒科醫學,編著了《兒科醫學與證直接方》。

1041年,宋慧卿赴日行醫。日本人奉命來宋求治眼疾。

公元1041-1048、吳健、宋靜《歐熙範五藏》。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人體解剖學地圖集。

1057年,宋政府設立“校正醫書局”,編輯整理醫書。

公元1061年,蘇頌等人編著了《圖說本草》,有993張收藥圖,是最早的印藥圖。

1068-1077年,林逋、張玉璽、高寶衡修訂醫書,林逋還撰寫了三部《黃帝內經》。

1075年,沈括與蘇軾合編《蘇神梁芳》。

公元1076年,宋朝設立“賣藥處”(即“成品藥處”);後來又有了“何秀藥房”(後改名為“醫藥惠民局”、“醫藥及代理商惠民局”)。

公元1079年,宋廷派遣醫官邢凱出使朝鮮,並帶去大量藥材。

公元1093年,董繼撰寫了《小兒斑疹驗方論》和《腳氣治療總指南》。

1098,楊子健寫《十大制作》;龐安石著有《傷寒論》。

公元1099年,劉文淑寫了《蘇文史茹奇論奧》。

公元1102-1106楊潔在世界上寫下了“保存真實的地圖”(另壹張解剖圖)。

公元1106年,瓊瑤的《針灸神書》(即瓊瑤的《神書》)。

公元1107-1110年,宋政府命裴宗元、陳等人將官辦藥房收集的藥方進行整理,編成《治藥方子》。

公元1108年,朱軍寫了壹百個關於傷寒的問題;

