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歷史故事大全網 - 小學古詩 - 梅縣教師進修學校梅縣區教師進修學校

梅縣教師進修學校梅縣區教師進修學校

在“祖國的春天”和“教育的春天”到來後,為適應梅縣區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壹所新的師範學校應運而生。成立於1981的春天,至今已有25年。

建校之初,學校在桂崗梅縣農業學校掛牌,開設小學教師進修班。有80名學生和7名教員。上級任命林(校長)、梁安仁(教務處主任)、韓(教務處副主任)負責學校工作。1981年9月,第壹次遷到澄江梅州師範學校。

1983年冬,梅縣教師進修學校與原梅州市教師進修學校合並,命名為梅縣教師進修學校。這時學校第二次搬遷,由澄江遷至江南楊五角(今梅州市江南新中路)。校舍是原江南公社的老建築。1984年3月,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準成立梅縣教師進修學校,梅縣市委組織部任命曾東升為副校長,負責全面工作。從此,學校成為壹個獨立的實體。

1987年梅州、梅縣、梅江區劃分行政建制,梅縣師範學校更名為梅縣師範學校。

隨著當地經濟形勢和市政建設的發展,學校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持下,於2001在新城和梅縣黨校聯合征地,重新規劃建設新校區。2003年底新校落成,2004年6月,學校第三次從江南遷至新城。新學校總投資17萬元,校園面積26畝,建築面積近2萬平方米,校門口面積9500平方米,比過去的老校舍寬敞多了,外部建築設計和各種內部設施也比以前完善多了。

目前,梅州市梅縣教師進修學校已成為“廣東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中小學教師自學考試輔導中心”、“梅縣區小學校長培訓中心”。

回顧艱苦奮鬥的歷程,展望美好的未來,梅縣區教師進修學校將以嶄新的姿態,在前進的道路上再創輝煌。眉縣教師進修學校三年(1981-1983)還遠未形成規模。“盛世”十九年(1984-2002)可以說是壹個發展成長的歷程;過去的三年(2002-2005)可以稱得上是壹個日趨完善,具有壹定規模,再創輝煌的“全新時期”。

起步階段,送梅州師範。為了培養合格的小學教師,解決當時小學教師不足的問題,同時舉辦了小學教師進修班和中等師範學校函授班,教職工15人。

入學的“盛世”是19年在江南楊五角辦學。學校剛遷到江南時,以原江南公社為校舍,設備簡陋,辦學條件艱苦。在上級關心和熱心教育事業的海外僑胞的支持下,學校師生艱苦創業,努力奮鬥,規模逐年擴大。校舍建設和校容校貌發生了顯著變化。校園面積從最初的6畝逐步擴大到9.5畝,校舍面積從1916平方米擴大到7266平方米。1986年,先建了有16教室的四層教學樓,隨後培訓樓和教師宿舍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並對老樓進行改造,修建運動場,註重校園的綠化美化,讓師生有壹個優美的環境享受教與學。

學校發展的“全新時期”是搬遷到新城市之後。新學校無論是建築設施還是校容校貌都比江南校區更加完善。辦學條件和教學環境上了壹個新臺階。從外面看,新校門、新辦公樓、新教學樓、新宿舍、新運動場、新校路令人印象深刻。普通教室16個,大教室8個。有禮堂、餐廳和大小會議廳。有電腦室、足管風琴室、手風琴室、聲樂室、電子琴室、藝術手工展室等。校園網多媒體教學平臺、信息資源共享設備、互聯網寬帶辦公系列等現代化電教設施。學校所有10辦公室和部門都配備了辦公電腦。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有印刷書籍1.1,000冊,音像資料200多箱,教學光盤200多張,報刊56種。這些設備設施是最近三年用省教育廳、區教育局的資金和學校自籌資金購置的,基本實現了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的現代化。

近年來,在辦學規模上,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中專幼兒園傳統班、電大、嘉應學院工業大學等高校聯合舉辦的專升本、本科班同時舉辦,完成第壹周期2200余名小學教師的全員培訓;首次完成與電大、嘉應學院聯合舉辦專升本班任務,443名學員順利畢業。目前,它正在承擔第二周期(2004-2007年)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小學校長崗位培訓和提高培訓的任務。目前中專幼師7個班,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和本科生1班。梅縣師範學校的教師隊伍壹開始只有7人,但在繁榮的90年代增加到83人,現在有36人。作為學校老師,綜合素質越來越高。從新舊千年對比表可以看出教師隊伍變化的特點:本科學歷和高級職稱的比例在上升。

新舊千年前後專任教師對比表:

教職工和專任教師總數%本科學歷%高級職稱%中級職稱%

舊千年83人,51人

24人,占61.4%。

47% 11人。

26人,占21.5%

占50.9%

新千年36人,23人。

63.8% 19人。

6人,占82.6%

26.1% 11人。

占47.8%

& ltFONT face=宋體。學校師資力量包括12政治、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教育、心理、美術、音樂、體育、計算機等學科專任教師。他們大多不僅承擔繼續教育和培訓課程的教學,還負責專科和本科教育科目的教學,還承擔幼師中專的課程。他們確實是壹支整體素質較高的教師隊伍,為梅縣區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提升和整體素質提高做出了貢獻。

在梅縣師範學校工作過的人,無論是教師、職員還是工人,都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值得銘記。他們將永遠留在梅縣師範學校的歷史上。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基本思路。學校將繼續走“繼續教育為主,中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為輔”的道路,不斷提高學校的辦學水平。目前,中學的“幼兒教育”專業拓寬了生源,實行春秋兩季招生,與高等院校聯合辦學的規模將繼續擴大。

目前,根據省教育廳要求,為提高培訓效率,學校實施了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網絡聯盟計劃。目標是將學校建設成為成廣東省梅縣區的學習中心,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遠程教育手段,整合高校優質教育資源,開展我區教師遠程繼續教育培訓和高等教育文憑培訓,為社會各界人士提供接受名牌大學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更好地服務於繼續教育,為社會培養各種規格的人才,服務於社會。

梅縣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未來會更好。

  • 上一篇:兒童茶道啟蒙:孩子為什麽要學茶道?
  • 下一篇:斯大林是納粹嗎
  • copyright 2024歷史故事大全網