1114以來壹直是醫學博士。

公元1118年,對該書進行了再次修訂和追加,並刻成《傷寒論活書》(又稱《南陽活書》)20卷。本書根據經絡認識六經,闡述了六經辨證的特異性和重要性。

1111年,寇宗雙編《本草》二十卷。

公元1111-1117宋代醫官***200卷,其中191卷。

1116年,醫官曹忠和再版《為政本草》,改名《為政、史、證備用本草》。

公元1128年,莊綽寫了《艾灸與取穴法》。

1132年,許撰寫了《普濟術方》10卷。

公元1133年,張說他寫了《五峰普濟方》。

公元1144年,程無忌撰寫了《傷寒論註釋》。

公元1146年,竇彩編撰出版了《扁鵲心書》。

1150,劉芳寫了壹本幼兒新書。

公元1151年,和記局處方由徐洪修訂,更名為太平惠民和記局。

公元1153-1163年,顏明光寫《子午流註針經》;《劉著知味甄宓》壹書是何若愚寫的,廣為人知。

公元1159年,王濟憲等人修訂補充了32卷,簡稱《紹興本經·備證本草》。

公元1165年,王誌忠編著了壹本書《針灸經典》,於1220年出版。

1170年,吉煒·包書出版了。

公元1172年,劉在卷15中寫了《玄冥論方》。

公元1174年,陳艷寫了《三因壹病綜合征》。

公元1181年,郭勇寫了《補傷寒論》。

在1186,張寫了《藥的起源》和《珍珠膠囊》;劉寫的《蘇文原病式》。

公元1189崔寫的脈沖戰術。

竇傑、紫翰卿(公元1195-1208),著作有《針經指南》等。

公元1196年,李遜寫了《計燕北方菊》。

公元1224年,張高撰寫醫學理論,出版10卷。

公元1226年,文仁撰寫《急癥灸法》並出版。

公元1228年,張從正寫了《儒家家事》。劉、、、朱震亨,醫學史上的“金元四大家”。

公元1237年,陳的《婦方大全》是我國第壹部完整的婦產科學專著。

公元1241年,師法寫了《診病指南》。

公元1247年,南宋宋詞撰寫的《冤獄錄》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學著作。

公元1248年,陳艷寫了《寶卿本草折衷論》。

公元1249年,高力寫了《脾胃學說》。

公元1253年,陳文忠寫了《小兒痘診斷方論》;嚴格使用和書寫“方繼生”。

公元1263年,陳編纂了三卷本的《外科學精要》。

公元1270年,元政府設立“廣惠司”,專司藥事管理。

1271-1368年,元政府設立“太醫院”為最高醫療行政機構。

公元1276年,高力所著的《石蘭秘錄》出版。

1289年,王寫了《本草綱目》三卷。

1292,在北京和多倫分別成立了“惠惠醫學醫院”。

公元1294年,曾思蓉寫了《活出年輕的心》這本書。

公元1295年,竇漢卿撰寫的《針縫指南》出版。

公元1308年,王的《很難知道》出版了。杜思敬編纂了19卷的《濟生崔波》,其中包含了4卷的針灸內容。

1311年,竇桂芳(桀之子)出版了四部針灸著作。

公元1321年,孫雲賢編輯醫方大獲成功。

朱丹溪弟子戴思恭(公元1324-1405)所著《辨證論治精要》。註《丹溪金桂勾園》。公元1329年,王國瑞撰寫了《扁鵲·申英針灸玉龍經》並出版發行。

公元1330年,胡思慧寫《吃喝》。

公元1331年,李中南寫了《雷勇鐘芳》。

公元1335年,齊德之將《外科精要》編為兩卷。

公元1337年,魏宜林撰寫了《世界醫學的有效藥方》。

公元1338年,徐國楨等人撰寫了《太醫醫院》二十卷。

1341年,華伯仁寫了十四經。杜本《敖氏傷寒金鏡錄》是壹部舌診專著。

公元1343年,洛天依撰寫養生寶典。

公元1345年,葛可久寫了《十藥經》。

公元1347年,朱震亨寫了《格致奢論》。

公元1359年,華壽寫了大夫小結。

公元1366年,華壽註釋了難經的本義。

明朝

公元1370年,倪撰寫了《原機揭示微》2卷,這是壹部眼科專著。

公元1388年,劉純撰寫了六卷《小學醫經》,其中第三卷和第五卷是關於針灸的。

公元1406年,朱粟、滕碩、編輯的《普濟方》出版,共168卷。其中409-424卷為針灸門。

公元1425,由執筆,劉出版。

公元1439年,徐風編著了6卷《針灸學》。

公元1443年,明泰醫院重印了《同仁腧穴針灸圖說》,鑄造了壹尊針灸銅像,有666個腧穴。

公元1445年,朝鮮的金編纂了《醫方集》,收錄了中國元明以前的數百種醫書。

公元1447年,金旬邑、金編著的《針灸選日集》出版。

公元1468年,寇平寫了4卷本的《壹顆心給所有年幼的孩子》。

公元1470年,方顯主編、楊出版了的《妙方》。

公元1472年,熊撰寫《不聽風俗解八十壹難》並發表。

公元1476年,毛蘭在滇南寫草藥。

公元1492年,王倫寫了《本草綱目》。

公元1497年,夏穎編纂了三卷《靈樞子午翼》。

公元1501年,張世賢《圖說八十壹難經》出版。

1505年,明政府組織劉等人定稿《本草綱目》。王等主編難經劄記。

公元1515年,楊循編寫了壹部針灸書籍集(針灸詳解)並出版發行。俞團寫的是醫學的真實故事。

李時珍(公元1518-1593)著有《本草綱目》、《靈蘭脈學》、《奇經八脈考證》。

1519年,王吉寫外科原理;任撰寫了《牛痘金鏡錄》。

楊繼洲(公元1522-1620年)寫了壹部針灸的巨著。

公元1529年,高武撰寫《針灸集英》,分4卷出版。另外針灸精要發表在1537。

公元1529年,薛基撰寫了《內科精要選》,也有《外科精要》和《骨科精要》兩卷。和5卷《婦科紀要》。

公元1529年,魏徵寫了《壹顆悲憫的心》壹書。

1530年,王績撰寫《針灸問答》,分3冊出版。

公元1531年,他寫了《痤瘡病的辨證》。

公元1549年,萬全撰寫《萬密齋醫學百科》。

公元1150年,沈寫了《清》壹書。

王肯堂(公元1551-1631)歷經十壹年編撰了40卷《證治規範》。

公元1552年,蔣觀編《病歷》(12)。

公元1556年,徐春福編輯出版了《古今醫學體系大全》,其中第6卷和第7卷是針灸。

公元1565年,婁英撰寫了《醫學綱要》,針灸部分集中在第7、8、9卷。陳嘉謨寫了《本草》

公元1566年,沈寫了《子午之分》壹書。

公元1568年,徐春福發起成立了“壹元化堂宅仁醫會”。

公元1575年,李詠寫了《醫學概論》出版。第壹卷是唐明的照片,記錄了經絡和針灸。

公元1575年,道士寶光撰寫了10卷的《秘眼龍牧論》,其中第8卷為針灸經典,包括71個穴位。

公元1576年,徐世祿編著《經絡樞與針灸經絡百科》。

公元1584年,吳坤撰寫了《驗方醫學》。

於昌(公元1585-1664)著有《醫法》和《傷寒論》。

公元1586年,馬媽發表《黃帝內經素問靈樞證註》。

公元1587年,龔廷賢寫了《百病返老還童》。

公元65438年,陳艷撰寫了《楊敬齋針灸大全》。郜璉編纂了《尊聲八則》。

在1601中,吳綿雪寫了八種痘疹。王肯堂系列、吳冕學派的《古今醫學體系證脈全書》出版。

公元1601年,趙文炳被楊繼洲三針治好了痿痹,記錄出版了《針灸大成》,並繪制了《銅人壹堂圖》四幅。

公元1604年,龔雲林撰寫《小兒推拿秘笈》出版。

公元1606年,王宗權編纂了8卷本的《針灸大辭典》,又稱《臟腑證治圖論經》。

1608年,王肯堂撰寫了《證治規範》。

公元1609年,張三喜撰寫了《經絡考》壹書,收錄在他編撰的《醫懷繩六要》中。

公元1614年,吳有興寫瘟疫。

在1615年,龔廷賢寫了《壽世保元》。

1617年,陳世功撰寫《正宗外科學》4卷。趙先科寫了《醫學滲透》

張路(1617-1700)是《張氏醫傳》的作者,其子鄧,承父業。

1618年,吳坤發表了六套針法。

公元1622年,苗希雍寫了《烤大法》。他的著作《本草經》出版於1625。

公元1624年,張介賓出版了《論語·經義》。並撰寫《凈月全書》發表於1640。公元1628年,翟倞編撰的《子午集》出版。

公元1630年,張明繪制了彩畫旁系圖。

公元1632年,陳思成寫了《黴菌痙攣秘錄》。

公元1642年,李仲子寫了《內經》。

公元1644年,傅《驗爻函》出版,共六卷,其中載有眼科和針灸學的重要觀點。

清朝

清朝(公元1644-1911年)

葉(公元1667-1746)是溫病學的創始人之壹,祖上三代,徒弟17。他的導師編寫了《臨床指南》和《溫病論》。

公元1668年,葉廣只編輯了《愛彩辨》,分4卷出版。

公元1669年,柯欽撰寫了《傷寒雜病傳來蘇州》。莫(擔子)註《難經直釋》卷二。

公元1670年,張誌聰在《黃帝內經》中寫了壹部關於不服從問題的註釋集。

公元1671年,李應書的《體經通考》出版。

公元1673年,李仲子《醫案必讀》出版於10卷。

薛雪(公元1681-1770)著有《溫熱條辨》、《易袁靜誌》等。

公元1684年,黃鸝繪制了壹幅彩色的《唐明子午圖冊》***16,在1687中縮小印刷。

公元1689年:遊澄重編《子午全經》。

公元1689年:王昂撰寫了3卷《蘇神靈樞編註》;1694年,他的《子午歌訣》出版,接著是他的《湯頭歌訣》。還有經絡腧穴之歌,本草8卷,醫方3卷。

徐大椿(公元1693-1771),本名靈臺、惠熙,著有《神農本草記》、《難經註》、《傷寒論》、《醫源論》等數百部。,並記錄了對經絡診斷的看法。

公元1695年:丁霞寫了《遊客鐵鏡》。

公元1702年:張誌聰的《傷寒論》出版。

公元1711:葉茶山《采哀織翼》系列三卷。

公元1712:張錫舉寫了6卷《傷寒論》。

公元1715:紀翟居士寫《盛達篇》。

公元1717:韓壹峰寫的《太乙深圳心法》。

趙學敏(公元1719-1805)編纂了《本草綱目》、《系列雅文》等。

公元1726:古今圖書總集*醫部全集,清代陳夢雷主編,共出版520卷。

公元1729年:尤宜撰寫《金匱要略》、《傷寒雜病集》。

公元1732年:程中嶺寫了《理解醫學》。

吳唐和子鞠通(公元1736-1820)是傷寒專家,他們寫了6卷《傷寒論》。

公元1740年:王維德撰寫了《外科辨證治療集》。

公元1742年:吳倩等編著《醫案金鏡》出版,共90卷,其中79-86卷為《針灸要訣》。

公元1750年:陳付爭寫了壹本少年兒童集。

公元1757年:吳撰《本草新論》。

公元1761:吳在卷13中寫了“用兵戍邊”;嚴希庭在等應得的本草。

公元1763年:陳廷荃編著出版《羅壹編》3卷。

公元1769年:黃公繡《本草求真》10卷。

公元1772-1782年,清廷修訂了《司Ku全書》。其中歷代醫書多達100余種。

公元1792年,唐大烈編撰了《全身經絡通訣》並出版。它還編纂了《吳講座》(11),這是最早的醫學出版物。

公元1798年,李守先撰寫了《針灸學》,該書出版了。它擅長治療瘧疾,在22天內治愈了437人。

公元1803年,陳念祖撰寫了6卷《傷寒論註》。

公元1803年,陳修園寫了四卷《妙用時間》;

公元1804年,他寫了《三字經》。

公元1804年,鄭的專著《巴黎玉鑰》第壹次出版,分兩卷,下卷為《針灸門》。

公元1805年,高炳軍寫了《擇醫經驗集》;皮爾遜引進了牛痘疫苗。

公元1808年,方步德寫了四卷《論喉風》,第四卷是針灸。

本名(公元1808-1867),著有《論霍亂》、《暖精衛》、《王醫案》等。

1812年,蔡乃安編著了《醫學四要》,其中《醫學姚遠會》是壹篇,對十二經脈的癥狀和藥物的歸經都有詳細的論述。

公元1817年,李雪川的《針灸叢書》出版。

公元1819年,錢鏡湖重刻《明堂伏胎圖》。

公元1821年,姜尚外史撰寫了《針灸內篇》。

公元1822年,清廷下令帝國醫院永遠廢除針灸科。

公元1824年,蕭福安寫了《針灸的壹生》。

公元1827年,傅山的《傅青主婦科學》出版。

公元1830年,王清任寫《醫林補正》;翁藻著《醫鈔匯編》卷壹《經絡腧穴圖考證*奇經八脈》。

公元1836年,子和七寶衛生學校出版了《太乙火感針》壹書。

公元1840年,蔣考卿撰寫《蔣氏傷科方》。

公元1843年,周松齡寫的《小兒推拿小結》。

公元1844年,顧遊歷了《神農本草經》。

公元1848年,吳·《植物名實考》出版。

公元1850年,王錫鑫編寫了壹本針灸手冊。顧編纂出版了《關》,記載了的《全身百會穴歌》和沈固的《十二經脈絡脈》。

公元1851年,趙樹堂撰寫並出版了《醫學桂芝》。

公元1851——1864(太平天國時期):太平天國建立醫院、療養院,實行公費醫療制度,明令禁止鴉片、纏足、殺嬰、廢妓。

公元1852年,關松生修訂出版了《癆癥集》。

公元1853年,吳編纂出版了四卷本的《神酒》。

公元1856年,蘇的《針灸考證》出版。

公元1858年,陸定普寫了《冷藝鷺話》。

1861,陳國都寫了眼科六要。

在1863中,費寫了藥酒精和糖的含義。

公元1864年,吳尚賢寫了李龍的駢文。

1868年,李善編撰出版《十二經脈歌》。金德健()主編《焦喉科枕中秘笈》。

公元1869年,張彥思寫了兩集《悟道傳》。

公元1872年,孔廣培認購太乙深圳集。

公元1874年,廖潤洪主編《針灸集成》出版。夏春農寫了《論疫喉》。

公元1875年,《拯救世界之針》應他的要求出版。馮文軒記錄了穴位法。

公元1876年,張靜寫了《刺法》並出版了。

公元1878年,陳惠疇撰寫了《子午圖考證》並出版。

公元1879年,鐘山寫經絡腧穴。

公元1883年,金有天和雷出版了《艾灸秘傳》。許主編出版了《艾灸心傳》。

公元1884年,唐宗海撰寫了《血證論》,公元1892年撰寫了《醫經精要》。

1885年,邱晨在瑞安創辦了李記醫院和李記醫館。教科書系列《李記·袁晶》的作者;開創了醫學日歷。

公元1889年,顏撰寫了《咽喉結痂正義》和《李政按摩要訣》。

公元1889年,中國人辦的天津總醫院成立。

公元1892年,邱晨撰寫、張烈編撰了子午表。

公元1898年,李生清撰寫了《脈診考辨》並出版。

公元1899年,劉仲衡出版了壹幅中西惠殘銅人圖。

公元1906年,王·《中西醫學圖說》出版。

公元1907年,王衍整理修訂了《正穴法》。

1908年,唐宗海出版了五種中西醫學書籍。

公元1909年,姚翔寫了壹本針灸方法集並出版。

公元1909-1933張錫純寫了《西方醫學熱情錄》。

  • 上一篇:妳覺得《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怎麽樣?
  • 下一篇:如何在Xi兵馬俑寫壹篇250字的作文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